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March 3, 2010

421



。像孟子梁惠王篇:


 6君之府庫充,倉廩實,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如果「上慢而殘下」也是交蹉語次,那還不如作「慢上而殘下」,不交蹉比較好。但同篇首章:


 7.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卻是交蹉比較好。因為這樣首尾呼應而又不呆板。朱自清的匆匆,也類似用這樣的方法:


 8.(首段)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末段)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他把「你」字上下移動一下,也首尾呼應而不呆板。又如紀弦的檳榔樹詩:


 9.颯颯,蕭蕭,


  蕭蕭,颯颯。


  我掩卷傾聽你的獨語,


  而淚是徐徐地下。


「颯颯、蕭蕭」的重疊,是為了音節之美;「蕭蕭、颯颯」的交蹉,是為了變化和「颯」、「下」的押韻。


梁實秋先生記張自忠將軍:


 10他(張自忠)招待我們一餐永不能忘的飯食,四碗菜,以青菜豆腐為主;一隻火鍋,以豆腐青菜為主


422





兩句都是「青菜豆腐」,重複而呆板;但是詞語交蹉一下,就活潑有趣了。


這些都有交蹉的必要。


以上,大都是詞語的交蹉,還有句子交蹉的。像曹丕的與吳質書:


 11.昔伯牙絕絃於鍾期,仲尼覆於子路;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醢】酉-10-17     注音一式 ㄏㄞˇ 注音二式 hi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肉醬。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昔伯牙絕絃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剁成肉醬。戰國策˙趙策四:魯仲連曰: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 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應該「伯牙」句緊接「痛知音」,「仲尼」句緊接「傷門人」。作者卻把它交蹉起來,成為一、三句一組,二、四句一組的形式。這樣的安排,卻是整齊的。還有交蹉得不整齊的,像陶淵明的歸去來辭:


 12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巾車」是「經丘」的,「孤舟」是「尋壑」的,而作者把它交蹉起來,成為一、四句一組,二、三句一組,就不整齊了。但是這有一個理由,就是讓「舟」、「丘」二字押韻。至於韓愈的進學解:


 13排異端,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觝】角-5-12 注音一式 ㄉ|ˇ 解釋:觸犯、衝突。同牴、抵。淮南子˙說山:兕牛之動以觝觸,物莫措其所脩,而用其短也。 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渺;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


「尋墜緒」而「旁搜遠紹」,是為了「補苴罅漏,張皇幽渺」,合為一組;「觝排異端,攘斥佛老」,是為了「障百川」而「迴狂瀾」,合為一組。現在他以一、四句為組,二、三句為組的方式安排


423



;而兩組的因果句又上下顛倒:真可說極交蹉的能事了。但是這樣的交蹉,除了教人尋思索義以外,卻沒有什麼理由了。又如歐陽修的秋聲賦:


 14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淅瀝」、「蕭颯」是「風雨至」,「奔騰」、「砰湃」是「波濤驚」。如果「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兩句上下交換,不但成為一、三句為組,二、四句為組的比較整齊的形式,而且「驚」字跟下文「金鐵皆鳴」的「鳴」字,「人馬之行聲」的「聲」字也押韻。但現在這樣交蹉了,不知是什麼原因?


交蹉語次是為了調劑呆板,但是不必交蹉而交蹉,卻只是徒亂人意了。




  三、伸縮文身


伸縮文身是同樣的句子,增加或減少字數,使得句子長短不齊,有參差變化的好處。例如:


 1齊人有馮者,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諼】言-9-16 注音一式 ㄒㄩㄢ      解釋 1.欺詐。公羊傳˙襄公二十五年:曷為不言入于衛,諼君以弒也。    2.忘記。詩經˙衛風˙考槃:獨寐寤言,永矢弗諼。唐˙白居易˙贈元稹詩: 之子異於是,久要誓不諼。ㄕㄨㄢˋ shun(09152教育部國語辭典   【諼】言-9-16 注音一式 ㄕㄨㄢˋ     解釋 :戲弄、說謊開玩笑。如:他出帖請客,主人卻爽約不到,把人給諼了。   ㄒㄩㄢ shiun(07362                    詞:諼1xun ㄒㄩㄢ〕    〔《廣韻》況袁切,平元,曉。〕〔《廣韻》況晚切,上阮,曉。〕1.欺詐。《公羊傳‧文公三年》:“ 晉 陽處父 帥師伐 楚 救 江 。此伐 楚 也,其言救 江 何?為諼也。” 何休 注:“諼,詐。” 唐 吳筠 《覽古》詩之六:“天鑒諒難誣,神理不可諼。” 宋 司馬光 《遺表》:“行險徼幸,懷諼罔上,輕動干戈,妄擾蠻夷。”2.通“ 萱 ”。忘記。 唐 韓愈 《江漢答孟郊》詩:“何為復見贈,繾綣在不諼。” 李兆麟 《第三路軍成立紀念歌》:“救亡壯志永矢兮,弗諼!”3.引申為停止。《紅樓夢》第七六回:“酒盡情猶在,更殘樂已諼。”4.通“ 諠 ”。《隸釋‧漢衡方碑》:“國外浮諼。”《禮記‧少儀》“軍旅思險” 漢 鄭玄 注:“險阻,出奇覆諼之處也。” 陸德明 釋文:“諼,況煩反。諼,詐也;或云諼譁。” 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草具】 注音一式 ㄘㄠˇ ㄐㄩˋ 注音二式 tsu ji 相似詞    相反詞解釋 粗糙的飲食。戰國策˙齊策四: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傳: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歲餘。    草創、初設。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誼以為漢興二十餘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乃草具其儀法。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


