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February 9, 2008

510

  送張肖蘇之汝陽序真按: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306 / 966)唯有周慶奎、張鶴2.此應為張鶴也據下冊(574 / 1147)「(姓名)張鶴 (籍貫)即墨 (字)嘯蘇 肖蘇 (號 別稱 室名等)陽扶 大勞山房」應即此人也.沈津翁譜有「即墨張肖蘇以其鄕所產紅稻見餉,走筆為謝」應即此人.「石洲詩話:愚嘗與即墨張肖蘇論之,又與欽州馮魚山論之,詳具於《杜詩附記》卷內。《秋日夔府詠懷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未免鋪敘,難此整贍。『霧雨』句自己,『馨香』句鄭、 …」home.educities.edu.tw/f5101231/f54.html 張鶴

即墨張孝廉將之汝陽,過予論文,真按:翁方綱的文論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真按:翁方綱與張鶴 自言嘗苦多病,既而持舊簡紙屬書數言為贈真按:國無.詞:【簡紙】1.竹簡和紙。亦指各種書寫用品。《後漢書‧賈逵傳》:“令 自選《公羊》 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與簡紙經傳各一通。” 李賢 注:“竹簡及紙也。”2.箋紙;信紙。《宋史‧王曾傳》:“平生自奉甚儉,有故人子 孫京 來告別, 留之具饌,食後,合中送數軸簡紙,啟視之,皆它人書簡後裁取者也。” 真按:屬之受詞為方綱也.書之主詞為方綱也.(均省略)謂屬方綱書數言為贈.故書此以送之也.書非書法、書學之書也.朱友舟氏斷章取義失之矣.詳下文愚校按. 愚方恧然愳無以益吾子者,

511

抑心所欲宣者又不敢嘿也。昔歐陽子之於石徂徠謂君子不以相見為歡,真按:歐陽修與石介 不以疾病為憂,惟其有不至於道者乃可為憂云爾。真按:翁方綱與歐陽修 然觀徂徠之答歐陽猶曰「永叔待我淺,不知我深。」蓋其氣未能平也。今吾肖蘇之虛己受益過於徂徠遠矣,然談藝數日,雖未遽深推闡於學道之實,而以吾觀予肖蘇之病在於心不專而神志未能定也。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 真按:翁方綱論學 真按:翁方綱與張鶴 讀書之原不在求強記,真按:此字據原文右邊校注文插入.續修四庫本並無此校注也. 蓋亦務定其志而已。真按:翁方綱的人生觀 真按:翁方綱的修養論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主張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 志定則得淺而不啻深,得少而不啻多也。始之以一,而積之以誠,其有不逢原而大快者哉?真按:翁方綱論學-此亦近愚所謂用生命來讀書也.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 旬日以來,僅得見吾子時文一篇、詩一二十篇耳,真按:翁方綱的創作方法論-多多益善?-一二十篇還說「耳」?嫌少乎? 格調之高誠不肯依人步武者,然求其識趣所歸,真按:國:識趣 注音一式 ㄕˋ ㄑㄩˋ 相似詞 見機 相反詞  知趣。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你平日那一班同歡同賞、知音識趣的朋友,怎沒一個來偢你一偢?」詞:【識趣】1.識見志趣。 葉適 《<黃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書 巾山 之上,使讀之者識趣增長。” 文徵明 《題沈石田臨王叔明小景》:“ 石田先生 風神玄朗,識趣甚高。” 姚鼐 《禮恭親王家傳》:“故識趣高卓,越出流俗。”2.懂得情趣。《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知情識趣俏哥哥,此道誰人賽我。”《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你平時那一班同歡同賞、知音識趣的朋友,怎沒一個來偢睬你一偢睬?” 劉紹棠 《漁火》:“四名弟兄非常過意不去,都想給他找個知情識趣的女人,他卻不肯答應。”3.知趣,識相。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五章:“小夥子粗魯是粗魯,還識趣啊!” 歐陽山 《柳暗花明》八一:“後來她看見 何守仁 太不識趣,就毅然發話道。” 記里鼓車真按:國無!詞:【記里鼓車】見“ 記里車 ”。【記里車】古代一種能標示道路里程的車子。 崔豹 《古今注‧輿服》:“大章車,所以識道里也,起於 西京 。亦曰記里車。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尚方故事》有作車法。”《隋書‧禮儀志五》:“記里車,駕牛。其中有木人執槌,車行一里,則打一槌。”《晉書‧輿服志》:“記里鼓車,駕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執槌向鼓,行一里則打一槌。” 如土測景者,真按:國:圭  部首 土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ㄍㄨㄟ 1. 古代諸侯在大典時所持的一種玉器。說文解字:「圭,瑞玉也,上圜下方。」段玉裁˙注:「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對下方言之,故曰上圜。」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2. 古代測日影的器具。如:「日圭」、「圭表」、「圭臬」。 3.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圭媯。詞:圭1 〔u ㄍㄨㄟ〕〔《廣韻》古攜切,平齊,見。〕1.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等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製禮器。長條形,上尖下方。其名稱、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易‧益》:“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儀禮‧聘禮》:“所以朝天子,圭與繅皆九寸,剡上寸半,厚半寸,博三寸。” 鄭玄 注:“圭,所執以為瑞節也,剡上象天圜地方也……九寸,上公之圭也。” 賈公彥 疏:“凡圭,天子鎮圭,公桓圭,侯信圭,皆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唯長短依命數不同。” 劉向 《說苑‧修文》:“諸侯以圭為贄。圭者玉也,薄而不撓,廉而不劌,有瑕於中,必見於外,故諸侯以玉為贄。” 段成式 《酉陽雜俎‧禮异》:“古者安平用璧,興事用圭,成功用璋,邊戎用珩。”參閱 武億 《古玉圭圖說》2.清潔,潔凈。《儀禮‧士虞禮》:“圭為而哀薦之饗。” 鄭玄 注:“圭,絜也。”3.指鮮明。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毀頓,憑附之質,丹青之飾,暗昧不圭,不稱靈明。” 馬其昶 校注:“圭與蠲同音,《集韻》:‘蠲,潔也,明也,通作圭。’”4.古代測日影的儀器叫圭表。石座上的橫尺叫圭,南北兩端的標杆叫表,用以測量日影長短。參見“ 圭影 ”、“ 圭表 ”。5.古代容量單位。《孫子算經》卷上:“量之所起,起於粟。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新唐書‧西域傳上‧高昌》:“陛下終不得 高昌 圭粒咫帛助中國費。”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陶隱居名醫別錄合藥分劑法則》:“量之所起為圭,四圭為撮,十撮為勺,十勺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五斗曰斛,二斛曰石。”參見“ 圭撮 ”。6.古代重量單位,一兩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後漢書‧律曆志上》“量有輕重” 李賢 注引《說苑》:“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重一斤,三十斤重一鈞,四鈞重一石。”7.墨形似圭,故稱墨一錠為一圭。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六引 李格非 《破墨癖說》云:“餘用墨,每一二歲不能盡一圭。”8.姓。 三國 圭泰 。見《三國志‧魏志‧司馬岐傳》。 則又若怳乎不得其準的也

