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October 8, 2008

13.句中襯字。無義。 朱凱 《昊天塔》第四摺:“他兄弟每多死少波生。”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摺:“我受盡了些雪壓波風篩。”14.語助詞。猶吧。用於句末。多見於 的口語。 無名氏 《貨郎旦》第二摺:“你識字替他寫一紙文書波。” 洪昇 《長生殿‧疑讖》:“客官,你一面吃酒,我一面告訴你波。”端木蕻良《渾河的急流》:“ 水芹子 咽,回家波。”15.古水名。源出今 河南省 魯山縣 西北,南流入 滍水 (今 沙河 )。《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 ,其浸 。”16.古縣名。 置,屬 河內郡 波縣 治所在今 河南省 濟源縣 東南。《漢書‧地理志上》:“ 河內郡 ……縣十八: 武德 山陽 ……”17.即波動。物理學名詞。參見“ 波動 ”。18.姓。 代有 波才 。見《後漢書‧靈帝紀》。 2 b ㄅ〡ˋ〕 〔《集韻》彼義切,去寘,幫。〕 沿,順。《漢書‧西域傳序》:“從 鄯善 南山 北,波河西行至 莎車 ,為南道。” 顏師古 注:“波河,循河也……波音彼義反。”《漢書‧諸侯王表序》:“波 之陽,亙 九嶷 ,為 長沙 。” 顏師古 注:“波 之陽者,循 漢水 而往也。” 3 bI ㄅㄟ〕 〔《集韻》班糜切,平支,幫。〕 通“ 1 ”。 1.池塘。《漢書‧貨殖傳‧巴寡婦清》:“水居千石魚波,山居千章之萩。” 顏師古 注:“波讀曰陂。言有大陂養魚,一歲收千石魚也。”2.山坡。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漯水》:“泉發於山側,沿波歷澗,東北流出山。” ○跑、波雙聲.又或以波濤行旅喻之,未必波即跑也! 真按:國:策  部首 竹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ㄘㄜˋ 1. 馬鞭。左傳˙文公十三年:「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文選˙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2. 枴扙。淮南子˙墬形:「夸父棄其策,是為鄧林。」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3. 蓍草稱為「策」。史記˙卷一二八˙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宋˙王安石˙禮樂論:「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辰陰陽之氣,可端策而數也。」 4. 計謀。如:「獻策」、「束手無策」。戰國策˙秦策一:「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不也。」 5. 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通「冊」。孟子˙盡心下:「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儀禮˙聘禮˙記:「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 6. 文體名。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漢˙武帝˙詔賢良:「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7. 永字八法之一,為斜書向上之一筆。 8. 姓。如明代有策敏。 9. 鞭打、驅使。如:「策馬前進」。楚辭˙宋玉˙九辯:「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10. 督促、勉勵。南朝齊˙蕭子良˙與孔中丞稚珪書:「孜孜策勵,良在於斯。」宋史˙卷四三四˙葉適傳:「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 11. 扶、拄。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宋˙盧袓皋˙浣溪沙˙午睡醒來詞:「午睡醒來策瘦筇,幾痕茸綠徑苔封。」 詞:策1 c ㄘㄜˋ〕 〔《廣韻》楚革切,入麥,初。〕 亦作“ 1 ”。 1.驅趕騾馬役畜的鞭棒。《左傳‧襄公十七年》:“左師為己短策,苟過 華臣 之門必騁。”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策,馬捶也。” 桓寬 《鹽鐵論‧後刑》:“良工不能無策而御。”《漢書‧萬石君傳》:“ 為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 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 葛洪 《抱樸子‧正郭》:“遨集京邑,交關貴游,輪刓筴弊,匪遑啟處。” 馮夢龍 《智囊補‧捷智‧宗典等》:“ 宇文泰 侯景 戰, 馬中流矢,驚逸, 墜地, 東魏 兵及之,左右皆散, 李穆 下馬,以策擊 背。”2.