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
。 如戊戌維新運動的主要人物康有為歷來被史學家捧為發憤圖強的先知先覺,改良主義的一面旗幟,高陽則獨 排眾議,揭示出其人格上醜陋的一面。《慈禧全傳》寫到戊戌政變那一節時對康有為的形象多有描寫。作為康黨領袖,康有為在風聞慈禧太后要鎮壓維新運動時,首 先想到的是避禍。他置變法同志的安危於不顧,獨自出逃。及至亡命海外後,康有為又借保皇為名,自命「聖人」,到處斂財,中飽私囊。作品還描寫了康有為的所 謂「衣帶詔」的鬧劇。作者借袁世凱之口評價道:「康有為之言可用,康有為其人不可用!」高陽也為袁世凱做翻案文章。由於有稱帝一事,袁世凱歷來被視為大奸 大惡之徒,戊戌政變的罪魁禍首。而據高陽考證,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只是一個小配角,其作用主要在於作了偽證。《瀛台落日》寫到戊戌政變一節時,便是以此為 敘述依據的。高陽以此觀點為指導敘述了戊戌政變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這裡包含著對歷史的深入探尋和深切洞察,表現出一個知識者卓爾不群的學術品性,因此,楊 照認為:「高陽無疑是近三百年來中國學術史上異軍突起的嫡系傳人。」⑨
學者的文化品味決定了作品的文學品位。通俗文學常常以傳奇性取勝,無奇不傳,追求新奇怪異。但高陽 卻獨闢蹊徑。他筆下的人物不乏傳奇性經歷。如胡雪巖一生命運大起大落,從在錢莊當學徒到賞穿黃馬褂,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到創辦阜康錢莊、分號遍 布北京、兩湖、江浙各地,資產達2000萬以上,成為江南巨富,到錢莊倒閉,負債累累,潦倒而死,胡雪巖經歷了極具傳奇性的一生。高陽卻往往淡化人物的傳奇經歷,而著力於對人物的命運、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糾葛、事件的發展加以描寫和敘述。又如慈禧太后在四十多歲當時得過「骨蒸」病:小產血崩
932
。 皇太后小產是天下奇聞,裡面包含著多少隱秘,但高陽則頗為含蓄地一筆帶過。寫極富傳奇性的人物而不以 傳奇取勝,這既是對通俗文學的傳統審美特徵的挑戰,也是對作家才具、智慧的考驗。作家必須在傳奇性之外尋找吸引讀者、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的東西。他的歷史小 說因此走出了一條俗而能雅、雅俗共賞的藝術道路。
高陽的歷史小說規模巨大,氣勢恢宏,與此同時,他又著力描摹世態人情,狀寫日常社會生活,表現深刻 的人生體驗。這顯示出高陽歷史小說的又一特點,即世俗化、生活化趨向。在高陽看來,歷史研究是「發掘事實,闡明事實」,而小說創作則「需要編造『事實』, 即所謂『故事的構想』」;歷史小說「應合乎歷史與小說的雙重要求,小說中的人物,要求其生動、突出。」因此,高陽一方面從浩如煙海的史書典籍中汲取題材, 並在敘述過程中不時引述歷史文獻,使作品產生「信史」的效果;另一方面,他根據創作的需要,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而「大膽假設」,使歷史內容更為豐富多彩, 歷史人物更為鮮活生動。他的小說中有許多不見於正史的日常生活的描寫。如果說取材於歷史,在青簡黃卷中復活歷史內容更多地顯示出高陽的學者本色的話,那 麼,以細膩的筆觸敘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捕捉一個個生活細節,則更為突出地表現出高陽作為小說家的藝術才情。高陽的歷史小說創作正是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 合,缺一不可。日常生活瑣事,人物的言行舉止,風土人情以及民俗文化等等生活細節的描寫,對於刻劃人物性格、點染時代氣氛、推動情節發展、營造藝術情趣、 充實作品內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20世紀中國歷史小說作家中,高陽是成就突出的一個。他的卷帙浩繁的長篇巨著,在中國文壇上樹起了一種美學風範。他上承中國史傳文學的傳統
933
,在30餘年的歷史小說創作中艱苦摸索,形成了博大精深、氣勢恢宏的獨特的創作風格。
[注釋]
① 葉洪生:《當代臺灣武俠小說的成人童話世界》,《流行天下》,時報出版公司1991年版。
② 古龍:《說說武俠小說》,《歡樂英雄》,春秋出版社1971年版。
③ 轉引自《臺港文學選刊》1992年第8期。
④ 高陽:《歷史‧小說‧歷史小說》,《臺港文學選刊》1992年第8期。
⑤ 高陽:《我寫歷史小說的心路歷程》,臺灣《聯合報》1992年6月7日。
⑥ 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前言》。
⑦ 高陽:《歷史‧小說‧歷史小說》,《臺港文學選刊》1992年第8期。
⑧ 轉引自張寶琴《高陽小說研究‧序》,臺灣聯合文學出版社1993年版。
⑨ 楊照:《歷史小說與歷史民族志》,《高陽小說研究》,臺灣聯合文學出版社1993年版。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