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April 13, 2009
復齋此本阮公得,吾齋借留逾歲時。真按:阮元的收藏 真按:阮元與王厚之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友人惠借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阮元 阮公持歸繪橫卷,真按:阮元的畫 几案青綠皆尊彝。嫏嬛館藏拓又積,真按:阮元-應即此人.蓋有嫏嬛仙館.此作詩略云爾. 贈我七十幅倍之。真按:阮元送翁方綱東西 亦有鳥蟲閒蝌斗,雜以螻蚓蟠蛟螭。真按:襍 傳之好事廣鑑識,何害句倨差毫釐。真按:此應謂摹勒之句倨也.○國無.詞:【句倨】彎曲;曲折。 漢 劉向 《說苑‧雜言》:“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修復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出版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最訛無若焦山鼎,真按:翁方綱的古器物辨偽學-焦山鼎 王朱皆弗敢置辭。真按:王士禛、朱彝尊-應即此人 昔年偶因石本挍,真按:翁方綱的校勘學 真按:翁方綱的校書事業 悔為撰考何由追。真按:翁方綱之悔 真按:翁方綱之誤 真按:翁方綱著作考 無專世惠誷說耳,藝林競播漁洋詩。籀書斯篆漫引類,真按:李斯 吉金銘刻皆可施。邇來嘉興張叔未,真按:張廷濟 阮家器文彙贉池。真按:張廷濟與阮元 揚州秦君漢陽葉,真按:秦恩復-應即此人 真按:葉志詵 時來吾齋手共胝。真按:翁方綱與張廷濟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與秦恩復 真按:秦恩復在北京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友 真按:翁方綱與葉志詵 我不欲同焦鼎擬,竊嘗揅審窮鈲摫。真按:國:揅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ㄢˊ 磨細。同「研」。 詞:揅1 〔yn 〡ㄢˊ〕 〔《廣韻》五堅切,平先,疑。〕 同“ 研1 ”。 研摩,研究。《易‧繫辭上》“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唐 陸德明 釋文:“研, 蜀才 作揅。” 梁啟超 《新羅馬‧俠感》:“精揅哲理之科,篤信唯心之論。” 【揅究】研究。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御史 張盛藻 疏奏,謂天文、句股宜令欽天監五官正天文生揅究;製造工作宜責成工部考校。” 魯迅 《墳‧人之歷史》:“惟種族發生學獨不然……可據者僅間接推理與批判反省二術,及取諸科學所經驗薈萃之材,較量揅究之而已。” 【揅榷】研討,商榷。 【揅摩】研究切磋。 葉聖陶 《一個青年》:“自惟所譚不離學問,共為揅摩,所獲彌旨,簡坦之懷,未慮有他。” 真按:翁方綱向阮元學習-此字似是首見.疑此字與其與阮元往返有關. 真按:脈从金不从月.前有. 金壁釭與鄭注合,黃山鐙已薛跋嗤。真按:犮有異體.犮从叐. 跋的異體. 真按:詞:跋 部首 足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ㄅㄚˊ 1. 陸地行走稱為「跋」。如:「跋山涉水」。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毛亨˙傳:「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2.踐踏。如:「跋胡疐尾」、「跋前疐後」。 3.迴轉。唐˙李商隱˙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詩:「韓公堆上跋馬時,迴望秦川樹如薺。」