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April 23, 2008

191

坐擁書城與美妾的錢謙益

  錢謙益(西元一五八二年—一六六四年),字受之,號牧齋,又號尚湖,晚號蒙叟,又稱東澗、東澗遺老、峨眉老衲、石渠舊史等,明末常熟人。

   一般人一談到錢氏,多認為他是一個沒有政治立場的人。原來他在明末做過禮部尚書的高官,但是清兵入 關時,他卻策馬迎降。清順治四年(西元一六四七年),明代遺民黃毓祺在江陰舉兵恢復明室,錢氏暗中助之,也意圖復明。順治十六年(西元一六五九年),江陰 舉兵恢復明室,錢氏暗中助之,也意圖復明。順治十六年(西元一六五九年),他的學生鄭成功攻打金陵,錢氏就作了「王師橫海陣如林,士馬奔馳甲仗森;戒備偶 然疎壁下,偏師何意隤義陰。憑將按劍申軍令,更插鞾刀儆士心;野老更闌愁不寐,誤聽刁斗作秋砧」的詩,充分表達懷念故國的心意。從此,清人對他失去信心。 在清代的國史裡,把他列入「貳臣傳」。所謂「貳臣傳」,指的是失節降清的明代臣子,有鄙視的意思。

192

   不過,在書林裏,錢氏倒是著名的藏書家。明萬曆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一○年),錢氏考取了一甲第三名 的進士,俗稱「探花」,文名大盛,家財漸多,於是大量買書。他從明代藏書家劉鳳(字子威)、錢允治(字功父,一作功甫)、楊儀(字夢羽,號五川)、趙用賢 (字汝師)等處,先後獲得了不少珍本,加上到處搜購及抄寫,在他中年的時候,藏書已相當可觀。

   在他購書的過程中,以一部宋版《後漢書》的獲得,最為曲折離奇。在《牧齋遺事》裡,記載購得此書的 經過:「初,牧齋得此書,僅出價三百餘金。以《後漢書》缺二本,售之者因減價也,牧翁寶之如拱璧,徧囑書賈,欲補其缺。一書賈,停舟於烏鎮,買麵為晚餐, 見舖主人於敗簏中,取書二本作包裹,諦視,則宋版《後漢書》也。賈驚,竊心喜,出數文錢買之,而首葉已缺,賈向主人求之。主人曰:『頃為對鄰裹麵去,索之 可也。』乃并首葉獲全。星夜來常(熟),錢喜欲狂,款以盛筵,予之二十金,其書遂為完璧。其紙質黑色,炯然奪目,真藏書家不世寶也。」這真是天下巧事!從 這裡也可以看出,不知多少珍貴的古書,就給販夫走卒覆缶裹麵毀掉了。

193

   錢氏的藏書樓,最早是蓋在虞山西北的「拂水巖」。「拂水巖」在虞山的南嶺,據《常熟縣志》的記載, 該地「上下臨壑谷,水泉下注如練,風拂掠之,則水倒飛噴濺如雨」,所以叫做「拂水巖」。由於「上下臨壑谷」,所以可鑿壁為架;又有「水泉下注如練」,可以 防火,所以錢氏就在此築了一座「拂水山房」,山莊中有「耦耕堂」、「聞詠室」、「朝陽榭」、「秋水閣」等各種樓閣臺榭。但是,錢氏最重要的藏書樓,則叫 「絳雲樓」。

  談起「絳雲樓」,則和他的一段姻緣有關。

  崇禎十三年(西元一六四○年)十月,也就是他五十九歲時,到浙江嘉興遊玩,友人朱治憪盛讚當地名妓柳如是,想介紹給錢氏認識,但不巧柳氏外出,未能見面。

  柳如是,初名隱,後更名愛,小字影憐,為吳江名妓徐佛弟子。後更姓柳,名是,字如是,一字靡蕪。長得嬌小玲瓏,性機警,饒膽略,文章、書畫、詩詞,都有相當的造詣。十九歲時嫁給某孝廉;但由於柳是倜儻好奇、放誕不拘,與孝廉離異。

