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April 10, 2009

406

題海嶽庵圖(眾臨本)真按:原稿題〈題眾臨海岳庵圖〉.

  董文敏《楚中隨筆》云:“米元暉《海嶽庵圖》在予行笈中。”元暉非以此圖江山為獨勝,真按:董其昌收藏米友仁畫 真按:翁方綱論米友仁畫 而以其物為勝。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雲.-元暉非以此圖江山為獨勝,而以其雲物為勝。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9_復初齋文稿(十二)\_002383.jpg 所謂“天萬馬皆吾師也”。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閑.-天閑萬馬皆吾師.       或以江上諸山,所憑空闊,四天無遮,得窮其朝莫變態耳。此非靜者,何由深解?真按:不解之處!真按 故論書者曰: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與畫學 一須人品高,豈非以品高則靜邪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閑.-豈非以品高則閑靜邪 真按:翁方綱對靜的看法 真按:翁方綱的畫學 真按:翁方綱的畫學與修養論 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山水即我師-學習理論 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根柢經術與修身(內養)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質厚為本-惟淳古質厚,乃能生其變化耳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一須人品高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人格書格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九冊第2383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9_復初齋文稿(十二)\_002383.jpg

406

跋米元暉雲山得意圖真按:米友仁的畫

  米元暉《雲山得意圖卷》,有元暉自跋,後又有跋十三段,除曾純父跋係後人誤以它卷跋裝入,則實十二跋也。真按:翁方綱的文獻裝潢學與辨偽學 吳匏庵、真按:吳寬與米友仁畫 董香光、真按:董其昌與米友仁畫 婁子柔、真按:婁堅與米友仁畫 高江邨各一段,真按:高士奇與米友仁畫 笪在辛八段。真按:笪重光與米友仁畫 是卷於宋在苕溪李振叔家,於明在嚴休堂家,真按:俟考! 又在閔莊懿家。自紹興至弘治,三百六十餘年,皆在湖州,後又歸於曹周翰大父家。傳至三世,而婁子柔跋之,為萬曆二十六年也。又曾藏於吳廷用卿家,至本朝歸句容笪在辛氏。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目錄學-著錄藏家 在辛考之特詳。然婁子柔跋引蔡肇所撰墓志,而笪作“曾肇”。按《米元章墓志》,是蔡天啟肇所作,非曾肇也。真按:笪重光之誤 《宋史‧米元章傳》云:“出知淮陽軍,卒年四十九。”考米老生於皇祐三年辛卯。是辛卯年、辛丑月。而笪跋作生於辛丑者,亦誤也。真按:米芾之生卒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真按:笪重光之誤 若四十九歲,則是元符二年己卯,又史之誤也。真按:宋史之誤 《學古緒言》又謂卒於崇寧年,則亦非也。程俱《北山小集‧題米元章墓》文謂米公卒於大觀四年庚寅。真按:標點可議者-程俱《北山小集‧題米元章墓文》 張丑《清河書畫舫》謂卒於大觀元年丁亥,二說不同。然程不言葬之年月,而張丑引蔡肇墓誌,謂葬於大觀三年六月。且黃長睿《東觀餘論‧序》云:“元章今已物故。”此序作於大觀二年六月,則米元章是大觀元年丁亥卒於淮陽軍郡廨,年五十七無疑者矣。真按:米芾之生卒 又笪跋引《快雪帖跋》,有“紹聖丁酉”之語。又北固海嶽庵,有南宮自寫像,子元暉題贊。予按此贊在紹興丙寅,乃紹興十六年也。元暉赴召,為兵部侍郎,在紹興十一年。真按:米友仁之仕履 而淳熙六年洪景盧題《瀟湘圖》云“誰能起懶拙老人于九京”,真按:洪邁與米友仁 則是元暉之卒,在淳熙六年之前。真按:米友仁之生卒 黃山谷詩“虎兒筆力能扛鼎,字元暉繼阿章”。真按:詞:教1 jio ㄐ〡ㄠˋ〕    〔《廣韻》古孝切,去效,見。〕      1.教育。《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當求數頃之田於 伊 潁 之上,以待餘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原學上》:“教也者,教人自知適當其可之準,非教之舍己而從我也。”2.教導;指點。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 宋 王安石 《答司馬諫議書》:“昨日蒙教,竊以為與 君實 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促織》:“ 成 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3.告訴。《呂氏春秋‧貴公》:“此大事也,願 仲父 之教寡人也。” 高誘 注:“教猶告也。” 唐 韓愈 《柳州羅池廟碑》:“於是老少相教語,莫違侯令。”4.教練;訓練。《論語‧子路》:“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言用不習之民,使之攻戰,必破敗,是謂棄之。”《呂氏春秋‧簡選》:“統率士民,欲其教也。” 