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更有後世之變禮不再見於他經,如王制之天子立三監,監於方伯之國之類,鄭氏悞信以為古禮,陳氏雖有改正僅什之一,其總論大畧云爾。至折衷古今通方善俗,尤為精確。茲不備錄焉。
學禮質疑二卷刋本
右國朝萬斯大撰。斯大學於梨洲黃氏曰,真按:黃宗羲 質疑者,意以質於其師也。真按:萬斯大與黃宗羲 真按:萬斯大之為學 首取戴記諸篇相對,次取儀禮與戴記相對,次取易、書、詩、春秋及左、國、公、穀與二禮相對,見其血脉貫通帝王制度約畧可考因所得,竊著之。共三十三篇
232
。梨洲稱其甲乙證據,摧牙折角,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 真按:國無!待查!詞:【折角】1. 漢元帝 時,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易》,以貴幸善辯,諸儒莫敢與抗論。人有薦 朱雲 者, 雲 入,昂首論難,駁得 充宗 無言以對。諸儒為之語曰:“ 五鹿 嶽嶽, 朱雲 折其角。”事見《漢書‧朱雲傳》。後以“折角”喻指雄辯。 宋 周邦彥 《汴都賦》:“雖有注河之辯,折角之口,終日危坐,抵掌而譚,猶不能既其萬一。” 清 黃景仁 《送容甫歸里》詩:“此日眾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2.指在爭論中被人駁倒。《舊五代史‧周書‧馮道傳》:“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進《賀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道 讓 琪 曰:‘昨來收復 定州 ,非 真定 也。’ 琪 昧於地理,頓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維新夢‧外交》:“看諸卿聞命即行,絕無繫戀,似此皇華之選,必無折角之虞。”3.謂摺疊其邊角。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升庵集》:“余嘗愛 趙子昂 《書跋》云:‘聚書藏書,良非易事。善觀書者……勿捲腦,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疊頭巾之角。 清 沈育 《郭有道墓》詩:“士林爭折角,仙侶羡同舟。”參見“ 折角巾 ”。 軒豁呈露。真按:國:軒豁 注音一式 ㄒㄩㄢ ㄏㄨㄛˋ1.開朗。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門在山坳間,不甚軒豁。」聊齋志異˙卷二˙紅玉:「衛知生望族,又見儀采軒豁,心許之。」 2.形容聲勢浩大。醉醒石˙第八回:「打了個欽差金字牌,中書科不軒豁,倒打錦衣衛頭行。」詞:【軒豁】1.高大開闊。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乾端坤倪,軒豁呈露。” 宋 王禹偁 《月波樓詠懷》:“茲樓最軒豁,曠遠西北陬。”2.謂軒昂開朗,氣宇不凡。 宋 沈遼 《送曾處善赴寶應尉》詩:“ 六峰 老師氣軒豁, 九華 雌山苦陰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紅玉》:“ 衛 知生望族,又見儀采軒豁,心許之,而慮其靳於資。”
禮學會編六十四卷稿本
右國朝應撝謙撰。卷首錄文公乞修三禮劄子,真按:朱熹 并子在儀禮經傳目錄。真按:朱在 真按:此當寫「并其子在」,意較完顯.其者,代朱子. 後記楊復儀禮經傳續編序以見當時傅授之意,第以朱、真按:此字原似作苐,筆改作第-改原艹字頭為竹也. 黃二氏立此規模,專為天子諸侯士大夫行禮之地,而分類條攝不免斷裂本文,茲則因地制宜,各還本旨,標題名篇,共六十四,附小戴禮編餘一冊,釐次頗為詳審云。 按撝謙於各經俱有注釋,三禮尤所究心,嘗與萬充宗往復辨難
233
。今充宗經學五書已刋行而撝謙所著流傳絕少,茲故備錄之。
讀禮志疑六卷刋本
右國朝陸隴其撰。皆與及門同志辨難往復之語,取漢唐諸說考其異同得失,大要一衷朱子,
