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October 3, 2008

728

。又後七年,而廣信曾生正本真按:曾正本-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三甲有此人.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全三冊)(2355 / 2913):曾正本,江西臨川人.382.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下冊)無此人. 抑堂門人也,謁選得廣東信宜縣,語予曰「訪曹師於其里,惟一女在爾。」相與惻然者久之真按:翁與曾二人相與也. 真按:翁方綱與曾正本 真按:翁方綱在廣東 憶己卯在闈中,每夜分閱卷稍隙與茶山聯句,則確齋、抑堂必與焉。真按:翁方綱與江西鄉試 真按:翁方綱與錢維城 真按:翁方綱與平聖臺 抑堂一號繹堂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832 / 966)唯汪觀濤、沈荃、那彥成、倪師孟、楊豫成5人亦無姓曹者. 今聯句諸藳尚在予篋,而惜其平日之文予未嘗一寓目也。然二君墓表皆援白民為比,真按:即前文二君--程晉芳與袁穀芳也. 真按:周振采 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下冊)無. 乃周振采也.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下冊)(322 / 1147):周振采,山陽人,字白民,號菘畦. Google 多有此人. 『周白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乾隆二十一年1756),名振采,字白民,號菘畦,晚號清週白民先生十六歲“入郡庫,日讀百行。”繼又補廩。程爽林(名塏)於河下柳衣園之曲江』『清初学者周白民 作者:陈慎侗 资料来源:原创 点击数:151 更新时间:2008-1-29      周白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乾隆二十一年1756),名振采,字白民,号菘畦,晚号清来老人。江苏山阳(今淮安市)人。祖籍云南。十世祖瓛于明永乐间(1403-1424)任淮安卫佥事,始居淮。父云书,字霦侯,康熙庚寅(1710)岁贡生。究心经世之学,著《榕村诗集》,《山阳诗征》曾选载若干首。母邱氏,大理寺右寺副曙戒女,有《漂母祠》、《淮阴侯钓台》诗载《艺文志》。    周白民先生十六岁“入郡库,日读百行。”继又补廪。程爽林(名垲)于河下柳衣园之曲江楼“延四方名士为文会,振采以高才清识屈其座人。储同人、王汝骧、 方望溪皆推服,目其文为‘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同治山阳县志》)“曲江楼文会,淮人负盛名者,周(振采)刘(万资)王(素修)吴(慎公),号称 ‘四杰’,而先生名尤高。”(《修凝斋集·征士周先生(振采)传》)“五试第一,以廪生充已酉(雍正七年1729)选贡。南北奔驰,入闱者二十,迄不遇。”(同上)门人吴玉镕于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曹师圣于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中式。   乾隆元年丙辰(1736),先生偕母舅邱迥入都、应博学鸿词之召,称病不参与考试。   十三年太守卫哲治延修《淮安府志》,白民专任“艺文”。山阳县令金秉祚据张鸿烈太史《山阳志稿》重修山阳县志,延先生任分纂。《乾隆山阳县志》存有先生笔墨。   十六年辛未(1751)制府胡宝傑以经学保举,先生以老病辞谢。乾隆二十一年,病殁,终年七十岁。    周白民先生一生颇为时人所重,史震林教授云:“白民博学强记,文艺深谆。以“六经”为根柢,有摹其稿者试必冠军,多掇高魁。而白民老而不第。须发苍白, 双瞳紫光。筑书为城,煮字(喻教读)为粮。壮心未降,人为叹息。”(《三民合记·周白民》)“先生居姜巷,竹屋棐几,凡经史丹铅日夕不去手。生平服膺顾亭 林‘著书不如抄书’一语,除手抄九经外,马、班、范、陈诸史,韩、柳、欧、苏诸集,俱有节本,字画古劲,讐校精审,部居次别,南樯北骑,辄以自随。身后星 散,故家子购得一部,珍如球璧。”(阮钟瑗《修凝斋集》)“桐城方望溪《钦定四书文》旁批线评,悉用纸签书,由兵邮内递至淮经先生订正,然后缮写。”(丁 晏《柘唐脞录》)    先生所作文留传极少,《翼堂诗序》记其老师母舅拙村平时诗说云:“诗以道性情归于体要,强笑不欢、强哭不哀,无情之言虽工弗贵。且古人笔力超逸,能脱羁 而骋风云。然案其条理,未有意绪错出,首尾冲决者。而才士动以词藻相高,铺锦列繡,雕绘满眼,务求惊世骇俗。