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rch 7, 2010

258



   ……憶昔君在時,問我學無生,勸君苦不早,令君無所成。故人各有贈,又不及生平。負爾非一途,痛哭返柴荊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柴荊】 注音一式 ㄔㄞˊ ㄐ|ㄥ 解釋: 以柴、荊築成的門。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三: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唐˙白居易˙秋遊原上詩: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荊。


  王維痛哭而感到有負於殷遙的是,如果及早教導殷遙學「無生」有成,至少,殷遙不至於中年而亡,甚至,根據王維〈秋夜獨坐〉中的詩:「欲知除老病,惟有學無生」,他相信殷遙還能得高壽,能獲永生亦未可知。王維篤信「無生」,不僅王縉知道,他的朋友們也都知道,例如儲光羲〈同王十三維哭殷遙〉詩中就說: 真按:王維 真按:儲光羲與王維 真按:王維交友資料 「故人王夫子 真按:王維 靜念無生篇」。凡此種種,均可見王維中、晚年「念茲無生」的情形。 真按:王維與佛


  了解到這些,我們相信中、晚年的王維,他參禪的重心在「無生」,他心中有此一禪,念茲在茲,既欲自悟,又欲悟人,從他懊悔沒有早些教導殷遙可以為證。而「無生」又豈是容易學成的呢?我們相信,既參禪又愛寫詩的王維,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將禪意與大自然相結合了, 真按:王維的創作方法論 某些情景使他若有所悟,像雲霞多變、月色清幽、水流無盡、花放自如,都對他有所啟發,才使他不自覺的寫下了一些帶有禪意的詩句、詩篇。 真按:王維的禪意詩


  我們想要指出的是,具象的自然詩,是他的基本功,自少到老都有;抽象的帶有禪意的自然詩,中年以後才逐漸產生,也只有在靈感閃爍時才能產生。 真按:王維詩的分期


  以下,我們就具象與抽象自然詩角度各舉二例,並嘗試說明他們的區別。


259



具象詩例之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浼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 真按:師曰-王維習慣用王孫比喻如自己之君子也 真按:師曰-隱居也,故曰"山居秋暝". 真按:任真詩選 真按:王維的名作


  秋天的晚上,新雨之後山野景色,見於頷頸二聯之描寫:明月照於松間,清泉流於石上,浣衣女在竹林中喧鬧歸來,漁舟緩動於蓮葉之間。即使是月光之下的夜景,仍然清晰異常,景物一目了然。



