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September 19, 2008

508


  送董曲江歸平原詩序真按:真按:董元度 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268 / 966)有王兆鰲、杜玉林、張希齡、董元度、胡銳、顧海、金農、(曲江外史)、張錦芳(曲江外史)、俞光組(曲江老屋)、梁岱(曲江園)、梁素(曲江園)、張鴻烈(曲江樓)、康五瑞(曲江樓)、程(王豈)(曲江樓)、江闓(曲江濤齋);(900 / 966)江潮.「董曲江,名元度,平原人。清乾隆壬申(1752)進士,入翰林院,散館時外派為知縣,後來又派為教授,晚年因病歸鄉。年輕時,夢見有人贈送一把扇子,上面提有三首絕句: …,」(閱微草堂筆記:Xuite日誌)已致謝忱矣.此乃董元度矣! 翁方綱與董元度

509

壬寅秋,平原董寄廬先生將東歸,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509 / 966:王簾、左衡、宋紀、沈寓(沈(上宀下禹)?)、施景禹、孫廷銓、孫孝源、孫景烈、徐德輝、梁瑋、程翔龍、黃鶴、董元度、董葆身、歐陽夢齡、錢國珍、顧翔雲(926 / 966)裘曼星、羅安慧.○則此乃董元度無疑矣. 其同年友大興翁方綱與其鄉人歷城方昂坳堂為茗蔬於城南東湖柳村之崇效僧舍。真按:翁方綱的同年 於是獻縣紀茶星昀真按:紀昀 宛平張晴溪模真按:張模 鉛山蔣定甫士銓真按:蔣士銓 新安程蕺園晉芳、真按:程晉芳 歷城周林汲永年真按:周永年 餘姚邵二雲晉涵真按:邵晉涵 歙洪素人樸真按:洪樸 汪訒葊啟淑真按:汪啟淑 桐城吳華川詒豐真按:吳詒豐 湖口周載軒厚轅真按:周厚轅 錢塘吳穀人錫麒真按:吳錫麒 或以舊侶,或以新知,皆相與戀別述懷,徙倚蕉梧之陰,歡言竟日而不能去。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此數人似多與四庫全書之纂修有關也.俟考!此文云「壬寅」(乾隆47年),則近乎是矣!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代表作 寺於聖安寺為西隣,迴憶漁洋、方山諸公餞念東侍郎於聖安寺,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175 / 966)李世蔚、周正、陸嵩、謝重輝、謝履忠、葉桂年(方山堂);(890 / 966)王升、葛瓊、方觀瀾(方山民、方山遺民).疑為謝重輝(顧炎武之友(主人)亦為田雯、王士禛之友也.. 真按:高珩 在康熙庚申冬至,真按:康熙19.1680.乾隆5.1740.嘉慶5.1800.咸豐10.1860.民國9.1920. 今百有三年矣。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 真按:王士禛作品編年 聖安,金、元古蹟,一無存者;而此寺猶有王覺斯真按:王鐸 田山薑題字,真按:田雯 竹垞、漁洋諸前輩題卷。真按:朱彝尊、王士禛 今日之樂何啻百年前諸老宿優游笑語時也

510

!方綱與先生同舉於鄉,又同成進士、讀中祕書,冉冉三十年於茲,真按:翁方綱之仕履 而先生年最長,真按:翁方綱的同年 真按:翁方綱與董元度 其於詩文師法淵源粹然醇且正,今且課孫娛老,紬德水杜亭之緒言,真按:國無!詞:【德水】1. 黃河 的別名。《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 得火德, 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更名 德水 ,以為水德之始。”《史記‧封禪書》:“ 秦始皇 既并天下而帝,或曰:‘……昔 秦文公 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 更名 德水 。” 南朝 徐陵《孝義寺碑》:“昔 岱山 徙號, 重華 著其受終; 德水 移名, 人表其嘉運。”《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五‧賀聖歡》:“四海皇風被,千年 德水 清。”2.佛教語。謂功德水。 南朝 梁簡文帝 《奉阿育王寺錢啟》:“難遇者乃 如來 真形舍利,照景蜜瓶,浮光德水。”參見“ 八功德水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718 / 966)唯盧世(氵隺)一人.「读杜私言一卷 卢世氵隺撰 卢世氵隺(1588—1653),字德水,号紫房、南村病叟、杜亭亭长,祖籍河北涞水,徙居德州(今属山东)。天启五年(1625)进士,明季官至监察御史。清初徵至京师,谢病归。有《杜诗胥钞》、《余论》、《尊水… 」(敏思博客-羲皇上人的博客-明代诗学书目汇考)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积薪国有优贤意,硕果天遗旧德存。 安石流风传赌墅,半山陈迹说争墩。金陵历历前朝事,退食还应一笑论。 △其四(将抵德州遣问卢德水) 十载栖迟汗简青,飞鸿渐羽故冥冥。抱经有约寻卢阁,书牍何颜问杜亭。 窗下草深埋退笔,… (初学集(3)::::::爱晚红枫博客--晴雪因缘,终不免于消涸…… 此盧氏乃盧世氵隺(盧世(氵隺))也.欲致謝,未登錄不能,故錄于此:『感謝提供有關杜亭、德水之資料,吾于讀覃溪〈送董曲江歸平原詩序〉文「紬德水杜亭之緒言」時,好作參考. 任真敬上. 追維曩日寓居紀侍郎之東齋,相與掀髯扺掌淋漓浩唱於酒闌燈炧間者,此味依依如昨也。真按:董元度與紀昀 真按:翁方綱與紀昀 真按:翁方綱與董元度 時雨霽經旬,菊籬初蕾,西郊數峰如畫,秋光在濃淡遠近間。他日作舊雨草堂圖者當補此一幅矣。於是諸君子相和為歌詩以記之,而方綱為之序。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