資治通鑑˙卷一九一˙唐紀七˙高祖武德九年:「(建成、元吉)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胡三省˙注:「跋馬者,搖駷馬銜,偏促一轡,又以兩足搖鼓馬腹,使之迴走。」 4.文體名。寫於書籍、文章、字畫或碑帖等後面言簡意賅的文字稱為「跋」。跋文內容多屬評介、鑑定或考據等性質。 5.姓。如五代後梁有跋異。 國:詞:跋1 〔b ㄅㄚˊ〕 〔《廣韻》蒲撥切,入末,並。〕 1.跌倒。《說文‧足部》:“跋,蹎也。” 段玉裁 注:“跋,經傳多假借沛字為之,《大雅》、《論語》‘顛沛’皆即‘蹎跋’也。”2.火炬或燭燃盡殘餘的部分。 宋 陸游 《自勉》詩:“餘年尚努力,勿待燭見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邵女》:“ 柴 益喜,燭盡見跋,遂止宿焉。”3.借指柱根。《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金楹齊列,玉舄承跋。” 劉良 注:“跋,柱根也。”4.謂燭燃盡。 清 鄭燮 《青玉案‧宦況》詞:“酒闌燭跋,漏寒風起,多少雄心退!”《冷眼觀》第二回:“我笑道:‘只恐狗尾續貂罷了。’說已是酒殘燭跋。”5.跋文。寫在書籍、文章、字畫、金石拓片等後面的短文,內容大多屬於評介、鑒定、考釋、記述之類。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此辭墨本猶在 陝州 一佛寺中,紙札甚草草,予頃年過 陝 ,曾一見之。後人題跋多盈巨軸矣。”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藏書求善本》:“偶憶 李生甫 先生跋 盧氏 抱經堂 所校《法言》云:‘冷淡生活,勝於徵歌選舞多矣。’嘆為至言。” 巴金 《探索集‧灌輸和宣傳》:“我的唯一辦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書前寫序、寫小引、寫前記,書後寫後記、寫附記、寫跋。”6.評說;評論。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一枕夢魂驚,千載風雲過,將古來英俊評跋。” 元 薛昂夫 《蟾宮曲‧雪》曲:“一箇凍騎驢野店溪橋,你自評跋,那箇清高,那箇粗豪。”7.踩;踏。《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毛 傳:“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跲其尾。” 清 褚人穫 《堅瓠六集‧田家樂》:“有時車田跋小漊,烏背鯽魚大小有。”8.跋涉。 唐 司空圖 《樂府》詩:“寶馬跋塵光,雙馳照路旁。” 沙汀 《記賀龍》十:“在行軍當中,我們不時總看見他急馳從行列側面飛奔過去,或者挾黑皮大氅,和同志們交談,一面不知疲倦地跋山道。”參見“ 跋涉 ”。9.倒翻;翻轉。《漢書‧揚雄傳上》:“拖蒼豨,跋犀犛,蹶浮糜。” 顏師古 注:“跋,反戾也。” 馬總 《意林》卷五引 晉 楊泉 《太元經》:“強梁者亡,掘強者折,大健者跋,大利者缺。” 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今古方言大略》:“轉謂之跋。”10.用腳撥。《漢書‧夏侯嬰傳》“常蹳兩兒棄之” 唐 顏師古 注:“ 服虔 曰:‘蹳音撥。’ 晉灼 曰:‘音足跋物之跋。’ 服 音是。”11.用同“ 潑 ”。灑,散。《水經注‧渭水一》引 三國 魏 曹丕 《列异傳》:“ 武都 故道縣 有 怒特祠 ,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 秦文公 二十七年伐之,樹瘡,隨合。 秦文公 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猶不斷。疲士一人,傷足,不能去,臥樹下。聞鬼相與言曰:‘勞攻戰乎?’其一曰:‘足為勞矣。’又曰:‘ 秦 公必持不休。’答曰:‘其如我何?’又曰:‘赤灰跋於子何如?’乃默無言。臥者以告,令士皆赤衣,隨所斫,以灰跋;樹斷,化為牛,入水,故 秦 為立祠。”12.跋扈,暴橫。