引申為駕馭馬匹的工具,包括韁繩之類。《文選‧傅毅〈舞賦〉》:“命遣諸客,擾躟就駕,僕夫正策。” 李善 注:“策,轡也。”3.用鞭棒驅趕騾馬役畜等。《論語‧雍也》:“ 孟子 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韓詩外傳》卷二:“馬力殫矣,然猶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 葛洪 《〈抱樸子〉內篇自序》:“豈敢力蒼蠅而慕沖天之舉,策跛鱉而追飛兔之軌。”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狐》:“ 鄭子 見之驚悅,策其驢,忽先之,忽後之,將挑而未敢。” 李文翔 《新排長》:“馭手放開閘,向紅馬策了頂響的一鞭。”4.引申為駕馭。 葛洪 《抱樸子‧暢玄》:“乘流光,策飛景,凌六虛,貫涵容。” 韓愈 《雜說》:“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5.督促;使進步。參見“ 策勉 ”、“ 策勵 ”。6.手杖;拐棍。《莊子‧齊物論》:“ 昭文 之鼓琴也, 師曠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枝,拄也;策,杖也。” 常建 《空靈山應田叟》詩:“曳策背落日,江風鳴梢梢。” 薛用弱 《集异記‧劉禹錫》:“ 禹錫 乃退立床下,支策以觀之。”7.拄;拄棍杖。 陶潛 《歸園田居》詩:“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劉商 《同徐城季明府游重光寺題晃師壁》詩:“竹風清磬晚,歸策步蒼苔。”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狐》:“少時, 出,紫蜀衫,策鳩杖。”8.引申為扶持;架起。 李東陽 《靈壽杖歌》:“左扶右策夾以二童子,下可涉園徑,上可凌坡陀。”《楊家將》第五回:“可憐打得他皮開肉綻,鮮血迸流,帳下見者無不酸鼻, 仁美 令府門外從人即策之去。”9.古代用以記事的竹、木片,編在一起的叫“策”。亦借指書簡,簿冊。《儀禮‧聘禮》:“若有故,則卒聘,束帛加書將命,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 鄭玄 注:“策,簡也,方,板也。” 賈公彥 疏:“云策簡、方板也者,簡謂據一片而言,策是編連之稱。”《國語‧魯語上》:“書以為三筴。” 韋昭 注:“筴,簡書也。” 王充 《論衡‧問孔》:“言出於口,文立於策,俱發於心,其實一也。”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編之乎詩書之策而無愧,措之乎天地之間而無虧。”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一》:“刑者,情之百易者也,書之策不可盡也。”10.引申為予人書簡。 揚雄 《法言‧重黎》:“至 而遁,肥矣。”11.古代君主對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發布其他教令的文件。《左傳‧昭公三年》:“夏四月, 鄭伯 公孫段 相,甚敬而卑,禮無違者, 晉侯 嘉焉,授之以策。” 杜預 注:“策,賜命之書。”《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四》:“昔吾先君 桓公 ,予 管仲 ,其縣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諸侯,以為其子孫賞邑。”12.引申為策命;策免。 荀悅 《漢紀‧平帝紀》:“ 王莽 )怒策 為庶人,以 董忠 代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先主 ﹞策 為丞相。”13.給有功者以獎賞。 汪懋麟 《十二硯齋落成自題》詩之二:“驕語妻孥須上賞,亟將餅餌策奇勳。”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事成,策汝功,不成,同汝貶。”14.古代考試取士,以問題令應試者對答謂策。《漢書‧杜欽傳》:“其夏,上( 成帝 )盡召直言之士詣 白虎殿 對策,策曰:‘天地之道何貴?王者之法何如?“六經”之義何上?人之行何先?取人之術何以?當世之治何務?各以經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明經求第,則顧人答策;三公九讌,則假手賦詩。” 韓愈 《獨孤府君墓志銘》:“ 元和 元年,對詔策,拜右拾遺。” 梁章鉅 《歸田瑣記‧陳實百問策》:“ 成祖 解縉 發策,以七十二賢,賢賢何德,二十八將,將將何功為問。”15.泛指考試。《漢書‧揚雄傳下》:“鄉使上世之士處虖今,策非甲科,行非孝廉,舉非方正,獨可抗疏,時道是非,高得待詔,下觸聞罷,又安得青紫。”《南史‧梁吳平侯勱傳》:“ 劉顯 執卷策 ,酬應如流,乃至卷次行數亦不差失。”《舊唐書‧文苑傳下‧吳通玄》:“ 建中 初,策賢良方正等科, 通玄 應文詞清麗,登乙第,授 同州 司戶, 京兆 戶曹。” 蘇軾 《東坡志林‧沖退處士》:“﹝ 李士寧 ﹞常見余 成都 ,曰:‘子甚貴,當策舉首。’已而果然。”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