424



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戰國策齊策)


馮諼三次彈劍唱歌,要求改善待遇,左右三次把這情形報告孟嘗君,都有文字的增減。第一次彈劍有「倚柱」二字,第二次沒「倚柱」而有「復」字,第三次又多一個「劍」字。(第一次用「劍」字,第二次用「鋏」字,是抽換詞面。)第一次的報告,只「左右以告」四字,第二次加「皆笑之」三字,第三次加「以為貪而不知足」一句,減「以告」二字。這樣有增有減,句子有伸縮的變化,因此反復三次,也不覺單調可厭。


 2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由古之樂也。」(孟子梁惠王篇)


第一次說「王之好樂甚」句,作「則齊國」,第二次作「則齊」,減一個「國」字;但是第二次卻增加「今之樂,由古之樂也」一句。減一個「國」字,可能出於無心;增加「今之樂」一句,一則答齊王之言,二則為本段話作結,是有意的安排。


 3.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425



;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文選宋玉對楚王問)


這段話因曲調的高低,分四個層次。到第三個層次陽春白雪,和唱的人,加了「不過」二字;到第四個層次陽春白雪的變調,又增加「而已」二字。一則表示「彌寡」,二則為本段作結。


 4我是一個生命的信徒,起初是的,今天還是的,將來——我敢說——也是的。(徐志摩:迎上前去)


第三個短語,加「我敢說」三字,句子就長短有致,同時也有為本句作結的作用。


大致說來,在末句增加字數,使語氣和緩,音調悠揚,適宜於作結。好像大多數的歌曲,到結尾總是餘音裊裊,慢慢休止的。


有好幾本修辭書,討論錯綜的伸縮文身時,都提到韓愈的送孟東野序的第一段:


 5.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


這段是說草木、水、金石之鳴,都因外物的刺激而起。首句說草木之鳴,末句說金石之鳴,字數相等;中句說水之鳴,卻特別伸長,字數超過首末兩句的總和。討論的人都說這是伸縮文身的範例。但是筆者認為這個例子過分造作,不太自然。除了配合起首提句的「不得其平」一語以外,沒有理由把水之鳴分得這麼細,伸得這麼長,使整段文字失去了平衡。而且安置在中間,更有畸形之感


426



。林西仲評本文說:「從草木、水,轉入金石,為下文『樂』字伏脈。」因為下文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善鳴之樂器。可見這段話的重點在金石,不在水,那麼水之鳴,更不該伸展得這麼長了。


  伸縮文身,可使迴環複述的句子,長短不齊,參差有致,而不致拘滯畫一。但也不能過分枝蔓,形同贅疣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贅疣】 注音一式 ㄓㄨㄟˋ |ㄡˊ 注音二式 jui yu 相似詞    相反詞解釋 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皮膚或黏膜的角質增殖、變厚的腫瘤。亦稱為贅瘤。    比喻多餘無用的事物。莊子˙駢拇:附贅縣疣,出乎形哉。亦稱為贅瘤。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疣】-4-9 注音一式 |ㄡˊ 注音二式 yu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皮膚上突起的小肉瘤。唐˙杜甫˙草堂詩: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


  四、變化句式


  變化句式是重複出現的句子,用各種不同的句式,穿挿使用。最常見的是肯定句和否定句,直述句和詢間句;但也有常態句和變式句,下句和上句作比較等方式。例如:


  1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孟子梁惠王篇)


  這是肯定句和否定句的錯綜使用。


  2人有亡者,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鈇】金-4-12 注音一式 ㄈㄨ  注音二式 f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斬草的鍘刀。說文解字:鈇,斫莝刀也。段玉裁˙注:莝者,斬芻也。     古代一種斬人的刑具。漢書˙卷七十六˙尹翁歸傳:不中程,輒笞督,極者至以 鈇自剄而死。新唐書˙卷七十六˙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傳:宗姓侯王及它骨 骾臣將相駢頸就鈇,血丹狴戶。           斧頭。列子˙說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 意其鄰之子。觀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作動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列子說符篇)


  也是肯定句和否定句相錯綜。


  3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汝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


427



,豈能獨樂哉?(孟子梁惠王篇)


這是直述句和詢問句的錯綜使用。


 4啊,那是新來的畫眉,在那凋不盡的青枝上試牠的新聲!啊,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掙出半凍的地面!啊,這不是新來的潮潤,沾上寂寞的柳條?(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也是直述句和詢問句相錯綜。


 5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論語衞靈公篇)


末句和前三句句式不同。前三句是常態句,末句是變式句。如四句一式,那麼末句應作:「用虞之樂。」(韶為虞舜之樂)


