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April 18, 2009

3.給人的恩惠或財物。《國語‧晉語七》:“報生以死,報賜以力,人之道也。” 韋昭 注:“賜,惠也。”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 陸君 之道行乎朝廷,則天下望其賜;刺一州,則專而不能咸。”《宋史‧李綱傳上》:“主上聰明仁恕,公言萬一能行,將見 人悔禍,宗社底寧,天下受其賜。”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久食其賜,信乃彌堅,漸而奉為圭臬。”4.對帝王下達旨意的敬稱。《周禮‧春官‧小宗伯》:“賜卿、大夫、士爵則儐。” 鄭玄 注:“賜,猶命也。”《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駒 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難,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賜之以死。’”《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帝惑偏語,賜 死,俄悔悟。”5.蠲免。《漢書‧食貨志上》:“上復從其言,乃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 王若虛 《新唐書辨中》:“《張巡傳》:‘ 睢陽 雍丘 賜徭稅三年。’‘賜’字便當得蠲免之意否?”6.窮盡。後多作“儩”。《鶡冠子‧天則》:“若礱磨不用賜,物雖詘,有不效者矣。” 洪頤煖 《讀書叢錄‧用賜》:“《方言》:‘賜,盡也。’言若礱磨不盡,則物有不效者矣。”《文選‧潘岳〈西征賦〉》:“超長懷以遐念,若循環之無賜。” 李善 注引《方言》:“賜,盡也。”7.通“ ”。偏私。《莊子‧則陽》:“四時殊氣,天不賜,故成歲。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 馬敘倫 義證:“‘賜’疑借為‘私’,音同心紐。下文曰:‘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辭例相同。”8.姓。《世本‧氏姓》:“ 氏, 大夫 簡子賜 之後。” . 光分寶笈船。真按:原有平抬.前有作挪抬者,可見不一! 真按:虫上有丿.. 尊公歷年所蒙軸,真按:原有挪抬. 祝其將來亦用千文編次此卷為目也。真按:揔-扌忽. 之異體. 真按:國:總  部首 糸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ㄗㄨㄥˇ 1. 聚合。淮南子˙精神:「夫天地運而相通,萬物總而為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治繁總要,此其體也。」 2.繫結。楚辭˙屈原˙離騷:「飲余馬於成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3.統括、全部的。如:「總額」、「總綱」、「總店」、「總司令」。 4.都。宋˙朱熹˙春日詩:「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5.一直、一向。如:「他總不聽話!」 6.終究。如:「不管怎麼說,他總不答應。」 7.全面、全部。如:「總動員」、「總復習」。 詞:總1 zn ㄗㄨㄥˇ〕 〔《廣韻》作孔切,上董,精。〕 亦作“ 1 ”。 1.聚合;匯集。《書‧盤庚下》:“無總于貨寶,生生自庸。” 孫星衍 疏:“總者,《說文》云:‘聚束也。’”《淮南子‧原道訓》:“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高誘 注:“總,眾聚也。”《文選‧張衡〈東京賦〉》:“總集瑞命,備致嘉祥。” 薛綜 注:“總,會也,集聚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其水三泉奇發,西北流,總成一川。”《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喚裏書房一樣寫下條子,又呈上看罷,命門子亂亂的總做一堆,然後唱名取鬮。”2.謂聚禾稿成束。《書‧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 傳:“禾蒿曰總,入之,供飼國馬。”3.束髮。亦指束髮之帶。《儀禮‧喪服》:“女子子在室為父,布總、箭笄、髽,衰三年。” 鄭玄 注:“總,束髮。謂之總者,既束其本,又總其末。” 胡培翬 正義:“案《內則》注亦云:‘總,束髮。’ 疏:‘總,裂練繒為之。’是吉時以繒為總,喪則以布為總也。”《禮記‧檀弓上》:“蓋榛以為笄,長尺而總八寸。” 鄭玄 注:“總,束髮垂為飾,齊衰之總八寸。” 岳珂 《桯史‧汪革謠讖》:“ 是日被白錦袍,屬橐鍵,腰劍,總鵝梨旋風髻。”4.結;繫。《楚辭‧離騷》:“飲余馬於 咸池 兮,總余轡乎扶桑。” 王逸 注:“總,結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建 格澤 之長竿兮,總光耀之采旄。”