高誘 注:“教,習也。” 宋 蘇軾 《教戰守策》:“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5.政教;教化。《商君書‧更法》:“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唐 韓愈 《原道》:“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聖人之立教,欲人為善而已。”6.文體的一種。為官府或長上的告諭。 三國 曹操 《與王修書》:“故與君教。” 南朝 任昉 《文章緣起‧教》:“ 漢 京兆尹 王尊 出教告屬縣。”《梁書‧文學傳下‧劉杳》:“在縣清潔,人有饋遺,一無所受, 湘東王 發教褒稱之。” 宋 蘇軾 《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教出漁租減,詩成紙價增。”7.指宗教。《新唐書‧后妃傳上‧文德長孫皇后》:“佛、 老 異方教耳。” 元 李翀 《日聞錄》:“教一也,亦分為三,曰天台教,曰賢首教,曰華嚴教。”《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回:“一吃了教,另外有教士管他,地方官就管他不。”8.通“ 效 ”。相仿。《韓非子‧難勢》:“ 堯 教於隸屬而民不聽,至於南面而王天下,令則行,禁則止。” 陳奇猷 集釋:“教,借為效…… 堯 教於隸屬而民不聽,謂 堯 與隸屬相仿則民不聽其令也。”9.通“ 珓 ”。占卜吉凶的用具。 南朝 宗懍 《荊楚歲時記》:“擲教於社神,以占來歲豐儉。或折竹以卜。教以桐為之,形如小蛤。”參閱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卜教》、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一10.通“ 較 ”。比較。《宣和遺事》前集:“那人眉勢教大!”    2 jio ㄐ〡ㄠ〕    〔《廣韻》古肴切,平肴,見。〕      1.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 唐 韓愈 《曹成王碑》:“王親教之摶力、勾卒、 嬴 越 之法。”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五:“當他六歲時候,他爹就教他識字。”2.使;令;讓。《墨子‧非儒下》:“勸下亂上,教臣殺君,非賢人之行也。”《史記‧淮陰侯列傳》:“若教 韓信 反,何冤?” 唐 王昌齡 《出塞》詩之一:“但使 龍城 飛將在,不教胡馬度 陰山 。” 宋 周邦彥 《玉樓春》詞:“酒邊誰使客愁輕,帳底不教春夢到。”3.猶給。 唐 李賀 《大堤曲》:“青雲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璫。” 張相 曰:“此‘教’字與‘與’字互文,教綰,猶云給綰也。”見《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一。 宋 陸淞 《瑞鶴仙》詞:“待歸來、先指花梢教看,卻把心期細問。”4.猶能。 宋 晏幾道 《虞美人》詞之三:“羅衣著破前香在,舊意誰教改?” 張相 曰:“此教字為能義,誰教,猶云那能也。”見《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一。 宋 劉鎮 《感皇恩‧壽趙路公八十》詞:“好景良辰,滿堂和氣,唱箇新詞管教美。”5.猶得。 宋 柳永 《集賢賓》詞:“爭似和鳴偕老,免教斂翠啼紅。” 宋 周邦彥 《醉桃源》詞:“若教隨馬逐郎行,不辭多少程。” 張相 曰:“若教,若得也。”見《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一。6.差;減。《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我也深知你見解,酌度你根幾(基),與 維摩 不教些些,為甚如今謙退?” 蔣禮鴻 通釋:“這是如來說 光嚴 童子的見解和根基不比 維摩 差,或不減於 維摩 。”7.病愈。《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女男得病阿娘憂,未教終須血淚流。” 蔣禮鴻 通釋:“‘未教’的‘教’和‘病交’的‘交’都是病愈的意思。”              ○此謂使也.使命其字曰元暉以繼元章也. 此詩作於建中靖國元年。蔡志又云:“元符初,進其子所畫《萬里長江圖》,時元暉年尚少。”以此二條證之,元暉當生於元祐之初。真按:米友仁之生卒 虎兒,小字寅哥,或當生於元祐元年丙寅也。據《畫繼》,元暉享年八十,當卒於乾道之初。則此跋自稱老境,蓋年五十許時,而畫卷作於北宋時,又無疑也。至於《快雪帖》有《米老紹聖丁酉跋》,今見於《戲鴻堂帖》,不知紹聖并無丁酉,此乃偽作,何足援據乎?真按:翁方綱對米芾書法的鑑定 真批:翁自云「古人落筆時,竟實有不檢核處,與小史不曉文義者無異」豈可但以干支誤為斷耶?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文例-紀立石年月 真按:翁方綱對米芾書法的鑑定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曆算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文例-訛以為常-古人落筆時,竟實有不檢核處,與小史不曉文義者無異 予向見《五洲煙雨圖》,既屬友摹卷,今得見此卷,益信彼卷百年前已經割截,而此卷神完氣足,諸跋全備,信海內希有之神物,亟屬門人宋芝山為作臨本,真按:翁方綱求宋葆淳作畫 真按:宋葆淳臨米友仁畫 予並臨其諸跋,而為識此於後。真按:翁方綱對米友仁畫的鑑定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三卷第5頁。