具象詩例之二:〈歸嵩山作〉


   川帶長薄 真按:趙殿最序趙殿成書引作晴. 真按:國無!待查!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薄】艸-13-17     注音一式 (讀音)ㄅㄛˊ 解釋 1.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3.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4.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5.卑賤。如:出身微薄。       6.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7.不尊重。如:輕薄。8.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9.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10.姓。如明代有薄珏。11.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12.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13.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14.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15.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16.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語音)ㄅㄠˊ bu(00214ㄅㄛˋ b(00124    【薄】艸-13-17 注音一式 ㄅㄛˋ 解釋 見薄荷條。   (讀音)ㄅㄛˊ b(00094(語音)ㄅㄠˊ bu(00214【薄荷】 注音一式 ㄅㄛˋ ˙ㄏㄜ 解釋: 植物名。脣形科薄荷屬,多年生宿根草本。葉對生,具短柄,長橢圓形而尖,邊緣有鋸齒,葉背有細斑點。夏秋間,葉腋簇生紫色小花,萼端五裂,花冠淡紫色。其莖葉製成的薄荷油及薄荷腦,一般可為點心﹑糖果的調味料,並可作為驅風劑﹑芳香劑。 【薄】艸-13-17     注音一式 (語音)ㄅㄠˊ 解釋 的語音。    (讀音)ㄅㄛˊ b(00094ㄅㄛˋ b(00124)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3_漢語大字典(第五卷)\_003307.jpg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613_漢語大字典(第五卷)\_003308.jpg       詞:薄1b ㄅㄛˊ〕 〔《廣韻》傍各切,入鐸,並。〕      1.厚度小。《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漢 蔡邕 《女誡》:“而今之務在奢麗,志好美飾。帛必薄細,采必輕淺。” 宋 王安石 《蝶》詩:“翅輕於粉薄於繒,長被花牽不自勝。” 魯迅 《吶喊‧故鄉》:“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2.少;薄弱。《左傳‧僖公三十年》:“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 鄭 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史記‧高祖本紀》:“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下》:“今 涼州 天下之衝要,國家之蕃衛也……且無 涼州 則三輔危,三輔危則京都薄矣。”《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就是粧奩厚薄,但憑親家,並不計論。”3.略微。《論語‧衛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唐 鄭蕡 《才鬼記‧孟氏》:“美容質,能歌舞,薄知書,稍有詞藻。”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牧羊哀話》:“小小一個中庭,薄有一些花木。”4.微薄;簡陋。《易‧繫辭上》:“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徐幹〉》:“末塗幸休明,棲集建薄質。” 李周翰 注:“言臨幸太子休明,延及我薄陋之質,以同棲集。”《新唐書‧韓滉傳》:“ 滉 雖宰相子,性節儉,衣裘茵衽,十年一易。甚暑不執扇,居處陋薄,取庇風雨。”5.味淡。《莊子‧胠篋》:“ 魯 酒薄而 邯鄲 圍。”《楚辭‧大招》:“ 吳 酸蒿蔞,不沾薄只。” 王逸 注:“沾,多汁也。薄,無味也。” 唐 杜甫 《羌村》詩之三:“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這樣薄酒,拿來灌俺。”6.土質貧瘠,不肥沃。《左傳‧成公六年》:“ 郇 瑕氏 土薄水淺,其惡易覯。”《史記‧貨殖列傳》:“ 越 楚 則有三俗……其俗剽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 唐 白居易 《茅城驛》詩:“地薄桑麻瘦,村貧屋舍低。”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二:“咱這地薄,不打糧,你租別人好地,到秋後也能多落幾顆。”7.指人心、世道、綱紀等衰微。《漢書‧刑法志》:“ 禹 承 堯 舜 之後,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湯 武 順而行之者,以俗薄於 唐 虞 故也。”《後漢書‧皇后紀論》:“爰逮 戰國 ,風憲愈薄,適情任欲,顛倒衣裳。” 宋 王安石 《上時政書》:“官亂於上,民貧於下,風俗日以薄。” 金 王若虛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予嘗悲夫昔人之難見,而病後世士風之薄也。”8.指人命運不幸。《列子‧力命》:“夫 北宮子 厚於德,薄於命。” 宋 蘇軾 《薄命佳人》詩:“自古佳人多命薄,閉門春盡楊花落。”9.虛假刻薄,不誠樸寬厚。《韓非子‧解老》:“所謂大丈夫者,謂其智之大也。所謂處其厚不處其薄者,行情實而去禮貌也。”《史記‧商君列傳論》:“ 商君 ,其天資刻薄人也。” 司馬貞 索隱:“刻謂用刑深刻;薄謂棄仁義,不悃誠也。” 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方今六合未康,豺豕當路,遺黎偷薄,義聲不聞。” 宋 葉適 《周鎮伯墓志銘》:“山之先儒故老,莫如君者。其學也,惰者可殖;其行也,薄者可化也。”10.減輕,減損。《周禮‧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十有二曰除盜賊。” 鄭玄 注:“薄征,輕租稅也。”《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歛,民可使富也。”