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October 4, 2008

753

。至於送顧誡奢則曰「中郎石經後,真按:應即指〈送顧八分文學詩〉.又作〈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八分蓋顦顇。顧侯運鑪錘真按:國無.詞:【鑪錘】見“ 鑪捶 ”。【鑪捶】亦作“鑪錘”。亦作“鑪椎”。 1.爐與錘。指冶煉鍛造。《莊子‧大宗師》:“夫 無莊 之失其美, 據梁 之失其力, 黃帝 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間耳。” 陸德明 釋文:“捶,本又作錘。” 郭慶藩 集釋:“鑪,灶也;錘,鍛也。以上三人皆因聞道然後忘其所務,以契其真,猶如世間器物假如鑪冶打鍛以成其用者耳。” 沈德符 《野獲編‧內閣二‧詞林大拜》:“豈惟 諸公真能奪造化之鑪錘耶!”2.比喻造化,陶鑄。《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雕刻百工,鑪捶萬物。” 張銑 注:“雕刻、鑪捶,喻造化也。”3.比喻構思熔裁或構思熔裁的能力。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 顧侯 運鑪錘,筆力破餘地。” 黃庭堅 《山谷題跋‧論詩》:“ 謝康樂 庾義城 之詩,鑪錘之功,不遺力也。” 戴名世 《方靈皋稿序》:“而旁及于人情物態,雕刻鑪錘,窮極幽渺,一時作者,未之或及也。”4.比喻軍政大事等的安排、措施。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昨者閣下方事 ,獨當鑪錘。” 蘇軾 《富鄭公神道碑》:“上帝憎之,命我祖宗,畀爾鑪椎,往銷其鋒。” 許自昌 《水滸記‧效款》:“今日鑪錘任君宰,強移棲息一枝安。” 筆力破餘地。」此蓋以贊美顧文學為主,而亟稱其筆力也。唐人分隸蓋全得漢人筋力,真按:翁方綱的書學-隸書 是以於李潮則曰「盤拏屈強」,真按:國無.詞:【屈2強】倔強。《史記‧匈奴列傳》:“ 楊信 為人剛直屈彊,素非貴臣。”《漢書‧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 ,屈強於此。” 顏師古 注:“屈強,謂不柔服也。”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及 吳王濞 驕恣屈彊,猖猾始亂。” 梅堯臣 《李審言相招與會開寶塔院》詩:“又效市井態,屈強體非雅。” 2 ju ㄐㄩㄝˊ〕 〔《集韻》渠勿切,入迄,群。〕 於顧誡奢則曰「韓蔡同贔屭」,真按:國:贔屭 注音一式 ㄅ|ˋ ㄒ|ˋ 1. 用力的樣子。文選˙張衡˙西京賦:「綴以二華,巨靈贔屭。」 2. 動物名。龜類,好負重,舊時碑下所刻仙龜怪物即是。 詞:【贔屭】1.壯猛有力貌。《文選‧張衡<西京賦>》:“ 巨靈 贔屭,高掌遠蹠。” 薛綜 注:“贔屭,作力之貌也。”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昔在 開元 中, 同贔屭。” 魏源 《貴溪象山龍虎山諸詩》:“唅呀怒以尊,贔屭斧而斷。”2.指作氣用力之貌。 王安石 《同王浚賢良賦龜》:“北歸與俱度 大庾 ,兩夫贔屭苦不勝。”3.凝重貌;強勁貌。 盧仝 《月蝕詩》:“森森萬木夜殭立,寒氣贔屭頑無風。” 司馬光 《景仁召飲東園呈彥升次道君錫才元子容》詩:“去冬辱嘉招,寒風方贔屭。” 沈夢麟 《余中》詩:“ 大江 繞長 ,殺氣寒贔屭。”4.大而重貌。 司馬光 《送齊學士知荊南》詩:“旗旆逶迤蟠 夢澤 ,樓舡贔屭壓 濤。”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四圍皆石,贔屭齦齶,蘚封蔓絡,佳木異草,上偃旁綴,樛葛薈翳。”5.蠵龜的別名。舊時石碑下的石座相沿雕作贔屭狀,即取其力大能負重之義。 元稹 《野節鞭》詩:“緊紉野節鞭,本用鞭贔屭。” 焦竑 《玉堂叢語‧文學》:“一曰贔屭,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 錢謙益 《韓蘄王墓碑記》:“豐碑巋然,贔屭屈盤。” 秦牧 《逛東陵》:“馱‘神道碑’的那隻大龜有一個高雅的名稱:叫做‘贔屭’。”6.用來代指石碑。《紅樓夢》第七六回:“贔屭朝光透,罘罳曉露屯。” 田雯 《碧嶢書院歌吊楊升庵先生》:“ 潮州 儋耳 同一轍,祠廟贔屭摩青蒼。”7.負載。 王夫之 《始春試筆》詩之三:“方輿誰贔屭,蜃閣自風濤。”8.引申為擔負重任。 毛奇齡 《春秋毛氏傳‧宣公二年》:“夫 穿 弟,亦本 黨, 之戰,皆二人相為贔屭。” 贔屭乃作力之意,亦以筆力言之也。唐人得力既全在此,而中郎石經尤其精力所在,是以特舉此提唱言之,而魏晉六朝以來多孱弱不振之作,故曰顦顇也。專以筆力為立言之所主,則姑未暇論肥瘦矣。此其指歸不同也。且其送顧多以入直進御言之,故元宗妙其書」,真按:此據原文右旁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也. 真按:玄宗妙其書.唐玄宗.以諱玄燁改也. 又曰「御札早流傳」,是豈與上下千年探原反本者同語耶

