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April 30, 2009

54

,於是秋盦與予二人,十年以來,心營目想之狀,皆豁然得識其真矣。真按:翁方綱與黃易的交情 真按:翁方綱與黃易的金石學 今汪氏竟以此冊歸於秋盦,是天所以報其剔石之勤,實古今著錄家、鑒賞家,所未有之大快也。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樂趣 真按:黃易的金石學成績 真按:黃易的收藏 真按:黃易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今秋盦寄此冊來屬題,而方綱之與此冊,亦信有神交氣合之夙緣,真按:翁方綱與武梁祠畫像 真按:翁方綱的緣 既系以小詩,復書此以識之真按:標點不當-當作。號! 區區石墨名樓,真與秋盦共結小蓬萊之約矣。真按:翁方綱書齋的命名

  朱竹垞跋,真按:朱彝尊 引史繩祖說,按繩祖字慶長真按:史繩祖-傳記資料 眉山人,嘗受業於魏了翁,官至直煥章閣,主管成都玉局觀。其大父武陽君,精篆隸,嘗撰《隸格》一編,以補鄱陽洪氏之書。真按:洪适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目錄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史 其所藏武梁祠石像本,自完好如新,隸法可為楷式,有其乾道丁亥自跋。又南宋衛博,號定庵真按:衛博-傳記資料 官 樞密院編修。跋《武氏石室畫像》云:“此本文字奇古,少譌缺,尤可珍愛。乾道丁亥夏,客有持示建康尹雲,即張如瑩尚書家所藏本也。定庵又云:“聞之喻子才 郎中,南渡後四十年,纔得見之。”蓋在宋時,此拓本之難得已如此。今見此冊紙墨之古,豈即衛氏所云張尚書本者耶?乾隆五十六年,歲在辛亥,冬十月二日,北 平翁方綱。

注:見《蘇齋題跋》卷上。

54

書漢武梁祠像古拓冊

  予昔於青棠書屋摩挲摹本,真按:翁方綱 與張瘦同、宋芝山、洪石農諸君往復審定,真按:洪範 真按:宋葆淳與洪範 真按:翁方綱與武梁祠畫像 真按:翁方綱與洪範 真按:張塤與洪範 真按:洪範與武梁祠畫像 今十餘年矣,及予屬秋史為於汪氏借此本時,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江德量 與兩峰日夕摹想而未酬也。真按:翁方綱與羅聘論畫與詩 真按:翁方綱與羅聘與武梁祠畫像 兩峰鄉人家有藏古本《化度碑》者,真按:翁方綱與化度碑-化度寺邕禪師塔銘-歐陽詢書法 與此并著名邗上,既而予託秋史百計訪購,竟得《化度》,然以未見此本為憾。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江德量 今《化度》歸予十二年矣,真按:翁方綱購藏化度寺碑的經過 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攜來行篋,與此冊并置几上,晴窗展玩,回憶諸友切風味,真按:原作"庶刂"疑有誤也.姑以詞義徑改為此字.異體字字典刀部11亦無此字.已去函報闕矣. 『敬啟者:   此字从庶从刂("庶刂"),如附圖(出處如末註),疑乃劘之誤字也.未有的據.沈氏此書錯謬不少,未敢據諟.且見其末注乃出自翁氏手稿,則怕僅是判讀之誤致爾.唯此字在異體字字典亦未見,故特來報闕,請就教於大方之家.懇請有得後賜覆,感激. 讀者孫守真敬啟 (清)翁方綱 撰(民)沈津 輯:〈書漢武梁祠像古拓冊〉,《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二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卷,頁54 ○按原稿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0_復初齋文稿(十三)\_002616.jpg 還真是此"庶刂"字體也.然原稿有劃去之文即有劘字.疑乃翁誤筆或速記爾. 真按:翁方綱的學友 真按:翁方綱讀書的樂趣 遠思依依,安得同席對論耶?時兩峰尚居京師,正屆臘節,有懷兩峰與諸君作東坡生日也。真按:翁方綱在文溯閣覆校四庫全書始末-味其提及羅聘在北京事,且正在臘節,不及參與諸君作東坡生事(在詩集可見),應即在瀋陽校書時也.或守清高宗墓時也. 真按:羅聘幫蘇軾過生日 真按:翁方綱幫蘇軾過生日 真按:羅聘在北京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冊第2616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0_復初齋文稿(十三)\_002616.jpg

