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31

為江安傅增湘藏園所藏,郭則澐等人假以校勘,合兩種而刊行之。有敬躋堂叢書二種合刻本。

  5.《亭林雜錄》一卷

  此書雜考《史記》、《漢書》、《通鑑》等書之誤,分條別記,內容也多入《日知錄》中。《四庫全書》入子部雜家類存目。有吳震方《說鈴》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

  6.《音學五書》三十八卷

   此書包括《音論》三卷、《詩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韻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共五 種。其中,《音論》繼陳第之後,更探古音本原,推求注傳,以正毛氏之失,為五書之綱領;《詩本音》由陳第之說,以三百篇所用之韻,參互考證,明古音原作是 讀,非隨文牽就,故曰《本音》;《易音》即《周易》以求古音,通所可通,其不可通者則闕之;《唐韻正》以古音證唐韻之偽;《古音表》綜古音為十部,考以古 法,多相吻合。是書《四庫全書》入經部小學類。主要版本有康熙六年張弨符山堂寫刻本,《皇清經解》十四卷本,光緒十一年四明觀稼樓刊本,光緒十一年湘陰郭 氏岵瞻堂刻本,光緒十二年長沙思賢講舍刻本,福田書海活字本(收《音論》二卷,《詩本音》十卷),民國上海文瑞樓石印本,民國上海鴻章書局石印本,萬有文 庫第二集本,《音韻學叢書》一九三三年本,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重印《音韻學叢書》本,中華書局一九八二年本。此外,《古音表》又有花熏閣詩述單行 本。

  7.《韻補正》一卷  此書訂正吳才老《韻補》中關於古音叶讀的錯誤和今韻通用的失當。《四庫全書》入經部小學類

32

。有《亭林遺書》十種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指海本,借月山房彙鈔本,花熏閣詩述本,澤古齋重鈔本,邵武徐氏叢書本,連筠簃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音韻學叢書初編本,明辨齋叢書本,《音學五書》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本。

  8.《左傳杜解補正》三卷

  此書博稽載籍,以補正杜預《左傳集解》之闕失。《四庫全書》入經部春秋類。有康熙間張又南刻本,《亭林遺書》十種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借月山房彙鈔本,指海本,澤古齋重抄本,璜川吳氏經學叢書本,式古居彙鈔本,《皇清經解》本。

  9.《九經誤字》一卷

  此書根據石經及各種舊刻,以勘正諸經監本和各種坊間刻本之誤字。《四庫全書》入五經總義類。有《亭林遺書》十種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借月山房彙鈔本,指海本,澤古齋重鈔本,式古居彙鈔本,晉石廠叢書本,《皇清經解續編》本。

  10.《五經同異》三卷

   此書采輯宋元明以來先儒說經之文,以考證五經中之諸問題,雖不離乎考據古今,而大要以說為主,且皆 取先儒成說而不自為論斷,其宗旨與《日知錄》說經諸條有所不同。章學誠《丙辰劄記》疑此書未必出自亭林,或為後人所依託。《四庫全書》亦未收此書。有《亭 林遺書》二十一種本,《顧亭林先生遺書補遺》十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省吾堂四種本,《九經古義》附刻本,常熱蔣氏刻本。

  11.《石經考》一卷

33

   此書考證歷代石經源流得失,博列眾說,相互參校,尤足決聚訟之是非。《四庫全書》入史部目錄類。有 《亭林遺書》十種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借月山房彙鈔本,指海本,澤古齋重鈔本,式古居彙紗本,石經彙涵本,翁方綱批校刻本, 叢書集成初編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本。

  12.《金石文字記》六卷

   此書錄漢以後碑刻三百餘種,以時代為次,每條下各綴跋語,證據今古,辨正偽誤,較歐陽《集古》、趙 氏《金石》二錄,實為精核。後有潘耒補遺二十餘種。《四庫全書》入史部目錄類。有《亭林遺書》十種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借月 山房彙鈔本,澤古齋重鈔本,式古居彙鈔本,指海本,翁方綱批校刻本,《石刻史料新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古刻叢鈔》附本。