754

?此不當援送顧之作以詁李潮之歌明矣。

754

  書韓子〈龜山操〉後真按:真按:龜山操 龜之氛兮,不能雲雨。龜之兮,]不中樑柱。龜之大兮,祗以奄魯。知將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歸輔。(琴操十首 作者:韓愈 唐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翁方綱與韓愈

琴操夫子之詞曰「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手無斧柯,柰龜山何?」夫曰「斧柯」則伐山也。伐山,聖人之志歟?非志也,不得已也。夫擬是操者第欲傳其不得已之衷已矣,然則必如之何而後得已乎?曰其無為所也,真按:此同掩也.字形結構加部首. 斯可以已爾。然則必如何而可弗為所奄也?曰「歸輔」斯可乎?或曰「余伍」「余輔」,真按:『哀莫余伍』. 真按:原文作『嗟余歸輔』. 文相應歟?曰非也。輔,誠也。伍,設也。知伍之設云也,則知之亦設云爾。真按:原文作異體. 既奄矣,安得而不隳?故曰不得已也。豈惟隳之非實也,固日念奄之不克終也,故以歸輔結之。此聖人所未盡言而韓子補之也真按:翁方綱與韓愈

755

。知將隳者,恨之也。其作「如」者非也真按:『知或作如,將隳,蓋取《左氏》「仲尼將隳三都」。「嗟余歸輔」者,冀之也。其謂當作「歸余」者真按:『余歸,方作歸余,皆非是。大抵方意尚異,不問文義之如何,惟作倒語者則必取之。如下文「我豳於家」、「莫爾余追」,皆此類也。 則直致不成說矣。因近日讀韓,諸家有執方崧卿本者,故疏而辨之。真按:翁方綱與韓愈作品校注 真按:翁方綱對方崧卿的批判 「嗟余歸輔」,沈頓之極。「歸輔」二字若或使之矣。若作「歸余」則以「歸」字著力注下,大失古樂府渾古之意。真按:翁方綱論樂府詩 真按:翁方綱的詩論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755

  書李義山贈杜司勳詩真按:真按:贈司勳杜十三員外 李商隱(寒泉全唐詩本) 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字總持。 心鐵已從干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漢江遠弔西江水,羊〔祜〕(祐)韋丹盡有碑(原注,時杜奉詔撰韋碑)。 真按:翁方綱與李商隱 李商隱與杜牧

義山詩杜牧司勳一首,或謂因李德裕貶死崖州而作,以韋丹有碑致慨衛公之相業埋沒。真按:李商隱與李德裕 真按:李德裕 此說非也。真按:翁方綱的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李德裕滑州有德政碑,大和六年所立也。其人其事何嘗湮沒乎?此不得以韋丹有碑相形者也。作義山年譜者又据大中三年杜牧撰韋丹事,因以杜牧之為司勳員外郎系於大中三年真按:杜牧之仕履

756

。愚按此詩義山自注云「時奉詔撰韋碑」,則韋碑既大中三年立,卽此詩為大中三年作明矣。真按:李商隱詩編年 但 漢江羊祜碑一層則未有解者。据年譜,大中三年商隱還京,選為盩厔尉。其還京在是年之某月,未有明文,而上年因鄭亞貶死,義山自桂管歷長沙荊門北上,其途經 江漢,蓋在二年三年之間,不能確指其時日矣。翫此詩云「清秋一首杜秋詩」,此所謂謂「清秋」者,安知非追說大中二年之秋乎?則牧之為司勳未可執為必在三年 矣。詳此詩意,明是義山身經漢水之上,憑弔羊叔子峴首之碑,因近援時事,羡韋丹之碑為牧之所撰耳。前半遠引梁之江總,故結處復引晉之羊祜,此主客顧盼一定 之章法也真按: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 翁方綱的文學批評方法論

757

。然此篇之歸宿初不在此。蓋通首之意是因贈杜而及於韋碑,非因韋碑而懷杜也。若云因韋碑而他有所觸以譏憤時事,則更去之遠矣。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詮釋學 「杜秋」一句是通篇之窽卻真按:國無.詞亦無.按當作窾郤,窾、窽異體爾.卻郤亦然.--詞:【窾郤】1.空隙。語本《莊子‧養生主》:“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趙翼 《剝皮山》詩:“縱遣庖丁批窾郤,新硎亦恐奏技艱。”2.要害;法則。 《今世說‧政事》:“﹝ 董巽峰 ﹞少以理學經濟自任,得 伊川 考亭 窾郤,旁瞻子史說集。” 江總乃其巧合處,韋丹特其借證處,而結二句與前八句相連唱嘆,以為杜之文詞不朽者是也。而必刻求於撰碑乎真按:國無.詞:【刻求】嚴格要求。 劉大櫆 《<倪司城詩集>序》:“余間出文相質, 司城 雖心以為善,而未嘗有面諛之言。其刻求於一字一句之間,如酷吏之治獄,必不稍留餘地。” ○愚按此殆謂刻舟求劍也. 國:1. 刻舟求劍 注音一式 ㄎㄜˋ ㄓㄡ ㄑ|ㄡˊ ㄐ|ㄢˋ 相似詞 膠柱鼓瑟、食古不化、一成不變 相反詞 妙手斲輪、相機行事、瞬息萬變、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楚 人過江,劍掉水中,便於船舷刻一記號,待船停止,從刻記號處下水尋劍的故事。典出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後用以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宋˙陸游˙謝梁 右相啟:「刻舟求劍,固匪通材。」紅樓夢˙第一二○回:「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亦作「求劍刻舟」。 ?江總在南朝固詞客也。而「總持」二字則具皈依妙教之義真按:翁方綱與佛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總持似乃年號也-似是總章,誤記爾. 此所以上合「杜秋」、下歸「心鐵」也。一「歎」字捲盡杜秋一篇矣。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