《新唐書‧房玄齡傳》:“初,將軍 丘師利 等皆怙跋攘袂,或指畫自陳說,見 神通 愧屈,乃曰:‘陛下至不私其親,吾屬可妄訴邪!’”參見“ 跋扈 ”。13.通“ 拔 ”。超越。參見“ 跋越 ”。14.通“ 拔 ”。舉,盡。參見“ 跋朝 ”、“ 跋隊斬 ”。15.通“ 拔 ”。迅疾。參見“ 跋來報往 ”。16.通“ 拔 ”。擺脫、排除。參見“ 跋滯 ”。17.姓。 五代 有 跋異 。見 宋 劉道醇 《五代名畫補遺‧人物‧妙品》。 跋2 〔bI ㄅㄟˋ〕 〔《集韻》博蓋切,去泰,幫。〕 行不正貌。 真按:口虽 真按:國:嗤 部首 口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ㄔ 1. 譏笑。如:「嗤之以鼻」。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2. 形容笑的聲音。如:「嗤嗤的笑」。 3.形容撕紙的聲音。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他可敢嗤嗤的扯做了紙條兒。」 詞:嗤1 〔ch ㄔ〕 〔《廣韻》赤之切,平之,昌。〕 1.譏笑;嘲笑。《尹文子‧大道上》:“則智不能得夸愚,好不能得嗤醜。” 漢 王符 《潛夫論‧德化》:“見人謙讓,因而嗤之;見人恭敬,因而傲之。” 唐 白居易 《秦中吟‧立碑》:“但欲愚者悅,不思賢者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查牙山洞》:“燭之,漆漆然暗深不測。兩人餒而卻退;一人奪火而嗤之,銳身塞而進。” 朱光潛 《藝文雜談‧文學的趣味》:“我也很愛讀舊詩文,向新文學作家稱道舊詩文的好處,也被他們嗤為頑腐。”2.通“ 蚩 ”。痴,愚蠢。參見“ 嗤騃 ”。3.通“ 蚩 ”。欺侮。參見“ 嗤眩 ”。4.通“ 媸 ”。醜陋。參見“ 嗤妍 ”。5.象聲詞。 元 楊景賢 《劉行首》第二摺:“嗤嗤嗤扯碎布袍,支支支頓斷麻絛。”《紅樓夢》第三一回:“ 晴雯 沒的說,‘嗤’的又笑了。” 冰心 《寄小讀者》十:“天上的星辰,驟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響。”6.嘆詞。表示唾棄或驚異。 葉聖陶 《倪煥之》四:“這新來的傢夥,看他的模樣就知道是個等糊口的貨色,卻也說得這樣好聽。嗤!無非迎合校長的意思。” 葉聖陶 《夜》:“阿弟凝細眼湊近煤油燈念那字條。‘兒等今死,無所恨,請勿念。’嗤!這個話才叫怪。沒了命,倒說沒有什麼恨!” 苟禆界同訂經史,真按:unicode字元.異體字字典示部8畫畫無此字. 已去函報闕矣. 真按:疑乃裨之訛! 附諸詁訓非虛欺。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經學的關係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經學、文字學 又思王俅嘯堂集,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參考書 首尾穎出沙畫錐。雖開蝌書躍水似,豈至蜋肚尖鋒垂。真按:國無.詞:蜋1 〔ln ㄌㄤˊ〕 〔《廣韻》魯當切,平唐,來。〕 〔《廣韻》呂張切,平陽,來。〕 亦作“ 螂1 ”。 見“ 蜋蜩 ”、“ 蜣蜋 ”。 【蜋蜩】蟬的一種。體長七八分,色黑,雜黃綠斑紋,腹部面有白粉,翅無色透明。《爾雅‧釋蟲》:“蜩,蜋蜩。” 郭璞 注:“《夏小正》傳曰:蜋蜩者,五彩具。” 郝懿行 義疏:“蜋者,《方言》云:蟬, 楚 謂之蜩, 陳 鄭 之閒謂之蜋蜩。《初學記》引 孫炎 曰:蜋,五色具。” 【蜋螘】雄蟹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九四二引《廣雅》:“蟹,蛫也。其雄曰蜋螘,其雌曰博帶。”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一‧蟹》:“螃蟹、郭索、橫行介士、無腸公子,雄曰蜋螘,雌曰博帶。” 歷觀欵識殊不爾,真按:尔
Posted by 孫守真 at 2:44 PM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