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四:“ 東坡 坐詔獄,御史上其寄黃門之詩, 神宗 見之即薄其罪,謫居 黃州 。”11.輕視;鄙薄。《孟子‧盡心上》:“ 孟子 曰:‘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居頃之,其母死, 起 終不歸。 曾子 薄之,而與 起 絕。”《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三年》:“ 鳳翔 節度使 李從曮 ,厚文士而薄武人,愛農民而嚴士卒,由是將士怨之。”《紅樓夢》第十六回:“可恨我小幾歲年紀,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沒見世面了。”12.逼近,靠近。《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曹共公 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 孔穎達 疏:“薄者,逼近之意。” 晉 李密 《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清 薛福成 《書科爾沁忠親王大沽之敗》:“洋兵以大小輪船七,暨舢板船,駛入內河,直薄 天津 。”徐遲《牡丹》:“ 李印光 揮師南下,直薄 武漢 ,勢如破竹。”參見“ 薄海 ”。13.搏擊;拍擊。《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韓非子‧解老》:“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為物之制。”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其山有石紺而狀鷰,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風相薄,則石鷰群飛頡頏,如真鷰矣。” 清 戴名世 《贊理河務僉事陳君墓表》:“計此河能行水幾何方,然後受之,其餘皆洩宣之,此出彼入,使游波寬衍,不致薄堤。”14.急迫;迅速。參見“ 薄言 ”、“ 薄遽 ”。15.草木叢生處。《淮南子‧俶真訓》:“鳥飛千仞之上,獸走叢薄之中。” 高誘 注:“聚木曰叢,深草曰薄。”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雖有不逮驅騑騑,或採于薄漁于磯。”16.指一種護城用的藩蔽,屏障。《墨子‧備蛾傅》:“凡殺蛾傅而攻者之法,置薄城外。” 孫詒讓 間詁:“蓋於城外植木為藩蔽。薄,《備梯》篇作裾,裾當為椐之誤。 黃紹箕 云:‘……此書所云椐,蓋即編木為藩杝。椐為古聲孳生字,薄為甫聲孳生字,二字同部,聲近義同。’案 黃 說是也。”17.助詞。表示語氣。《詩‧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負杖肆游從,淹留忘宵晨。” 南朝 宋 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達性論》:“薄從歲事,躬斂山田。田家節,隙,野老為儔。”18.通“ 箔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 孔穎達 疏:“帷,幔也。薄,簾也。”《莊子‧達生》:“有 張毅 者,高門懸薄無不走也。” 成玄英 疏:“懸薄,垂簾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張氏婦》:“夜與夫掘坎深數尺,積茅焉;覆以薄,加蓆其上,若可寢處。”19.通“ 箔 ”。蠶薄。《宋書‧禮志一》:“蠶桑前一日,蠶宮生蠶著薄上。”20.通“ 箔 ”。亦以為計量詞。21.通“ 箔 ”。衣服、器物等上面的薄片狀飾物。 唐 張鷟 《游仙窟》:“須臾之間, 五嫂 則至。羅綺繽紛,丹青暐曄。裙前麝散,髻後龍盤。珠繩絡彩衫,金薄塗丹履。”22.通“ 泊 ”。停泊。 漢 桓寬 《鹽鐵論‧刺復》:“方今為天下腹居,郡、諸侯并臻,中外未安,心憧憧若涉大川,遭風而未薄。”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今我不樂,歲月如馳。湯湯川流,中有行舟。隨波轉薄,有似客遊。”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疆中作與從弟惠連可見羊何共和之》:“日落當棲薄,繫纜臨江樓。”23.通“ 欂 ”。參見“ 薄櫨 ”。24.通“ 暴2 ”。曬。《漢書‧宣帝紀》“既壯,為取暴室嗇夫 許廣漢 女” 唐 顏師古 注:“暴室者……取暴曬為名耳。或云薄室者,薄亦暴也。今俗語亦云薄曬。”25.通“ 敷 ”。頒布;發布。《管子‧幼官》:“十二小卯,薄百爵。” 于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一》:“薄應讀為敷。金文敷作尃,薄從尃聲,故可通借。敷百爵猶言布百爵。”26.通“ 敷 ”。塗敷;塗抹。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爾時比日行心腹病,無有不死者。 弘 乃教人殺烏雞以薄之,十不失八九。今治中惡,輒用烏雞薄之者, 弘 之由也。” 宋 沈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太常博士 李處厚 知 廬州 慎縣 ,嘗有毆人死者, 處厚 往驗傷,以糟胾灰湯之類薄之,都無傷跡。”27.通“ 敷 ”。裝飾。《史記‧禮書》“寢兕持虎,鮫韅彌龍,所以養威也” 裴駰 集解引 晉 徐廣 曰:“乘輿車金薄璆龍為輿倚較,文虎伏軾,龍首銜軛。” 司馬貞 索隱:“彌亦音弭,謂金飾衡梔為龍…… 劉氏 云:‘薄猶飾也。’”28.通“ 亳 ”。 亳 為 商湯 時都城。《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十有二月癸丑,公會諸侯盟于 薄 。”《荀子‧議兵》:“古者 湯 以 薄 , 武王 以 滈 ,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29.通“ 簿 ”。參見“ 薄伐 ”。30.姓。 戰國 時有 薄疑 。見《韓非子‧內儲說上》。2b ㄅㄛˋ〕    見“ 薄2荷 ”。 車馬去閒閒 真按:國:注音一式 ㄐ|ㄢ ㄐ|ㄢ 解釋: 有所分別。莊子˙齊物論:大知閑閑,小知閒閒。或作間間。按:詞條不足.詞意不足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 真按:師曰-音旋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真按:好句 迢遞嵩高下,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迢遞】 注音一式 ㄊ|ㄠˊ ㄉ|ˋ 注音二式 tiu d 相似詞    相反詞解釋 遙遠的樣子。唐˙孟浩然˙赴京途中遇雪詩:迢遞秦京道,蒼茫歲暮天。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西川迢遞,取之非易。都督之計,莫非不可? 歸來且閉關。


