161
,前有弘治甲寅自序。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馮雒印信」、「南通馮氏景岫樓藏書」等印記。
098畫志
一卷,明沈與文撰,明鈔本,北圖。此本半葉十行十八字,藍格。末附《評畫竹》兩葉半,題宋葉夢得撰,明沈與文注。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范懋柱家藏畫志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孫壯藏書印」印記。
099研山齋珍賞歷代名賢墨蹟集覽
一卷,清孫承澤撰,清鈔本,南圖。書衣題「研山齋雜錄」,下小注「墨蹟」二字,有「乾隆三十八年四月翰林院編修勵守謙交出家藏墨蹟集覽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內有籤條「編修程昌期恭閱」等。真按:四庫全書的選書過程
100宣和集古印史
八卷,明來行學摹,明萬曆二十四年來氏寶印齋刻鈐印本,北圖。此本題「西陵來行學校摹」,第一冊目錄後有萬曆二十四年來行學《刻宣和集古印史官印例》。卷尾有識語云:「寶印齋監製珊瑚琥珀真珠硃砂印色,每兩實價伍錢;硃砂印色,每兩實價二錢。西陵來行學顏叔識並書。真按:來行學 寶印齋藏板,徐安刊。」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01紹興內府古器評
二卷,宋張掄撰,明鈔本一冊,北圖。此本半葉十一行二十二字,無格
162
。鈐有「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常熟翁同龢藏本」、「永寶用之顧子剛贈」等印。
102香雪林集
二十六卷,明王思義輯,明萬曆三十一年王氏自刻本,十冊,北圖。此本半葉八行二十字,白口,四周雙邊。版心記寫工刻工:沈維垣寫、沈及之寫、沈元震寫并刻、沈君實刻。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03汝南圃史
十二卷,明周文華撰,萬曆四十八年書帶齋刻本,北圖。此本半葉八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下刻「書帶齋」三字。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范」、「明遠」印記。
104花史
十卷,明吳彥匡撰,稿本十卷十冊,瑞安孫氏玉海樓藏。首葉為吳氏手書自敘,上鈐 「翰林院印」,又鈐「海陵張氏石琴收藏善本」、「張氏文梓」、「樹伯」三印。光緒戊寅孫琴西先生得此冊於金陵,為跋其後,見《遜學齋文鈔》卷十。(詳《文 瀾學報》民國二十六年第二卷第三第四期合刊《浙江省文獻展覽會專號》)。
105東洲几上語一卷枕上語一卷
宋施清臣撰,清鈔本,揚州市圖。此本半葉九行二十字,無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06千古功名鏡十二卷拾遺一卷
宋吳大有撰,明鈔本,上圖。此本半葉十一行,行字不等,藍格
163
。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玉雨堂」、「韓氏藏書」、「徐乃昌讀」等印。前有徐乃昌隸書識語:「明藍格鈔本千古功名鏡十二卷拾遺一卷,仲炤先生世守秘笈,徐乃昌題。」
107百泉子緒論
一卷,明皇甫汸撰,明嘉靖間刻本,一冊,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此本半葉八行,行十六字。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范懋柱家藏《百泉子緒論》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見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
108文園漫語
一卷,明程希堯撰,明鈔本,一冊,北圖。此本半葉十二行二十四字,黑方格,白口, 四周單邊。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吳玉墀家藏文園漫語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卷內又鈐「曹溶私 印」、「潔躬」、「曾在趙元方家」等印記。按:顧廷龍先生嘗於修文堂見此冊,價七十元,先生為燕京大學錄副,並載入先生手批《四庫存目》中。蓋書為趙元方 先生收去,後捐贈北圖。
109計然子
一卷,明董漢策撰,明崇禎間陸信甫刻本,一冊,北圖。此冊半葉八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單邊,無直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江安傅增湘沅叔珍藏」等印記。
110真如子醒言
164
九卷,明王化隆撰,明萬曆二十九年王化遠等刻本,浙圖。此本各卷題:「廣漢真如子王化隆撰,蕭丁泰吉父選,劉邦靖孟安父校,周世匡翼之父閱,弟王化遠濟可父、男王烈光梓。」。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浮雲書屋珍藏書畫章」。
111事始
一卷,明鈔本,一冊,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冊不題撰人,半 葉九行,行二十字。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范懋柱家藏事始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又鈐「犀盦藏 本」印。《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為明傳鈔《說郛》本。明鈔《說郛》本遠勝他本,說詳昌彼得先生《說郛考》。
112玉唾壺
二卷,明王一槐撰,明鈔本,一冊,北圖。此冊半葉九行二十字,綠格。首葉鈐「翰 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范懋柱家藏玉唾壺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卷前又有籤條:「總辦處閱定,擬存目。」又 鈐「翁同龢印」、「翁斌孫印」等印記。
113黃谷■談真按:言巢.