  13.《求古錄》一卷

  此書錄漢、明之間碑刻五十六種,每刻必載全文,並加注釋考證,較《金石文字記》為詳明。《四庫全書》入史部目錄頹。有《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行素草堂金石叢書本,槐廬叢書本。

  14.《天下郡國利病書》一二○卷

   此書雜取歷代史籍、天下志書、章奏文冊、實錄邸鈔及文集說部中有關各地疆域、形勝、水利、兵防、物 產、賦稅等關乎國計民生的記載,輯錄成編,並參以遊歷時實地考察所得,一一為之校正。其中采掇舊文,同異兼收,間有矛盾之處,編次亦絕無體例,為末完成之 稿本。《四庫全書》入史部地理類存目

34

。 有嘉慶間四川龍氏聚珍本,道光十一年成都敷文閣活字本,光緒五年蜀南桐華書屋薛氏家塾校刻本,光緒二 十六年廣雅書局刻本,光緒二十七年圖書集成局石印本,廣州書局本,商務印書館一九三六年影印《四部叢刊》三編本,上海書店一九八五年重印《四部叢刊》本, 南京圖書館藏稿本。

  15.《譎觚十事》一卷

   此書或作《譎觚》,係亭林為駁正時人樂安李煥章而作。李氏偽稱有〈與顧寧人書〉,辨正地理十事,亭 林特作是書駁之。其論於地理之學有所補正。《四庫全書》入史部地理類存目。有《亭林遺書》十種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借月山房 彙鈔本,指海本,澤古齋重鈔本,式古居彙鈔本,叢書集成初編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本(書脊題《蒿庵閒話及其他二種》),嶽麓書社一九九四年《日知錄集 釋》附錄本。

  16.《歷代帝王宅京記》二十卷

   此書或作《歷代宅京記》,《蘇州府志》又作《歷代都城宮闕考》,所錄皆歷代建都之制。前二卷為總 論,後十八卷以時代為次,詳載自伏羲至元各朝城廓、宮室、都邑、寺觀等建置始末。《四庫全書》入史部地理類。有嘉慶十三年顧氏刻本,碧琳琅館叢書本,槐廬 叢書三編本,芋園叢書本,掃葉山房刻本,《亭林遺書彙輯》本,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本。

  17.《建康古今記》十卷

  此書主要記載明代建都南京的史事。有清康熙間抄本,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影印本。

  18.《營平二州史事》六卷

35

  《亭林文集》卷二有〈營平二州史事序〉。亭林遊永平時,郡人請其纂修方志,亭林未應其求,但采古來營平二州故實,纂為《營平二州史事》六卷付之。《四庫全書》入史部地理類。有槐廬叢書本。

  19.《營平二州地名記》一卷

  此書為《營平二州史事》六卷中之一卷,所載為二州古地名,至五代而止。《四庫全書》入史部地理類。有槐廬叢書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

  20.《昌平山水記》二卷

   此書雜記近京一帶形勝之地,明十三陵之建造規制及京東道路水利、亭障遺跡等,條理秩然,博辨精審。 惟長城以外為亭林目所未經,所敘時有舛誤。《四庫全書》入史部地理類存目。有吳震方《說鈴》本,《亭林遺書》十種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 彙輯》本,北京出版社一九六二年本(與《京東考古錄》合刊),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及一九八二年本。

  21.《京東考古錄》一卷

   此書考證京東地理沿革,所錄多見於《日知錄》及《昌平山水記》中。《四庫全書》入史部地理類存目。 有吳震方《說鈴》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顧亭林先生遺書補遺》十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龍威秘書本,學海類編本,藝苑捃華本,叢書集成初編 本,北京出版社一九六二年本(與《昌平山水記》合刊),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及一九八二年本。

  22.《山東考古錄》一卷

  此書雜考山東地理名物,其中以辨正地名為多。《四庫全書》入史部地理類存目。有吳震方《說鈴》本

36

,《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顧亭林先生遺書捕遺》十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龍威秘書本,藝苑捃華本。上海商務一九三六年本(與《長河志籍考》合刊)。