512

。時文之法在於審題,題得而理定,理定而法生焉。真按:翁方綱的作文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與舉子業 其但務古調以震駭於人者猶之浮詞也。古文上下接武而日用不可離者莫如韓,詩則莫如杜。真按:翁方綱與杜甫 真按:翁方綱與韓愈 真按:翁方綱的作文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主張 然韓文杜詩各有其所以然之極至,不在於貌似也。能知韓之所以然,則可以上窺馬班真按:司馬遷、班固 又上而六經矣。知杜之所以然,則可以上通漢魏,又進而騷,又進而三百篇矣。其貌襲者,則由於中無物,中無物則由於識趣不真而已矣。真按:翁方綱對擬古派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明七子的批評 由吾肖蘇今日之詣力,專而精之: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作文方法論 山谷有言曰「以質厚為本」,真按:翁方綱的論學主張 真按:翁方綱的口頭禪 白石曰「離而能合」,真按:姜夔 真按:翁方綱與姜夔 真按:google有! 真按:百度有! 此二語是詩文書法之總訣也。真按:國:書法 注音一式 ㄕㄨ ㄈㄚˇ 1.毛筆字書寫的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等方法。是我國傳統藝術之一。 2.史家記事的體例筆法。左傳˙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3.以毛筆書寫的文字作品。如:「這篇書法筆力遒勁,令人激賞。」 詞:【書法】1.古代史官修史,對材料處理、史事評論、人物褒貶,各有原則、體例,謂之“書法”。《左傳‧宣公二年》:“ 董狐 ,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劉知幾 《史通‧惑經》:“故知當時史臣各懷直筆,斯則有犯必死,書法無捨者矣。” 謝采伯 《密齋筆記》卷四:“《論語》書法之嚴,即《春秋》書法也。” 劉基 《春秋明經‧鄭伐許鄭伯伐許》:“蓋與 鄭伯 之書法同矣。”2.文字的書寫藝術。亦指書法作品。《南齊書‧周顒傳》:“少從外氏車騎將軍 臧質 家得 衛恒 散隸書法,學之甚工。” 錢愐 《錢氏私志》:“ 元章 書法之妙,今日可謂第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詩的從古也沒有這好的。又且書法絕妙,天下沒有第三個。” 周揚 《在中國書法家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書法作為一門 中國 獨特的藝術,我們應該重視它。”3.指漢字形體。 葉名灃 《橋西雜記‧壹貳三肆等字》:“至如 碑,惟一二三書法不同。”4.措辭方式。 呂叔湘 《<通鑒>標點瑣議》:“《通鑒》書法,‘夜’一字為句,必有所承。上文未說何日之事,‘夜’字連下讀,‘夜’字點斷,意為‘到了那天夜裏’;‘夜’字不斷,意為‘趁夜裏’。”○按:此處書法乃論文勢者,非毛筆書法也.乃有朱友舟論文則引此為論書學者,是亦斷章取義而已矣.3 、翁方纲书学思想的成因……31书学思想的渊源……山谷有言曰:‘以质厚为本’,姜白石曰离而能合’,此二语是诗文、书法之总诀也。[] 书虽小道,而篆隶之后…然惟其不泥古,不袭古而愈当勤求古人为事,白石诗说云不求与古人离而不能不离,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二语… (朱友舟毕业论文)(永和书社新社员朱友舟论文选 - 永和书社 - 民间社团其將「詩文書法」(詩文之書法)斷成「詩文、書法」亦未解本文旨意也.疑其未通讀全文,但以關鍵字檢索斷章取意爾! 然其道要在於平心易氣、靜虛以涵泳之,是又養氣卻疾之一法矣。真按:翁方綱的治學主張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常見翁提「平」字,尤其平心、平氣之屬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