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總,係也。”5.持。《管子‧五行》:“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以開乎萬物,以總一統。” 尹知章 注:“總持其本,以統萬物也。”《莊子‧天運》:“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參見“ 總干 ”。6.總括;概括。《莊子‧徐無鬼》:“彼之謂不道之道,此之謂不言之辯,故德總乎道之所一。” 劉向 《說苑‧雜言》:“觀其俗而和其風,總眾議而定其教。” 司馬光 《稷下賦》:“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 魏源 《聖武記》卷七:“以為功成指顧,而無暇總全局以商定算。”7.總攬。 王充 《論衡‧書解》:“總眾事之凡,典國境之職。”《後漢書‧何進傳》:“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髮耳。”《周書‧文帝紀上》:“然凡欲立大功,匡社稷,未有不因地勢,總英雄,而能克成者也。”《新唐書‧裴炎傳》:“御史 崔察 曰:‘ 受顧託,身總大權,聞亂不討,乃請太后歸政,此必有異圖。’”8.統領;統率。《墨子‧非攻下》:“一天下之和,總四海之內。”《周書‧蕭撝傳》:“ 太祖 兵寡弱,遣大將軍 尉遲迥 總眾討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數年間 張德遠 當自樞府再相, 劉信叔 當總大兵捍邊。”9.眾人。《逸周書‧大匡》:“因其耆老,及其總害,慎問其故,無隱乃情。” 孔晁 注:“總,眾人也。”10.古代車馬之飾。《周禮‧春官‧巾車》:“王后之五路。重翟,鍚面朱總;厭翟,勒面繢總;安車,彫面鷖總。皆有容蓋。” 賈公彥 疏:“凡言摠者,謂以摠為車馬之飾,若婦人之摠,亦既繫其本又為垂飾,故皆謂之總也。”《漢書‧韓延壽傳》:“駕四馬,傅總,建幢棨。”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總,以緹繒飾鑣轄也。”11.皆;都。 杜牧 《贈別》詩之一:“春風十里 揚州 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王安石 《除日》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李贄 《與河南吳中丞書》:“雖時時與師友有諍有講,然師友總不以我為嫌者,知我無諍心也。” 朱自清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我向來總覺得孩子應該是世界的,不應該是一種、一國、一鄉、一家的。”12.大概。《水滸傳》第二回:“這村便喚做 史家村 ,村中總有三四百家,都姓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自 黃州 眉州 ,總有四千餘里之程, 夔州 適當其半。”13.老是;一直。 巴金 《春》五:“他那牛性子總改不掉。”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一章:“而關於兩省人交往的民間故事中, 河北 人總說成自己占便宜, 山西 人也是一樣。”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天氣不早了,不能總這樣哭下去呀。”14.總歸;畢竟。《二刻拍案驚奇》卷十:“自古說,‘鷸蚌相持,漁人得利’。到收場想一想,總是被沒相干的人得了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你年紀輕輕的,出來處世,這些曖昧話,總不宜上嘴。” 蔣光慈 《莫斯科吟》:“莫相信人類的歷史永遠是污穢的,它總有會變成雪花般漂亮而潔白的一日。”15.通“ ”。釋放。《墨子‧號令》:“總失者,斷。” 孫詒讓 間詁:“總,疑當為縱。縱失,私縱罪人也。”16.通“ ”。縱然;即使。 杜甫 《酬郭十五判官》詩:“藥裹關心詩總廢,花枝照眼句還成。” 晏殊 《清平樂》詞:“總把千山眉黛掃,未抵別愁多少。” 白樸 《梧桐雨》第三摺:“總便有萬千不是,看寡人也合饒過他一地胡拿。”《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平常家裏沒風波,總有 良平 也無用。” 納蘭性德 《瀟湘雨‧送西溟歸慈溪》詞:“悽寂。 黔婁 當日事,總名士,如何消得。” 2 zn ㄗㄨㄥ〕 〔《集韻》祖叢切,平東,精。〕 絲數名。古以絲八十根為“總”。《詩‧召南‧羔羊》:“羔羊之縫,素絲五總。” 傳:“總,數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上》:“總者八十絲也。”《晏子春秋‧雜下十八》:“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3 cn ㄘㄨㄥ〕 〔《集韻》麤叢切,平東,清。〕 1.絹的一種。《文選‧左思〈魏都賦〉》:“綿纊 房子 ,縑總 清河 。” 李善 注引《廣雅》:“總,絹也。”2.參見“ 3 ”。3.通“ ”。參見“ 3 ”。 .

