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江南蕭君田盤訪梅圖二首真按: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真按:翁方綱與梅花 翁方綱的題畫詩
澹交直取性情真,鄧尉銅坑宿夢因。真按:國無.詞無. 真按:翁方綱的愛用詞 挈榼提壺爭覓得,松風水月瘦精神。
故遶前岡結冷雲,真按:原文不清.愚所攝全彩本尚可辨非"改"字. 幽花半樹謝聲聞。相量松石論高格,可借詩盟李鐵君。
319
寄金秋史真按:翁方綱與金正喜
書來慰我寂寥間,寶室名覃正恧顏。真按:翁方綱不好意思 真按:翁方綱的粉絲 真按:翁方綱的謙卑 豈有津源窺大海,敢希楚望荅東山。真按:黃澤與趙汸 來書以趙汸春秋學為況。真按:况 真按:國:況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ㄎㄨㄤˋ 1. 情形、狀態。如:「近況」、「概況」、「實況」、「窘況」。 2. 恩惠。通「貺」。漢書˙卷四十六˙萬石君傳:「皇天嘉況,神物並見。」 3.姓。如三國時蜀國有況長寧,元代有況逵。 4.比擬、譬喻。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往況今,甚可悲傷。」唐˙孟郊˙宇文秀才齋中海柳詠詩:「飲柏況仙味,詠蘭擬古詞。」 5.拜訪、惠顧。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漢書˙卷五十二˙灌夫傳:「將軍肯幸臨況魏其侯,夫安敢以服為解!」 6.益、更加。詩經˙小雅˙出車:「憂心悄悄,僕夫況瘁。」鄭玄˙箋:「況,茲也。」國語˙晉語一:「以眾故不敢愛親,眾況厚之。」韋昭˙注:「況,益也。言以眾故殺君,除民害,眾益以為厚。」 7.正、恰好。董西廂˙卷三:「生不勝怏怏,況是無聊,又聞夜雨。」 8.表示更進一層的語氣。相當於「何況」、「況且」。孟子˙萬章下:「則天子不召師,而況諸侯乎?」唐˙韓愈與崔群書:「況天之與人,當異其所好惡無疑也。」 詞:況1 〔kun ㄎㄨㄤˋ〕 〔《廣韻》許訪切,去漾,曉。〕 “ 兄2 ”的被通假字。 1.情形;景況。《詩‧大雅‧桑柔》:“為謀為毖,亂況斯削。” 唐 杜荀鶴 《贈秋浦張明府》詩:“他日親知問官況,但教吟取 杜 家詩。” 明 陳大聲 《一枝花‧夏日寫懷》套曲:“纔荷葉弄清浮水面,又芭蕉分綠上晴窗,窄窄書房,自一種清閑況。”2.比。比較。《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往況今,甚可悲傷。”《後漢書‧袁紹傳》:“每讀其書,謂為信然,於今況之,乃知妄作。”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在 魏 則 毛玠 公方,居 晉 則 山濤 識量。以臣況之,一何遼落。” 宋 蘇洵 《兵制》:“今家止一夫為兵,況諸古則為逸。”3.比。比擬;比方。 宋 司馬光 《答武功石令書》:“足下語及不肖,動輒以 仲尼 況之,此雖甚愚不辨菽麥之人,亦不敢當。”《明史‧文苑傳二‧桑悅》:“﹝ 桑悅 ﹞敢為大言,以 孟子 自況。” 清 俞樾 《諸子平議‧春秋繁露一》“《春秋》之辭多所況”:“言《春秋》之辭,多以況譬而見。”4.比。引申為推及;推測。 漢 王充 《論衡‧案書》:“用 墨子 之法,事鬼求福,福罕至而禍常來也。以一況百,而墨家為法,皆若此類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天有日月寒暑,人有瞻視呼吸,以遠況近,以此推彼,人不能自知其體老少痛癢之何故,則彼天亦不能自知其體盈蹜災祥之所以。”5.兄。 漢 班固 《白虎通‧三綱六紀》:“兄者,況也。” 清 方以智 《通雅‧稱謂》:“今 江 南北猶呼兄為況。”6.水寒。《說文‧水部》:“況,寒水也。”7.疑問代詞。怎麼。《左傳‧昭公七年》:“社稷之不皇,況能懷思君德?”《晉書‧忠義傳‧韋忠》:“ 裴 常有心託我,常恐洪濤蕩嶽,餘波見漂,況可臨 尾閭 而闚 沃焦 哉!”8.副詞。更加。《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歎。”《國語‧晉語一》:“以眾故,不敢愛親,眾況厚之。” 清 姚鼐 《桃核研歌為庶子葉書山先生賦》:“幽輝豈非玉質薀,含芒況淬筆鋒利。”9.副詞。正,恰。表示情狀。 唐 王昌齡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詩:“昔為 廬 峰意,況與 遠公 違。”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生不勝怏怏,況是無聊,又聞夜雨。” 清 顧炎武 《寄劉處士大來》詩:“世路況悠悠,窮愁儻能遣。”10.副詞。恍如,仿佛。 唐 元稹 《酬樂天書懷見寄》詩:“況我江上立,吟君懷我詩。”參見“ 況乃 ”。11.副詞。乃,就。 宋 司馬光 《和范景仁聞蟬》:“心閑寧感物,道合況忘年。”12.連詞。何況;況且。《易‧繫辭上》:“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漢書‧司馬遷傳》:“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若僕之不得已乎!” 北齊 顏之推 《顏 氏家訓‧兄弟》:“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佇日月之相望也。況以行路之人,處多爭之地,能無閒者,鮮矣。”《二 刻拍案驚奇》卷十:“你兒子又小,官府見了,只有可憐,決不會難為他的,況又實實是骨血,腳踏硬地,這家私到底是穩取的了。” 朱自清 《笑的歷史》:“你雖然曾寄給他們一半的錢,他們那裏會滿意!況你的寄錢,又沒有定期,家裏等用,又是焦急!”13.