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April 19, 2009

7.粗豪,豪壯。 杜甫 《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 吐蕃 憑陵氣頗麤, 竇氏 檢察應時須。” 姚守中 《粉蝶兒‧牛訴冤》套曲:“一勇性天生膽氣粗,從不怕虎。” 李漁 《蜃中樓‧龍戰》:“誰不知俺舊 錢塘 心性豪粗,便做道口如喑,發不出心頭怒。”8.粗魯,粗野。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卷中:“《漢書》:驢非驢馬非馬, 龜茲王 乃騾也。如此語粗甚,可削去也。”參見“ 麤中 ”。9.粗鄙;粗賤。 南朝 費昶 《行路難》詩之一:“當年翻覆無常定,薄命為女何必麤。” 梅堯臣 《王知章尉河內》詩:“ 朝吾遠祖,不道此官麤。”10.粗略,大略。《禮記‧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麤而翹之,又不急為也。” 鄭玄 注:“麤猶疏也,微也。君不知己有善言正行,則觀色緣事而微翹發其意使知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見士大夫有稍慕潔修,麤能操守,輒以道學之名歸之。” 姚鼐 《〈述庵文鈔〉序》:“發而讀之,自謂麤能知先生用意之深。”11.粗布。《左傳‧襄公十七年》:“ 晏桓子 卒, 晏嬰 麤縗斬。” 杜預 注:“麤,三升布。” 孔穎達 疏:“ 鄭玄 云:布八十縷為升,然則《傳》以三升之布,布之最粗,故謂之粗也。” 楊伯峻 注:“布以八十縷為一升,布幅寬二尺二寸( 尺,約合今四十四厘米),以三升,即二百四十縷織成,比之最細之布用三十升,即二千四百縷者,當極粗疏。”《荀子‧禮論》:“卑絻、黼黻、文織、資麤、衰絰、菲繐、菅屨,是吉凶憂愉之情發於衣服者也。” 楊倞 注:“麤,麤布也。” 劉向 《說苑‧反質》:“吾觀國人之父母,衣麤食蔬,吾是以不敢。”12.糙米;粗糧。《左傳‧哀公十三年》:“粱則無矣,麤則有之。” 楊伯峻 注:“粱為細糧,麤為粗糧。”《詩‧大雅‧召旻》“彼疏斯粺” 鄭玄 箋:“疏,麤也,謂糲米也。” 南朝 王僧孺 《栖玄寺云法師碑》:“甘麤衣惡,棄厚安薄。”13.草鞋、麻鞋之類。 王褒 《僮約》:“織履作麤。”《釋名‧釋衣服》:“﹝履:﹞ 荊州 人曰麤,絲麻韋草皆同名也。” . 此是真詩誰寫得真按:翁方綱的論詩宗旨 真按:翁方綱的論詩宗旨-性情說 真按:翁方綱的真詩觀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音容覿精粹-不以貌取人-不取表象-不慕虛榮 真按:摘要 竟無人識一條冰。何端簡公官直隸總督每留先父共飯,見其自奉,蔬菜而巳。端簡謚偶不稱文,人多不知是翰林也。真按:何世璂之為人 真按:翁大德與何世璂 真按:何世璂之節儉

何黃皆侍新城席,真按:何世璂與黃叔琳 真按:黃叔琳與王士禛 真按:何世璂與王士禛 真按:王士禛之門人 初集先人受讀親。末學淺聞奚補益,虛慚壇闕掃除人。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詩學的理解 真按:翁方綱與王士禛

314

   唐顧升為妻莊琴銘并莊寫心經拓本顯慶二年八月。真按:原文作異體【見原文】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真按:翁方綱抄寫佛經 真按:翁方綱與佛 真按:翁方綱換韻法 真按:翁方綱一韻到底-幾近一韻-翁方綱換韻法

敬客書銘楩梓谷,殘珪已闕歐趙錄。真按:歐陽修、趙明誠 顯慶初年拓同讀,在塼塔銘之前一年。二薛爾時皆效褚。真按:薛稷.薛曜 豈若斯銘渺延佇,眑眑人琴怨脩阻。人邪琴邪訴欲語,顧升為妻莊寧譜,莊寫心經並千古。馬家劉妹誰摹臨,褚法耿耿結同心,千古如聽莊寧琴。唐時婦人工書馬氏劉秦妹尚在此後。真按:google有! 真按:翁方綱與女書法家 真按:女書法家

