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January 26, 2008

1177

1177

  跋東坡詩稿二首真按: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翁方綱與蘇詩

東坡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二詩草稿,真按:蘇軾的草稿 紙 本,高九寸,橫七寸,行草書十一行半。首二行之下半蝕去數字,第二首無末二句,蓋當時脫稿未完之本也。前篇「不辭青春」二句原在「一枝亞」之下,「清秋獨 吟」二句原在「年年謝」之下;以筆鉤剔改今本也。「江雲抱嶺」塗二字,改「有態」。「不惜青春」塗「惜」字改「辭」。後篇「十五年前真一夢」句全塗去,改 云「憶昔還鄉泝巴峽」。「長桅亞」「長」字未塗,旁寫「高」字。「白髮紛紛莫吾借」塗二字,改「寧少」。「自憐老境更貪生」句全塗去,改云「至今歸計負雲 山」。「老境向閑如食蔗」「向」字塗去,改「安」字,又塗去,改「清」字,「食」字不塗,旁寫「啖」字真按:真按:翁方綱學寫詩的過程 真按:蘇軾的草稿 真按:蘇軾修改作品實況 蘇軾的創作方法論

1178

。 「幽居□□已心□」句全塗去,改云「飢寒未至且安居」。「往事已空」塗二字,改「憂患」。又其與今本異者,次篇「落帆樊口」作「武□」,「長江衮衮空自 流」,作「長江衮衮流不盡」。又施注原本云:「此詩墨迹在臨川黃掞家,嘗刻於婺女倅廳。『但當謝客對妻子』墨迹作『閉門謝客對妻子』;『憶昔扁舟泝巴峽』 集本作『還鄉』,真蹟作『扁舟』。二處與此蹟皆不合。」蓋施注所謂墨跡者,別一稿也。近秀水汪桐石有題是稿真跡詩云:真按:『桐石草堂集-(清)汪仲鈖撰』 『桐石草堂集 [普通古籍] 九卷 / (清)汪仲鈖撰 『汪仲鈖,字丰玉,号桐石,秀水人。乾隆庚午举人。有《桐石草堂集》。 刘松年苏蕙织锦图 绍熙画手仕女最神妙,宫蚕出塞流传多。娉婷更貌苏蕙子,画谱纵轶应非讹。中闰{穴叫}窱启凉月,有人无语纤裳拖。襄阳不入五更梦,鸳机轧轧无… 』(汪仲鈖诗 『(汪仲鈖_百度国学 『太史名重海内,世谓秀水派,乾隆间吾从父箨石(钱 载)先生父子,汪厚石(孟鋗),桐石(仲鈖)兄弟及王 谷原(又曾)…何,李唾余以诡附盛唐者则必薄之焉."[23](卷首)(汪 孟鋗《桐石草堂诗集序》)秀水派诗人的艺术特点具 体而言,… 』(清代浙江诗人辈出 『如洋字潤民,為仲鈖後。乾隆庚子會試、廷試皆第一,授修撰。年四十卒。”昌熾案:孟鋗為晉賢曾孫。錢儀吉《吉石汪先生墓表》:“先生兄厚石、桐石、彡石,先後不祿。』(歷代嘉興藏書家 中研院線上目:『作者 汪仲鈖 (清) 書名 桐石草堂集 九卷 / (清)汪仲鈖 館藏地 索書號 處理狀態 OPACMSG 條碼 傅斯年圖書館古籍線裝書 847.4 131-114 v.1 在架上 30530101330140 傅斯年圖書館古籍線裝書 847.4 131-114 v.2 在架上 30530101330157 版本項 清乾隆二十年(1755)刊本 稽核項 2 28公分 (線裝) 附註 內容: 八卷--懷新詞 一卷. 主題 古籍 fsn 真按:汪仲鈖 真按:汪仲鈖與蘇軾 重函本是子京物。真按:國無.詞無. 真按:項元汴-疑指此人! 」又注云:「稿中塗改甚多。」然不言所改之字,可與今本相證,及末二句之有無,則或又別一本也。真按:蘇軾的草稿 此本雖無前人收藏印記,然其筆法的為坡公無疑真按:真按: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鑑定 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1179

,而所改字句與其原本相對看,尤見詩法。真按:翁方綱與蘇詩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真按:蘇軾修改作品實況 真按:翁方綱學寫詩的過程 其云「十五年前」者,此詩作於元豐三年庚申春二月,先生年四十五,老蘇公之歸葬在治平三年丙午,真按:蘇洵 先生以護喪歸蜀,過黃州南岸,時先生年三十一,距此時正十五年,故曰「憶昔還鄉泝巴峽」也。若作「扁舟」則太渾,若僅云「十五年前」又未明白,其改定之精密如此。真按:翁方綱學寫詩的過程 真按:蘇軾修改作品實況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今注家罕有知之者矣。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與蘇詩補注 蔗林侍郎出眎此蹟,真按:董誥 真按:翁方綱與董誥 真按:董誥的收藏 為攷其可信者如此。丙申九月十四日紫霞碧樹軒即席書。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著作目的論 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此應非翁公齋房也.

