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April 30, 2009

34

。年來詩益工,陶淵明數仞之牆,竟能窺見山史以淡,真按:此數字可疑. 予之不可謂不知詩也。真按:斷句之誤-亦因識字誤故也.『陶淵明數仞之牆,竟能窺見。山史以淡奇之,不可謂不知詩也。』予誤認為奇,或作「予」,則亦當屬上讀,作『山史以淡予之,不可謂不知詩也。』予之,謂許之也.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356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56.jpg

34

跋唐天畏雜蚓詩初集真按:翁方綱的杜詩學

  辛丑秋,得識天畏唐生孟秦。真按:疑有誤!-畏字可疑!○按文末「長至」之長即似此字也!天長.在安徽也!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pdf154 / 1718134.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其冬真按:疑有誤!-二字可疑! 生將出都,以所為《雜蚓詩》初集來眎,予讀之竟,嘆其清才藻思,纏綿絡繹,而猶謂其用力之未深也。若取《史記》、《漢書》,以厚其氣,真按:國:養  部首 食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ㄤˇ 1. 照顧、撫育。如:「撫養」、「養民」。禮記˙大學:「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 2.培植花木或飼養動物。如:「養蘭」、「養雞」。周禮˙夏官˙圉人:「圉人,當養馬芻牧之事。」 3.陶冶品德。如:「修養品德」。孟子˙盡心下:「養心莫善於寡欲。」 4.教導、教育。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序:「或言孔子布衣,養徒三千人。」 5.治療、調護。如:「調養」、「養顏」、「養病」。儒林外史˙第五回:「再折些須銀子給他養那打壞了的腿。」 6.增加、助長。左傳˙昭公二十年:「私欲養求,不給則應。」孔穎達˙正義:「私有所欲,長養其情,求物共之,民不共給,則應之以罪。」 7.信守、保持。荀子˙禮論:「龍旗九斿,所以養信也。」 8.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養由基。 |ㄤˋ yng(11163 養  部首 食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ㄤˋ 1.晚輩供養長輩。如:「奉養父母」。宋˙歐陽修˙瀧岡阡表:「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2.晚輩對長輩的供養。孟子˙離婁下:「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ㄤˇ yng(11156 詞:養1 yn 〡ㄤˇ〕 〔《廣韻》餘兩切,上養,以。〕 1.供給人食物及生活所必需,使生活下去。《書‧梓材》:“引養引恬。” 傳:“能長養民,長安民。”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初, 亡,有晨興過 摩訶池 上者,見錦箱錦衾覆一襁褓嬰兒,有紙片在其中,書曰:‘國中義士,為我養之。’”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問你養得活我麼?”2.生育。《韓詩外傳》卷十:“ 遂立而養 文王 。”《金瓶梅詞話》第五三回:“ 月娘 如意兒 道:‘我又不得養,我家的人種便是這點點兒。’” 蕭紅 《生死場》六:“我沒見過,像你們這樣大戶人家,把孩子還要養到草上。”3.特指哺乳。《荀子‧禮論》:“父能生之,不能養之。” 楊倞 注:“養謂哺乳之也。”《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 臧氏 之母,養公者也。君幼,則宜有養者,大夫之妾,士之妻,則未知 臧氏 之母者曷為者也” 徐彥 疏:“《內則》大夫之妾、士之妻並陳之,謂士妻不吉,乃取大夫之妾,亦得事不具矣。何者?乳食一男,何假二人乎?”4.扶育而非親生的。 