314

   論褚書八首真按:真按:翁方綱對褚遂良書法的研究 翁方綱論褚遂良的書法

不品歐書品褚書,真按:翁方綱對褚遂良.歐陽詢書法的評析 規圓渾一矩方如。倉精造象開業,真按:王中橫無左貫出or正缺左豎-正無左豎,下同.前曾見也.見札71166〈辛鼓殘字摹石〉翁詩. 量到奎躔仰曲初。漢武梁祠象題云:伏羲倉精初造■業,■即石鼓■字,或釋王,誤也。

轉益多師慎所師,真按:翁方綱的學習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學習理論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主張 後賢何致憾澆漓。遺山針度鴛機繡,真按:元好問 未信坡詩百態奇。真按:元好問與蘇軾 元遺山論蘇詩即竇尚輦論褚書之旨。真按:元好問論蘇詩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與書學 真按:竇臮論褚遂良書法

中禁西堂自品題,三倉八體共端倪。圓鋒欹即中鋒正,真按:翁方綱的論書宗旨-似欹反正 滑棐瑩然想會稽。真按:王羲之 真按:棐几

元常十二意誰尋,真按:鍾繇 逗露張顛得法深。真按:張旭書法的淵源 真按:張旭與鍾繇 於舞交衢過君表,問君何處著摹臨。

三龕記到度人經,巨細想懸豈在形。真按:翁方綱的形意論/形神論-意在言外 隸勢渾淪憑測景,尺圭所以定經星。

曜奴七子彼何人,真按:詞無.國無. 韓勑碑傳瘦硬神。真按:翁方綱與禮器碑-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韓敕碑.韓勑碑) 只有褚書留此法,真按:翁方綱對褚遂良書法的評價 真按:褚遂良書法之淵源 誰知一髮繫千鈞。真按:褚遂良與漢隸 真按:褚遂良與禮器碑-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韓敕碑.韓勑碑)

近來學褚良常叟,真按:王澍與褚遂良 真按:王澍學褚遂良 篆隸惟憑瘦細論。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的批評 不識圓腴真血脈,顏筋柳骨出誰門。真按:翁方綱對顏真卿書法的析論 真按:翁方綱對柳公權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戒圓媚

陰符艸偽楷方真,真按:褚遂良與陰符經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那執稽山帖目論。獨有孟師殘拓在,真按:國無.詞無. 真按:翁方綱與孟法師碑-褚遂良書法 千金懸市秘吳門。真按:孟法師碑的傳本 褚書小字陰符真艸二本並在宋越州石氏帖,其艸書者贗作也。世罕知者。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成績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真按:褚遂良與陰符經

314

   友人以予篋趙書天冠山詩勒石真按:真按:翁方綱與趙孟頫的書法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修復學成績 翁方綱交友資料

是乃趙蘭亭,超諸獨孤本。獨孤本勿論,鄧霖刻太舛。我笑董讚詞,真按:董其昌與趙孟頫 賸入誰家卷。趙蘭亭十三跋後董文敏一跋論趙書極詳,久為人割附他卷矣。真按:董其昌論趙孟頫書法 真按:趙孟頫與蘭亭 趙書神秀筆,直造山陰閫。真按:趙孟頫與王羲之 真按:趙孟頫書法的淵源 所憾趁姿媚,或鄰鋒側偃。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毋媚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批評-姿媚 此則純中鋒,欹即正之準。真按:翁方綱的論書宗旨-似欹反正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對事不對人-蓋同為趙筆,看何處表現也.不必以其其近媚而全盤抹殺. 乃知羊薄脈,真按:羊欣、薄紹之 未去棐柎遠。真按:詞無.國無. 真按:王羲之-應即此人.蓋同棐几也. 中山薛拓初,五字詎鑱損。獨孤本蘭亭是薛氏中山初拓,五字未損,而趙未深考。真按:趙孟頫之誤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蘭亭學的批評 真按:蘭亭集序之版本 一還晉觀,真按:此同前,又作雙亻之異體. 誰謂響搨晚。真按:翁方綱的蘭亭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奚其雨若摹,真按:翁方綱對劉光暘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馮銓的批評-『涿鹿馮氏所藏蕉林家本劉光暘上石者,至今蓻林馳譽,莫知其為贗也。』見前. 必執永和繭。西江廿載盟,匡廬半偈轉真按:翁方綱在江西學政的日子