 6.枝上停著一對黑色的八哥:一隻停得高些,小小的眼兒半睜半閉的,似乎在入夢之前,還有所留戀似的;那低些的一隻,背過臉來對著這一隻,已縮著頸兒睡了。(朱自清:一張小小的橫幅)


「一隻停得高些」、「那低些的一隻」,這兩句看似交蹉語次,其實是變化句式。第一句主語(八哥。省略。)後面有動詞、副詞,是常態句;第二句,動詞(停。省略。)、副詞,轉變為形容附加語,結構不同。所以是變化句式。


前面說到,末句加長,有作結的作用。而變化句式,有時也有作結的作用。譬如列子的一例,「竊鈇也」、「竊鈇也」之後,用一句「無為而不竊鈇也」,就有作結的作用。論語一例,也是為了作結


428





五、綜合的錯綜


  以上四種錯綜法,不一定一段文章用一種,也可以一段合用兩種、三種,甚至四種。像前面所舉的馮諼三次彈劍,有抽換詞面和伸縮文身兩種錯綜法。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的第一段,合用三種錯綜法:


 1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這段文章的形式是排比,作者用錯綜法變化它。首先說木之根、流之源、國之德;接著說源不深、根不固、德不厚。這是交蹉語次。「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長?」是詢問句;「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是直述句。這是變化句式。「源不深」、「根不固」二句各為九個字,「德不厚」句卻伸長為十六個字。這是伸縮文身。合用了三種錯綜法。


水滸傳第九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寫林沖殺死陸謙、富安等人。其中四次帶寫下雪的景象: 真按:疑有誤字


 2林沖投草料場來,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布,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彤雲】 注音一式 ㄊㄨㄥˊ ㄩㄣˊ 相似詞 濃雲 解釋1. 紅色的雲彩。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彤雲斐亹以翼欞,曒日晃於綺疏。唐˙李益˙登天壇夜見海詩:霞梯赤城遙可分,霓旌絳節倚彤雲。2.下雪前密布的灰暗濃雲。明˙于謙˙題畫詩:彤雲蔽天風怒號,飛來雪片如鵝毛。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時值隆冬,天氣嚴寒,彤雲密布。 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捲下一天大雪來。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紛紛揚揚】 注音一式 ㄈㄣ ㄈㄣ |ㄤˊ |ㄤˊ     注音二式 fn fn yng yng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雜亂飛揚的樣子。清平山堂話本˙董永遇仙傳:捱著飢寒而走,不想紛紛揚揚下落一天雪來。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今日紛紛揚揚,下著如此般大雪。 ……


  (林沖)雪地裏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迤邐】 注音一式 |ˊ ㄌ|ˇ 解釋:連續不斷的樣子。如:遠望天邊迤邐的雲山,足以開拓胸襟,滌盡塵俗之氣。 那雪正下緊。……


429



  (林沖)便出籬笆門,仍舊迎著朔風回來,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


  (林沖)提著槍只顧走,那雪越下得猛。


水滸傳本不著重寫景,但偶然挿一、二句寫景的,也十分可愛。像武松打虎一段:「這輪紅日,厭厭地相傍下山。」就很有味道。而本段四次寫下雪,寫的又都是下大雪,因此作者用錯綜法變化:每次的句子都長短不齊,是伸縮文身;有的主語(雪)在前,有的在後,是變化句式:「下得緊」、「下得猛」,是抽換詞面。也合用了三種錯綜法。


戰國策齊策,鄒忌諷齊王納諫一章,合用了四種錯綜法:


 3鄒忌脩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與徐公孰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熟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


430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鄒忌和妻、妾、客,三問三答,合用四種錯綜法。「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我」、「吾」是抽換詞面;「孰與徐公美」、「與徐公孰美」,是交蹉語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增加「君美甚」三字,是伸縮文身。(問妻句多「城北」二字,也是伸縮文身。) 「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是變化句式。同一件事,同一話題,重複三次。重而不令人厭,複而不使人煩,全靠錯綜的調劑。「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和「臣之妻私臣,……」等句,又重複兩次。前者用分列句型,後者用綜合句型,也是一種變化。即使像「旦日」、「明日」等,也抽換了詞面,真可說極錯綜的能事了。


同中有異,錯落有致,化呆板為活潑,變單調為有味,這是錯綜的最大功用。


希望這方便不會讓你賒下更多,請多指教(comments)以平復.希望這是個好的交流,而不是讓你墮落更深.請保重,生前尚有死後.死後沒有,也不必太過執著.
這本來就是給有心讀書,且真讀書的好學者修學者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供學術或學生取巧功名的苟且.真沒想到,這種教育的話還要留給今天的我來說.何況是有閒情看覽此頁者.
我們無須爭辯神存不存在,但是,死,存在
不須註冊,不必登入,
可匿名留言
留言前,請仰望天,或看看自己將去的冥年
不留言,只有你會忘了,我會不知,事實會永存
一旦遭遇,敢說不曾做缺德事?可就不科學了.
然後知臨深履薄,非無為而發也.
因與果,還沒透徹的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