梁章鉅 《稱謂錄‧養子》:“《宋史》、《岳雲》, 養子,年十一從 張憲 戰,多得其力,軍中呼‘贏官人’。”參見“ 養子 ”。5.飼養。《周禮‧夏官‧圉人》:“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魏書‧劉靈助傳》:“ 靈助 馴養大鳥,稱為己瑞,妄說圖讖。” 趙樹理 《張來興》:“水庫裏養的魚很多。”6.種植;培植。《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 梅堯臣 《臘筍》詩:“南岡深竹養,下有鷓鴣鳴。” 聞一多 《紅燭‧失敗》:“從前我養了一盆寶貴的花兒。”7.指耕種。《孟子‧滕文公上》:“方田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 孫奭 疏“同共耕養其公田。”8.財用;生活所需。《管子‧輕重丁》:“天子之養不足,號令賦於天下則不信諸侯,為此有道乎?”《淮南子‧本經訓》:“逮至衰世,人眾財寡,事力勞而養不足,於是忿爭生,是以貴仁。”9.培養。《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惲敬 《與湯敦甫書》:“春間復得書,儒者之氣盎然楮墨,益知先生之所養,非歲年所能至也。”參見“ 養正 ”。10.指修養,涵養。 何薳 《春渚紀聞‧叔夜有道之士》:“若彼中無所養,則赴市之時,神魄荒擾,呼天請命之不暇,豈能愉心和氣,雍容奏技,如在豫暇時耶?”如:學養有素。11.教育;熏陶。《禮記‧文王世子》:“立太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也。” 鄭玄 注:“養者,教也。”《孟子‧離婁下》:“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 朱熹 集注:“養謂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平山冷燕》第十一回:“舍侄末學小子,過蒙公祖大人作養,感激不盡。”12.保養;保持。《呂氏春秋‧本生》:“能養天之所生而勿攖之,謂之天子。” 馮贄 《雲仙雜記‧養筆硯墨紙》:“養筆以硫磺酒舒其毫,養紙以芙蓉粉借其色。” 孫犁 《秀露集‧石子》:“這些小石子養在水裏,五顏六色還有些看頭。”13.醫治;療養。《周禮‧天官‧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 鄭玄 注:“養,猶治也。”《儒林外史》第五回:“再折些須銀子給他養那打壞了的腿。” 巴金 《寒夜》十八:“就是肺病罷,也可以養得好。”14.補養;使受補益。 三國 嵇康 《養生論》:“薰辛害目,豚魚不養,常世所識也。”15.恣縱;助長。《莊子‧徐無鬼》:“君獨為萬乘之主,以苦一國之民,以養耳目鼻口。” 成玄英 疏:“而獨誇萬乘之威,苦此一國黎庶,貪色聲香味,以恣耳目鼻口,既違天地之意,竊為公不取焉。”《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 林甫 善養君欲,自是帝深居燕適,沈蠱衽席。” 魏源 《聖武記》卷九:“何路養賊,即此路將帥之罪。”16.蓄;積。《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目下趁師父不在,何不捲擄了這偌多家財,連鏡子多帶在身邊了,星夜逃去他州外府,養起頭髮來做個俗人?”參見“ 養羞 ”、“ 養髮 ”。17.役使。《晏子春秋‧問上十八》:“養民不苛,而防之以刑辟。” 吳則虞 集釋:“《廣雅‧釋詁》:‘養,使也。’”《文選‧范曄〈宦者傳論〉》:“將以其體非全氣,情志專良,通關中人,易以役養乎?” 張銑 注:“養,使也。”18.攻取。《詩‧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 傳:“養,取。” 孔穎達 疏:“ 以為……率此師以取是闇昧之君,謂誅 以定天下。”19.取法。《荀子‧君子》:“論法聖王,則知所貴矣;以義制事,則知所利矣;論知所貴,則知所養矣;事知所利,則動知所出矣。” 王先謙 集解:“ 陳奐 曰:‘案養,取也。知所養,知所取法也。’”20.為探取。《呂氏春秋‧長見》:“ 申侯伯 善持養吾意,吾所欲則先我為之。” 馬瑞辰 曰:“今按持、養皆取也,‘善持養吾意’猶云善探取吾意。”參閱《毛詩傳箋通釋‧周頌‧酌》“遵養時晦”。21.主持,執掌。