  23.《聖安紀事》二卷

   此書或題《聖朝紀事》,衍生《亭林著述目錄》作一卷,記南明弘光帝建位南京一朝史事,皆據事直書, 不加評論,而深寓悲憤幽痛之意。有《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顧亭林先生遺書補遺》十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明季稗史彙編本。另外道光間有活字本《荊 駝逸史》,內載《聖安本紀》六卷,題崑山亭林氏顧炎武撰,事跡較此本為詳,實乃文秉所著之《甲乙事案》,而後人誤為一書。該書有臺灣商務一九七七年版。

  24.《熹廟諒陰記事》一卷

  此書或作《熹廟諒陰記》,或作《熹廟諒暗記》。亭林昔年欲撰《兩朝紀事》,未果,先成此卷,記明熹宗朝三大案之發端。是書向無刻本,近有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顧亭林詩文集》附錄本。

  25.《明季實錄》一卷

  此書記明季甲乙之變,為亭林就當時見聞,輯錄詔書、奏疏、邸報、文移之類,彙編而成,皆據事直書,未嘗參贊一訶,詳審而可信,堪與《聖安紀事》相輔而行。有《亭林遺書彙輯》本,昭代叢書本,明季稗史續編本,槐廬叢書四編本。

  26.《顧氏譜系考》一卷

  此書詳論顧氏得姓之始末,及崑山顧氏之世系。潘耒刻本作《顧氏譜略》,《四庫全書》入史部傳紀類存目

37

。有《亭林遺書》十種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

  27.《救文格論》一卷

  此書專論修史中之古代歲時、年號、官名、地名等問題,內容多入《日知錄》中。《四庫全書》入子部雜家類存目。有吳震方《說鈴》本,國朝名人著述叢編本,古今說部叢書十集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顧亭林先生遺書補遺》本,《亭林遺書彙輯》本。

  28.《詩律蒙告》一卷

  此書示人以作詩之法。原書僅二頁。有《別本菰中隨筆》附刊本。

  29.《顧亭林詩文集》

   此書包括《亭林文集》六卷、《亭林餘集》一卷、《蔣山傭殘稿》三卷、《亭林佚文輯補》一卷、《亭林 詩集》五卷、《集外詩補》一卷、《熹廟諒陰記事》一卷。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第一版、一九八三年第二版。此外巴蜀書社有一九九一年版《顧炎武詩文選譯》(李 永祐、郭成韜譯注)。

  30.《亭林詩集》五卷

   亭林詩無長語,事必精當,詞必古雅,字裏行間,頗寓興亡之感,故集中多有被刪削之處。如集中卷三原 有〈羌胡引〉一首,刻本無存。主要版本有清原刻本,《亭林遺書》十種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附校補一 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顧亭林詩文集》本。另有幽光閣鉛印本《潘耒手抄亭林詩集》,光緒二十三年山陽徐嘉味靜齋刻本《顧亭林先生 詩箋注》十七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顧亭林詩集彙注》

38

(王蘧常輯、吳丕績標校),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顧炎武詩譯釋》(盧興基譯釋)。

  31.《亭林軼詩》一卷

  此編輯存亭林佚詩十三首。有吳縣朱記榮刊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

  32.《亭林文集》六卷

   此書卷一為論說,卷二為序跋,卷三、卷四為書劄,卷五為記敘和碑誌,卷六為補遺。有清原刻本,《亭 林遺書》十種本,《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四明萬氏金石叢書本,學古齋金石叢書本,端溪叢書四集本,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中華書局 四部備要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顧亭林詩文集》本。另外有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三年版《顧炎武文》(唐敬杲注),臺灣廣文書局一九八八年版《尺牘彙 編》。

