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March 3, 2008

733

諸公相約為原藝,予曰:「凡事必知之而後能原之,若予於六藝非所知也,烏乎原?」客曰:「盍原子之所知者。」曰:「予所粗知者,六書而已。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字學 請附於原之例,可乎?」夫今人据以言六書者,若戴侗、楊桓以下皆六書之委爾,真按:著有《六書統》. 必也其二徐乎!有二徐而後許氏之學立,真按:徐鉉、徐鍇 真按:許慎 猶夫有孫強而顧野王之學立也云爾。然則由而許其六書之原歟真按:顧野王-下同. ?曰顧固非原也,許亦豈其原哉真按:翁方綱與說文解字 ?許氏之於經也,本孟喜諸家而異義已不盡傳。許氏之於古文也,該史籀諸家而大篆奇字又不盡傳。吾烏從而原之?且為許氏學者,形聲盡之矣。真按:翁方綱與說文解字 真按:翁方綱的文字學 其以通形聲之窮者,吾烏乎原之?然則六書終不可原乎?曰安得而不原乎?且吾鑒夫楊慎、吳元滿諸人之放紛而不可止也真按:真按:有《六書正義》《六書泝原直音》《六書總要》等書. 國:放紛 注音一式 ㄈㄤˋ ㄈㄣ 放散紛亂﹑散亂。漢書˙卷一○○˙敘傳下:「三季之後,厥事放紛。」 詞:【放紛】放任紛亂。《左傳‧昭公十六年》:“ 子產 怒曰:‘發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頗類,獄之放紛…… 之恥也。’” 杜預 注:“放,縱也。紛,亂也。”《國語‧周語下》:“出令不信,刑政放紛。”《漢書‧敘傳下》:“三季之後,厥事放紛,舉其占應,覽故考新。” 方苞 《讀經解》:“陵夷至於 戰國 ,百家放紛,儒術大黜焉。”

734

,安得而不原乎?蓋有說焉,其本可尋也;有徑焉,其端可舉也。郭氏之為汗簡為《佩觿》也,真按:郭忠恕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執其後而別之也。汗簡之言皆从也摭所見而居之也。吾以為从某某聲者,天地之文、萬物之理之流別也。今夫一簣之阜皆山也,積而求之至於岱、華極矣。真按:泰山、華山 一谿之流皆水也,滙而歸之至於星宿海止矣。故楊氏有溯原、趙氏有子母原意皆近之矣。顧必引末以推其本,由偏以得其全,無泥於所習、無惑於所變,知其然而因知其所以然,則所謂原者矣。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 客曰然則前乎許氏者何以原之?曰吾熟觀漢碑矣,皆前乎許氏者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字學 李陽氷之議蔡邕也,郭之所證而許之所懼也。周之文惟籀鼓在也,而後人或竊議之

735

, 其如秦碑何哉?夫許氏參取古籀,其大小相生、損益相滋之故,雖巧算不能得而知。而周秦既無專家之書,其可見者惟許氏而已。雖謂六書之原具在許氏之書,奚不 可也?許氏之引經或與今本不同,然果由制字之所以然而上溯之,誠有以見聖人之用心者。橫直點畫無非教也,沿波以討源可以靡所不極,而其要則在於闕疑。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文字學 予嘗慨常熟毛氏傳習之本多所沿誤,真按:毛晉-應即此人 六書測原五卷,真按:依原文右旁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蓋無一字不本許氏之說,推而上之,而其目曰存是、曰正誤、曰考異、曰存疑,必兼此四者而後可以究其原,六藝之道同歸而已矣。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735

  書徐節母事略

736

吳人徐君明理以其母殷苦節事徵詩文,真按:徐明理? 俾予書於其冊。予觀王君所為事略者,謂在古為庸行而在今為奇節,此未足以推闡孝子之用心也。夫詩三百獨〈柏舟〉一篇以節見者,何哉?其詞真摯,足自伸於千古耳。今之苦節乞詩文於人者,其文若詩皆鋪敘浮藻,於其人尚未肖,曾何足以伸其精靈於後乎?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嚴謹 真按:翁方綱的作文方法論 然則傳之不遠者,在於言之不文,所以不文者病於無實,不推原乎此,而輕量乎彼者,非也。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文論 且以十年為婦之勞瘁,今則壽康矣;五齡鞠育之荼苦,今則褒顯矣。此數十年歷風霜、貫金石之精神,一燈熒然,惟天日鑒之,誰得有此奇筆,使紙上皆庚庚起立,真按:續修四庫本無此字,而原文有擠壓痕,顯見為校刊時插入者. 徒使徐君淚注江流,此段淒然聲影,長留於天地耳

737

!故予每作節母詩文,輒泚汗不敢下筆,惟自慙無學而已。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作文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自知之明 真按:翁方綱的文論 第使一遇歸熙甫,作尋常壽母文便令人百讀不厭,又何況苦節孝慈如是者耶?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歸有光的評價 附書於冊以質諸當世之有道而能文者。