194

   到了年底,柳如是到常熟訪謙益。那天,柳氏「幅巾弓鞋,著男子服」,神情瀟洒,應對得體,錢氏一見 大喜,稱讚她為「風流佳麗」,可與當時名妓王修微、楊宛叔鼎足而三。柳氏在錢氏家住了一個多月,詩酒唱和,讌談甚歡。柳氏回到了嘉興,對人說:「天下惟虞 山錢學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錢學士者不嫁。」錢謙益聽了也對友人說:「天下有憐才如此女子者乎?我亦非才如柳者不娶。」次年(崇禎十四年,西元一六四一 年)六月,納柳氏為妾,那年,錢氏六十歲,如是二十四歲。婚後,兩人共賞詩文,考異訂訛,猶如人間仙侶。錢氏認為柳氏之來歸,就如道書《真誥》(梁陶弘景 撰)裡所說「絳雲仙姥下降,仙好樓居」,於是蓋了一棟「絳雲樓」,共五楹,極盡輝煌。樓上藏書,兩人則住樓下。

   「絳雲樓」的藏書甚富,牙籤萬軸,單單宋代的刊本,就達萬卷,其他罕見祕笈,更是不勝其數。黃宗羲 曾來訪,得盡閱絳雲樓書,歎說:「余所欲見者無不有。」不幸的是,順治七年(西元一六五○年)十月初二夜,其幼女與奶媽在樓上剪燭灺,一不小心,火花掉在 故紙堆中,於是起火,旋踵間,整棟絳雲樓化為灰燼

195

。絳雲一炬,是我國書史上一次無可彌補的災厄。錢氏自己歎說:「嗚呼!甲申之亂,古今書史圖籍一大劫也。庚寅之火,江左圖籍一小劫也。今吳中一二藏書家,零星捃拾,不足當吾家一毛片羽。」又說:「此火非焚書,乃焚吾焦腑耳。」

   錢氏七十歲以後,健康日不復一日,常常服藥,清康熙三年(西元一六六四年)逝世,年八十三歲。錢氏 去世不久,族人錢謙光、錢曾等都來分取金錢田產,柳如是為保錢家,不久竟以投繯自縊相爭,經邑令調查,家產始免於為族人瓜分。柳如是為一名妓,竟能殉節, 可以算是一名烈女了。

  錢氏不僅藏書焚燒殆盡,更由於他晚年的詩文頗多心懷故國之作,在他死後一百多年,乾隆編《四庫全書》時,所有著作也遭到禁燬,一直到清末,才有部分開始流傳,這大概是貳心之士所得的天譴罷。

  錢氏的藏書章有「牧翁」、「牧齋」、「虞山」、「蒙叟」、「東澗」、「錢謙益印」、「牧翁蒙叟」、「東澗遺老」、「牧齋藏書」、「錢受之」、「峨嵋老衲徹修」、「錢受之」、「虞山錢氏珍藏」、「史官」、「錢謙益受之章」

196

、「絳雲樓」、「絳雲樓錢氏」、「籛後人謙益讀書記」、「鴻朗籛齡白頭蒙叟」、「如來真天子門生」、「惜玉憐香」等。

【見原文】

說明文字 錢謙益酷愛道書,這是他在明刊本《道德真經指歸》一書上所寫的跋。

197

喜好藏書‧刊書‧抄書的毛晉

   毛晉(西元一五九九年—一六五九年),原名鳳苞,字子久(一作子九)。改名晉,字子晉,號潛在。弱 冠前字東美,晚號隱湖,別署汲古閣主人、篤素居士。明代末年江蘇省常熟縣人,家住昆湖東七星橋。他的藏書樓,一個叫「汲古閣」,一個叫「目耕樓」,而以前 者較為世人所熟知。

   子晉年少時,即喜購書、藏書,他尤喜歡宋元舊本,曾在門上寫著:「有以宋槧本至者,門內主人計葉酬 錢,每葉出二佰。有以舊抄本至者,每葉出四十。有以時下善本至者,別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當時江浙一帶書商,雲集於七星橋,有一句諺語說:「三百 六十行生意,不如鬻書於毛氏。」清代初年的著名詩人吳梅村曾寫了一首〈汲古閣歌〉,有「嘉隆以後藏書家,天下毗陵與琅邪;整齊舊聞收放失,後來好事知誰 及。此聞充棟虞山翁,里中又得小毛公;搜求遺逸懸金購