《大戴禮記‧夏小正》:“執養宮事。”22.指主持者,執掌者。《書‧大誥》:“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養其勸弗救?” 孫星衍 疏:“《漢書》作‘若祖宗迺有效 伐厥子,民長其勸弗救。’…… 顏氏 以‘民養’為‘長養彼心’。非也。民長,蓋長民者。”23.歡樂。《廣雅‧釋詁》:“養,樂也。” 王念孫 疏證:“《韓詩外傳》云:‘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施。’《白虎通義》樂養作喜養……是養為樂也。”……..一說,久長。 祝廉先 《文選六臣注訂訛》:“按,養,長也……言日晷雖長,亦必繼之以夜宴。”24.隱蔽。《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兄之行若不中道,則養之。” 盧辯 注:“養,猶隱之。”一說,為憂念。 王聘珍 解詁:“‘養’讀若‘中心養養’,憂念也。”25.指為偷情而私藏異性通奸。《水滸傳》第四五回:“那婦人專得 迎兒 做腳,放他出入,因此快活偷養和尚戲耍。”《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你說我養道士,養和尚,赤天大晌午,既是和尚道士打你門口走過,你不該把那和尚道士扯住?”參見“ 養女調婦 ”。26.即氧。化學元素之一。 梁啟超 《〈變法通議〉自序》:“紫血紅血,流注體內,呼炭吸養,刻刻相續.27.通“ ”。《荀子‧榮辱》:“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 楊倞 注:“養與癢同。”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伎養》:“ 應劭 《風俗通》嘗論 太史公 高漸離 變名易姓,為人傭保,匿作于 宋子 。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有客擊筑,伎養,不能無出言。按:伎養者,謂懷其伎而腹癢也。”按,四部叢刊本《風俗通》作“技癢”。28.通“ ”。《莊子‧天運》:“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養乎陰陽。” 劉師培 斠補:“養、翔,古通。”29.古邑名。 春秋 地。在今 河南 沈丘 東。《左傳‧昭公三十年》:“ 楚子 ……使監馬尹 大心 吳公子 ,使居 。” 杜預 注:“ ,即所封之邑。”30.姓。 春秋 養由基 。見《左傳‧宣公十二年》。 2 yn 〡ㄤˋ〕 yn 〡ㄤˇ〕 〔《廣韻》餘亮切,去漾,以。〕 1.(今讀yng)奉養;事奉。《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公羊傳‧文公十三年》:“生以養 周公 ,死以為 周公 主。” 陸德明 釋文:“養,餘亮反。” 曾鞏 《天長縣君黃氏墓志銘》:“始殿中府君與其配 福清縣 太君 鄭氏 皆春秋高,安其鄉里,不肯出,屯田府君乃從事 漳州 泉州 興化軍 ,踰二十年,終養而後去。”2.引申為祭祀。參見“ 2 ”、“ 2 ”。3.古代役卒的通稱。《管子‧輕重乙》:“五乘者有伍養。” 馬非百 新詮:“伍養者,謂有廝養之卒五人也。”《史記‧秦始皇本紀》:“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 司馬貞 索隱:“養,即卒也。”4.特指伙夫。《墨子‧備城門》:“寇在城下,時換吏卒署,而毋換亓養。”《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廝役扈養死者數百人。” 何休 注:“炊亨者曰養。” 陸德明 釋文:“養,餘亮反。” 林璐 《丁藥園外傳》:“吏人竊其牘換鵝炙,灶下養思染指,不獲。”5.培育木柴的山地。 陸龜蒙 《樵人十詠‧樵子》:“生自蒼崖邊,能諳白雲養。”原注:“去聲。山家謂養柴地為養。”6.通“ ”。憂愁。《莊子‧至樂》:“若果養乎?予果歡乎?” 俞樾 《諸子平議‧莊子二》:“養,當讀為恙。《爾雅‧釋詁》‘恙,憂也。’若果恙乎?予果歡乎?恙與歡對,猶憂與樂對也。言若之死非憂,予之生非樂也。恙與養,古字通。《詩‧二子乘舟篇》‘中心養養’,《傳》訓為憂,即本《雅》詁矣。 司馬 本養作暮,乃字之誤。”參見“ 2 ”。7.通“ ”。久長。《大戴禮記‧夏小正》:“養者,長也。” .

