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讀蘇齋遺集感賦邀李蘭卿舍人同作真按:曹振鏞一韻到底
曹振鏞真按:真按:曹振鏞與翁方綱的詩 翁方綱著作出版的情形
蘇齋仙去閱五年,蘇齋遺集誰雕鐫?李生來自閩海邊,真按:曹振鏞與李彥章 真按:李彥章與翁方綱詩文集 昔曾問字蘇齋前。片詞隻句忍棄捐,搜羅爬剔觀其全。蘇齋弱冠登木天,乘軺出使占星躔。真按:國:占星 注音一式 ㄓㄢ ㄒ|ㄥ 觀察天象及星辰運行,以推論人事的吉凶禍福。唐˙王績˙晚年敘志示翟處士詩:「望氣登重閣,占星上小樓。」 詞:【占星】1.觀察星象以推斷吉凶。 唐 王績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望氣登重閣,占星上小樓。”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懷念既爾,所學遂妄,科學隱,幻術興,天學不昌,占星代起,所謂點金通幽之術,皆以昉也。”參見“ 占星術 ”。2.以觀察星象占卜吉凶為業的人。《舊唐書‧順宗紀上》:“丙午,罷翰林醫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一章第二節:“ 秦始皇 召集學士、方士,使議論政事,煉藥求仙。博士多至七十人,占星多至三百人。” 真按:國無.詞:【星躔】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次。 南朝 梁武帝 《閶闔篇》:“長旗掃月窟,鳳跡輾星躔。”《舊唐書‧文宗紀下》:“德有所未至,信有所未孚,災氣上騰,天文謫見,再周期月,重擾星躔。” 宋 辛棄疾 《歸朝歡》詞:“有時光彩射星躔,何人汗簡讎 天祿 ?” 明 唐順之 《送蔣尉赴金華》詩:“分野應星躔, 金華 婺女邊。” 清 高其倬 《望雪山》詩:“豎指數峰插霄漢,如坐井底窺星躔。” 粵東楚北章江船,鍾山之麓秦岱巔。真按:翁方綱之仕履 真按:翁方綱的教育事業 驛路舟車相迴旋,掄才桑梓承恩偏。真按:原有平抬. 朗如金鏡當空懸,晚歲詔許閒歸田。真按:原有平抬. 真按:翁方綱退休了 帝誇頤志於林泉,真按:原有平抬. 真按:國:帝 部首 巾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ㄉ|ˋ 1. 天子﹑君主。如:「稱帝」、「先帝」、「三皇五帝」。戰國策˙趙策三:「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 2.天神,宇宙的主宰。如:「上帝」、「天帝」、「玉皇大帝」。左傳˙僖公十年:「夷吾無禮,余得請於帝矣。」 3.泛指其他尊貴的神。漢書˙卷一˙高帝紀上:「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者赤帝子斬之。」 詞:帝1 〔d ㄉ〡ˋ〕 〔《廣韻》都計切,去霽,端。〕 1.上帝,最高的天神。古人想象中宇宙萬物的主宰。《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禮記‧文王世子》:“ 武王 對曰:夢帝與我九齡。” 唐 李賀 《浩歌》:“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 天吳 移海水。”2.指主一方的天神。《山海經‧大荒南經》:“ 禹 攻 雲雨 ,有赤石焉生欒,黃本赤枝青葉,群帝焉取藥。”《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為 儵 ,北海之帝為 忽 ,中央之帝為 渾沌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徽調曲》:“眾仙就朝於 瑤水 ,群帝受享於明庭。” 宋 葉適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詩:“群帝胥命游,眾仙儼相趨。”3.三代稱已死的君主。《禮記‧曲禮下》:“天王登假,措之廟,立之主,曰帝。”《大戴禮記‧誥志》:“天子崩,步于四川,代于四山,卒葬曰帝。” 清 黃生 《義府‧三代稱帝》:“三代天子之號稱王。然 夏 自 帝啟 以下俱曰帝某, 商 則《易》稱 帝乙 ,《書》稱‘自 成湯 至於 帝乙 ’,初疑其說,後讀《禮記》云‘措之廟,立之主,曰帝’,始解。”4.君主;皇帝。遠古實指部族聯盟的領袖。《孟子‧公孫丑上》:“﹝ 舜 ﹞自耕稼陶漁以至於帝,無非取於人者。”5.天子。古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 故王國, 始皇 君天下,故稱帝。”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五:“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王琦 注:“時 玄宗 在 蜀 , 肅宗 即位 靈武 。”《宋史‧真宗紀三》:“帝是日崩于 延慶殿 。”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所謂王所謂侯不外是些大宗或小宗的酋長軍長,所謂天子所謂帝當然也不外是一個大族的最高頭目。”6.謂為帝,稱帝。