談四卷,明李蔉撰,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蔉】艸-11-15 注音一式 ㄍㄨㄣˇ 解釋:以土培育苗根。左傳˙昭公元年:譬如農夫,是穮是蔉,雖有饑饉,必有豐年。杜預˙注:壅苗為蔉。 清乾隆三十八年兩淮鹽政李質頴進呈舊鈔本,中央圖書館藏。此本題「順陽李蔉子田甫著」,九行十九字,無格,無序跋。首葉鈐「翰林院印」,又鈐「毘陵董康鑒藏善本」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兩淮鹽政李質頴送到李蔉黃谷■談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
165
。前有甲子二月群碧居士(鄧邦述)墨筆跋,又丙寅五月二十一日鄧氏朱筆跋。
114青藤山人路史
二卷,明徐渭撰,明刻本,原北平圖書館藏,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云:「九行二十字,卷內有『吳蘭林西齋書籍刻章』、『繡谷』、『紗谷』、『翰林院印』滿漢文大方印。繡谷,吳焯號。紗谷,真按:吳玉墀 則其子玉墀號也。真按:吳玉墀 四庫館開,玉墀進書九十餘種,此其一也。」(《中國善本書提要》)按:吳玉墀進書三百五部,此誤。
115趙氏連城
十八卷,明趙世顯撰,明鈔本,三冊,北圖。此本半葉九行十八字,無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卷內又鈐「劉明陽王靜宜夫婦讀書印」、「研理樓」等印記。有劉明陽跋、王靜宜跋。
116蘭葉筆存
一卷,明釋本以撰,清鈔本一冊,北圖。半葉九行二十二字,無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孫壯藏書印」。寫本頗精。
117春寒閒記
一卷,清初鈔本,上圖。此冊不題撰人,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末有厲鶚 跋云:「雍正甲辰九月一日在京師遊慈仁寺,集上買得此帙。瑣綴前人說部中語,亦有可觀。寓舍無書,正如空谷跫音,輒為欣喜。跋云德水,未知何人,得毋德州 盧氏子乎?錢唐城東厲鶚太鴻記。」《四庫提要》云:「疑德水為德州盧氏子,蓋以盧世■字德水也真按:氵隺
166
。」按:史稱世■讀書劇飲,真按:氵隺 佯狂肆志。此書末有辛酉三月二十五日德水自記云:「一春酷寒,風又顛甚,每飲酒數杯以敵之,薄醉小狂,閒命硯寫三兩條。」正與史合,當即盧世■作也。真按:氵隺
118匡林
二卷,清毛先舒撰,清初刻本,北圖。半葉十一行二十二字,白口單邊。前有自序。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19感應類從志
一卷,題晉張華撰,明鈔本,南圖。此本半葉九行二十字,題「晉張華晉司空」,真按:何故重晉字? 正文凡四葉,原書無序跋。前有乙卯丹徒陳邦懷長跋,首云:「往年過揚州,得此本,首葉有翰林院官印,護葉有朱文木記曰:真按:國無!待查!詞:【護葉】書籍、簿冊外面的包紙。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三連串票》:“每本前後用棉紙護葉,以防擦損。” 乾 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范懋柱家藏感應類從志一部計書一本。」(按:「十一月」三字陳邦懷跋脫。又末兩一字均當作壹。)即此本也。又有癸丑陳邦 懷之父陳南星手跋,謂「去年冬懷兒得之揚州」,蓋指民國元年。又有館臣擬提要稿一則云:「謹按《感應類從志》一卷,不知何人所作,托名于張華,晉隋以降經 籍志皆不載。篇中大旨類取《物類相感志》,變換其語,以成茲書。如云僵蠶拭唇、馬不咬人,茂先無此粗率筆也。宜入偽撰書類,別為編次。纂修官擬。