315

。寄訊錢梅谿,蘇齋對甌荈。真按:翁方綱詩的特色-末綴景致 真按:翁方綱詩的特色-..篆香…的意象 真按:翁方綱與錢泳的金石學 錢梅谿先已摹刻。真按:錢泳的文獻修復學

315

   電白邵生子詠及孫裕初書來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疑此為地名也.邵氏電白人耶?疑為翁廣東學政所取士. 真按:應係謂邵生電白之子邵詠與孫邵裕初也. 以予舊題熱水池詩石本見寄,感賦真按:翁方綱在廣東

多年電白憶溫池,前歲歸裝寫舊詩。涂蔡二君追刻,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應即邵友朋. 真按:疑為禊之訛.然教育部國語辭典亦作褉也. 見熱水池碑記。北平三世有韓碑。雲泉竻竹雖重詠,昨寄題廣州白雲山詩。藥沼津源幾箇知。真按:翁方綱與藥洲 真按:藥洲 寄語馮郎盟記否,真按:翁方綱與馮敏昌-馮氏卒于1806-1807.則此應指其子嗣,其前見之馮士履乎? 真按:翁方綱與馮士履-應即此人 蘇齋蘇集瓣香時。

315

   趙仲穆書洛神賦真按:真按:翁方綱題趙雍書法 真按:趙雍的書法 趙雍與洛神賦

過庭妙筆寫洛神,真按:孫過庭-疑指此人. 跋者擬之王子敬。真按:王獻之與洛神賦 子敬洛神無歲月,而此六年題至正。真按:翁方綱以文入詩 真按:翁方綱以學入詩 時在集賢侍直前,先承旨法彌端勁。不比創艸破正餘,真按:翁方綱的書學-草書與楷書 堊壁功分醉時賸。書付官奴師楷秘,借爾行押追妍勝。暉繼阿章印未刓,真按:米友仁與米芾-應此二人. 少霞山卿誰季孟。安得霅川合神光,真按:國無.詞:【霅川】即 霅溪 五代 齊己 《嘗茶》詩:“味擊詩魔亂,香搜睡思輕。春風 霅川 上,憶傍綠叢行。” 吳炯 《五總志》:“ 葉少薀 既辭政路,結屋 霅川 山中。” 徐禎卿《送耿晦之守湖州》詩:“遠下 吳江 霅川 ,高秋風物倍澄鮮。” 陸以湉 《冷廬雜識‧拂珊圖》:“夢遶 霅川 千尺水,烏篷泊處柳風輕。”參見“ 霅溪 ”。 【霅溪】水名。在 浙江省 湖州市 。也為舊 吳興縣 之別稱。 南唐 沈汾 《續仙傳‧馬自然》:“嘗醉於 湖州 ,墮 霅溪 ,經日而出,衣不沾濕。” 蘇軾 《陽關詞‧答李公擇》:“使君莫忘 霅溪 女,時作《陽關》腸斷聲。” 鈕琇 《觚賸‧力田遺詩》:“《奕隱贈雲間謝繹之用枰字》云:‘扁舟問我 霅溪 行,坐覺九峰秀色生。’” 小水晶宮大圓鏡。袁忠徹跋云:真按:袁忠徹與趙雍書法 所藏并有松雪洛神賦真行二卷。真按:趙孟頫與洛神賦 書家且莫炫王羊真按:王羲之.羊欣-疑指此二人.或王獻之與羊欣也. 何必象賢慚先聖。直將晉法品吳興,肯讓右軍傳大令。真按:翁方綱書法宗晉帖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評價 真按:趙孟頫與王羲之 真按:王羲之、王獻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