53

  “黃帝多所改作,造兵井田,制衣裳,立宮室。”

  方綱案:《通鑒》,真按:疑乃通鑑之誤簡化者. “ 黃帝用甲兵,制陣法,以師兵為營衛。於是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遂經土設井,立步制畝,使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井一為鄰,鄰三為朋,朋三為 里,里五為邑,邑十為都。都十為師,師十為州,分之於井,而計於州,則地著而數詳。”此段所言造兵井田云云者,即其事也。

  “帝堯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真按:蓋原文作"".遽使文義全別.可恨.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34.JPG

  方綱案:顧南原云:真按:顧藹吉 勳諸碑從真按:上至下-山臾火-上山中臾下火. 省為重。真按:標點可議者-當係"勳,諸碑從■,省為重。" ”此復變“重”為“童”,今所行重刊《字原》摹本失之。真按:漢隸字源的版本

“帝舜名重華,耕於歷山,外養三年。”

洪氏《隸釋》,止有“帝舜名重華”五字,蓋拓本偶闕,非原泐也。翁方綱。

  “夏禹長於地理,泉知陰,真按:脉-豈復簡化之誤? 隨時設防,退為肉刑。”

  方綱案:此“退”字,實非“遏”字,洪氏初不誤也。以今所見拓本驗之,“退”字無疑。

   方綱案:《禮》曰“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母追,夏后氏之道也。”鄭注:“母,發聲也。追,猶堆也。夏后氏質,以其形名之也。”《漢書‧輿服志》 曰:“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長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廣,後卑銳。後謂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此條并可與鄭司農釋周官禮之義,相參證也。

 “曾子質孝,以通神明,貫感神祇,著來方,真按:上口下丅.疑同号字. 後世凱式,□□幠綱。”

 曾子質孝,以通神明,貫感神祇,著靈來方,後世凱式,□□無綱。此條方綱審定,改正釋文如此。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 來方者,即將來之義,猶言方來,又言方將也。

讒言三至,慈母投杼,此一榜,在象之下方橫書,洪氏所遺。方綱補錄。真按:翁方綱對洪适隸釋的補訂

 “閔子騫與假母居,愛有徧移,子騫衣寒,御車失棰,子騫後母弟,子騫父。”

 張石公曰:真按:張塤與武梁祠畫像 真按:張塤 “輈應在車下,二馬駕之,輈在二馬間也。今畫輈在一馬旁非也。”方綱案:陳祥道《禮書》曰: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先儒謂天子駕六,諸侯與卿駕四,大夫駕三,士駕二,庶人駕一。”庾蔚曰:“漢世駕一馬而坐乘。”此圖漢時所畫,恐未必盡合於周制也。若蓋達常之式,真按:unicode字元. 字號 C04230 正字 【】-07-10 音讀 ㄔㄥˊ 釋義 1.擇也。見集韻‧平聲‧庚韻。 2.舉也。見玉篇‧手部。 真按:疑為桯之訛! 則已略具矣。

 方綱按:“徧”即“偏”字。

 方綱按:第一跋,小印模糊,下有鑒字,未考其為何人,然以“楧”作“禾”旁誤也。往者高郵王石臞念孫真按:王念孫 說此字,凡數條。今日在沇州使院,予門人南城王實齋聘珍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 真按:翁方綱與王聘珍 真按:王聘珍 亦為此字覼縷援引,甚為博洽。然予以為此漢世胥史之書,偶有通變,不足異爾。真按:翁方綱的古文字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有所不為

