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April 24, 2009
懷知至此增涕漣,興言正直朱絲絃。萬丈光芒洵在旃,真按:原文破損. 真按:國:芒 部首 艸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7 注音一式 ㄇㄤˊ 1. 植物名。禾本科芒屬,多年生草本。稈叢生,地下莖質硬,生鬚根。葉細長而尖,快利如刃,葉背有短毛分布,平行脈。秋天開穗狀花序。果實多纖毛,熟則飛散如絮。莖葉可葺屋頂,稈皮可編草鞋。 2.草木或穀實上的細刺。如:「稻芒」﹑「麥芒」。 3.刀劍鋒利的部分。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 4.四射的光線。如:「光芒萬丈」。元˙虞集˙記夢中詩三首之一:「出海雲霞九色芒,金容滉樣水中央。」 5.姓。如戰國時有魏相芒卯。 詞:芒1 〔mn ㄇㄤˊ〕 〔《廣韻》莫郎切,平唐,明。〕 〔《廣韻》武方切,平陽,微。〕 1.多年生草本植物。狀如茅,俗稱“芭茅”。杆高壯直,葉片線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齒。秋季開花。嫩葉可作牛飼料,莖籜可編草履,作造紙原料。《晉書‧劉惔傳》:“家貧,織芒屩以為養。” 宋 蘇軾 《荊州》詩之十:“野火燒枯草,東風動綠芒。”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貧儉‧虞玩之》:“帝取其屐視,斷處以芒接。”2.草的末端;稻麥子實外殼上長的細刺。 漢 劉楨 《魯都賦》:“黍稷油油,粳族垂芒。” 晉 潘岳 《射雉賦》:“麥漸漸以擢芒,雉鷕鷕而朝鴝。”3.毫末;鋒刃。《文子‧道原》:“﹝夫道﹞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析毫剖芒,不可為內。”《漢書‧賈誼傳》:“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為不缺則折。” 晉 左思 《吳都賦》:“莫不衄銳挫芒,拉捭摧藏。”《文選‧張協〈七命〉》:“建雲髦,啟雄芒。” 李善 注:“芒,鋒刃也。”4.引申為纖細或微小。《鶡冠子‧王鈇》:“是以能治滿而不溢,綰大而不芒。” 陸佃 注;“不損之使芒。芒之為言小也。” 漢 班固 《答賓戲》:“獨攄意乎宇宙之外,銳思於毫芒之內。”5.光芒。《晏子春秋‧諫上二一》:“列舍無次,變星有芒。”《文選‧張衡〈思玄賦〉》:“揚芒熛而降天兮,水泫沄而涌濤。” 李善 注:“芒,光芒也。”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星變奇驗》:“ 咸豐 八年九月,彗星出西北,其芒埽三台。”6.廣大;遼遠。《文子‧道原》:“是故不道之道,芒乎大哉,未發號施令而移風易俗。”參見“ 芒芒 ”。7.通“ 茫 ”。模糊不清;暗昧。《管子‧七臣七主》:“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 尹知章 注:“芒,謂芒然不曉識之貌。”《莊子‧齊物論》:“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成玄英 疏:“芒,闇昧也。”參見“ 芒芒 ”。8.通“ 忙 ”。急遽,匆忙。參見“ 芒芒 ”。9.毒草名。參見“ 芒草 ”。10.古代計量單位。計量長度。 清 阮元 《疇人傳‧陳藎謨》:“又有比例規者,簡捷更倍焉。但限長徑尺,纖、忽、秒、芒不能畢備,與籌算、珠算互有低昂。”11.古代計量單位。天文學上計量日月星辰周天運行角度。《清史稿‧時憲志一》:“分周天為三百六十度。太陽一日平行五十九分八秒十九微四十九纖三十六芒。”12.通“ 邙 ”。 北邙山 的簡稱。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北。 三國 魏 應璩 《與從弟苗君胄書》:“閒者北遊,喜歡無量。登 芒 濟 河 ,曠若發矇。” 晉 盧諶 《時興》詩:“北踰 芒 與 河 ,南臨 伊 與 洛 。” 南朝 梁 沈約 《應詔樂游苑餞呂僧珍詩》:“伐罪 芒山 曲,弔民 伊水 潯。”13.古縣名。 秦 置。 漢 初為侯國,屬 沛郡 。 東漢 改為 臨睢 ,治所在今 河南省 永城縣 北。《後漢書‧杜茂傳》:“擊 沛郡 ,拔 芒 。”14.姓。 戰國 時 魏 有 芒卯 。見《史記‧秦本紀》。 芒2 〔hun ㄏㄨㄤˇ〕 〔《集韻》虎晃切,上蕩,曉。〕 同“ 恍1 ”。 