明日借來予齋細玩,真按:翁方綱向人借閱 真按:翁方綱與董誥 其為蘇真蹟,斷然不惑者矣。客或謂汪桐石所題之蹟今必尚存,真按:汪仲鈖 既未對看,焉知此蹟之真耶?予應之曰:若東坡有兩草稿,亦未可知。若無兩草稿,則彼偽而此真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鑑定

1180

。客曰:何以知之?予曰:以桐石之詩知之。真按:汪仲鈖 其題曰定惠院月夜偶出及次韻前篇,二詩草稿真蹟,而此蹟初無題目,古人作詩未有先寫題而後作詩者。真按:古人作詩的原則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且此二詩尤不應先寫題,前一首題曰「月夜偶出」而此篇只言「月夜」,直至第二篇末乃說明「偶出」,所以兩篇是一時所作,原本必無分為兩題之理也。其次篇之題乃後來補寫,或先生所綴,或後人所加,皆未可知。要之脫稿時必未嘗先寫題也。真按:蘇軾作詩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真按:古人作詩的原則 真按:蘇軾的創作方法論 若前篇題曰「月夜偶出」而後篇題曰「次韻前篇」,則後篇乃其自和前韻之作,而何以「偶出」義前篇未白,直待後篇始明出之?設使當時無次韻之作,則前篇為神理不完矣;謂東坡詩而有此脫節者乎真按:乃也.

1181

?或在後來先生重書之,則分為兩題自無不可。若其初脫稿時即先立前後二題,則是今人為時文者之所為矣,真按:古人作詩的原則 真按:蘇軾作詩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是豈非見先生集本之題而寫入者乎?故曰彼偽而此真也。真按: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鑑定 且以愚度之,此二詩之點明「偶出」全在次篇末二句,而當其月夜徘徊,信手書稿,至次篇之第九韻乃稍稍停歇,迨末句既成,則遂不復登錄,是乃當日真情景也。真按:蘇軾修改作品實況 真按:蘇軾作詩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與蘇軾 正惟此蹟無末二句,乃有此情景可尋,而後此二詩之骨節通貫,真按:國:而後 注音一式 ㄦˊ ㄏㄡˋ 相似詞 爾後 相反詞  1. 以後。論語˙泰伯:「而今而後,吾知免夫。」 2. 然後。左傳˙桓公六年:「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詞:【而後】亦作“而后”。 1.以後;後來。《禮記‧喪服小記》:“其妻為大夫而卒,而后其夫不為大夫,而祔於其妻,則不易牲。妻卒而后夫為大夫,而祔於其妻,則以大夫牲。”《後漢書‧王丹傳》:“客初有薦士於 者,因選舉之。而後所舉者陷罪, 坐以免。” 李贄 《與焦漪園太史書》:“至 陽明 而後,其學大明。”2.連詞。然後。《論語‧述而》:“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心定而後結音,理正而後摛藻。” 韓愈 《送孟東野序》:“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他得好好愛護他們,應該囑咐他們幾句話,便又簡單扼要談了些軍事常識,做了次政治動員,而後上了橋。” ○蓋而、以、然皆聲訓(雙聲疊韻)也. 真按:翁方綱的肌理說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不特足以證是本之真而已。暇日當錄入施注補正中。真按:翁方綱與蘇詩補注 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著作考 九月十八日書於寶蘇堂。真按:翁方綱與蘇軾

1181

  跋蘇書別功甫帖

蘓文忠手蹟:真按:蘇軾 「蘇某謹奉別功甫奉議」九字二行。《東都事畧》載郭功甫歷官始末與《宋史》本傳詳略不同真按:真按:郭祥正 據原文眉批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

1182

。 近日厲鶚《宋詩紀事》小傳云:「元豐中知端州,元祐初階至朝請大夫,請老歸。」予攷東坡集有〈郭祥正覃恩轉承議郎勅〉云:「朕丕承六朝,陳錫四國」,此是 哲宗元祐初也。《宋史‧文苑傳》:「熙寧中從章惇察訪,辟以殿中丞致仕。後復出通判汀州,知端州,又棄去,隱於青山卒。」予嘗於端州石室得功甫手題云:真按:翁方綱在廣東 真按:翁方綱之仕履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元 祐戊辰二月廿有八日當塗郭祥正子功來治州事,即明年以其日上書乞骸骨。」此是元祐四年請老歸,則所謂元豐中知端州,元祐初請歸者皆失之矣。此蹟稱「奉 議」,宋時職官第二十四階奉議郎正是殿中丞之秩,則是元祐初再轉承議,乃出汀、端耳。章惇熙寧初以王安石秉政,用為湖南北察訪使

「與」下「近」上脫「《宋史》本傳詳略不同」八字。真按:眉批

1183

,亦正與郭〈傳〉熙寧中知武岡縣僉書、保信軍節度判官相合也。乾隆庚戌秋八月,秋史侍御持以見示,遂攷其大略而系以詩真按:原文于此插入一空格,且字距調扁,蓋原續修四庫本無也.此殆謂另一首.今便重啟一行.而題則應補注或改作二首焉. 真按:翁方綱與江德量

坡集與郭功甫尺牘五首,皆倅杭時作,真按:蘇軾與郭祥正 故公以熙寧四年辛亥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正是功甫以奉議郎致仕之時。則此蹟當在熙寧四、五年間坡公年三十六、七歲時。神采奕奕照映古今,信蘇書神品也。真按: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蘇軾書法的鑑定 真按:蘇軾作品編年

1183

  跋黃書太白詩卷真按:真按:翁方綱與黃庭堅 黃庭堅與李白

右黃山谷艸書太白憶舊遊詩前闕八十字。沈跋云:「後有闕文。」「後」字乃「前」之誤也。篇內「銀鞍金勒到平地」,集本作「倒」,非。「行來北京歲月深」,集本作「涼」,非。「漢中太守」句應作「漢東」,其作「中」者,板本誤耳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 翁方綱與李白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