737

  書湛園未定藳

嘗聞方望溪以其文質諸李穆堂,真按:方苞與李紱 穆堂笑其未通。望溪愕然。穆堂指其首句「吾桐」云「桐江、桐廬皆可稱桐」,望溪為折服。真按:翁方綱的語意學-戒含混 真按:翁方綱的作文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方苞的批評 乃今讀姜湛園之文有甚於此。真按:翁方綱對姜宸英的批評 周櫟園真按:周亮工 河南祥符人,官江南布政使。而其墓志云「卒於江寧之里第」。豈有官廨可稱里第者乎真按:作文的笑話 ?此不更謬於桐城縣人之稱吾桐乎?志其人之生平而云「某科進士」者,不知其何世;云「卒年若」,真按:原文作千字,不从.續修四庫本同.大抵本書刻文者千干略未計較也. 不知其為何歲

738

。徒以詞氣若效史遷而目為古文可乎真按:真按:司馬遷 真按:翁方綱的文論 翁方綱對姜宸英的批評 ?望溪於經傳攷訂雖未深,然以文論豈遜姜湛園耶真按:翁方綱與方苞 ?每見近人論古文或薄望溪,而未有議湛園者,真按:方苞與姜宸英的比較 書此以當箴記,非敢漫議前輩也。真按:翁方綱的嚴謹 真按:翁方綱之為人

738

  答趙寅永真按:真按:google有! 翁方綱與韓國人-『嘉慶二十年(1815年),朝鮮學者趙寅永來訪,在琉璃廠書店與劉喜海相見,他將專程 趙寅永回國後,備述劉喜海的文采風流,朝鮮學者對劉喜海編寫《海東金石苑》表示 …』(劉喜海:海岱高門古雅人 『趙萬永、趙寅永兄弟確立了豐壤趙氏勢道政治的地位。 趙萬永死後,他的弟弟趙寅永 暫任豐壤趙氏的首長。趙寅永雖然貴為領議政,但由於兵權在安東金氏手中,所以很難 …』(豐壤趙氏_百度百科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雖分四層說,其實仍一理而已。辭與變雖分,然變即辭之變也。象與占雖分,然占即象之占也。蓋抽出詳言,不得不申析為四,而實出一源耳。《易》固為卜筮而作,辭、象、變、占亦皆卜筮之用。而天地間理氣事物無不該貫其中。真按:翁方綱的易學 其實《易》固無所謂例也。真按:翁方綱的易學 自學者仰測之,則若有例可揣尋者耳,即如《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四象、八卦雖若有分合先後次第而其實亦只一理也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易學 翁方綱的理

739

。太極是從兩儀未判之初,原自渾淪無迹象可求,則毛西河謂太極無所謂圖者,又何嘗不是乎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白話文 真按:毛奇齡的易學 真按:翁方綱與毛奇齡 翁方綱的易學 ?自濂溪周子作太極圖說,真按:周敦頤 亦就其理,指其原始。既有先儒如此次第仰測,為之擬諸形容,亦不必別援陳希夷之說疑為別傳,真按:陳摶 此皆後人好生議論轉若致生岐說者,非平心說經之正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好奇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今日讀《易》惟應翫辭,精究傳注,研審指歸,以求聖人教人寡過之旨。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易學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至於利用崇德窮神知化,聖人尚謂過此以往未之或知,後之學者焉得而仰窺之?今之學者嗜異騖博,旁究荀、虞,又或旁及种放、劉牧諸家,不過欲與程朱立異耳。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好奇 真按:今日學者之通病也! 真按:翁方綱對學者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宗程朱 善學者於經義應研究處不知逐條審訂,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善學者 而轉齗齗惟此等圖說之是辨,甚無謂也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易學 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740

。是以因來書而附及之。

740

  跋林和靖集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待考者-此行文又似考辨書目矣.

和靖集今所見惟此,長洲吳氏校刋本也。而《青箱雜記》云「景祐初,和靖尚無恙」,范文正贈和靖詩有「巢由不願仕」之句。真按:國無.詞:【巢由】 巢父 許由 的並稱。相傳皆為 時隱士, 讓位於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隱居不仕者。《漢書‧薛方傳》:“ 在上,下有 巢由 。” 五代 齊己 《題鄭郎中谷仰山居》詩:“ 奪虛勞力,卻是 得穩眠。” 趙翼 《途次先寄京師諸故人》詩:“祗應晚節供描畫,共笑 下拜勞。”參見“ 巢父 ”、“ 許由 ”。 和靖生於乾德五年丁卯,而《青箱雜記》云景祐初尚無恙,則舊傳和靖卒於天聖六年戊辰者未之詳攷也。真按:林逋之生卒 蘇詩「我不識君嘗夢見」。坡公生於景祐三年丙子,真按:蘇軾 真按:蘇軾之生卒 則景祐初元和靖尚在,亦可信也。真按:不充分-又不知何故可信也.但云不識君,嘗夢見,云何可證為尚存耶? 真按:翁方綱考辨作者 又有《西湖紀逸》一卷。又《後邨詩語》所載和靖逸句,真按:疑為後邨詩話之訛. 亦皆不在此刻;而《省心》一卷以《永樂大典》所錄詳攷之,真按:續修四庫本作餘,顯見校刊.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實宋初直敘文閣李邦獻撰真按: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翁方綱與永樂大典

741

。蓋在宋初臨安刊本題為林和靖撰,或又因和靖之號誤為尹和靖撰,皆非其實耳。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