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October 3, 2008

741

  書方忠文公憶釣舟詩艸

方忠文公正學先生自書憶釣舟七律,寸外大行艸真按:國無.詞亦無.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 後書「洪武丙子二月廿四日方某」,絹本,粵東順德人家毀古屋,真按:國:人家 注音一式  ㄖㄣˊ ㄐ|ㄚ 1.住宅、民家。如:「幾戶人家」。西遊記˙第一回:「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 2.門第、家世。如:「清白人家」、「富貴人家」。紅樓夢˙第五十六回:「那時裡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家的大體。」 3.家庭。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麼低三下四的人家!」老殘遊記˙第十一回:「鉤連上些人家的敗類子弟,一發做得如火如荼。」 4.家產。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掙得潑天也似人家,心裡不曾有一毫止足。」 5.女子未出嫁前的夫家。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江小娘在家,初意要替他尋個人家,急切裡湊不著巧。」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我聽見說,你二姨兒已有了人家了。」 6.妻室。董西廂˙卷八:「待別娶個人家,覷了我行為肯嫁的少。」 7.對人的尊稱。如:「你老人家好。」 ㄖㄣˊ ˙ㄐ|ㄚ rn ji 人家 注音一式  ㄖㄣˊ ˙ㄐ|ㄚ 1. 稱呼他人。如:「人家的事你不用多管。」 2. 對他人稱呼自己。如:「你成天拿話氣我,只顧心裡痛快,不問人家心裡怎麼難過。」 3. 附在人稱名詞之後,表示身分。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他起初因見父親是個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說是個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親亡後,我一個寡婦人家,只有出去的,沒有進來的。」 ㄖㄣˊ ㄐ|ㄚ rn jia 詞:【人家】1.他人之家。《國語‧晉語二》:“ 里克 曰:‘弒君以為廉,長廉以驕心,因驕以制人家,吾不敢。’” 韋昭 注:“因驕以裁制人之父子,吾不敢為也。” 王符 《潛夫論‧釋難》:“故大屋移傾,則下之人,不待告令,各爭其柱之。仁者,兼護人家者,且自為也。”2.民家,民宅。《史記‧六國年表序》:“《詩》《書》所以復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 周室 ,以故滅。”《漢書‧佞倖傳‧鄧通》:“於是長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後漢書‧獻帝紀》:“己酉, 董卓 洛陽 宮廟及人家。”《朱子語類》卷九十:“ 廣西 賀州 有一人家,共一大門,門裏有兩廊,皆是子房,如學舍僧房。” 朱自清 《執政府大屠殺記》:“在這一點上,執政府頗像尋常的人家,而不像堂堂的‘執政府’了。”3.住戶。 杜牧 《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余靖 《晚至松門僧舍懷寄李太祝》詩:“蓼浦初聞雁,人家半在船。” 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劉大白 《舊夢》詩:“小草,你妝飾了富貴人家底庭園,卻受夠了他們底芟夷和蹂躪。”4.家庭。 唐順之 《鳳陽等處災傷疏》:“且 北人家素無積蓄。”《紅樓夢》第七回:“倘或親友知道了,豈不笑話咱們這樣的人家,連個王法規矩都沒有。”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人家不像個人家,吃飯連張桌子也沒有。”5.家業。《北史‧僭偽附庸傳‧慕容垂》:“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二刻拍案驚奇》卷十:“我們原說,與他奪了人家,要謝我們一千銀子。” 李漁 《奈何天‧慮婚》:“想我家自從高祖 闕九員外 靠天理,做起一分人家。”6.未嫁前的夫家。《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 江小娘 在家,初意要替他尋個人家,急切裏湊不巧。”《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囑咐他見了姑娘,千萬莫問他有人家沒人家的這句話,是個入門問諱的意思。” 田漢 《獲虎之夜》:“現在也不必恨他了,反而叫我們給 蓮兒 選了家好人家。”7.別人;他人。《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又人家治國,舟船城郭,何得不護?”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李成 )官至尚書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豈知你所為不義若此!點污了人家兒女,豈是君子之行!” 聞一多 《畫展》:“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們的底細,人家心裏早已是雪亮的。”8.指某個人或某些人,同“ ”或“ 他們 ”相近。如:你快去吧,人家快要等死了。9.對人稱自己。 張鷟 《游仙窟》:“人家不中物,漸漸逼他來。”《西游記》第三一回:“你這潑猴,其實憊懶!怎麼上門子欺負人家!” 張天翼 《譚九先生的工作》:“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10.與名詞連用表示身份。《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他起初因見父親是個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說是個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親亡後,我一個寡婦人家,只有出去的,沒有進來的。” 朱自清 《笑的歷史》:“又過了三四年,她們告訴我,姑娘人家要斯文些,笑是沒規矩的。” 於壁中得之。蓋先生殉節時有人藏諸壁,今四百年矣。葉農部裝冊屬題,真按:與翁公有關之葉農部有二人,一則葉夢龍,一則葉繼雯. 不特非品題詩翰之比,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翁方綱的實用傾向 抑且仰贊忠節猶不足以盡之。方綱則因見壁藏此蹟而敬有附記者。嘗見董文敏作〈松江書院求忠祠記〉云「有徐公善安者於浙官僉事,真按:重出,重複,-前已有-〈跋求忠祠記〉.704-706. 真按:前文〈跋求忠祠記〉作「徐中丞之先有善安公者」. 奉詔收方氏族,脫其娠婦,事發,斷一臂,家戍保安衛,語具《浦城志》。」又云「僉事公於立孤事未躬閱

742

。」又云「復姓始末,予友陳布衣能言之。」此段於方先生身後事大有關係而其文乃若隱約未盡者,真按:翁方綱與方孝孺 真按:翁方綱與董其昌 則豈明末尚多忌諱不敢詳著乎?真按:重出,重複,-此多與前跋求忠祠記重複也. 所云「見《浦城志》」者,亦未知邑志果能直書備載否也。文敏〈記〉又云「吾郡之方有亢」,則必是其遺孤之賢能昌大亢宗者。其云「復姓」又云「吾郡」,則是海方氏存一綫之遺孤,真按:原文有缺末筆諱. 託於他氏而後來寄居松江有復方姓之舉。真按:國無.詞:【松江】 吳淞江 的古稱。 陸廣微 《吳地記》:“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澤 。”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松江》:“ 人詩文稱 松江 者,即今 吳江縣 地,非今 松江府 也。 松江 首受 太湖 ,經 吳江 崑山 嘉定 青浦 ,至 上海縣 黃浦 入海,亦名 吳松江 。”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一‧三江》:“三江皆 太湖 之委流也。一曰 松江 ,一曰 婁江 ,一曰 東江 。” ○按:董其昌,松江人. 董〈記〉雖未具詳,而大局已了然矣。乾隆四十一年春奉真按:原文有平抬. 大學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等集議,建文殉節諸臣一體予諡,方先生得諡曰忠文真按:原文有平抬. 真按:方孝孺 真按:方孝孺傳記資料 下至河西傭、補鍋匠皆蒙旌祀。其時方綱亦得陪預闕門集議班末真按:翁方綱之仕履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