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右明朱朝瑛撰。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多論經義理學,其旨頗為湛深。
參兩二冊刋本
右未詳撰人。凡四十一目,起參兩圖說,訖靜生圖說。自述云潛虛本人以言氣,近取諸身也。參兩本天地以言象言形,遠取諸物也。
明儒學案六十二卷刋本
右國朝黃宗羲輯。明代儒家以有所授受者分為各案。其特起者後之學者不甚著者,總列諸儒之案。首述師說劉氏蕺山之旨也。各案先崇仁、次白沙、次河東、次三原、次姚江而以浙中、江右、南中、北方、閑越分列,則王門弟子也
232
。次止修、次泰州、次甘泉而其一再傳三傳者並見焉。然後述諸儒及東林而以蕺山殿,皆繫其爵里行事并論著亦采之。湯潛菴稱其為一代理學之傳如大禹導山導水,脈絡分明,事功文章經緯燦然,真儒林之巨海,吾嘗之斗杓也。
理學宗傳二十六卷刋本
右國朝孫奇逢撰。首錄十一人為主於宋得七於明得四。明則薛文清、王文成、羅文恭、顧端文也。中述漢隋唐迄宋元明各儒考為輔。後附錄張子韶、楊慈湖、王龍溪、羅近溪、周海門五人皆自出手眼,非徒襲乎舊說者
233
。
歲寒居答問二卷天一閣寫本
右前人撰。皆論學語。前列格物說及興學規則
憤助編一冊刋本
右國朝姑蘇蔡方炳撰。本其父懋德所輯續成之。真按:蔡懋德 取宋元以下諸儒格言每人各錄數條,并以己說申其義。
楊園全書十九卷刋本
右國朝桐鄉張履祥撰。凡十三種曰願學記曰問目曰初學備忘皆已說為多
234
。 曰經正錄,則參採朱子學規、司馬氏家儀、呂氏鄉約等書為之。曰近古錄,分立身、居家、居鄉、居官四目,多係輯錄前人語。曰見聞錄曰喪祭雜記曰學規則澉湖墊 約東莊約語也曰答問答張佩葱也曰門人所記曰訓子語曰農書共十九卷。近蕭山學博朱坤重刻之。學使者雷鋐為之序。按履祥為蕺山劉氏弟子。其後論學與師說稍異。
聖學大成十二卷補遺一卷寫本
右國朝嘉興孫鍾瑞輯。所錄凡九十篇。
235
希賢錄十卷刋本
右國朝大學士柏鄉魏裔介輯古今嘉言善行堪為法式者,分為學、惇倫、致知、治家、涉世凡五門。
洙泗問津一冊寫本
右國朝嘉興巢鳴盛輯。摘錄經史并儒先行畧、語錄而次之。
洛學編四卷刋本
右國朝尚書睢州湯斌撰。所載自漢杜子春以下訖宋穆修為前編。自程子以下訖王慕祥為正編。又有續編附孫奇逢以下七人,則博陵尹會一輯
236
。
中州道學編二卷刋本
右國朝少詹事登封耿介撰。自宋程子迄近時陳愹止並有補編。真按:unicode字元,國無!待查!異:悀之異體.字號 B01105 正字 【悀】心-07-10 音讀ㄩㄥˇ 釋義 1.憤怒。玉篇.心部:「悀,怒也,忿也。」2.歡喜。廣韻.上聲.腫韻:「悀,心喜也。」3.滿溢,涌出。漢.揚雄.方言.卷六:「悀,滿也。凡以器盛而滿謂之悀。」○真按:又是一個雙極字.如亂也.
理學辨一冊刋本
右國朝布政使嘉興王庭輯。多雜辨心性理氣之說。
性理大中二十八卷刋本
右國朝應撝謙撰。節取性理大全一書其間大中者錄而存之。稍有不中者則去之,故名。 按書中載歷代道統
237
,西漢董伸舒一人,新莽時偽統楊雄一人,真按:揚雄 東漢鄭康成一人,魏晉王弼一人,南北朝無統,隋僭統王通一人,唐韓愈一人,五代無統。宋周敦頤、程顥、真按:原訛作灝,有筆圈抹痕. 程頤三人。南宋朱子一人,元許衡一人,明王守仁一人。其名目去取居然有筆削之旨焉。康熙間巡撫趙士麟序刋。
三子定論一冊刋本
右國朝王復禮著。晰辨宋朱子、陸子及明陽明王氏三家之說。
聖賢儒史一卷刋本
238
右前人撰。考自周迄明代聖賢儒先之姓名生平里居出處,故謂之史也。年經事緯,悉為記載。卷首摹孔子像,謂聖像微須而傳者悞以為多須。真按:此字彡旁有描改,原似作氵(湏)字. 夫子乃湣公後,而諸書悞以為煬公。又作聖賢年譜或問四則,考據頗詳核云○按復禮文成五世孫,真按:王守仁之家世 僑居錢塘,號草堂。樂道耽貧,體嬴多疾初為中丞范忠貞公賞識。真按:當作體羸多疾! 嗣 康親王以大將軍南征廉其文行,賜袍優禮,人咸榮之。所著性理八書,此特其一二也。
僑居武夷不知後歸杭否?真按:眉批
庸言錄六卷瓶花齋寫本
239
右國朝諸生仁和姚際恒撰。雜論理學經史諸子,末有古今偽書考。雖持論過嚴,而足以破惑。
讀朱隨筆四卷刋本
右國朝陸隴其撰。儀封張伯行序云稼書先生生於陽明之鄉而不為時風眾勢所染。其制行精卓,實得力於朱子之書。其讀朱子之書也,隨其所得而劄記之,於詩賦劄子 二十九卷人所共知者不加發明,自三十卷至百卷旁逮別續諸集則究研討搜,務見其精意而得其生平三變之學問每條之末綴以愚案數言約而不繁,暢而曲盡,其於金 溪、姚江之所異者,不必過為排擊而辨晰入微,使人不惑,而朱子全書遂已得其要領,則謂朱子之書卽先生之學可也
240
。
問學錄四卷寫本
右前人撰。此書儀封張伯行曾刋之。今本為隴其裔孫家藏者,內多增刪,蓋晚年手訂本。
松陽鈔存二卷寫本
右前人撰。共七十八條乃宰靈壽時鈔存講學之語。松陽靈壽別名也。
三魚堂賸言十三卷刋本真按:真按:陸隴其 中研院線上目有!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