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April 1, 2008

813

,從監掾敘下,其文可省也。此則足以補《後漢書‧百官志》所未詳,又不特欵文為東京最古之蹟矣。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留吾齋三日,審拓賦詩而還之。

814

815

復初齋文集卷第二十

 大興翁方綱撰   門人候官李彥章校刊

  跋窆石字

禹陵窆石銘,趙氏有錄無說。真按:趙明誠 其目云「漢順帝永建元年五月」,而今拓本不可尋其年月矣。篆略可辨者「□符乾象,并■天文」二句是四言銘詞也。前後稍露數字云「■□王石」,又云「真□元黃」,大約略可見者甫及四行,其行幾字則不可知矣。左有八分書一行云「會稽令趙與陞來遊,男孟握侍」,真按:趙孟握 右有小楷識語一段,七律一首。其識語不知幾行。大略云「從事郎與□禹陵賦此詩以紀盛□詩曰:□雨□風無□日,□□□見聖真按:既為七律,何乃不叶韻? 勞旨酒□□□□氣,梅梁通海作波濤。至今遺跡衣冠在

816

,辶夜空山鬼魅號。欲覓□陵尋窆石,山僧為我翦蓬蒿。」其旁復有題字二行,云「員嶠真逸來遊,皇慶元年八月八日。」員嶠真逸者,元集賢學士河東李倜也。何義門云:「窆石當作窆窒,窒即室字。」然此石刻詩已作窆石,則其稱窆石銘久矣。真按:何焯之誤 真按:何焯的金石學 庚戌春於曲阜宿顏六運生家,真按:國無.詞無.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無. 真按:翁方綱的門生 真按:翁方綱的教育事業 見此拓本,至濟宿黃九秋盦衙齋又見一拓本,真按:原文有缺末筆諱. 真按:黃易 真按:黃易之仕履 真按:翁方綱與黃易 俱攜以北歸,欲跋數語其後,而以于役瀋陽,真按:詞:【于役】行役。謂因兵役、勞役或公務奔走在外。《詩‧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鄭玄 箋:“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 南朝 謝朓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于役儻有期, 鄂渚 同遊衍。” 蕭穎士 《蒙山作》詩:“于役勞往還,息徒暫攀躋。” 高其倬 《薊州新城》詩:“于役季冬月,東入 漁陽 城。” 緘篋中者半年矣。真按:翁方綱與文溯閣四庫全書 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 真按:翁方綱的行程 今日秋盦有書來,始開視之,粗為書跋如此。冬十月廿二日。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與黃易

816

  書洪文惠石鼓題跋

洪文惠跋岐陽石鼓云「念昔登詞科時實賦成王蒐岐頌於此蓋拳拳焉真按:洪适

817

。」攷洪文惠紹興十二年壬戌試博學宏詞科入選爾時應試居臨安而遠想鳳翔之古蹟,此蓋深有見於春秋傳「成有岐陽之蒐」一語而為是頌,真按:瀚典/十三經注(一八一五年阮元刻本)/春秋左傳正義/昭公/卷四十二/傳四年 - 730 - 其識過於昌黎遠矣。真按:翁方綱對韓愈的批評 而從來撰石鼓攷者皆不知有文惠此文何也?真按:翁方綱對洪适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與洪适 愚竊撰石鼓攷乃專以春秋傳椒舉之言為信,真按:翁方綱著作考 董廣川與洪文惠此文可為證據爾。真按:董逌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真按:翁方綱與董逌