 方綱於丁酉秋,聞秋盦說,揚州汪君雪礓家藏是冊,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至己亥冬,謀諸羅兩峰、江秋史,欲借觀而不得。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江德量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羅聘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黃易 至癸卯春,秋盦借吳門陸氏摹本寄予,予因手摹一本,并詳記其畫像。甲辰春,又得江君所寄油素影摹本,而秋盦復摹其隸書,來屬予題識,因合三本,參互考證,著於予所譔《兩漢金石記》卷內。至丙午秋,秋盦於嘉祥縣紫山,真按:國:雲  部首 雨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ㄩㄣˊ 1. 水蒸氣遇冷,凝成細水滴,懸浮在空中的團狀物體。如:「白雲」﹑「烏雲蔽日」。 2.雲南省的簡稱。如:「雲貴高原」。 3.姓。如唐代有雲朝霞。 4.比喻多。如:「萬商雲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 詞:雲1 yn ㄩㄣˊ〕 〔《廣韻》王分切,平文,云。〕 1.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懸浮的物體。《易‧小畜》:“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韓愈 《別知賦》:“雨浪浪其不止,雲浩浩其常浮。” 毛澤東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詞:“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2.喻指輕柔舒卷如雲之物。 程長文《獄中書情上使君》詩:“高髻不梳雲已散,蛾眉罷掃月仍新。” 孫光憲 《浣溪沙》詞:“蘭沐初休曲檻前,暖風遲日洗頭天。濕雲新斂未梳蟬。” 姜夔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發合肥》詞:“釵燕籠雲晚不忺,擬將裙帶繫郎船。”以上皆指頭髮。 王安石 《金陵報恩大師西堂方丈》詩之二:“蕭蕭出屋千竿玉,靄靄當窗一炷雲。”此指煙霧。3.喻指濃酒。 蘇軾 《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余自漉之且漉且嘗遂以大醉》詩之一:“自撥床頭一甕雲,幽人先已醉濃芬。”4.喻指墨汁。 林逋 《墨》詩:“青暈時磨半硯雲,更將書帖拂秋塵。”5.比喻盛多。《詩‧齊風‧敝笱》:“ 齊子 歸止,其從如雲。” 傳:“如雲,言盛也。”《漢書‧溝恤志》:“舉臿為雲,決渠為雨。”6.借指高空。 三國 曹植 《七啟》:“長裾隨風,悲歌入雲。”7.世代相隔較遠的。參見“ 雲仍 ”。8. 方言。指瘋病患者。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 人謂病風者為雲,畫家所謂 趙雲子 是矣。至是京師市人亦有此語。館中會語及宸翰,或謂 曹氏 子曰:‘計公家富有雲漢之章也。’ 忽大怒曰:‘爾便雲漢!’坐皆惘然,而 肆罵不已。”病風,一本作“氣風”。9.中醫指濕氣。《素問‧五常政大論》:“涼雨時降,風雲並興。” 王冰 注:“雲,濕氣也。”10.古樂舞名。即《雲門》。《陳書‧高祖紀上》:“功成治定,樂奏《咸》、《雲》。”參見“ 雲門 ”。11.古代官名。傳說 黃帝 時以雲紀官,故稱。參見“ 雲紀 ”。12.指男女歡愛之事。 南唐 馮延巳 《菩薩蠻》詞:“驚夢不成雲。雙蛾枕上顰。”參見“ 雲雨 ”。13.地名。指 雲中郡 南朝 鮑照 《河清頌》:“移琛 朔,轉集 。” 錢振倫 注:“《漢書‧地理志》:‘ 雲中郡 置。’”14.地名。 雲南省 的省稱。如: 云貴高原 15. 楚國 雲夢澤 的省稱。參見“ 雲中 ”、“ 雲夢 ”。16.姓。 雲定興 。見《隋書》本傳。 . 竟全訪得《武氏祠闕畫像》,題字甚多。真按:黃易與武梁祠畫像 真按:黃易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則洪氏所載於《隸續》者,真按:疑有誤! 一旦具得其石,且補出洪氏所未見者,前後凡數十字

54

,於是秋盦與予二人,十年以來,心營目想之狀,皆豁然得識其真矣。真按:翁方綱與黃易的交情 真按:翁方綱與黃易的金石學 今汪氏竟以此冊歸於秋盦,是天所以報其剔石之勤,實古今著錄家、鑒賞家,所未有之大快也。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樂趣 真按:黃易的金石學成績 真按:黃易的收藏 真按:黃易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今秋盦寄此冊來屬題,而方綱之與此冊,亦信有神交氣合之夙緣,真按:翁方綱與武梁祠畫像 真按:翁方綱的緣 既系以小詩,復書此以識之真按:標點不當-當作。號! 區區石墨名樓,真與秋盦共結小蓬萊之約矣。真按:翁方綱書齋的命名