406

跋米元暉雲山得意圖(宋芝山摹本)

  既得葒谷訃音,真按:孔繼涵之生卒 痛故人之不作,因古刻以寄情。發檢葒谷手札,已為小僮毀棄,僅存前札之數行真按:翁方綱的書信處理方式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真按:標點可議者-當作,號! 併合其與瘦同手札皆於冊後,真按:原稿作褾. 真按:張塤之生卒-文似謂塤亦卒矣. 而邀同人賦詩題之,亦以仿范巨卿友道遺風於什一耳。真按:原作佛,塗改作像. 真按:翁方綱尚友古人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與孔繼涵的交情 真按:翁方綱的交友方法論 甲辰二月二日,宋芝山來小齋,為予摹米元暉雲山得意長卷,題此以記之,系小傳於後。真按:翁方綱求宋葆淳作畫 真按:宋葆淳臨米友仁畫 真按:宋葆淳在翁方綱家 真按:沈津取捨可議者-此似才是本篇文.原稿於甲辰二字正好為行頂,而前「於什一耳」正好為前一行末.二行間行距較他行皆寬,唯因塗改「佛」為「像」,寫在左邊,故感覺連綴爾.且二段文義甚不相屬,宜非一事;矧喜喪事異情殊,豈宜並佇?在在可疑「甲辰」前葒谷訃一段,與此宋臨米畫事乃二事,不宜併為一篇矣.○又下一頁即接「米元暉雲山得意圖卷…」疑此甲辰以下乃屬後論述米畫部分,與葒谷故事為二矣.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464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6_復初齋文稿(七)\_001464.jpg

406

跋米元暉畫(自臨本)

  米元暉紹興乙卯自題《雲山圖》有老境語,婁子柔據《畫繼》,元暉享年八十以證之。然元暉是時年五十,尚在赴召為兵部侍郎之前也

407

笪在辛謂小米書僅跋語兩行者為多真按:笪重光與米友仁畫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疑有誤字 此 卷計一百二十餘字,為不易遘。笪又稱潤州北固海嶽庵,有殘缺南宮自寫像,子元暉題贊,而不言其書法之妙,蓋此像贊石泐久矣。今鎮江石刻,乃董文敏重書。董 跋云:“趙當世宰丹徒,得米虎兒刻石,石泐字漫,屬予重書,萬曆甲寅上巳後三日,董其昌識。”“形容浩氣之充塞”句,誤作“形容浩然之氣”。“紹興丙寅中 秋前九日”,誤作“紹聖丙寅中秋前三日”。紹聖未嘗有丙寅也,丙寅是紹興十六年,正元暉為兵部侍郎時,故刻石江上,有先人經綸未得施之嘆耳。然即此書誤, 亦足見原石剝泐,不可辨矣。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不全何害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反證 予得舊拓本,尚可辨識其筆意,與《雲山圖》題字正相符合,因併臨之,裝為一冊。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與裝潢學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三卷第7頁。           文海本文集題作〈題自臨米元暉畫跋後〉.