198

, 繕寫精能鏤板工」之句。詩中「虞山翁」指的是錢謙益,「小毛公」指的是毛晉。毛氏的藏書,經多年的購 求,多達八萬四千餘冊,他把宋元刊本及精善的刊本放在「汲古閣」,較常見的刊本及抄本、校本則放在「目耕樓」。「汲古閣」為二層樓建築,每層三楹,十二排 書架,藏有經、史、子、集四部書及佛教、道教典籍,大部分是宋代刊本,一部分是金元刊本,毛氏每天坐在閣下,從事校讐。

   「汲古閣」不僅藏書豐富,所刊刻的圖書,也名聞天下。毛氏之勤於刻書,和他的不得意於場屋及當時的 環境有關。毛氏在十來歲時通過了童子科的考試,當上了諸生,二十六歲時,還選上了博士弟子員,但是卻始終沒能考上進士,所以發憤藏書、刻書,希望在文化上 有所貢獻,同時可以鬻書維持生活。另一方面,江浙一帶,自宋代起,出版業發達,與四川、福建合稱三大刻書中心,毛氏所居正是出版業發達的太湖附近,那裡有 一流的刻工,又盛產印書所需的紙張,毛氏家中既然有豐富的藏書,從事刻書業,自然方便多了。

  毛氏所刻的書,範圍廣泛,經、史、子、集四部書都有,而以唐宋人的詩文別集及詞曲為多

199

。根據各種書目的記載,他所刊刻的書,近七百種,約六千卷,遠至廣西麗江的土司,都遣使攜帶黃金琥珀等來購書,所以當時有「毛氏之書走天下」之語。近代藏書家葉德輝也說:「毛氏刻書,至今尚遍天下,亦可見當時刊布之多,印行之廣矣。」(語見《書林清話》)。

   子晉所刻的書,紙張都是特地製造的,很有特色。當時把較厚的紙張稱為「毛邊紙」,較薄的稱為「毛泰 紙」,這些名詞,數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沿用著。他所刻的書,版心上都刻有「汲古閣」三字,但偶有題「綠君亭」的,像《二家宮詞》、《三家宮詞》、《浣花 集》等書,版心刻的是「綠君亭」。「綠君亭」是毛晉早年和好友酬唱賞月的地方,所以刻有「綠君亭」的書,大部分是較早期所刊刻的。

   由於「汲古閣」藏有很多的宋板書,所以毛氏刻書,很多是根據宋版刊印的,像《史記》、《漢書》、 《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孔子家語》、《芥隱筆記》、《避暑錄話》、《劍南詩稿》、《才調集》、《花間集》等,都是根據宋板翻刻的。刻書前, 毛氏除了自己校讐外,還請了很多著名的學者協助校勘

200

, 所以「汲古閣」的書,有很高的評價。毛晉的老師錢謙益在〈隱湖毛君墓志銘〉裡說:「……故於經史全 書,勘讎流布,務使學者窮其源流,審其津涉。其他訪佚典、搜祕文,皆用以裨輔其正學。於是縹囊緗帙,毛氏之書走天下,而失其標準者或鮮矣。」葉德輝也說過 「毛氏刻書為江南一代文獻所繫」的話(語見《書林清話》卷七〈明毛晉汲古閣刻書之四〉)。不過,由於所刻的書太多,難免有校勘不精者,為後人所詬病。

   毛氏除了刻書外,也勤於抄書。明代末年,國勢衰弱,人民生活困苦。崇禎十五年(西元一六四二年), 江浙一帶水患,里人飢寒交迫。除夕夜,毛氏家族團聚吃年夜飯,子晉放下酒杯難過的說:「此夕不知幾人當病飢,我不忍獨歡笑也。」於是叫家人把存糧發給貧窮 的人。崇禎十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入京師,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天下大亂,避兵者到處流竄,毛氏收容了不少流離失所的人,叫他們抄書,供給 他們衣食。雷司理(起劍)贈給毛晉的詩,有「行野田夫皆謝賑,入門僮僕盡鈔書」之句,陳瑚為毛氏的小傳,也說當時毛氏「家蓄奴婢二千指」,可見毛氏還是一 位慈善家,他這種「以抄(書)代賑」的方式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