  朱竹垞跋,真按:朱彝尊 引史繩祖說,按繩祖字慶長真按:史繩祖-傳記資料 眉山人,嘗受業於魏了翁,官至直煥章閣,主管成都玉局觀。其大父武陽君,精篆隸,嘗撰《隸格》一編,以補鄱陽洪氏之書。真按:洪适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目錄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史 其所藏武梁祠石像本,自完好如新,隸法可為楷式,有其乾道丁亥自跋。又南宋衛博,號定庵真按:衛博-傳記資料 官 樞密院編修。跋《武氏石室畫像》云:“此本文字奇古,少譌缺,尤可珍愛。乾道丁亥夏,客有持示建康尹雲,即張如瑩尚書家所藏本也。定庵又云:“聞之喻子才 郎中,南渡後四十年,纔得見之。”蓋在宋時,此拓本之難得已如此。今見此冊紙墨之古,豈即衛氏所云張尚書本者耶?乾隆五十六年,歲在辛亥,冬十月二日,北 平翁方綱。

注:見《蘇齋題跋》卷上。

54

書漢武梁祠像古拓冊

  予昔於青棠書屋摩挲摹本,真按:翁方綱 與張瘦同、宋芝山、洪石農諸君往復審定,真按:洪範 真按:宋葆淳與洪範 真按:翁方綱與武梁祠畫像 真按:翁方綱與洪範 真按:張塤與洪範 真按:洪範與武梁祠畫像 今十餘年矣,及予屬秋史為於汪氏借此本時,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江德量 與兩峰日夕摹想而未酬也。真按:翁方綱與羅聘論畫與詩 真按:翁方綱與羅聘與武梁祠畫像 兩峰鄉人家有藏古本《化度碑》者,真按:翁方綱與化度碑-化度寺邕禪師塔銘-歐陽詢書法 與此并著名邗上,既而予託秋史百計訪購,竟得《化度》,然以未見此本為憾。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江德量 今《化度》歸予十二年矣,真按:翁方綱購藏化度寺碑的經過 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攜來行篋,與此冊并置几上,晴窗展玩,回憶諸友切風味,真按:原作"庶刂"疑有誤也.姑以詞義徑改為此字.異體字字典刀部11亦無此字.已去函報闕矣. 『敬啟者:   此字从庶从刂("庶刂"),如附圖(出處如末註),疑乃劘之誤字也.未有的據.沈氏此書錯謬不少,未敢據諟.且見其末注乃出自翁氏手稿,則怕僅是判讀之誤致爾.唯此字在異體字字典亦未見,故特來報闕,請就教於大方之家.懇請有得後賜覆,感激. 讀者孫守真敬啟 (清)翁方綱 撰(民)沈津 輯:〈書漢武梁祠像古拓冊〉,《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二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卷,頁54 ○按原稿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0_復初齋文稿(十三)\_002616.jpg 還真是此"庶刂"字體也.然原稿有劃去之文即有劘字.疑乃翁誤筆或速記爾. 真按:翁方綱的學友 真按:翁方綱讀書的樂趣 遠思依依,安得同席對論耶?時兩峰尚居京師,正屆臘節,有懷兩峰與諸君作東坡生日也。真按:翁方綱在文溯閣覆校四庫全書始末-味其提及羅聘在北京事,且正在臘節,不及參與諸君作東坡生事(在詩集可見),應即在瀋陽校書時也.或守清高宗墓時也. 真按:羅聘幫蘇軾過生日 真按:翁方綱幫蘇軾過生日 真按:羅聘在北京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冊第2616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0_復初齋文稿(十三)\_002616.jpg

54

跋漢武梁石堂像(宋芝山模刻本)真按:宋葆淳與武梁祠畫像 真按:翁方綱與武梁祠畫像

  漢武梁祠堂畫像,吳門陸貫夫紹曾摹自舊拓殘本,真按:陸紹曾與武梁祠畫像 真按:陸紹曾-前云吳門陸氏者,應即此人也. 凡一十四幅,安邑宋芝山葆淳倩友人趙君鋟諸木。真按:宋葆淳 真按:宋葆淳與武梁祠畫像 乾隆癸卯秋七月。北平翁方綱記。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402頁。

