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April 27, 2009

28

。乾隆壬子冬十二月十日。翁方綱識。

注:見北京圖書館藏善本。

28

跋孫尚書尺牘

  右孫覿尺牘,其門人李祖堯編注十六卷真按:斷句略不當!-其門人李祖堯編注,十六卷. 是南宋書坊本。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以校靜海勵氏所藏舊本作十卷者,前後頗有搘拄。覿之為人不足道,真按:孫覿之為人 此編注卻皆祖堯得自當日所親見聞,頗有資於考訂。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之品格 真按:翁方綱對考證學的態度 荷屋編修博雅好古,真按:吳榮光的收藏 其善藏之。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4022頁。

28

跋李學士新注孫尚書內簡尺牘

  孫覿,字仲益,晉陵人,宋大觀三年進士,高宗時仕至戶部尚書,有《鴻慶集》四十二卷,其人平生言行略見於陳振孫《書錄解題》及岳氏《桯史》諸書矣。真按:沈津的國學程度有問題-可見前作陳《直齋書錄解題》者,應係沈氏倩人代標點.或因此作振孫,不能併入書名故爾? 真按:岳珂 乙丑夏六月朔,方綱記。真按:孫覿傳記資料

  右孫覿《尺牘》十六卷,其門人李祖堯編并注,是南宋坊間本,真按:重出,重複,-見前. 以校靜海勵氏所藏舊本作十卷者,編次前後頗有搘拄。覿之為人無足道,真按:孫覿之為人 而此編之注則祖堯當日得自親所見聞,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頗足以資考訂。荷屋編修持至蘇齋,真按:吳榮光的收藏 共論正與吾齋《禮記》,殘本《禮部韻略》同時所刊也。真按:翁方綱與吳榮光論版本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鑑定學 真按:斷句之誤-『荷屋編修持至蘇齋共論,正與吾齋《禮記》殘本、《禮部韻略》同時所刊也。』謂此本與翁所藏二種書乃同時刊本也. ○覈之下自emule藏園群書經眼錄四.pdf作『荷屋編修持至蘇齋,共論正與吾齋禮記、殘本禮部韻略同時所刊也。』顯見沈氏承此無改. 方綱。

  注:見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第1218頁。真按:參考書目-博士論文-翁方綱研究

28

跋林和靖集

  《和靖集》今所見惟此長洲吳氏校刊本也,而《青箱雜記》云,“景祐初和靖尚無恙”。范文正《贈和靖詩》有“巢由不願仕”之句。真按:范仲淹與林逋 和靖生于乾德五年丁卯。而《青箱雜記》云“景祐初尚無恙”,則舊傳和靖卒於天聖六年戊辰者,未之詳考也。真按:林逋之生卒 真按:翁方綱考訂作者 蘇詩“我不識君嘗夢見”,真按:蘇軾與林逋 坡公生於景祐三年丙子,則景祐初元和靖尚在,亦可信也。又有《西湖紀逸》一卷,又《後邨詩話》所載和靖逸句,亦皆不在此刻,而《省心錄》一卷,以《永樂大典》所錄詳考之,實宋初直敘文閣李邦獻撰,真按:疑有誤! 蓋在宋初臨安刊本題為林和靖撰,或又因和靖之號誤為尹和靖撰,皆非其實耳。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十七卷第14頁。

28

書魏鶴山荊公詩集注序

  右魏鶴山所作李雁湖注荊公詩序,雁注此注本,真按:應係雁湖之訛! 近日海鹽張氏刻之,此序已失。張云,與昔之刻《山谷詩注》者失去鄱陽許尹序同符,亦一異也。方綱寢饋二集,匪伊昕夕,既於前年得許尹《山谷集注‧序》矣,今又從海鹽張芑堂明經抄得此《序》,真按:張燕昌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張燕昌 信文字精靈若有使之然者。真按:翁方綱的文獻採訪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輯佚學 真按:翁方綱的情執 真按:翁方綱的緣 《序》云:“石林嘗預大政,今以洞霄之祿里居。”按朱竹垞《洞霄宮提舉題名記》失載李壁名,以《宋史‧本傳》證之,則當在嘉定時也。芑堂又云,杭州某君家藏此注宋槧足本,後有補遺,中間亦較張刻有多出者真按:標點不當-當作,號. 芑堂亦不能悉記,但記第一卷至第三卷、第十五至十八卷、第廿三至二十六卷、第廿七至廿九卷、第四十五至四十七卷,每卷後有庚寅增注。按庚寅若是理宗紹定三年,則雁湖之卒在其前八年,雁湖卒於寧宗嘉定十五年壬午。真按:翁方綱考訂作者 真按:李壁之生卒 是則增注非出雁湖手矣。若是孝宗乾道六年,則又太早,未知何日有緣得見此宋槧本,一釋耿耿也?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八月十九日,方綱記。

29

  己亥春,門人李赴補入都,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真按:翁方綱的門生 攜張刻本,為書此序并跋於卷首,以識余二人同學相勖之意。真按:翁方綱的師生互動 真按:翁方綱的師生情 二月廿日識於詩境小軒真按:翁方綱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三冊第671頁。