太白云:‘自从建安以来,绮丽不可珍。’夫六 朝绮丽,太白犹以为病,况于乱杂无章者耶?!”(节自《山阳艺文志》)先生奉斯言为准则。又曾作《陆君竹民寿者相赞序》录之于后:   “竹民年六十,得寿者相,颇似逃禅者,或曰君故儒者,何其服之异也?余曰:既非君之好异,正君之喜同耳。静与寿相同,孔子之言也。禅家者流以寂灭为宗,屏弃一切。虽不轨于圣人之道,然无生以为长生。盖静寿之理有固然者。君寓其意,弗泥其形,其果有讬而逃者耶?慧眼观之,即谓此图为儒冠儒服可也。”   (按:陆竹民乃“三民之一”,视富贵如浮云。有诗集留传。白民先生此文虽短,不仅可以传陆先生,且含义相当深邃。)   吾淮宋文献(琨)先生《精思轩藏书记·甲编·史记钟惺手批周振采加批》,言其幼时侍张松屏(廷栋)师,见张先生读此书,询其故?张师谓“此乃钟惺手批本也,后有吾乡白民先生加批,绝可珍贵。”又示以书末周先生跋语。宋先生收藏周先生所藏《乐毅论》、《曹娥碑》,有先生跋语及图记。谓“先生字法柳诚悬,挺秀绝伦,朱书小楷。”   笔者先君先得周先生所藏《古调堂集》,首钤“菘畦”小印,内有旁评数处,每章以墨规别其高下。末页有自记云:上选一十七首,次二十三首,又次一百二十首,乙丑夏仲望后二日清来室阅。按乙丑为乾隆十年(1754),周先生是年五十九岁。   后又得先生六十四岁过何义门批《陶集》旌德缩刻宋本。末页有先生墨笔书:乾隆庚午(十五年1760) 季夏,阮太史裴园自吴中归,得义门先生所评《陶诗》一编,盖抚宋刻小本,疏通大意兼有考订,精核可宝。太史知余素爱义门校订之书,并惠此本以便临摹。君子 之爱人周详如是。余拜而受之。临摹自二十日,历二日而竣,漫书其尾,以志弗谖。清来老人笔。“钤”、“白民”、“振采”二小印。先生在此文前书:   “余尝怪诗品之目陶公仅曰‘隐逸,诗人之宗。’夫诗之可宗,谓其情性之正、语言之好耳。而别山林于台阁之外。且曰‘其源出于应璩’。愚尤不识所谓,意盖不甚推许,此亦无怪其然也。”   诗文定评,往往出于数百载之后,如昌黎文起八代之衰,而没世之后未显于时。至欧阳子力为表率,后代遂翕然宗之无异词。   陶诗历唐代,少陵乃与谢并列。而王、孟、韦、柳皆以为楷。宋则东坡先生追和之,称其质丽实绮,瘦而实腴。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之及。此则陶诗之定评。   钟记室去陶未远,且习尚华靡,固宜其不足与于斯也。此书过何义门评用朱笔。   同治间有周先生友好信札十多本出现,高子上以“名贤尺素”名之。后为丁宝铨所得,改题《曲江手迹》。今不知所在。   《信今录》:先生“诗不多作,然亦渊懿深厚。”周白民先生著有《清来室集》,先存清河冯上舍家,后为盱眙吴棠所得。是否即丁晏先生所见《清来室诗存》,据以选入《山阳诗征》之书,今已无从考证。爰录其诗数首于后:   草庐   世事竟何有,穷年一草庐。   驱愁千卷里,锻句五更初。   已遭许丞疾,未成虞相书。   迩来衰更懒,老友渐多疎。   先生住姜巷,有人谓即今和平桥西向北为周先生住地。   苇间书屋同人饮次风衣韵   碌碌何为者?吾侪方爱闲。   茗香深草阁,风雪静柴关。   晚间鸦千点,寒芦水一湾。   共偕尘外赏,泥饮不知还。   晚甘园芍药盛开蒪江招饮   君留燕,吾适鲁。去年花时各羁旅。   鞭梢两地都归来,一时花下同宾主。   殿春朵朵翻琼英,白头相对千花明。   有酒但作长鲸饮,有句肯学寒螀鸣。   物情苦艳三公爵,魏国声名兆花萼。   我与君家共息机,无须离别恨分飞。   朱白白皆堪赏,不羡扬州金带围。   “晚甘园”为程蒪江别业,在萧湖中。程先生名茂在曲江十子之外。曲江十子以周先生为首。   笔者先君收得周先生诗二首,其一:   桓公高会龙山上,宋祖开筵戏马台。   寂寂东篱拓搞[稿?]上,虚垒空待白衣来。   另一首:   和澹宁先生咏白菊花原韵   耐冷迟开独后知,东篱遥见玉参差。   形神濯濯何超越,须鬓皤皤花孑遗。   一抹素烟横霭处,数声白雁度空时。   餐英有客能来往,便假柴桑泛酒卮。   (按:阮学浩,字裴园,号缓堂,晚号又次。(《阮氏宗谱·本传》又《世系表四》有墨笔书“淡宁”。“澹宁”即阮学浩先生。 清初學者周白民 顧不知白民身後有此微婉頓挫之文表於墓道者否真按:國無.詞:【微婉】精微委婉。 李翰 《殷太師比干碑》:“俾後之人優柔而自得焉,蓋《春秋》微婉之義也。”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本朝雜記上》:“ 子高 別有古詩一篇,意含諷刺,語加微婉,得騷人之體格。” 李時勉 《犁眉公集序》:“若夫優遊閑雅,托興微婉,而有以盡其自得之趣者,則於是編見之。” 陳維崧 《繞佛閣‧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隱禪院》詞:“境幽竹滿,閒豎拂子,小叩 慧遠 。妙諦微婉。” ?則二君或可破涕為笑乎!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