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September 28, 2008

將以是為依六書乎?則漢熹平石經且弗六書之依,而責唐之開成邪?且必六書之依焉,則必胥十三經之文而皆小篆焉然後可也。隸固已乖矣,而何楷之責邪?且君子所以必六書之爭者,真按:國:是  部首 日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ㄕˋ 1. 對﹑正確。如:「自以為是」﹑「積非成是」。 2. 事情。如:「國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4. 贊成﹑稱讚。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5. 表示肯定判斷的話。如:「他是學生」﹑「我是中國人」﹑「老人與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6. 表示存在的事實。如:「全身是傷」﹑「滿身是汗」。 7. 對命令的應答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8. 這。指示形容詞。如:「是人」﹑「是日」。論語˙學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 9. 此。指示代名詞。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 10. 於是,表示前後相關。書經˙禹貢:「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管子˙心術下:「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 11. 用於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惟你是問」。 詞:是1 sh ㄕˋ〕 〔《廣韻》承紙切,上紙,禪。〕 1.正;不偏斜。《易‧未濟》:“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李鼎祚 集解引 虞翻 曰:“是,正也。”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議之不徇,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2.正確。《詩‧魏風‧園有桃》:“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朱熹 集傳:“彼之所為已是矣,而子之言獨何為哉?” 葉適 《陳秀伯墓志銘》:“君既不以求和為是,而書語侵中書,執政固不喜。” 俞樾 《茶香室叢鈔‧伯夷之弟》:“惟太守之姓異,未詳孰是。”3.指正確的論斷或肯定的結論。 王充 《論衡‧本性》:“自 孟子 以下至 劉子政 ,鴻儒博生,聞見多矣。然而論情性,竟無定是。”4.認為正確;肯定。《墨子‧耕柱》:“功皆未至,子何獨自是而非我哉?”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七:“﹝ 秦會之 ﹞謂 曾南豐 脩《英宗實錄》,辟 陳無己 為屬。 孫仲益 書數百字詆之,以為無此事…… 仲益 之辨,人多是之。” 《今世說‧輕詆》:“ 吳梅村 聞之,頗是 言。”5.訂正。 顏元 《上徵君孫鍾元先生書》:“某不自揣,撰有《存性》、《存學》二編,欲得先生一是之,以挽天下之士習而復 門之舊。”參見“ 是正 ”。6.遵從,以為法則。《逸周書‧周祝》:“地出物而聖人是,時雞鳴而人為時。” 孔晁 注:“萬物自然,不為人來,聖人則之,如因雞鳴以識時也。”《荀子‧非十二子》:“不法先王,不是禮義。” 楊柳橋 詁:“《爾雅》:‘是,則也。’”7.概括之詞。凡是,任何。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八:“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賈島 《送孫逸人》詩:“是藥皆諳性,令人漸信仙。”《紅樓夢》第八十回:“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兒都好聞呢。”8.表示肯定判斷之詞。《左傳‧定公十二年》:“無 ,是無 孟氏 也。” 元稹 《景申秋》詩之六:“眼前撩亂輩,無不是同鄉。”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七:“ 三仙姑 愛的是青年們,青年們愛的是 小芹 。”9.表示加重語氣之詞。《書‧金縢》:“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于天,以 代某之身。’” 南朝 丘遲 《與陳伯之書》:“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西游記》第十四回:“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 沙汀 《航線》:“香檳酒在玻璃盅裏堆花,大餐間裏的紳士們,是忘掉了腳下動蕩的船和崩裂的世界了。”10.表示答應之詞。 巴金 《秋》一:“是。日期還沒有定,不過也很快。”11.用在動詞後面的兩個數量結構之間,含有“算作”的意思。《紅樓夢》第七一回:“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麼後事不後事!”