817

  跋石鼓研

石鼓研一,高三寸,圍尺七寸,逕五寸三分。圍刻甲至己,面庚辛,背壬癸。面前「內府之寶」印。真按:國:池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ㄔˊ 1. 古代的護城河。左傳˙僖公四年:「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禮記˙禮運:「城郭溝池以為固。」 2. 可儲存水的凹地。如:「水池」﹑「游泳池」﹑「硯池」。 3. 低淺如池的平地。如:「舞池」。 4. 姓。如秦代有池子華。 詞:池1 ch ㄔˊ〕 〔《廣韻》直離切,平支,澄。〕 3 ”的被通假字。 1.城池,護城河。《詩‧陳風‧東門之池》:“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傳:“池,城池也。”《孟子‧梁惠王下》:“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計倪》:“ 越王 大媿,乃壞池填塹,開倉穀,貸貧乏。”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其國 方城 以為城, 漢水 以為池。”2.由沼澤向圩塘引水的水道。《周禮‧秋官‧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 鄭玄 注:“池,謂陂障之水道也。” 賈公彥 疏:“謂障澤為陂之時於澤通水入陂之道曰池。”《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毋竭川澤,毋漉陂池,毋焚山林。” 鄭玄 注:“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3.水停積處,池塘。《書‧泰誓上》:“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 傳:“停水曰池。” 溫庭筠 《菩薩蠻》詞之四:“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 曹禺 《雷雨》第一幕:“我就喝了兩口燒酒壯壯膽子,穿過荷花池,偷偷地鑽到這門外的走廊邊。”4.指某些四周高中間低的池狀物。 傅玄 《硯賦》:“採 陰山 之潛璞,簡眾材之攸宜,節方圓以定形,鍛金鐵而為池。” 陳登科 等《破壁記》第二章:“咖啡座中間的不大的舞池裏,還擠得滿滿的,樂隊正在奏一曲‘探戈’。”如:樂池;浴池。5.特指劇場中正廳前部。參見“ 池子 ”、“ 池座 ”。6.古代宮室檐下承接雨水的天溝。也稱承霤。《漢書‧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 函德殿 銅池中。” 顏師古 注:“銅池,承霤是也,以銅為之。”7.指棺飾承霤。《禮記‧檀弓上》:“池視重霤。” 孔穎達 疏:“池者,柳車之池也……生時既屋有重霤以行水,死時柳車亦象宮室,而在車覆鱉甲之下,牆帷之上,織竹為之,形如籠,衣以青布,以承鱉甲,名之為池,以象重霤方面之數,各視生時重霤。”《文物》1976年第10期:“一六七號墓出土的保存基本完好的棺飾,由裏外兩層細絹棺罩和中間一床編竹組成……中間的編竹叫做‘池’。”8.衣、被等邊緣的鑲飾。 左思 《嬌女詩》:“衣被皆重池,難與次水碧。”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一:“池者,緣飾之名,謂其形象水池耳……今人被頭別施帛為緣者,猶呼為被池。”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香沾翠被池,重重束緊。藥裹巾箱,都帶淚痕。” 林紓 《江陵戴烈婦傳》:“又一書封題至固,則別其諸兄託孤女書也。凡二百四十言,哀咽凄惋,密之己池而藏之。”9.特指鳳凰池, 等朝代中書省的所在地。 王建 《三臺‧宮中》詞:“池北池南草綠,殿前殿後花紅。” 蘇軾 《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之一:“從此歸耕 外,何人送我池南?”10.姓。 中牟 池瑗 。見《通志‧氏族略三》。 2 tu ㄊㄨㄛˊ〕 〔《廣韻》徒河切,平歌,定。〕 同“ 1 ”。 《墨子‧兼愛中》:“ 謼池 之竇,灑為 底柱 。” 畢沅 校注:“﹝ 謼池 ﹞即 虖沱河 ……古無‘池’字,即‘沱’異文。” 