54

跋漢楊孟文石門頌

  此頌磨崖,刻於褒斜谷中,趙明誠《金石錄》題云:“漢司隸楊厥開石門頌,洪氏《隸釋》始著楊君名渙真按:楊渙 孟文真按:楊渙 其云厥者,語助辭也。頌為建和二年漢中太守王升所立。其主鐫石之役者真按:此上原稿尚有文,唯以引號框起,蓋沈津讀作刪去也.然與翁用筆畫去者又不同.疑仍當保留.今略識于此.「其言永平四年詔書開宋鑿通石門者,蓋楊君治?於永平四年辛酉而太守鄐君繼後於六年?癸亥…」字後右"?"符者,未敢定也.""者,以下畫去矣. 漢彊、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鼂(鼌)! 王戒二人,頌後低格書之,此已開碑後系撰書姓名之例矣。真按:國:人  部首 人 部首外筆畫 0 總筆畫 2 注音一式 ㄖㄣˊ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十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北京人」。 5.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姓。如明代有人杰。 7.二一四部首之一。 詞:人1 rn ㄖㄣˊ〕 〔《廣韻》如鄰切,平真,日。〕 1 ”的今字。 1.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並能用語言進行思維的高等動物。《易‧說卦》:“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劉禹錫 《天論》上:“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 俞正燮 《癸巳類稿‧誦佛經論上》:“人者,五行之秀,萬物之靈。” 太平天國 洪秀全 《原道覺世訓》:“天地之中人為貴,萬物之中人為靈。” 毛澤東 《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2.指特定的某種人或某個人。《孟子‧離婁上》:“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與間也。” 孫奭 疏:“ 孟子 言小人在位,不能事君不足適責之也,所行政教亦不足間非也。”《東觀漢記‧城陽恭王祉傳》:“歲餘,遭旱,行縣,人持枯稻,自言稻皆枯,吏強責租。”《人民日報》1953.11.1:“杰出的 華岩 ,他是一個全材的畫人,尤擅長於花鳥畫。”3.人材;傑出人物。《左傳‧文公十三年》:“子無謂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南史‧徐陵傳》:“ 宣帝 因置酒,舉杯屬 曰:‘賞卿知人。’”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 有時名,會有司亦自奇其文,遂以冠 士。士亦皆以得人相賀。”4.指人手,幹事的人。如:我這裏很缺人,你來幫忙吧!5.別人,他人。《書‧秦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辭者,舌端之文,通己於人。” 文徵明 《本貫蘇州府沈周年八十三狀》:“然先生每聞時政得失,輒憂喜形於色,人以是知先生非終於忘世者。” 郭小川 《正當山青水綠花開時》詩:“我們怎能不當機立斷,拯救 阿拉伯 兄弟?救人如救己。”6.民,百姓。《荀子‧王制》:“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彊奪之地。奪之人者臣諸侯,奪之與者友諸侯,奪之地者敵諸侯。”《後漢書‧光武帝紀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顧降命,屬 黎元,為人父母, 不敢當。”《新唐書‧李密傳》:“今主昏於上,人怨於下,銳兵盡之 遼海 ,和親絕於 突厥 ,南巡流連,空棄關輔,此實 挺興之會。”7.眾人;一般人。 李東陽 《麓堂詩話》:“人但知律詩起結之難,而不知轉語之難。”《金瓶梅詞話》第九八回:“他兄弟在家開賭場,鬥雞養狗,人不敢惹他。”8.指成年人。《荀子‧儒效》:“ 成王 冠,成人。” 三國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 蒲松齡 《聊齋志异‧大男》:“又年餘,居然成人,研詰益頻,母乃緬述之。” 郭小川 《在社會主義高潮中》詩:“現在我們長大成人了,該怎樣奮不顧身地,把祖國答報!”9.指人的品性行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王安石 《祭歐陽文忠公》:“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如: 李光 人不錯,大家樂意和他來往。10.指人的名譽、面子。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四:“ 老孫頭 認為叫人打過,是丟人的事,他不承認。”11.人為,人造成的。