312

   唐鴈塔題名石尚存三行,世無知者,為作詩左拾遺裴休、真按:翁方綱作詩的動機-以學入詩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大理評事柳乘、鄉貢進士柳槃大和四年十月十二日同登。

唐題光化記摭言,橅本始宋宣和真按:國:刊  部首 刀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5 注音一式 ㄎㄢ 1. 削去﹑砍除。說文解字˙刊字˙段玉裁˙注:「凡有所削去謂之刊。」書經˙禹貢:「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禮記˙雜記上:「畢用桑長三尺,刊其柄與末。」 2.修正﹑改正。如:「刊誤」﹑「刊定」。晉書˙卷三十八˙文六王傳˙齊王攸傳:「就人借書,必手刊其謬,然後反之。」 3.雕刻。文選˙班固˙封燕然山銘:「乃遂封山刊石,昭銘盛德。」 4.發表﹑登載。如:「刊登」﹑「刊載」。 5.定期出版的讀物,或定期發表的專欄。如:「副刊」、「期刊」、「週刊」、「月刊」、「專刊」、「叢刊」。 詞:刊1 kn ㄎㄢ〕 〔《廣韻》苦寒切,平寒,溪。〕 1.砍斫;削除。《周禮‧秋官‧柞氏》:“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剝陰木而水之。” 鄭玄 注:“刊、剝、互言耳,皆謂斫去次地之皮。” 三國 曹植 《怨歌行》:“ 周公 成王 ,《金縢》功不刊。” 陸龜蒙 《中酒賦》:“先刊美祿,次削真龍。” 董必武 《觀三門峽樞紐工程》:“中流砥柱挽狂瀾,瀾不狂兮柱可刊。”2.引申為開鑿。《後漢書‧馬援傳》:“遂緣海而進,隨山刊道千餘里。”《新唐書‧逆臣傳‧黃巢》:“因刊山開道七百里,直趨 建州 。”3.刻;雕刻。 班固 《封燕然山銘》:“封山刊石,昭銘盛德。”《晉書‧孫綽傳》:“ 諸公之薨,必須 為碑文,然後刊石焉。” 葉適 《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請刊石,摹以賜諸生,示天下之道。” 柳亞子 《失笑一首和散木》詩:“黃金尚鑄同文獄,華表終刊革命碑。”4.訂正;修訂。《晉書‧齊王攸傳》:“ 以禮自拘,鮮有過事。就人借書,必手刊其謬,然後反之。” 韓愈 《進〈順宗實錄〉表狀》:“臣於 吉甫 宅取得舊本,自冬及夏,刊正方畢。” 浦起龍 《〈史通通釋〉序》:“明年,重自刊補。”5.印行;刊登。 魏源 《〈聖武記〉目錄》:“索觀者眾,隨作隨刊,未遑精審。”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今年各種刊物上,多刊 高爾基 像。”6.刊物;雜志。 鄒韜奮 《“生活”周刊究竟是誰的》:“務使本刊的缺點愈益減少。”7.指報紙上有特定內容的定期版面。如:副刊。8.通“ 竿 ”。《儀禮‧既夕禮》:“抗木刊。” 鄭玄 注:“古文刊為竿。” 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乾部》:“刊,又假借為竿。” . 真按: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