《莊子‧至樂》:“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鶡冠子‧夜行》:“芴乎芒乎,中有象乎?芒乎芴乎,中有物乎?” 陸佃 注:“芒者似有,芴者似無。”參見“ 芒2芴 ”。 芒3 〔hun ㄏㄨㄤ〕 〔《集韻》呼光切,平唐,曉。〕 見“ 大芒落 ”。 異. 力希沾溉根塵蠲,阿難眼見光明拳。校讐有願期速竣,稍分著錄隨崇宣。真按:原作着,有點去,于右注"著"字.蓋以着著為二字也. 真按:亦似祟之崇也.宀之丶作三點. 真按:國:宣 部首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ㄒㄩㄢ 1. 散播、發揚。如:「宣傳」。書經˙皋陶謨:「日宣三德。」唐˙柳宗元˙斬曲几文:「諂諛宜惕,正直宜宣。」 2.發散、疏通。如:「宣洩怨氣」。左傳˙昭公元年:「宣汾、洮,障大澤。」 3.表達、說明。如:「心照不宣」。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宋˙蘇軾˙賀蔣發運啟:「忽移書之見及,欣感之幸,筆舌難宣。」 4.知道、明白。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5.以君王的命令傳召臣下。資治通鑑˙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獻帝建安十三年:「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鏡花緣˙第四回:「剛才奴婢已向各花宣過聖意。」 6.遍。管子˙小匡:「公宣問其鄉里而有考驗。」文選˙揚雄˙劇秦美新:「煥炳照曜,靡不宣臻。」 7.姓。如明代有宣仲庸。 詞:宣1 〔xun ㄒㄩㄢ〕 〔《廣韻》須緣切,平仙,心。〕 1.古代帝王的大室。《說文‧部》:“宣,天子宣室也。” 段玉裁 注:“蓋謂大室。如璧大謂之‘瑄’也。”2.廣;大。 漢 焦贛 《易林‧井之恒》:“方喙宣口,聖智仁厚,釋解倒懸,國家大安。”按,同書《小畜之噬嗑》作“方喙廣口”。3.引申為侈大;驕縱。參見“ 宣驕 ”。4.周遍,普遍。《詩‧大雅‧公劉》:“篤 公劉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迺宣,而無永歎。” 毛 傳:“宣,遍也。”《管子‧小匡》:“公宣問其鄉里而有考驗。乃召而與之坐,省相其質,以參其成功成事。” 尹知章 注:“宣,遍也。遍問其鄉里之人。”《楚辭‧王褒〈九懷‧通路〉》:“宣遊兮列宿,順極兮彷徉。” 王逸 注:“遍歷六合視眾星也。” 明 戴良《題劉凝之騎牛圖》詩:“ 劉公 作令 天聖 間,民物熙熙德化宣。”5.宣布;傳布;公開說出。《書‧皋陶謨》:“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孔 傳:“宣,布。” 晉 木華 《海賦》:“若乃偏荒速告,王命急宣……一越三千,不終朝而濟所屆。”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二十四日宣遺詔,上縗服見百寮。二十六日即位。” 明 李贄 《豫約‧早晚鐘鼓》:“號令一宣,則百萬齊聲,山川震沸。”《紅樓夢》第一○三回:“ 趙堂官 便轉過一副臉來,回王爺道:‘請爺宣旨意,就好動手。’”如:心照不宣。6.顯示;宣揚。《書‧顧命》:“昔君 文王 武王 ,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肄不違,用克達殷,集大命。” 孔 傳:“言昔先君 文 武 ,布其重光。” 孫星衍 疏:“宣者,《詩‧淇澳》釋文引《韓詩》云:顯也。”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佩詩禮之明訓,宣忠孝之弘規。”7.顯明;彰明。《荀子‧解蔽》:“宣而成,隱而敗,闇君無之有也。”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亮懷璵璠美,積久德愈宣。” 清 章學誠 《與朱少白論文》:“道隱晦而難宣,故須文辭以達之。”8.疏通;疏導。《詩‧大雅‧綿》:“迺疆迺理,迺宣迺畝。”《左傳‧昭公元年》:“ 台駘 能業其官,宣 汾 洮 ,障大澤,以處大原。” 杜預 注:“宣,猶通也。”《國語‧周語上》:“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宋 曾慥 《類說‧修真秘訣》:“若解風寒,宣血脈,消邪氣,引藥勢,不過於酒也。”
Posted by 孫守真 at 4:31 PM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