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April 6, 2008

590

  祭熊兆堂觀察文真按: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無. 與翁方綱同年而姓熊者凡熊于兗、熊恩紱(注云:《詞林輯略》作:熊思紱)、熊道階3.(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下)) 疑為熊恩紱;其履歷似也(清史稿有傳): 『姓名: (清)熊恩紱 中曆生卒: -乾隆51 西曆生卒: -1786 異名: 異名 出處 (字)隆輔 清史館傳稿 7826 (漢語拼音)Xiong Enfu    籍貫: 廣西省-太平府-永康州 (今名:廣西壯族自治區扶綏縣北偏西舊縣(107.722.8)) GIS 傳略: 引文 出處 熊恩紱 熊恩紱字隆… 清史館傳稿 7826 熊恩紱 直隸大順廣…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 ,第19 11089-11090 出身: 乾隆17年進士 職銜: 職銜 任期 出處 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17-乾隆19 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第18 567-568 直隸永安縣知縣 乾隆?年-乾隆?年 清史館傳稿 7826 永平府知府 乾隆?年-乾隆43 清史館傳稿 7826 直隸霸昌道 乾隆43-乾隆?年 清史館傳稿 7826 大順廣兵備道 乾隆?年-乾隆51 清史館傳稿 7826 關連: 熊國佐(曾祖); 熊一元(祖); 熊廣遠(父); 熊方受(子) 熊方懷(子) 熊方訓(子) 單位 NPM熊恩紱 ○然下文曰「灑淚漳濱」,則應係福建(漳)人.然「粵嶠之西,桂水奫淪。」則又乃廣西無疑矣! 沈津翁譜「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一七八六)五十四歲…七月二十三日,撰〈祭熊兆堂觀察文〉。同祭者有謝墉、趙佑、博明、秦承恩、秦承業諸人。(影7/1838)」