407

跋五洲煙雨圖卷

  《五洲煙雨圖》,康熙初在鎮江張氏家,笪在辛見之,真按:笪重光與米友仁畫 已為人割去後半,尚綴後跋一、二。今此卷藏吾鄉邵氏,并其所綴後跋,亦無之矣。然卞令之《書畫考》、高江邨《銷夏記》載此圖題跋俱全。真按:卞永譽與米友仁畫 真按:高士奇與米友仁畫 卞錄在康熙二十一年,高錄在康熙三十二年。而笪在辛跋《雲山卷》云:真按:謂前雲山得意圖也. “索得友人所藏《五洲煙雨圖》,時在甲子,是康熙二十三年。”卞錄中亦已有笪印,而笪云“好事者割去數段”,卞、高所載,乃詩跋俱全,何邪?豈其時已有二本邪?且卞與高所記,亦微有不同,卞所載多出張即之一詩,高乃無之。且高又不錄卞、笪諸印,是皆可疑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藏印印鑑 卞氏所錄者,凡十一詩、一跋。高氏所錄者,凡十詩、一跋。張氏所藏笪氏所見者,一跋、一詩。三吳張澤之詩下有笪印二是也。今邵氏所藏者,有跋無詩。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題跋 豈數十年間有四本邪?今邵氏所藏,或即向之全卷而割截所餘者歟?至於張、笪、卞、高四家,同在一時,而參差如此,誠不可解矣。真按:翁方綱不解之處 真按:翁方綱的闕疑之義 真按:不知為不知 然予見邵氏藏本,實是妙作,且董跋亦真,姑不必執諸家所載以疑之,真按:方法論:親見親訪 真按:目驗-不耳食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有所不辨 而卞氏多一詩,應補和也。今次其韻,題於舊所臨本後。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三卷第6頁。

407

跋胡舜臣贈郝玄明畫蔡京題真按:沈津歸併可議者-此實乃跋蔡字,何歸入圖畫類也?

  此卷宋宣和四年九月二日胡舜臣作畫送郝玄明大參使秦,而蔡京以詩送之。以其時考之,在蔡京三致仕之後四□□之前,真按:二字第一字印出右半角爾.不能識.沈津是也. 京所自為詩云:“一日趨朝四日閒,荒園薄酒願交歡。”當即在此時也。《大觀帖》真本,每卷首尾皆京手書,此卷雖行草,然略可對證其筆意真按:標點可議者-當作;號!或。號. 其重刻《大觀帖》首尾,書字雖同,而視此則迥異矣。真按:翁方綱對蔡京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蔡京書法的鑑定 真按:謂重刻本大觀帖首尾蔡京書字雖同,然視此卷筆意則迥異矣.謂重刻本不逮矣.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3989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3989.jpg □中之字未印出。

407

跋趙子固水仙卷

  趙彝齋博識俊雅,其生平喜寫梅、蘭、竹、石,尤善白描水仙。真按:翁方綱論趙孟堅畫 按其原跋,謂有二卷,然此精微澹逸之趣,可謂至矣。真按:不解之處!真按-二句間疑有敓漏也.(原書如此!) 款稱仲光者,真按:趙奕 乃子昂次子也真按:一稱趙雍為次子也! 真按:趙奕與趙孟頫 想見當時一門書畫之盛,至今猶欣慕焉。真按:趙孟頫之家世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一家的羨慕

  書巢先生同年,高逸出塵,是寶遂從而歸之,真按:翁方綱與胡德琳 真按:胡德琳收藏趙孟堅畫 真按:胡德琳的收藏 益信神物自有主矣。真按:胡德琳之為人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神物自有主矣 癸卯冬至前二日,弟翁方綱。

注:見《夢園書畫錄》第四卷第31~3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083_夢園書畫錄\_000369.tif

408

跋馬和之畫卷

  王漁洋《池北偶談》云:“戊申在京師,得見南宋馬和之侍郎寫《毛詩風圖》,真按:文海本文集作匪.          -得見南宋馬和之侍郎寫毛詩匪風圖 有‘內府圖書’。”又王毓賢《繪事備考》云:“馬和之畫進御者,有《淇澳圖》、《蒹葭圖》。”今此卷凡四幅,其第二幅《淇澳圖》,第三幅《蒹葭圖》,即毓賢所見也。其第四幅《風圖》,真按:文海本文集作匪.           -其第四幅匪風圖,有內府圖書,卽王漁洋所見也 有 “內府圖書”,即王漁洋所見也。惟第一幅不見於前人著錄,今以其圖按之,蓋《黍苗》也。其詩曰:“我任我輦,我車我牛,我行既集,蓋云歸哉。”《鄭箋》 云:“有負任者,有將車牽牛者,蓋召伯南行之事也。”吳其貞《古畫記》云:“馬和之畫法簡逸,意趣有餘。故此四章不必具徒役之眾,侍從之多,而義度神致, 皆若有味於聲詩之外者,非侍郎不能為也。”其貞又稱馬和之人物、衣褶用柳葉法。汪砢玉云:“馬侍郎衣褶作馬蝗描法。”此四幅筆法正同,真按:翁方綱論馬和之的畫法 前後有元人張貞居、真按:張雨 仇仁近、真按:仇遠 錢良右、真按:錢良右 吳仲圭諸印,真按:吳鎮 洵藝林實玩也。真按:翁方綱的純文藝 真按:翁方綱的純畫學 真按:吳鎮與馬和之畫 真按:錢良右與馬和之畫 真按:張雨與馬和之畫 真按:仇遠與馬和之畫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三卷第7頁。

