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跋瘞鶴銘
此拓本之未經描舛者,生氣迥出之字作飛白,方字作篆勢,此猶可想見也。真按:斷句之誤-此全係交付不通文義、不懂書學之淺人標點者。以沈氏閱歷之富,愚不信此其自點讀也!「此拓本之未經描舛者,生氣迥出。「之」字作飛白,「方」字作篆勢,此猶可想見也。」 吾嘗辨朱方三行宋人補刻之說不可信,真按:標點不當-吾嘗辨“朱方”三行宋人補刻之說不可信.○朱方為原文「化於朱方」之朱方也.新漢籍:集/總集/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 凡七十四卷/卷四十七/陶弘景 二/瘞鶴銘 序(P.3220-2) 觀此益明矣。真按:翁方綱對瘞鶴銘的考辨 其文自後而前,裝潢時未移就次序耳。真按:翁方綱的文獻裝潢學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七冊第1827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7_復初齋文稿(九)\_001827.jpg
91
跋瘞鶴銘二種
“壬”字上半尚隱隱可辨,此亦從來拓本所未有者。
前年得此雙鈎本,詫為向所未見,今得睹此真跡,何減焦麓江崖,天風襲袂邪真按:斷句不當!-當予連讀!何減焦麓江崖天風襲袂邪.謂焦麓江崖之天風襲袂也,不宜斷開! ?北平翁方綱。真按:翁方綱論瘞鶴銘的版本 真按:翁方綱對瘞鶴銘的考辨
注:見有正書局石印本《瘞鶴銘》。真按:參考書目-博士論文-翁方綱研究
91
跋御書瘞鶴銘真按:真按:翁方綱與清高宗 原稿題云〈恭跋御書瘞鶴銘〉,御字有抬高平抬.
右《瘞鶴銘》全文,今獲恭逢帝文光賁,奮章風藻,照耀江山,誠斯銘之幸也。戶部江南司主事臣成履恒敬裝,真按:國:臣 部首 臣 部首外筆畫 0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ㄔㄣˊ 1. 俘虜、奴隸。書經˙費誓:「臣妾逋逃。」孔安國˙傳:「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禮記˙少儀:「臣則左之。」鄭玄˙注:「臣,謂囚俘。」 2.君王時代的官吏。論語˙八佾:「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禮記˙禮運:「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 3.古人對君、父或一般人的自謙之詞。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王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4.姓。如漢代有臣綜。 5.二一四部首之一。 6.服從。如:「臣服」。韓非子˙五蠹:「魯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國,境內之民,莫敢不臣。」 7.統率、使之服從而為臣。左傳˙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戰國策˙秦策四:「兵甲之強,壹毀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詞:臣1 〔chn ㄔㄣˊ〕 〔《廣韻》植鄰切,平真,禪。〕 1.戰俘。《禮記‧少儀》:“臣則左之。” 鄭玄 注:“臣,謂囚俘。” 孔穎達 疏:“臣,謂征伐所獲民虜者也。” 楊樹達 《臣牽解》:“臣之所以受義於牽者,蓋臣本俘虜之稱……蓋囚俘人數不一,引之者必以繩索牽之,名其事則曰牽,名其所牽之人則曰臣矣。”2.奴隸,奴僕。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駁〈實庵字說〉》:“更具體的說時,臣是家內奴隸。”參見“ 臣妾 ”。3.國君所統屬的民眾。《書‧泰誓上》:“ 受 有臣億萬,惟憶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詩‧小雅‧北山》:“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孟子‧萬章下》:“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4.君主制時代的官吏。《禮記‧禮運》:“故仕于公曰臣。”《左傳‧襄公九年》:“君明臣忠,上讓下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承祖宗鴻業,寤寐求賢,以資治道。朕聞師臣者王,古今通義也。”參見“ 臣工 ”。5.臣對君的自稱。《國語‧晉語七》:“ 悼公 使 張老 為卿,辭曰:‘臣不如 魏絳 。’”《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之徒,無道 桓 文 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水滸傳》第一回:“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 漢 天師星夜臨朝。”6.君王對父母、祖先、天地等的自稱。《史記‧外戚世家》:“太后曰:‘帝倦矣,何從來?’帝曰:‘今者至 長陵 得臣姊,與俱來。’” 唐 李德裕 《武宗改名告天地文》:“臣纘丞丕緒,勵翼七年,不敢怠荒,以思無逸。”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慶壽冊寶》:“皇帝北向再拜,奏起居,致詞曰:‘臣某稽首言:伏惟太上皇帝陛下,壽同天永,德與日新。’”7.古人表示謙卑的自稱,多見於 秦 漢 以前。《史記‧高祖本紀》:“臣少好相人。”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古人相與語,多自稱臣,自卑下之道,若今人相與語皆自稱僕。”