象聲詞。形容鐘聲。《呂氏春秋‧自知》:“ 范氏 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14.通“ 貺 ”。賜予。《國語‧魯語下》:“君以諸侯之,況使臣以大禮。” 韋昭 注:“況,賜也。”一本作“ 貺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帝﹞下馬再拜,謝況于天。” 清 章學誠 《校讎通義》卷三:“名家之言,分為三科:一曰命物之名,方圓黑白是也;二曰毀譽之名,善惡貴賤是也;三曰況謂之名,賢愚愛憎是也。”15.通“ 貺 ”。惠顧;光臨。《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將軍乃肯幸臨況 魏其侯 , 夫 安敢以服為解。”16.通“ 皇 ”。美;大。《荀子‧非十二子》:“成名況乎諸侯,莫不願以為臣。” 俞樾 《荀子詩說》:“成與‘盛’通。”17.通“ 荒 ”。遠。參見“ 況古 ”。18.通“ 怳 ”。參見“ 況瘁 ”。19.姓。 明 代有 況鍾 。見《明史》本傳。 異. 真按:翁方綱與趙汸 真按:翁方綱的春秋學 真按:翁方綱的治經方法論 鏡奩更顯形容老,蟬楮多憐目力艱。欲效葠歌朱集後,真按:翁方綱與朱彝尊 真按:朱彝尊與韓國人 即憑島信附詩還。真按:朝鮮半島-韓國是島-可見時以朝鮮為島也. 竹垞高麗葠歌為友人作而未嘗遠寄耳。
319
簡芙初真按:翁方綱與劉嗣綰論詩
蓮洋得髓定何人,匠契金手山。吳蘭雪。恐未真。真按:匠契金吳恐未真. 真按:吳嵩梁與吳雯 真按:翁方綱對吳嵩梁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吳雯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金學蓮詩的批評 真按:吳雯詩的影響 渺矣雅材稽傳疏,真按:金學蓮與吳雯 慎之經詁訂朱長孺。真按:朱鶴齡 陳。長發。真按:陳啟源 真按:慎之經詁訂朱陳。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指南易失川涂近,坐右誰憑藥石親。真按:翁方綱論學 多少鯨魚跋浪手,真按:詞無.國無. 真按:google有! 等閒虛負隔街鄰。真按:翁方綱對吳嵩梁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金學蓮詩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吳雯詩的批評 真按:捨近求遠
319
唐臨瞻近漢時二帖
今日得見唐臨晉,快馬長鎗破行陣。真按:翁方綱書法宗晉帖 偏闕數行來趙補,翩然裘馬丰神俊。紙尾自署子昂字,真按:趙孟頫 銅邊我識元時印。真按:又誤作卬!異無此異體. 此去唐臨三百年,更追三百年以前。頓起龍跳虎臥勢,真按:蝢-虫上有丿.前已見.異無此異體.今以義徑改! 細審虫似是無上橫,蓋猶屯之字而左下橫出也. 真按:國:1. 頓 部首 頁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ㄉㄨˊ 見「冒頓」條。 ㄉㄨㄣˋ dn(02383) 2. 頓 部首 頁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ㄉㄨㄣˋ 1. 以頭或足叩地。如:「頓首」、「頓腳」。唐˙杜甫˙兵車行:「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2.暫停、停留。如:「停頓」。晉˙郭璞˙遊仙詩十九首之四:「六龍安可頓,運流有代謝。」 3.安置、放置。如:「安頓」。宋˙楊萬里˙城頭秋望詩二首之一:「秋光好處頓胡床,旋喚茶甌淺著湯。」 4.整治。如:「整頓」。資治通鑑˙卷二˙周紀˙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 5.屯兵、駐紮。通「屯」。韓非子˙五蠹:「萬乘之國,莫敢自頓於堅城之下,而使強敵裁其弊也。」 6.疲倦。如:「困頓」、「委頓」。孫子˙謀攻:「必以全爭干天,故兵不頓而利可全。」 7.鈍、不鋒利。漢˙賈誼˙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年,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 8.傾倒、毀壞。資治通鑑˙第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獻帝建安十三年:「舟船戰具,頓廢不脩。」 9.量詞。計算吃飯、斥責等行為次數的單位。如:「吃一頓飯」、「痛打一頓」。 10.姓。如漢代有頓琦。 11.立刻、突然。如:「頓悟」、「茅塞頓開」。紅樓夢˙第五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ㄉㄨˊ d(02280) 詞:頓1 〔dn ㄉㄨㄣˋ〕 1.以首叩地。《說文‧頁部》:“頓,下首也。” 張舜徽 約注:“頓之言牴也,謂以頭觸地也…… 慧琳 《一切經音義》卷十八‘頓’字下引《說文》,作‘下首至地也’。”參見“ 頓首 ”。2.指點頭動作。 葉聖陶 《一個青年》:“他不顧這些,只狠狠地頓一頓頭,想運出一點例外的力氣。”3.以足跺地。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引員亢之纖婉,頓脩趾之洪姱。” 唐 喬知之 《羸駿篇》:“搖珂嚙勒金羈盡,爭鋒足頓鐵菱傷。”《再生緣》第十二回:“ 孟公 司馬雙靴頓, 韓氏 夫人兩淚傾。” 李古北 《農村奇事》一:“牲口們頓蹄子,由於疲勞和饑餓想叫喚幾聲。”參見“ 頓足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