29

跋王荊文公詩注

  乾隆戊戌秋,海鹽張明經芑堂燕昌語余曾於杭州見宋槧李雁湖注《王半山詩》卷一之三、真按:張燕昌 卷十五之十八、卷廿三之廿九、卷四十五之四十七。每卷有庚寅增注,又注中每有較近日刻本多出數條者,并以篋中所鈔魏鶴山《序》見示。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張燕昌 後二年庚子秋,同年盧抱經學士來都,真按:盧文弨 談及是書,則抱經影寫一本真按:標點可議者 今審是過錄,非影也。因乞抱經寄其本來假抄之。又後二年壬寅春,抱經自山右馳書至杭,取其寫本至京,余得借錄,真按:翁方綱向盧文弨借書 正十七卷。檢杭堇浦詩集有集奚氏翠玲瓏館,真按:杭世駿 適有以宋槧李雁湖《王荊公詩注》殘本求售者云云真按:杭世駿與王安石詩集 真按:『檢杭堇浦詩集有「集奚氏翠玲瓏館,適有以宋槧李雁湖《王荊公詩注》殘本求售者」云云』 乃知此是足本之殘者。然堇浦、抱經、芑堂皆不著其鋟板之式及開琱之郡邑歲月,真按:翁方綱的版本著錄學 而此宋槧殘本今藏誰氏,亦莫可考也。真按:翁方綱的版本目錄學 予昔年得宋槧施注《蘇詩》,今得借抄李注《王詩》,皆原本之未經後人刪亂者,而又皆是殘本,事之相合固有如此者哉!既命小史審錄而精校之,真按:翁方綱的緣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整理 真按:翁方綱的助理 真按:翁方綱的書僮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複製學 爰與張刻本同裝於篋。乾隆四十七年歲次壬寅五月廿七日,是日小暑,文淵閣校理司經局洗馬北平翁方綱識。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的職位

  陳《直齋書錄解題》云:真按:標點不當-陳直齋《書錄解題》. “注《荊公集》五十卷,參政眉山李壁季章撰,真按:李壁 謫居臨川時所為也。真按:李壁與王安石 ”助之者曾極景建真按:曾極與王安石 真按:曾極 魏鶴山為作《序》。真按:魏了翁與王安石 真按:標點有誤!-『陳直齋《書錄解題》云:“注《荊公集》五十卷,參政眉山李壁季章撰,謫居臨川時所為也。助之者曾極景建,魏鶴山為作《序》。”』蓋『陳氏曰參政眉山李壁季章撰謫居臨川時所作助之者曾極景建魏鶴山作序 』(新漢籍:史/政書/文獻通考/經籍考凡七十六卷/集/卷第二百四十四 經籍七十一/集詩集 宋/註荊公詩十五卷(P.1931-2 庚寅是紹定三年,雁湖以前八年卒,則增注者其即景建歟?鶴山《序》稱石林嘗參預大政,今以洞霄之祿里居,此《序》在嘉定七年,則雁湖居臨川亦不甚久,其《酬景建詩》云:“新有千絲明曉鏡,舊無一畫贊宵衣”,蓋居臨川時所作也。

  注:見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第1158頁。

29

跋施、顧注東坡先生詩真按:施元之、顧禧

  宋槧《注東坡先生詩》,殘本并目三十一卷,以《文獻通考》卷數按之,闕其十二卷,又《年譜》一卷,及目之上卷也。卷之前題云:“吳興施氏,吳郡顧氏,今相沿稱施注,而不知有顧久矣。”據《渭南集》,是書之刻,在嘉泰二年壬戌,時吳興傅稺漢孺善歐陽率更書,真按:傅穉 真按:傅穉的書法 真按:傅穉與歐陽詢 為作楷鋟板於淮東倉曹司。是本曾藏錫山安氏,又在常熟毛氏汲古閣,後乃為商丘宋中丞所得,真按:宋犖 真按:宋犖與蘇軾詩集注 今商丘刻本題曰《施注蘇詩》,而其實是毗陵邵長蘅所刪補,前後移易改竄遷就以趣成一書耳,真按:邵長蘅與蘇軾詩集注 真按:宋犖與邵長蘅 真按:翁方綱對邵長蘅的批評 每憾中丞當日何不依此書式重摹鋟木,隨其行數闕之,如勒古帖之法,則其補注別為卷以附於後可也。今徒使鄭、李、馮三氏之注雜然冒施氏之名,真按:蘇軾詩注釋 真按:蘇軾詩的注家 學人沿習而不知其誤。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出版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複製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出版學-古書當仍其舊式.古書之面目. 真按:翁方綱對宋犖的批評 及海寧查氏又得江南影寫本,亟為補錄,而或又不免誤字,而施、顧之真境莫得,而見此殘刻,蓋世無二本矣。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歸於予齋,海虞真按:汲古閣 商丘印記宛然,真按:宋犖 裱背精好,卷末系以匠人名,何商丘得此而不知所以傳之耶真按:翁方綱對宋犖的批評 ?世間舊本日少,可不寶諸?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學 除夕前三日書。大興翁方綱。

  是書於“敦”作“■”,“完”作“■”,“泫”、“泓”等字皆闕筆。宋欽宗名真按:趙桓=宋欽宗 光宗名真按:趙惇=宋光宗 “完”與“敦”皆嫌名也。“泫”則宋聖祖,“泓”則宣祖諱也。考淳熙行在國子監重修文書式,“眩”、“泫”、“完”、“莞”、“敦”、“墩”、“構”、“鷇”等字皆令回避真批:淳熙為孝宗年,光宗在孝宗後,何故此有""字? 而淳祐九年六月,臣寮言考試命題,所有元名一字從艸、從呂真按:疑為从艸、从呂之簡化所亂. 合遵照御舊名下一字例一體施行,則爾時於僖、宣諸廟諱,有司、士人慎加闕筆,可類推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