  此首寫歸嵩山沿途,車中所見景物:清川兩岸草木叢生,傍晚眾鳥在河上盤旋,遠處落日秋山之下,有座荒城在古渡口不遠處的山邊。全詩不是定點的眺望,而是車馬慢慢走著時的風景長卷,畫面緩慢流動,但景物異常清晰。


  至於抽象寫景,隱含禪意的詩作,現亦舉二詩作一比較:


260



抽象詩例之一:〈南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垞】土-6-9 注音一式 ㄔㄚˊ 解釋 1.小土丘。唐˙王維˙北垞詩:北垞湖水北,雜樹映朱闌。宋˙楊萬里˙過花橋 詩:北垞通南埭,前花映後花。    2.國名。古嵩國,故城約在今江蘇省銅山縣北,城西南有嵩侯廟。


   輕舟南垞去,北垞淼難即。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


  南垞、北垞是欹湖的南北兩極, 真按:國無!待查! 也是王維輞川別業的兩個景點。如果說由「臨湖亭」乘舟向南垞駛去,愈近南垞,自然距北垞愈遠,遙望之更為淼茫難即,而北垞人家,也一定由依稀可辨,漸次成為遙不相識,煙水浩淼,何處方是人家。空間距離感,與時間的距離感,一樣讓人興滄海桑田的變化之感, 真按:創作的技巧 從有到無,從無到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王維對此,是否詠出了他心中之禪呢?難說,難說。



抽象詩例之二:〈北垞〉



   北垞湖水北,雜樹映朱欄。逶迤南川水,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逶迤】 注音一式 ㄨㄟ |ˊ 解釋 彎曲回旋的樣子。文選˙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唐˙韓愈˙送李翱詩:廣州萬里途,山重江逶迤。 明滅青林端。


  北垞在欹湖之北,湖邊之朱欄與岸上之綠色雜樹,相映成趣;人在北垞,向南遙望,隱約看見青林之端,彎彎曲曲的南川之水,在日光照射之下,忽明忽滅,忽隱忽現。南川之水,終必流入欹湖,但它從何而來?來自天上?來自雲間?天地悠悠,山川默默,終古如斯嗎?王維此時,心中有何禪意?難說,難說。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