54

跋漢武梁石堂像(宋芝山模刻本)真按:宋葆淳與武梁祠畫像 真按:翁方綱與武梁祠畫像

  漢武梁祠堂畫像,吳門陸貫夫紹曾摹自舊拓殘本,真按:陸紹曾與武梁祠畫像 真按:陸紹曾-前云吳門陸氏者,應即此人也. 凡一十四幅,安邑宋芝山葆淳倩友人趙君鋟諸木。真按:宋葆淳 真按:宋葆淳與武梁祠畫像 乾隆癸卯秋七月。北平翁方綱記。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402頁。

54

跋漢楊孟文石門頌

  此頌磨崖,刻於褒斜谷中,趙明誠《金石錄》題云:“漢司隸楊厥開石門頌,洪氏《隸釋》始著楊君名渙真按:楊渙 孟文真按:楊渙 其云厥者,語助辭也。頌為建和二年漢中太守王升所立。其主鐫石之役者真按:此上原稿尚有文,唯以引號框起,蓋沈津讀作刪去也.然與翁用筆畫去者又不同.疑仍當保留.今略識于此.「其言永平四年詔書開宋鑿通石門者,蓋楊君治?於永平四年辛酉而太守鄐君繼後於六年?癸亥…」字後右"?"符者,未敢定也.""者,以下畫去矣. 漢彊、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鼂(鼌)! 王戒二人,頌後低格書之,此已開碑後系撰書姓名之例矣。真按:國:人  部首 人 部首外筆畫 0 總筆畫 2 注音一式 ㄖㄣˊ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十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北京人」。 5.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姓。如明代有人杰。 7.二一四部首之一。 詞:人1 rn ㄖㄣˊ〕 〔《廣韻》如鄰切,平真,日。〕 1 ”的今字。 1.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並能用語言進行思維的高等動物。《易‧說卦》:“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劉禹錫 《天論》上:“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 俞正燮 《癸巳類稿‧誦佛經論上》:“人者,五行之秀,萬物之靈。” 太平天國 洪秀全 《原道覺世訓》:“天地之中人為貴,萬物之中人為靈。” 毛澤東 《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2.指特定的某種人或某個人。《孟子‧離婁上》:“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與間也。” 孫奭 疏:“ 孟子 言小人在位,不能事君不足適責之也,所行政教亦不足間非也。”《東觀漢記‧城陽恭王祉傳》:“歲餘,遭旱,行縣,人持枯稻,自言稻皆枯,吏強責租。”《人民日報》1953.11.1:“杰出的 華岩 ,他是一個全材的畫人,尤擅長於花鳥畫。”3.人材;傑出人物。《左傳‧文公十三年》:“子無謂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南史‧徐陵傳》:“ 宣帝 因置酒,舉杯屬 曰:‘賞卿知人。’”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 有時名,會有司亦自奇其文,遂以冠 士。士亦皆以得人相賀。”4.指人手,幹事的人。如:我這裏很缺人,你來幫忙吧!5.別人,他人。《書‧秦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辭者,舌端之文,通己於人。” 文徵明 《本貫蘇州府沈周年八十三狀》:“然先生每聞時政得失,輒憂喜形於色,人以是知先生非終於忘世者。” 郭小川 《正當山青水綠花開時》詩:“我們怎能不當機立斷,拯救 阿拉伯 兄弟?救人如救己。”6.民,百姓。《荀子‧王制》:“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彊奪之地。奪之人者臣諸侯,奪之與者友諸侯,奪之地者敵諸侯。”《後漢書‧光武帝紀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顧降命,屬 黎元,為人父母, 不敢當。”《新唐書‧李密傳》:“今主昏於上,人怨於下,銳兵盡之 遼海 ,和親絕於 突厥 ,南巡流連,空棄關輔,此實 挺興之會。”7.眾人;一般人。 李東陽 《麓堂詩話》:“人但知律詩起結之難,而不知轉語之難。”《金瓶梅詞話》第九八回:“他兄弟在家開賭場,鬥雞養狗,人不敢惹他。”8.指成年人。《荀子‧儒效》:“ 成王 冠,成人。” 三國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 蒲松齡 《聊齋志异‧大男》:“又年餘,居然成人,研詰益頻,母乃緬述之。” 郭小川 《在社會主義高潮中》詩:“現在我們長大成人了,該怎樣奮不顧身地,把祖國答報!”9.指人的品性行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王安石 《祭歐陽文忠公》:“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如: 李光 人不錯,大家樂意和他來往。10.指人的名譽、面子。