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卷二:“古者稱臣,蓋示謙卑而已,上下通行,不特稱於君上之前也……自 唐 以來,惟君上以呼臣,庶士大夫不復敢以相稱謂矣。”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古無格式忌諱》:“ 樊噲 見 淮陰侯 稱臣, 樊於期 見 荊軻 稱臣。”8.今亦偶用以自稱,有調侃意。 魯迅 《集外集拾遺‧〈報載患腦炎戲作〉詩》:“橫眉豈奪蛾眉冶,不料仍違眾女心;詛咒而今翻異樣,無如臣腦故如冰。”9.泛指物的配屬。《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虞翻 注:“觀乾為王,坤為臣。”《禮記‧樂記》:“宮為君,商為臣。” 漢 班固 《白虎通‧日月》:“日為君,月為臣也。”10.盡臣的本分。《論語‧顏淵》:“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 三國 蜀 諸葛亮 《西戎》:“地廣形險,俗負彊很,故人多不臣。” 宋 蘇洵 《上韓舍人書》:“而大者又有二虜之不臣,天子震怒,大臣憂恐。”11.以之為臣;役使。《左傳‧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臺。” 孔穎達 疏:“此云王臣公者,謂上以下為臣。”《戰國策‧秦策四》:“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後患。” 漢 劉向 《新序‧節士》:“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12.用同“ 承 ”。承認。《新唐書‧狄仁杰傳》:“會為 來俊臣 所構,捕送制獄。于時,訊反者一問即臣,聽減死。”按,《舊唐書》本傳作“時一問即承者例得減死, 來俊臣 逼脅 仁傑 ,令一問承反。”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西戎四‧何國》:“亦有牢獄,推事之時,以水灌鼻,再灌,不臣即放。”13.姓。 唐 有 臣悅 。 異. 真按:原文有謙小.下同.然本書前似無此例也.且大陸學者最愛"反封建"了,怎麼會保留這種格式呢?○如題原有"恭"字即被摘掉了!抬頭格式也沒了! 真按:百度有! 詹事府詹事臣翁方綱恭記於後。真按:翁方綱與成履恒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七冊第1827頁。
91
跋宋本汝帖第二卷天祿辟邪字二首
此“天祿辟邪”四篆書,乃吉成侯州輔墓獸膊上字,其“天祿”二字視“辟邪”二字差大,詳見趙明誠《金石錄》中,非宗資也。真按:疑有誤!-下文知"宗資"乃人名.○蓋謂此乃州輔,非宗資也.無誤. 今日有石本,乃從《汝帖》既泐之本摹出者,失真甚矣。摹刻本,其“邪”字,“牙”內作“岡”,真按:疑有誤!-疑當讀作『摹刻本“其邪”字,“牙”內作“岡”』其邪之邪也.前嘗見不必寫出「之x」二字例者.○非也.此既僅曰「四字」,則應無「其」字.沈津是! 蓋從《汝》刻泐本摹以致誤,予以宋本對勘,始知之。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待擇善本 真按:翁方綱的校勘學方法論-待擇善本 趙明誠當北宋時已云石為村民所毀,猶賴此《汝》刻存其真耳。“邪”字,今石本竟大謬矣。
州輔,宦官耳。今日重刻“天祿辟邪”字,在宗資墓上,宗資、州輔二墓俱有此石獸膊上四字,又同收於趙氏《錄》中。《汝帖》以石獸字下即接蔡書十隸字,蔡書此十字,實是州輔碑,且州輔墓之四字“天祿”字稍大,又其明證,是以予考定此《汝帖》四篆,是“州”非“宗”也。真按:標點可議者-不必加引號也.加會使人誤會乃指其字.此但謂州輔、宗資爾.難不成前宗資、州輔亦要加引號麼? 然重刻於石,卻據《汝帖》所題以為宗資,不以為州輔,真按:標點可議者-作句號或分號較妥。下句乃屬下讀,不屬上也。 不使此篆屬諸宦者,何不可乎?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之品格 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品格的原因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對宦官的歧視 況宗資墓石獸字,趙未詳定,安知其非是耶?此則不加改正,於義無傷者也。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有所不為 真按:翁方綱對考證學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重視風俗教化士習人心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一卷第1頁。
91
跋東漢仙集字石刻
“漢安元年四月十八日會仙友”,兩行十二字,隸帶篆勢,旁正書“東漢仙集留題洞天”八字。孫退谷《庚子銷夏記》云:“余於故侯吳國華家得此,書法妙甚,其事雖未可信,然非漢人手筆不能也,未審石在何所,亦未見他書載其事,存之以志異聞而已。真按:孫承澤的書畫目錄學 ”予按此刻惟見於關中來濬《金石備考》,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參考書 在四川簡州逍遙山石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目錄學 而王象之《碑目》於蜀碑最詳,亦未之及也。漢安為順帝改元壬午之歲,所謂仙友者,蓋道流之詞,存以備漢隸一種可耳。真按:翁方綱的隸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著錄學 真按:翁方綱的隸學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一卷第2頁。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