參讀禮志疑二卷刋本
右國朝生員婺源汪紱撰。卽前書而參校之。真按:此謂「就」也. 間亦有觸類引伸處,如周禮郊特牲之屬與圜邱各殊,司士治朝之位與曲禮互異之類,皆補辨陸氏所未發。
234
禮書綱目九十二卷寫本
右國朝婺源江永撰,分列八門:嘉禮賓禮凶禮、吉禮皆因儀禮所有者而附益之,軍禮、通禮、曲禮則皆補儀禮所未備,另立樂一門居後,又附以深衣考悞一卷、律呂管見一卷。此書薈萃眾家絜綱列目,縷悉條分,說禮之總龜也。真按:國無.詞:【總龜】1.古代對知識淵博者之譽稱。 唐 顏真卿 《麗正殿學士殷君墓碣銘》:“ 賀 呼君為五總龜,以龜千年五聚,問無不知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古今博洽之士,有稱府者,有稱庫者……有稱總龜者。”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義學之淵海,三藏之總龜。”2.用以稱內容博大的典籍。
對制談經十五卷刋本
右明京兆杜涇取宋葉時禮經會元舊文凡百篇為之釐次音釋,而改題今名。復分立十五門統之以便檢閱。
235
禮要樂則一冊刋本
右明御史桐城阮鶚撰。禮要列冠昏喪祭飲射六條,畧據古經參以通俗,樂則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門系以毛詩篇什。蓋鶚巡按直隸時條約士民所作也。
禮樂通考三十卷刋本
右國朝武進吳掄撰。本三禮以沿考後世歷代之制,兼采儒先之說而參附焉。
廟制考義四冊刋本
右明季本撰。詳考廟制,辨正秦漢以來諸儒附會之說
236
。總論分為七義,附錄七十七圖。
廟制圖考四卷刋本
右國朝鄞縣萬斯同撰。共六十九圖,系以三十七說。自題云:宗廟之制眾說棼加,太廟居北,昭穆分列以次而南者,孫毓之說也。太廟居中羣廟分列無分上下者,賈 公彥之說也。周制七廟并數文武世室者,韋元成、鄭康成之說也。周制七廟不數文武世室者,劉歆、王肅之說也。皆引經据傳,各有依據,而王、鄭兩家尤為眾說之 鵠自同堂異室之制興,近親四廟之典定,先王遺意無存。爰采王制七廟之文,參劉氏三宗之說作此
237
。
四禮翼一冊刋本
右明寧陵呂坤撰。冠昏喪祭四禮各分前後,翼原本禮經之意,復參酌古今,取其切近可行者著焉。
家禮辨定十卷瓶花齋寫本
右國朝錢唐王復禮輯。復禮以朱子家禮乃乾道五年丁母祝令人憂時所作,至晚年多所損益,未暇更定,因取舊本重為釐次。多采及近時諸家之說○按復禮矻矻著述與毛奇齡、吳農祥諸人往復切劘云。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238
春秋類
春秋集傳纂例十卷刋本
右唐河東陸淳撰。本啖、趙所著統例,為纂而合之其辭義隨加注釋,兼備載經文於本條之內,使學者以類相求,其三傳義例取舍,啖、趙具已分晰,亦隨條編附凡四 十一篇。吳萊序謂金泰和間趙秉文手本太原板行。陸氏另有辨疑七卷,然今本又有辨疑各條混入,似屬後人更定,非吳所見之本也。
春秋微旨三卷寫本
239
右前人撰。唐志二卷,晁志六卷,今本三卷,與經義考同。其書亦舉所聞於其師啖助、趙匡者,為折衷之。晁公武曰學春秋者啖、趙以前皆顓門名家,苟有不通,寧言經悞,其失也固。啖、趙以後喜援經擊傳,其或未明則憑私臆決,真按:决-不復一一出校. 其失也穿鑿。均之失聖人之旨,真按:疑有誤! 而穿鑿者之害為甚。公武蓋鑒於流弊而為此言,非有咎於陸氏耳。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十五卷天一閣寫本
右宋龍圖閣學士高郵孫覺撰。義主穀梁,間采左氏、公羊,及歷代諸儒。唐啖、真按:啖助 趙、真按:趙匡 陸氏之說長者從之真按:陳淳
240
其所未安則以所聞於安定先生者折衷焉。真按:胡瑗 陳振孫曰安定弟子以千數別其老成者為經社,覺年最少,眾皆推服。此殆其時所作也。
春秋集解十二卷刋本
右宋蘇轍撰。真按:前有作蘓轍者. 轍自熙寧謫居高安,始作此。紹聖、元符間凡三易地,隨時增改,最後居龍川而書始成。大指以世人多師孫復不復信史兼時王學行詆春秋為斷爛朝報,故矯俗而為之。
春秋五禮例宗十卷倦圃寫本
右宋直秘閣霅川張大亨撰。大亨以周禮盡在魯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