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成書過程 」下鈐「存目」木記。檢《四庫提要》,語義略近,而行文全不相同,可見提要原稿與定稿距離甚大。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成書過程 書衣又有題識:「明范氏天一閣鈔本,如皋城南祝氏漢鹿齋藏本。」卷內鈐「漢鹿齋金石書畫印」、真按:祝壽慈 「甸清過眼」、真按:祝壽慈 「穉農秘笈」等印,真按:祝壽慈 皆近人如皋祝壽慈印鑒。
167
120筠軒清秘錄
三卷,題董其昌撰,清鈔本,上圖。此本半葉九行二十一字,無格。鈐有「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惠棟之印」、「定宇」、「紅豆書屋」、「匏廬藏書」、「楊效曾」、「乾隆朝採進遺書原本之一豐華堂恭藏」等印記。
121華夷花木鳥獸珍玩考
十卷,明慎懋官撰,明萬曆刻本。鈐「翰林院印」、「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兩淮鹽政李質穎送到華夷花木考壹部計書柒本」長方木記。真按:何故書名有出入? 又鈐「于氏小謨觴館」、「于昌進珍藏」等印。(見羅振常《善本書所見錄》)
122經子法語
二十四卷,宋洪邁撰,影鈔宋淳熙十三年婺州原刻本,中央圖書館。《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為:「乾隆三十八年于敏中進呈影抄宋淳熙十三年婺州原刊本。」按:此本當即繆荃孫、張鈞衡遞藏影宋鈔本。《藝風堂藏書續記》卷二:「《經子法語》二十四卷,舊鈔本,宋洪邁撰,後葉淳熙十三年三月十日婺州容齋雕一行。真按:下文作首有,疑此葉字乃有之訛或別字也. 首有翰林院印,又有柚堂朱文小印。」《適園藏書志》卷八:「《經子法語》二十四卷,影宋抄本。首葉有翰林院印。」民國間張氏適園據以影印,收入《擇是居叢書初集》。
123說類
六十二卷,明葉向高輯,明末刻本,二十冊,美國會圖書館藏。半葉十行二十一字。每冊背面鈐「安徽巡撫採購備選書籍」。首冊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68
。(見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按:《存目》所據安徽巡撫採進本當即此帙。
124偶得紺珠
一卷,明黃秉石撰,清鈔本,上圖。此本半葉九行二十一字,無格。題「三山湖上黃秉石復子父」。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南通沈燕謀印」、「行素堂藏書記」、「定生所寶」諸印。
125今古鈎玄
四十卷,明諸茂卿輯,明鈔本,十四冊,北圖。半葉八行十八字。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趙氏青泥志百家」、「埜鹿園書藏」、「郎邪山人」、「鈎玄室印」等印記。
126山樵暇語
十卷,明俞弁撰,明鈔本,一冊,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半葉十行十七字。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書衣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范懋柱家藏山樵暇語壹部計書壹本」長方木記。(見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
127九朝談纂