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會 漢祖 龍騰 豐 沛 ,奮迅 宛 葉 ,自 武關 與 項羽 戮力 咸陽 ,創業 蜀 漢 ,發跡三 秦 ,剋 項 山 東而帝天下。”《後漢書‧伏湛傳》:“陛下承大亂之極,受命而帝,興明祖宗。”《三國志‧魏志‧朱靈傳》“至後將軍,封 高唐 亭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王沈 《魏書》:“朕受天命,帝有四海,元功之將,社稷之臣,皆朕所與同福共慶,傳之無窮者也。” 清 戴名世 《與余生書》:“今以 弘光 之帝 南京 , 隆武 之帝 閩越 , 永歷 之帝 西粵 、帝 滇 黔 ,地方數千里,首尾十七八年。”7.尊奉為帝。參見“ 帝秦 ”。8.主;主體。 梁啟超 《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發端:“其在前古野蠻時代,以戰爭為帝,以和平為偶,其生產機關不過為武備機關而設。” 章炳麟 《〈無政府主義〉序》:“諒知大戟、蕘花,是時而為帝者也。”9.帝國主義的省稱。10.通“ 禘 ”。卜辭中用帝為“禘”。 異. 嘉慶丁卯諭旨有頤志林泉之語。真按:原有空三格挪抬. 真按:翁方綱與清仁宗 京兆禮闈盛事聯。科名周甲推彭籛,真按:國無.詞:【彭籛】即 彭祖 。 籛 姓,又封於 彭 ,故稱。 鈕琇 《觚賸‧序賦創格》引 清 陳三島 《<當泣草>序》:“往路憂多,焉得化蜺於 嬰茀 ;來日苦少,不逢斟雉於 彭籛 。” 清 林佶 《游武夷登一覽亭》詩:“仙船天路落不落,誰弄狡獪疑 彭籛 。” 兩番再讌天家筵。真按:原有平抬. 真按:翁方綱重宴鹿鳴 八旬老叟孰比肩,一官一集隨境遷。耄而好學窮鑽研,真按:翁方綱老而好學 真按:翁方綱的勤學 復初齋稿手自編。真按:翁方綱著作出版的情形 真按:翁方綱自訂手稿 鳳池鈔寫雞林傳,真按:國:鳳池 注音一式 ㄈㄥˋ ㄔˊ 1.舊日琴底下端的孔。 2.古代禁苑中的池沼,為中書省所在地。唐˙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亦稱為「鳳凰池」。 詞:【鳳池】1.即鳳凰池。 南朝 齊 謝朓 《直中書省》詩:“茲言翔鳳池,鳴珮多清響。”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暨皇家之建國也,乃別置史館,通籍禁門, 西京 則與鸞渚為鄰, 東都 則與 鳳池 相接。” 清 孫枝蔚 《汪舟次赴贛榆教諭任去後寄懷》詩之二:“鳳池與烏臺,旦夕謂可至。”參見“ 鳳凰池 ”。2.古琴底有二孔,上孔曰龍池,下孔曰鳳池。 王謨 輯《世本‧作篇》:“ 伏羲氏 削桐為琴……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象四時。”3.硯的一種。 宋 范纂 《端溪硯譜》:“硯之形製……曰鳳池。” 宋 范纂 《端溪硯譜》:“ 宣和 初,御府降樣造形,若風字,如鳳池樣,但平低耳。”亦作“ 鳳池研 ”。 宋 米芾 《畫史‧唐畫》:“古書畫皆圜,蓋有助于器。 晉 唐 皆鳳池研,中心如瓦凹,故曰研瓦。” 真按:翁方綱與韓國人 真按:翁方綱的粉絲 古書萬卷屋數椽。真按:翁方綱的藏書 有子不祿嗟屯邅,孤孫孱弱真可憐。真按:翁方綱身後家道零落 真按:翁方綱的家境 真按:翁方綱之家世 危哉一線宗祀延,李生妙筆今青蓮。真按:李彥章與李白 真按:曹振鏞對李彥章的評價 歎逝懷舊每悄然,收來殘卷蠹欲穿。真按:翁方綱遺稿整理情形 我陳几案墨采鮮,追思受知贄執虔。真按:曹振鏞與翁方綱 門牆進謁猛著鞭,四十載奉師訓專。口講指畫情纏綿。真按:緜 真按:國:綿 部首 糸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ㄇ|ㄢˊ 1. 連續不斷。如:「綿延」﹑「連綿」。 2.細密的。如:「綿密」。 3.精細的絲絮。如:「絲綿」。晉書˙卷二十四˙職官志:「秋絹二百匹,綿二百斤。」 4.形狀﹑質地像綿的物體。如:「海綿」。宋˙陸游˙醉中懷眉山舊游詩:「想見東郊攜手日,海棠如雪柳飛綿。」 5.詩經大雅的篇名。共九章。根據詩序:「綿,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也。」指美太王及文王之詩。首章二句為:「綿綿瓜瓞,民之初生。」綿綿,連續不絕貌。瓞,小瓜也。民,指周人。初生,謂周之始祖公劉。 6.姓。如晉朝有綿思。 7.微薄﹑微弱。如:「綿薄之力」。漢書˙卷六十四上˙嚴助傳:「且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晟傳:「淮南兵綿弱,鄆人素易之。」 詞:綿1 〔min ㄇ〡ㄢˊ〕 〔《廣韻》武延切,平仙,明。〕 1.絲棉。《戰國策‧秦策一》:“﹝ 蘇秦 ﹞受相印,革車百乘,綿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溢,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 秦 。” 唐 韓愈 《故河南令張君墓志銘》:“度支 符州 ,折民戶租,歲徵綿六千屯。”《水滸傳》第二四回:“便去市上綢絹鋪裏買了綾綢絹緞,并十兩清水好綿。” 郭沫若 《潮集‧〈十年建國增徽識〉之三》:“旭日東方紅似火,熏風南國暖於綿。”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