如:走一步是一步;給多少是多少,決不計較。12.代詞。此,這;這裡。《詩‧大雅‧崧高》:“因是 人,以作爾庸。” 王安石 《贈寶覺》詩序:“聞 化城閣 甚壯麗,可登眺,思往遊焉,故賦是詩。” 郭沫若 《西江月‧謁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詞:“問君何處去尋詩?詩曰在斯、在是。”13.副詞。表示範圍,相當於“只”。《論語‧為政》:“ 子游 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是,猶祗也……言祗謂能養也。”14.連詞。表示承接,相當於“於是”。《書‧禹貢》:“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是,猶於是也。” 王充 《論衡‧感類》:“ 劉媼 息大澤,夢與神遇,是生 高祖 。”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惟其不有,以惠厥後,是生相君,為朝德首。”15.連詞。表示承接,相當於“則”。《管子‧八觀》:“是故主上用財毋已,是民用力毋休也。” 郭沫若 等集校:“是猶則也。 注:‘則用力不休也。’亦以則釋是,是其證。”16.連詞。表示轉折,相當於“而”。《戰國策‧魏策一》:“ 吳起 對曰:‘ 山之險,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業,不從此也。’”《韓非子‧難二》:“ 惠公 以此人是敗, 文公 以此人是霸。”17.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因此”、“因為”。《逸周書‧常訓》:“夫禮非剋不承,非樂不竟,民是乏生。”《史記‧呂太后本紀論》:“刑罰罕用,罪人是希。” 石孝友 《醉落魄》詞之四:“雨斷雲銷,總是初情薄。” 耶律楚材 《和薛正之韻》:“禮義不張真我恨,干戈未戢是吾憂。”18.連詞。表示讓步關係,相當於“雖”、“雖然”。 白居易 《游平泉宴浥澗宿香山石樓》詩:“是夜勿言歸,相攜石樓宿。” 柳永 《滿江紅》詞之四:“人是宿,前村館,想鴛衾今夜,共他誰暖?” 李五 《虎頭牌》第二摺:“則俺那 山壽馬 姪兒是軟善,犯的休想他便肯見憐。”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她答應是答應了,卻急得一個通宵沒閉眼。”19.連詞。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即使”。20.助詞。用在賓語和它的動詞之間,起把賓語提前的作用,以達到強調的目的。《書‧益稷》:“無若 丹朱 傲,惟慢遊是好。” 韓愈 《祭十二郎文》:“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蠱惑既深,惟其言是聽。” 孫中山 《第二次護法宣言》:“暮 ,宗旨靡定,權利是獵,臣妾可為。”21.助詞。猶“夫”,表發端。《禮記‧三年問》:“今是大鳥獸,則失喪其群匹。”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是,猶夫也。” 蘇軾 《祭陳令舉文》:“是何一奮而不顧,以至於斥,一斥而不復,以至於死。”22.通“ ”。《老子》:“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馬王堆 墓帛書乙本《老子‧道經》作“不自視故章”。《逸周書‧周祝》:“是彼萬物必有常,國君而無道以微亡。” 朱右曾 校釋:“是……讀為視。”《荀子‧解蔽》:“是其庭可以搏鼠,惡能與我歌矣。” 楊倞 注:“是,蓋當為視。”23.通“ ”。足,滿。 馬王堆 墓帛書《十六經‧正亂》:“吾將遂是其逆而僇其身。”24.通“ ”。實在;真實。《古文苑‧秦惠文王〈詛楚文〉》:“是繆力同心。” 章樵 注:“是,讀作寔。”《淮南子‧修務訓》:“故有符於中,則貴是而同今古。” 高誘 注:“是,實也。言中心能明實是者則貴之,古今一也。”《漢書‧蓋寬饒傳》:“ 寬饒 坐舉奏大臣非是,左遷為衛司馬。” 顏師古 注:“不以實也。”25.通“ ”。《孫子‧吳問》:“‘孰為之次?’‘ 智是 為次。’” 馬王堆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一》:“欲以取 ), )是不得。”26.通“ ”。此時,這時候。《史記‧項羽本紀》:“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發屋。”《漢書‧陳勝傳》:“於是諸郡縣苦 吏暴,皆殺其長吏,將以應 。”27.用同“ ”。嘗試。 石子章 《竹塢聽琴》第二摺:“你將那無顯驗的文書是監察,須不是俺 孔宣聖 遺留下。”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摺:“你是穿上這袍鐙,披掛了我看。”28.猶“甚”。怎樣。《水滸傳》第四二回:“早是不鑽出去。”29.猶“甚”。極;很。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姐姐為人是稔色, 張生 做事忒通疏。”30.用同“ ”。事情。《七國春秋平話》卷中:“ 孫子 曰:‘特來講和一件是。’ 樂毅 曰:‘何是也?’”31.姓。 三國 是儀 。見《三國志‧吳志》本傳。 2 t ㄊ〡ˊ〕 〔《集韻》田黎切,平齊,透。〕 月邊。參見“ 2 ”。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