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January 8, 2008

836

  跋紀信碑

右紀信碑,偽周長安二年范陽盧藏用撰文并書,真按:武則天 真按:武則天最後一個年號.4.701-704.(辛丑-甲辰). 國:長安 注音一式 ㄔㄤˊ ㄢ 1. 縣 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部,南依秦嶺終南山,北連渭河平原。為周朝鎬京(在西南)、秦朝咸陽(在東)、漢朝長安(在西北)的故地。清朝與咸寧同城,為陝西 省治,並為西安府治。民國廢府,仍為陝西省治。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小麥、稻、玉米和棉花等。名勝古蹟有紀念唐朝詩人杜甫的杜公祠、華嚴宗發源地的華嚴 寺、安葬唐高僧玄奘的興教寺等。 2. 泛指京師。唐˙李白˙金陵詩三首之一:「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望眼連天,日近長安遠。」 詞:【長安】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於此。此後 東漢 獻帝 初、 西晉 愍帝 前趙 前秦 後秦 西魏 北周 皆於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黃巢 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曾建都於此。故城有二: 城築於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城築於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末就舊城北部改築新城,即今 西安城 2. 以後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李白 《金陵》詩之一:“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 為縣令會稽孔祖舜作。碑在滎澤縣,見於趙明誠《金石錄》及陳思《寶刻叢編》。《叢編》題云「周立漢太尉紀信碑」,而近日于奕正《天下金石志》題云「漢紀信祠碑」。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今觀此拓本,前無題目,而其文則表於墓者也。信之不侯,昔嘉定陶庵黃先生嘗著辨以為古者未有追賜爵之禮,真按:黃淳耀 但封其子為徹侯,或史佚其名,或封而未幾國除,此則當存其說以俟攷者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 趙有目無跋,碑內以「熒」為「滎」、「僨」為「奮」、「亨」為「烹」、「侚」為「殉」、「謨」為「謀」。據趙云尚有碑陰,當訪之。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837

  跋甘泉山寺石刻字

儀徵阮中丞於甘泉山寺得四石,真按:阮元 石有文曰「中殿第廿八」,又云「第百」,真按:俟考!- 之異體.字號 B00272 正字 【卌】十-03-05 音讀 ㄒ|ˋ 釋義 1.四十。廣韻.入聲.緝韻:「卌,說文云:『數名。』今直以為四十字。」 2.「」之異體。 字號 C00870 正字 【】-04-06 音讀ㄒ|ˋ 釋義 1.插糞把。見字彙.十部。 2.俗用為四十字。見字彙.十部。 3.「」形時,為「卌」之異體。 異體 餘不可辨。太守伊公拓寄示予。真按:俟考! 中丞據舊志有漢厲王冢。按廣陵厲王胥真按:劉胥 真按:劉胥 武帝元狩六年封,宣帝時坐祝詛自殺。元帝初元二年復立胥子真按:劉霸 此文稱「中殿第廿八」「第百」,真按:同前. 則是胥為王時自造宮殿有此刻文,非冢中石也。漢刻最在前者由篆初變隸,有橫直無波策真按:國:波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ㄅㄛ 通用拼音  bo 注音二式  1. 水因湧流或風力振盪所產生的起伏現象。如:「水波」、「海波」。 2.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選˙宋玉˙神女賦:「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 3. 物理學上指由彈性體振動所產生像波浪一樣起落的現象。如:「音波」、「電波」。 4. 永字八法之一。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亦稱為「捺」、「磔」。 5. 量詞。計算接續情勢的單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6. 姓。如漢代有波儁。(真按:儁尚未用系統字也. 7.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錄˙卷一:「跑謂之波。」 8. 逃。法苑珠林˙卷二十六引南齊˙王琰˙冥祥記:「蘇峻之亂,都邑人士皆東西波遷。」樂府詩集˙卷二十五˙企喻歌辭˙橫吹曲辭五˙四曲之一:「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 9.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語助詞,置於句中或句末。同「吧」。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學士!我願為之,並不推辭,自有言語。」 (又音)ㄆㄛ po(00597 波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又音)ㄆㄛ 之又音。 ㄅㄛ bo(00044 詞:波1 b ㄅㄛ〕 〔《廣韻》博禾切,平戈,幫。〕 1.水涌流。《管子‧君臣下》:“夫水波而上,盡其搖而復下,其勢固然者也。” 潘漠華 《飄泊者》詩:“他底眼,只茫然的睜,任迷茫的前事,綠水似的波過他底心頭。”2.涌流的水;流水。《詩‧小雅‧漸漸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一》:“山下石穴廣四尺,高七尺,水溢石空,懸波側注。” 杜牧 《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雲何龍?”3.波浪,起伏波動的水面。《楚辭‧九歌‧河伯》:“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橫波。” 蘇軾 《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綠》:“ 西湖 的波太明瞭, 秦淮河 的又太暗了。”4.起波。《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 洞庭 波兮木葉下。” 羊士諤 《寄黔府竇中丞》詩:“夏月天無暑,秋風水不波。”5.比喻挑起事端,製造混亂。 蘇舜欽 《答韓持國書》:“友讎一波,共起謗議。” 魏源 《聖武記》卷八:“二十四年大開海禁。 ,航天萬里,鯨鯢不波。”6.風波。比喻事情的意外變化。 陸雲 《贈汲郡太守》詩之四:“風澄俗儉,化靜世波。”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投入水中。 黃滔 《館娃宮賦》:“ 吳王 乃波 伍相 ,輦 西施 。”8.目光流轉;流轉的目光。《楚辭‧招魂》:“娭光眇視,目曾波些。” 無名氏 《雜事秘辛》:“目波澄鮮,眉嫵連卷。” 三國 曹植 《洛神賦》:“無良媒以接懽兮,託微波以通辭。”9.波及;播散。 南朝 張率 《清涼》詩:“羅帷夕風濟,清氣尚波人。”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二:“大概都市上的人,過慣了文雅秀氣的生活,一旦遇有刺激性的粗豪舉動,都很願意欣賞一下;同時又害怕這粗豪波到自己身上,吃不住。”參見“ 波及 ”。10.逃;奔走。《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企喻歌辭之一》:“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太平廣記》卷二六三引 張鷟 《朝野僉載‧李宏》:“商旅驚波,行綱側膽。” 褚人穫 《堅瓠補集‧辭薦館》:“來年二月清明後,又袖封筒到處波。”11.古代 方言。對老人的尊稱。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鬼傳書》:“ 西川 高相公 版築 羅城 日,遣諸指揮分擘地界,開掘古冢,取塼甃城,獨 滄州 守禦指揮使 姜知古 卓旗占得西南 肖波 塊,其塊即 趙畚 相公墳也,年代深遠,碑文磨滅,‘走’腳損缺,‘肖’字存焉。”原注:“蜀人呼老弱為波,墳塚為塊。”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 中稱尊老者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有所謂天波、日波、月波、雷波者,皆尊之之稱。” 無名氏 《愛日齋叢鈔》卷五:“ 林謙之 詩:‘驚起 何波 理殘夢。’自注:‘述夢中所見 何使君 人以波呼之,猶丈人也。’”12.書法指捺的折波。 王羲之 《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宋翼 ﹞每畫一波,常三過折筆。”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論書書二》:“復當以點畫波撇論極諸家之致。”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