  33.《亭林餘集》一卷

   此書為乾隆年間長洲彭紹升所輯錄。彭氏於崑山市肆得抄本《亭林集》,多出既刻本十餘篇,均編集時為 門人所削落者,因錄為此編。有《亭林遺書》二十一種本,《顧亭林先生遺書補遺》十種本,《亭林遺書彙輯》本,四部叢刊影印誦芬樓刻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 《顧亭林詩文集》本。

  34.《蔣山傭殘稿》三卷

  此書收亭林文一篇,書劄九十八篇(內有一篇文字殘缺),其中《文集》已錄入的三十九篇

39

(文字上則互有出入),未錄入的六十篇。原稿久佚,自清代以來向無刻本。近有中華書局根據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舊藏抄本重加編次刊行,收入《顧亭林詩文集》一九八三年版中。

  35.《亭林佚文輯補》

  此編輯錄亭林佚文十九篇。有中華書局鉛印本,後收入中華書局《顧亭林詩文集》一九八三年版中。

  36.《亭林遺書》十種二十七卷

   吳江潘耒編,含《左傳杜解補正》三卷,《九經誤字》一卷,《石經考》一卷,《金石文字記》六卷, 《韻補正》一卷,《昌平山水記》二卷,《譎觚十事》一卷,《顧氏譜系考》一卷,《亭林文集》六卷,《亭林詩集》五卷。清康熙間刻本,坊間刻本,臺灣進學書 局一九六九年影印本。

  37.《顧亭林先生遺書補遺》十種,不分卷

  此書含《亭林年譜》,《五經同異》,《山東考古錄》,《亭林餘集》,《京東考古錄》,《亭林雜錄》,《菰中隨筆》,《聖安記事》,《救文格論》,附《同志贈言》,共十種。清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刻本。

  38.《亭林遺書》二十一種,四十四卷,附三種三卷

   此書含《左傳杜解捕正》三卷,《五經同異》三卷,《韻補正》一卷,《聖安記事》二卷,《顧氏譜系 考》一卷,《明季實錄》一卷,《營平二州地名記》一卷,《昌平山水記》二卷,《京東考古綠》一卷,《山東考古錄》一卷,《譎觚十事》一卷,《求古錄》一 卷,《金石文字記》六卷,《石經考》一卷,《菰中隨筆》三卷,《救文格論》一卷,《亭林雜錄》一卷,《亭林文集》六卷

40

,《亭林詩集》五卷,《亭林餘集》一卷,《亭林佚詩》一卷,附吳映奎輯《年譜》、全祖望撰《神道碑》、沈岱瞻《同志贈言》。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39.《亭林遺書彙輯》二十六種

   吳縣朱記榮編,含《左傳杜解補正》、《九經誤字》、《五經同異》、《韻補正》、《聖安記事》、《明 季實錄》、《顧氏譜系考》、《歷代帝王宅京記》、《營平二州地名記》、《山東考古錄》、《京東考古綠》、《譎觚十事》、《求古錄》、《金石文字記》、《石 經考》、《昌平山水記》、《菰中隨筆》、《救文格論》、《亭林雜錄》、《亭林文集》、《亭林詩集》、《亭林餘集》、《亭林佚詩》、《顧亭林先生年譜》、 《亭林先生神道表》,共二十五種,附淞南沈岱瞻纂《同志贈言》一種。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吳縣朱氏校經山房刻本,臺灣中華文獻出版社一九六九年影印本。

  (二)未刊諸作

  1.《肇域志》一○○卷

   此書記載明代各地地理形勢和山川要塞,係雜鈔史籍、圖經、方志而成,書成未刊。原稿本二十冊,不分 卷,已散佚。流傳于世的是同治年間汪士鐸、成蓉鏡根據稿本整理出來的五十冊抄本,其中抄清本一藏於上海圖書綰,一藏於臺灣中央圖書館,此外北京圖書館、南 京圖書館、上海師範學院圖書館、雲南圖書館、四川圖書館也各藏有部分抄本。

  2.《肇域記》六卷

  此書或作《山東肇域記》,內容專敘山東地理。首見亭林〈書楊彝萬壽祺等為顧寧人徵天下書籍啟後〉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