嗚呼公仕畿輔,幾三十春。溯自守令,克綏克勤。及陟觀察,夙夜惟真按:國:寅  部首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ㄣˊ 1. 地支的第三位。 2. 時辰名。約當於上午三時至五時。 3. 同寅的簡稱。 4. 姓。如元代有寅午辰。 5. 恭敬。書經˙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所以寅虔於神祇,嚴恭於宗廟也。」 詞:寅1 yn 〡ㄣˊ〕 〔《廣韻》翼真切,平真,以。〕 〔《廣韻》以脂切,平脂,以。〕 1.地支的第三位,古代用以紀年、月、日、時。《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2.夏曆正月為建寅之月。以紀日則甲寅為日干之始。又為十二辰之一,相當於今 北京 時間午前三點鐘至五點鐘。3.像正月陽氣上升萬物始蘇而動之貌。《史記‧律書》:“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淮南子‧天文訓》:“指寅則萬物螾螾也。” 高誘 注:“動生貌。”4.引導;前進。《爾雅‧釋詁上》:“寅,進也。” 郝懿行 義疏:“寅者,《釋名》云:‘演也,演生物也。’《漢書‧律曆志》云:‘引達於寅。’然則引導演長,俱進之意。”參見“ 寅車 ”、“ 寅緣 ”。5.恭敬。 班固 《封燕然山銘》:“寅亮聖皇,登翼王室。” 張說 《賽江文》:“潔牲明酌,寅奠 浦。”參見“ 寅紹 ”、“ 寅賓 ”。6.猶同寅。泛指同僚。參見“ 寅誼 ”、“ 寅僚 ”。7.指十二生肖中的虎。參見“ 寅人 ”。8.通“ ”。大。《淮南子‧說林訓》:“寅邱無壑,泉原不溥。”一本作“ ”。參見“ 寅邱 ”。9.通“ ”。深。參見“ 寅夜 ”。10.姓。 寅午辰 。見《萬姓統譜》。 凡所經涖,遺愛在民。而何慘殞,賫志未申。況我同年,晨星幾人。真按:國: 1. 晨星 注音一式 ㄔㄣˊ ㄒ|ㄥ 通用拼音 ch n sing 注音二式 ch n sh ng 清晨稀疏的星。唐˙韋應物˙餞雍聿之潞州謁李中丞詩:「絲竹促飛觴,夜醼達晨星。」 詞:【晨星】晨見之星。常以喻人或物之稀少。 張華 《情詩》之二:“束帶俟將朝,廓落晨星稀。” 蘇軾 《祭范蜀公文》:“既歷三世,悉為名臣,今如晨星,存者幾人。” 王世貞 《<本草綱目>序》:“博物稱 ,辨字稱 ,析寶玉稱 倚頓 ,亦僅僅晨星耳。” 魯迅 《書信集‧致山本初枝》:“漫談的人才也寥若晨星,令人感到寂寞。” 真按:翁方綱的同年-似多為同年作祭文爾.此謂其同年健在者已剩沒幾人. 閏秋下澣,驚訃初聞。孤兒一號,徹蒼真按:unicode字元. 之異體. 真按:原文有缺末筆諱!此顯見為諱道光帝旻寧矣!故本書寧亦多缺筆諱也. 哽咽之衷,慟忍細陳?奠此一觴,祝告聲吞。願公精靈,炳燭星辰。生為廉吏,歿必為神。聰明正直,式憑蒿焄真按:國無.詞:【式憑】依靠,依附。《明史‧李賢傳》:“此 用心也,天地祖宗實式憑之。” 趙翼 《哭偉兒》詩:“仿佛幽魂尚式憑,微風入戶閃孤燈。” 真按:國:焄  部首 火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ㄒㄩㄣ 1. 煙火向上冒。通「熏」。玉篇˙火部:「焄,火上出也。亦作熏。」宋˙蘇軾˙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此心實與香俱焄,聞思大士應已聞。」 2. 香、臭的氣味。禮記˙祭義:「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孔穎達˙正義:「焄,謂香臭也,言百物之氣,或香或臭。」宋˙蘇轍˙次韻子瞻生日見寄詩:「憂愁真能散凄焄,萬事過耳今不聞。」 詞:焄1 xn ㄒㄩㄣ〕 〔《廣韻》許云切,平文,曉。〕 1.同“ ”。威脅;氣焰逼人。《史記‧酷吏列傳》:“舞文巧詆下戶之猾,以焄大豪。” 裴駰 集解:“焄,音熏。” 司馬貞 索隱:“謂下戶之中有奸猾之人,令案之,以熏逐大奸也。”《新唐書‧酷吏傳‧吉溫》:“ 林甫 久當國,權焄天下。”2.同“ ”。燒炙。 蘇軾 《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問君何時返鄉枌,收拾散亡理放紛?此心實與香俱焄,聞思大士應已聞。”3.用同“ ”。香臭之氣。參見“ 焄蒿 ”。 2 hn ㄏㄨㄣ〕 通“ 1 ”。 指蔥韭之類帶辛辣氣味的蔬菜。《禮記‧玉藻》:“膳於君有葷桃茢” 鄭玄 注:“葷,薑及辛菜也……葷或作焄。”《孔子家語‧五儀》:“夫端衣玄裳、冕而乘軒者,則志不在於食焄。” 王肅 注:“焄,辛菜也。”按,《荀子‧哀公》作“食葷”。 真按:國無.詞:【蒿焄】猶焄蒿。 蘇軾 《黃州再祭文與可文》:“大哉死生,悽愴蒿焄。” 【焄蒿】祭祀時祭品所發出的氣味。後亦用指祭祀。《禮記‧祭義》:“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鄭玄 注:“焄謂香臭也,蒿謂氣蒸出貌也。” 孔穎達 疏:“焄謂香臭也,言百物之氣,或香或臭;蒿謂烝出貌。言此香臭烝而上出,其氣蒿然也。” 范成大 《除夜感懷》詩:“焄蒿奉祠事,苦淚落酒卮。” 顧炎武 《龍門》詩:“入廟焄蒿接,臨流想像存。” 國:焄蒿 注音一式 ㄒㄩㄣ ㄏㄠ 通用拼音 syun hao 注音二式 shi n h 祭品所散發出來的香臭之氣。禮記˙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宋˙范成大˙除夜感懷詩:「焄蒿奉祠事,苦淚落酒巵。」○按其巵字尚未用系統字也. 於社於里,降祜來臻。庇歲之豐,致俗之淳。不虛父老,灑淚漳濱。願公妥侑,詒厥子孫。以篤其澤,如昌其身。必於詩禮,繼公清芬。必於科名,報公苦辛。簪纓稠疊,繩繩振真按:國:振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ㄓㄣ 見「振振」條。 ㄓㄣˋ jhn(07863 振振 注音一式  ㄓㄣ ㄓㄣ 1. 仁厚的樣子。詩經˙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廟碑:「振振薛公,惟德之造。」 2. 美盛的樣子。詩經˙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左傳˙僖公五年:「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ㄓㄣˋ ㄓㄣˋ jhn jhn 振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ㄓㄣˋ 1. 舉起。文選˙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唐˙王勃˙上劉右相書:「朽索充羈,不收奔馬之逸;輕緡振網,或隨吞舟之勢。」 2. 搖動、抖動。詩經˙豳風˙七月:「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楚辭˙王˙九懷˙尊嘉:「秋風兮蕭蕭,舒芳兮振條。」 3.奮發。如:「士氣大振」、「萎靡不振」。 4.震撼。通「震」。如:「威振天下」。唐˙孟郊˙感懷詩八首之一:「秋氣悲萬物,驚風振長道。」 5.發放、開放。左傳˙文公十六年:「自廬以往,振廩同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夫水性虛而論漪結,木性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 6.救濟、救助。通「賑」。禮記˙月令:「命有司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戰國策˙燕策三:「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7. 姓。如宋代有振紀。 ㄓㄣ jhen(07823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