《莊子‧秋水》:“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馬鼻,是謂人。” 唐甄 《潛書‧性功》:“天災傷稼,人禍傷財。”12.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觸到的一切社會現象。《莊子‧秋水》:“天在內,人在外,德在乎天。” 成玄英 疏:“天然之性,韞之內心;人事所順,涉乎外跡。”《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簡子 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於是召 扁鵲 。” 孔平仲 《續世說‧假譎》:“ 李抱真 晚節好長生之術……凡服丹二萬丸,腹堅不食,將死,不知人者數日矣。”13.塵世;人世。《南史‧隱逸傳上‧孔淳之》:“ 法崇 嘆曰:‘緬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傾蓋於茲,不覺老之將至也。’”《宣和遺事》後集:“日色已黑,路不可辨,狐狸悲嘯林麓間,微風細雨,殆不類人,鬼火縱橫,終無止宿。”14.指男女間的性行為。《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荒侯市人 病不能為人。” 張守節 正義:“言不能行人道。”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某王幼子,年三十餘,不知人。”15.指男女間發生性行為。 蒲松齡 《聊齋志异‧巧娘》:“適 家小郎子,病閹,十八歲而不能人。”16.人人;每人。《史記‧平準書》:“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上》:“乃者, 河南 潁川郡 水泛處,浸殺人民,遣光祿大夫循行,舉賜死者棺錢人三千。”《陳書‧世祖紀》:“鰥寡孤獨不能自存立者,賜穀人五斛。”17.指人的身體。如:他這幾天人不舒服。18.果核或果實的心子。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棗》:“《雜五行書》曰:‘服棗核中人二七枚,辟疾病,能常服棗核中人及其刺,百邪不復干矣。’”《說郛》卷二一引 楊伯嵒 《臆乘》:“俗稱果核中子曰人,或曰仁,相傳如此,於義未明。予謂當以人為是,蓋人者生意之所寓,謂百果得此以為發生之基。” 王志堅 《表异錄‧植物》:“ 詩:‘秋霖暗豆莢,夏旱麥人。’《本草》:‘蕎麥取人作飯,食之下氣。’蓋麥之心曰‘人’。”19.通“ ”。《荀子‧修身》:“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 王先謙 集解引 王引之 曰:“人讀為仁。言其體則恭敬,其心則忠信,其術則禮義,其情則愛仁也。愛仁猶言仁愛。”20.通“ ”。 等夷。《墨子‧經下》:“止類以行人說在同。”《雙劍誃諸子新證‧墨子新證三》:“‘人’‘尸’古字通。‘尸’,古‘夷’字也。詳《莊子新證‧大宗師》。 又《尚同下》‘百姓為人’,即百姓為夷。夷謂等夷,言止者以行之等夷為類別也。故云‘說在同’,亦即《易‧繫辭》‘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之義。”21.通“ ”。見“ 人方 ”。22.姓。 代有 人傑 . 真按:此字原稿已圈去!沈氏反又書之?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文例-書人姓名 晁、王皆承五官掾趙、邵之屬,故於頌後復紀王君造作石事,真按:上艹下積. 王君不特為楊之鄉人,而政績復能配之,一頌而二善備焉矣。”婁氏《字原》云:“‘斜’漢碑皆作‘余’真按:斜从余斗.字形結構換部首,換0部首.有無部首爾. ‘楗’為漢碑,皆作‘楗’真按:標點不當-「‘楗為’,漢碑皆作‘楗’」.謂犍為郡之犍,漢碑不作从牛之犍,皆作从木之楗也.○此應作「‘楗為’,漢碑皆作‘楗為’」才是.然翁原稿已無下「為」字.則應讀作「‘楗為’(之‘楗’),漢碑皆作‘楗’」.添字輔讀法也. 蓋當時俗書相沿,不獨此石也。或以《說文》無‘楗’字,遂以郡名當木,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从! 則亦泥矣。”婁氏摘附字體,謂漢隸命字垂筆,有長過一二字者,蓋指此頌也。然此頌特因石理不可接書而垂下耳,非可以律隸法也。真按:翁方綱的隸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方法論 洪所釋者,凡誤四字,一字,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闕! 今并補正之。真按:翁方綱對洪适隸釋的補訂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171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17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