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四:“ 老孫頭 認為叫人打過,是丟人的事,他不承認。”11.人為,人造成的。《莊子‧秋水》:“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馬鼻,是謂人。” 唐甄 《潛書‧性功》:“天災傷稼,人禍傷財。”12.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觸到的一切社會現象。《莊子‧秋水》:“天在內,人在外,德在乎天。” 成玄英 疏:“天然之性,韞之內心;人事所順,涉乎外跡。”《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簡子 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於是召 扁鵲 。” 孔平仲 《續世說‧假譎》:“ 李抱真 晚節好長生之術……凡服丹二萬丸,腹堅不食,將死,不知人者數日矣。”13.塵世;人世。《南史‧隱逸傳上‧孔淳之》:“ 法崇 嘆曰:‘緬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傾蓋於茲,不覺老之將至也。’”《宣和遺事》後集:“日色已黑,路不可辨,狐狸悲嘯林麓間,微風細雨,殆不類人,鬼火縱橫,終無止宿。”14.指男女間的性行為。《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荒侯市人 病不能為人。” 張守節 正義:“言不能行人道。”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某王幼子,年三十餘,不知人。”15.指男女間發生性行為。 蒲松齡 《聊齋志异‧巧娘》:“適 家小郎子,病閹,十八歲而不能人。”16.人人;每人。《史記‧平準書》:“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上》:“乃者, 河南 潁川郡 水泛處,浸殺人民,遣光祿大夫循行,舉賜死者棺錢人三千。”《陳書‧世祖紀》:“鰥寡孤獨不能自存立者,賜穀人五斛。”17.指人的身體。如:他這幾天人不舒服。18.果核或果實的心子。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棗》:“《雜五行書》曰:‘服棗核中人二七枚,辟疾病,能常服棗核中人及其刺,百邪不復干矣。’”《說郛》卷二一引 楊伯嵒 《臆乘》:“俗稱果核中子曰人,或曰仁,相傳如此,於義未明。予謂當以人為是,蓋人者生意之所寓,謂百果得此以為發生之基。” 王志堅 《表异錄‧植物》:“ 詩:‘秋霖暗豆莢,夏旱麥人。’《本草》:‘蕎麥取人作飯,食之下氣。’蓋麥之心曰‘人’。”19.通“ ”。《荀子‧修身》:“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 王先謙 集解引 王引之 曰:“人讀為仁。言其體則恭敬,其心則忠信,其術則禮義,其情則愛仁也。愛仁猶言仁愛。”20.通“ ”。 等夷。《墨子‧經下》:“止類以行人說在同。”《雙劍誃諸子新證‧墨子新證三》:“‘人’‘尸’古字通。‘尸’,古‘夷’字也。詳《莊子新證‧大宗師》。 又《尚同下》‘百姓為人’,即百姓為夷。夷謂等夷,言止者以行之等夷為類別也。故云‘說在同’,亦即《易‧繫辭》‘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之義。”21.通“ ”。見“ 人方 ”。22.姓。 代有 人傑 . 真按:此字原稿已圈去!沈氏反又書之?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文例-書人姓名 晁、王皆承五官掾趙、邵之屬,故於頌後復紀王君造作石事,真按:上艹下積. 王君不特為楊之鄉人,而政績復能配之,一頌而二善備焉矣。”婁氏《字原》云:“‘斜’漢碑皆作‘余’真按:斜从余斗.字形結構換部首,換0部首.有無部首爾. ‘楗’為漢碑,皆作‘楗’真按:標點不當-「‘楗為’,漢碑皆作‘楗’」.謂犍為郡之犍,漢碑不作从牛之犍,皆作从木之楗也.○此應作「‘楗為’,漢碑皆作‘楗為’」才是.然翁原稿已無下「為」字.則應讀作「‘楗為’(之‘楗’),漢碑皆作‘楗’」.添字輔讀法也. 蓋當時俗書相沿,不獨此石也。或以《說文》無‘楗’字,遂以郡名當木,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从! 則亦泥矣。”婁氏摘附字體,謂漢隸命字垂筆,有長過一二字者,蓋指此頌也。然此頌特因石理不可接書而垂下耳,非可以律隸法也。真按:翁方綱的隸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方法論 洪所釋者,凡誤四字,一字,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闕! 今并補正之。真按:翁方綱對洪适隸釋的補訂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17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171.jp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