不分卷,不題撰人,明鈔本,十冊,原北平圖書館藏書,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王重民曰:「此即《四庫存目》著錄所據之天一閣舊藏原本。《四庫提要》稱前列所採書目五十餘種,今本已佚,故無翰林院大方印。真按:不解之處!真按-何謂前列也?豈謂其原書前列有所採書目一篇?而今本者指今此書傳本?「種」字屬提要語,而今本以下乃王氏備註耶?然今本已佚,何由知其無翰林院大方印耶? 第一冊有黃籤云:『此處抽出應燬聞略一段。』即館臣所記。卷內有『詩龕書畫印』、『韓氏藏書』、『玉雨堂印』、『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記。」(《中國善本書提要》
169
)按:此明藍格鈔本臺灣《清代禁燬書叢刊》已據以影印。
128壽世秘典
十八卷,清丁其譽撰,稿本,浙圖。此本殘存卷一至卷十二、卷十四、卷十七、卷十八,凡十五卷。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
129硯北雜錄
十六卷附劄記一卷,清黃叔琳撰,稿本,南圖。按《四庫提要》云:「中多簽題黏補 之處,皆叔琳晚年手自刪改,蓋猶未定之本也。」可知《存目》所據勵守謙呈本為黃叔琳稿本。又北京圖書館藏清漢陽葉氏據稿本過錄本,前有題記云:「此從石御 史承藻藏本過錄,石本即進呈四庫者,面有鈐記:『乾隆五十八年翰林院編修勵守謙交出△△硯北雜錄一部計書肆本。』第一葉序文有『翰林院印』一,每卷標籤者 多,有此亭印者,有先生晚年自記者,並命鈔胥錄出,其有此亭印者以朱點別之。」按:「五十八年」當作「三十八年」,△△當是「家藏」二字,年下脫月份, 「一部」當作「壹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南京圖書館藏稿本,即《存目》所據勵守謙呈本。唯書衣木記佚去,翰林院印亦模糊難辨。而卷內簽條俱在。石 承藻,嘉慶十三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清史稿有傳。
130子苑
一百卷,不著撰人,明鈔本,二十冊,北圖。此本半葉十行二十三字,藍格。首葉鈐「翰林院印」滿漢文大官印。又鈐「籍圃主人」、
170
「麥溪張氏」、「詩龕書畫印」、「朱學勤修伯甫」等印記。按:《提要》云:「鈔本之首有籍圃主人、麥溪張氏二小印。」正與此本合,知即《存目》所據衍聖公呈本也。
131丘陵學山
明王完編,明隆慶二年刻本,吉林大學藏。半葉十行二十字,白口,單邊。真按:此單邊便不復寫作四周單邊了. 殘 存前三種:大學古本問一卷旁釋一卷,大學石經古本序引一卷旁釋一卷申釋一卷,中庸古本前引一卷旁釋一卷後申一卷,共一冊。王同策先生函稱:書衣有「乾隆三 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撫三寶送到吳玉墀家〔藏〕邱陵學〔山壹部〕計書〔拾本〕」長方木記(木記殘破,〔 〕內文字係澤遜臆補)。首葉鈐「翰林院印」,又鈐 「繡谷」、「蟬華」印。前有隆慶戊辰王完引,又目錄,列七十四種。
132晏元獻公類要
一百卷,宋晏殊撰,清鈔本,殘存十六卷,北京大學藏。按:此李盛鐸木犀軒藏書, 李盛鐸《木犀軒藏書書錄》云:「半葉九行,行十八字,注雙行同。每卷有目,分兩列或三列。存地理總序、東京、西京、南京、京西路、京東路、江南路、福建 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陝西路、河東路、淮南路、梓州路、夔州路、益州路、利州路、政治、職官、道教、方伎、隱逸、四夷、歷代雜錄等卷。至卷數為校者塗 改,似不可據。有武英殿發書交謄錄張敬宸籤條,知為四庫底本。」此本六厚冊,武英殿發鈔單外,正文開頭有館臣籤條,上列謄鈔格式,並批云:「抄本俗字太 多,要照正體繕寫。」真按:四庫全書的選書過程 卷內鈐「古潭州袁臥雪廬收藏」、「麐嘉館印」等印記。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