3 ch ㄔㄜˋ〕 〔《洪武正韻》直列切,入屑〕 通“ 1 ”。 真按:叠 真按:國無.詞無. 真按:國無.詞無.國:九疊篆 注音一式 ㄐ|ㄡˇ ㄉ|ㄝˊ ㄓㄨㄢˋ 印章上筆畫盤旋曲折、重重折疊的篆書。始見於宋。點劃全作縱、橫兩個方向,其屈曲次數,非墨守「九」之數,端視筆畫多寡、印面章法安排的需要而定,有六疊、七疊、十疊不等。凡九疊篆之印章,悉為朱文。宋、元時官印全用九疊篆,為其全盛時期。或稱為「疊篆」。 詞:【九疊篆】用於印章的一種篆字別體。九迭篆非必九迭,有六迭、七迭、十迭不等。視印文筆畫繁簡而定。九迭,形容摺疊之多。創自 代。 甘暘 《印章集說‧國朝印》:“國朝官印文用九疊而朱,以曲屈平滿為主,不類 制。” 背中陷處分書「石鼓」二字,真按:國:分書 注音一式 ㄈㄣ ㄕㄨ 1. 書體名。為秦代隸體的一種筆法,相傳為王次仲所創。見「八分」條。 2. 分家產的文據。醒世恆言˙卷三十五˙徐老僕義憤成家:「阿寄又討出分書,將分下的家火,照單逐一點明。」 八分 注音一式 ㄅㄚ ㄈㄣ 1. 書 體名。為秦代隸體的一種筆法,相傳為王次仲所創,說法多種,常見的有:一、言八宜訓背,筆勢左右分布相背,有如八字。見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論書一˙歷 下筆譚。二、有以二分似隸,八分似篆,介於篆隸之間,故稱為「八分」。見雅俗稽言˙卷三十二˙字學˙八分引書苑文姬說。亦稱為「八分書」、「分書」。 2. 漢隸的別稱。魏晉以後的楷書稱為「隸書」,為避免混淆,稱當時通行且有波磔的漢隸為「八分」。蔡邕所書的熹平石經為八分的正則。亦稱為「漢隸」。 3. 事情接近完滿的狀態。如:「這事的進展沒有十分,也有八分了。」 詞:【分書】1.漢字書體名。即八分書。 周亮工 《宋比玉臨董文敏各體十九首跋》:“ 比玉 ,人知其善分書,不知其行楷俱登峰造極。” 捧花生 《畫舫餘談》:“ 孫淵如 分書,亦在 趙廷桂 家。”參見“ 八分 ”。2.子孫分家析產的憑據。《醒世恒言‧徐老僕義憤成家》:“那些親鄰看了分書,雖曉得分得不公道,都要做好好先生……勸慰 氏收了進去,入席飲酒。有詩為證:分書三紙語從容,人畜均分稟至公。老僕不如牛馬用,擁孤孀婦泣西風。” 【八分書】書體名。 李綽 《尚書故實》:“八分書起於 王次仲 。” 孔平仲 《孔氏談苑‧名覆金甌》:“ 明皇 命相,先以八分書書姓名,金甌覆之。” 錢謙益 《宋比玉過訪虞山將別以六絕句為贈》之三:“五斗酒應饒下物,八分書足張吾軍。”參見“ 八分 ”。 【八分】1. 字書體名。字體似隸而體勢多波磔。相傳為 上谷 王次仲 所造。關於八分的命名,歷來說法不一,或以為二分似隸,八分似篆,故稱八分;或以為 隸的波折,向左右分開,“漸若八字分散”,故名八分。見 張懷瓘 《書斷上》。近人以為八分非定名, 隸為小篆的八分,小篆為大篆的八分,今隸為 隸的八分。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陳倉 石鼓又已訛,小大二篆生八分。”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 阿買 不識字,頗知書八分。”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 鐵蟾 聰明絕特,善詩歌,又工八分。”參閱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分變》。2. 宗室封爵名。 清太祖 天命 年間,立八個和碩(滿語,部落)貝勒(爵號),共議朝政,各置官屬,賞賜相等,稱為八分。後定宗室封爵十四等,自貝子以上六等皆入八分, 鎮國公 輔國公 有入八分與不入八分之別。見《清會典‧事例二‧宗人府》。 下摹商鐘「子子孫孫用之協相」八文以銘之,真按:國無.詞無.疑此為字體名,猶甲骨也.乃商時鐘之銘文『蛟篆,不詳其所作之始。商有鐘銘:"惟正月正春( ),吉( )日丁亥既望""萬葉( )無疆,用之( )協相( "五十二字,文極古雅。』(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六書緣起 作者:孫光祖 清 真按:國無.詞:【協相】協助。 曾鞏 《太平州與本路轉運狀》:“享神明之協相,具福祿之來成。” 李東陽 《明故襲封衍聖公以和墓志銘》:“時復有修廟之役,公協相規畫,勞勩甚殷。” 下小楷「東海顧從義摹勒上石」九字。按松江府志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