408

跋劉松年風雨歸舟圖

  劉松年《風雨歸舟圖》,絹本,立軸,高五尺三寸二分,闊三尺三寸四分。上作大山,中為長江,下有坡 石竹樹,雨中一舟,漁父披蓑力篙,一人坐篷內,一人蔽傘居舟尾。石角下右邊隱隱有字云“嘉定庚午劉松”,以下絹壞不可見。此處有“金臺王氏閒中清玩”八字 白文方印,左有“蕉林”二字紅文方印,真按:梁清標 “觀其大略”白文方印,“商邱宋犖審定真跡”八字紅文長印。劉松年,錢塘人,居清波門外,人呼為暗門劉。又稱劉清波,淳熙中為畫院學生,紹熙中,待詔畫院,寧宗時賜金帶。嘉定庚午,為寧宗即位之十六年,正其賜金帶以後,是松年晚歲筆也。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真按:翁方綱對劉松年作品編年 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職官履歷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三卷第7頁。

408

跋鄭所南墨蘭真按:翁方綱論鄭思肖畫

  鄭所南《墨蘭卷》,紙本,蘭二叢,生氣迥出,奇作也。自題“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下押“所南 翁”三字紅文方印。按所南,宋遺老,入元不仕,客吳下,寄食城南報國寺以終,自稱景定詩人,有《咸淳集》、《中興集》。《宋遺民錄》稱其畫蘭自更祚後不畫 土根者是也。此卷自題“丙午”,不著年號,所南生卒歲月無所考。然陸行直跋所南墨竹云:“予自童稚至壯時,得承顏接辭,而先生去世幾二十載。”陸跋亦不著 年世,而予考陸行直,真按:陸行直傳記資料 真按:陸行直與鄭思肖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生於德祐元年乙亥,逮元成宗改元之丙午陸年,三十二歲真按:斷句可議者-太瑣碎! 則其時所南尚在也。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的方法--旁敲側擊-周邊人事時地物 真按:鄭思肖之生卒 真按:陸行直之生卒 是此卷自題“丙午”,為元成宗改元此年號二字是家父諱。真按:翁大德 真按:翁方綱為父諱 之十年丙午無疑矣。此卷內王冕題有晚年學佛,首南冠語。真按:文海本文集作白,是也.-此卷內王冕題有「晚年學佛,白首南冠」語 真按:王冕與鄭思肖 又有吳人陳昱題詩云:“家學相承寶祐年,東籬幾度菊花天。紫莖綠葉留殘墨,更覺秋光分外妍。”予考鄭所南《題井中心史》云,“德祐五年己卯,三山菊山後人所南鄭思肖憶翁”,蓋所南之父,名起,號菊山。真按:鄭起傳記資料 以陳昱詩證之,知其承過庭之訓,在宋末寶祐時,而其詩稱景定、咸淳者,特自敘宋代遺民之詞。而其隱居吳下,則入元已久矣。真按:鄭思肖之父 真按:鄭思肖之家世 即此一卷,而所南平生始末,可以略得其概,豈僅作翰墨展玩已哉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非游藝-寶之勿作宋篆論,萬古津源此傳信。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畫學與經世學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重視人物品格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三卷第8頁。

408

跋趙文敏委順庵卷

  右趙文敏為鮮于困學作《委順庵卷》,真按:趙孟頫為鮮于樞作畫 與玉峰張氏所記不同,蓋別是一手所為。後五絕,乃揭文安筆,今亦無款,何也?真按:揭傒斯與鮮于樞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落款署名 鮮于公卒時,年四十六,真按:鮮于樞之生卒 真批:羨慕! 今卷中小像,頰肥多髯,正是柳待制所謂“面帶河朔偉氣”者真按:柳貫與鮮于樞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