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沐澗寺(6:5928,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仙霞寺(6:5928—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豐山寺(6: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菖蒲寺(6: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登禪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鄂城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潤國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興佛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弘德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塔亭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倉峪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壽峰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尼摩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熊古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丈八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寧剎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璋環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風穴寺(6:5929,《南陽志》,有明‧康孔高纂修本)、杏華寺(6: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馬引山寺(6: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師王寺(6: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鵲山寺(6: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卓斧山寺(6: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高祖寺(6: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德勝寺(6: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金佛寺(6:59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泰紫寺(6:5929,《鳳陽府圖經志》)、石經洞(6:5627,《方山縣志》,有清‧佟有年修康熙三十七年刻本)、石屋洞(6:5620,《句容縣志》,有明‧王僖徵修本)、仙寺嶺(5:5131,《太原志》,有明‧關廷訪修本)、千佛嶺(5:5118,《建康志》,有宋‧馬光祖修本)、北岩(5:4227—4229,《豫章續志》,《潼川府志》,有明‧陳時宜修本,《保寧府志》)、南安岩(5:4227,《汀州府志》、《輿地紀勝》)
82
、南岩(5:4225—4227,《廣信府志》)、西岩(5:4224—4225,《續蒙求》、《秋浦新志》、《金華府志》、《潮州府志》、《延平府志》、《汀州府志》、《順慶府志》、宋‧王象之《方輿勝覽》)、東岩(5:4222—4224,《保寧府志》、《瀘州志》)、靈惠岩(5:4221,《延平府志》,明‧陳能修本)、靈岩(5:4218—4221,《常州府志》、《蘇州府志》)、讀書岩(5:4216—4217,《衢州府志》、《寧波府志》、《金華府志》、《溫州府志》、《潼川志》、《順慶府志》)、千丈岩(《臺州府志》,有清‧鮑復泰修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千佛岩(5:4215,《嚴州府志》)、千歲岩(5:4215,《紹興府志》,有明‧蕭良干等修,萬曆十五年刻本)、百家岩(5:4215,《懷慶府志》,有明‧何瑭纂修明正德十三年刻本;《修武縣志》)、百丈岩(5:4215,《處州府志》,《臺州府志》,有清‧鮑復泰修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建寧府志》,有明‧劉璵修明弘治六年刻本,《邵武府志》,有明‧夏英等修明弘治十八年刻本)、百歲岩(5:4215,《長沙府志》,有明‧徐一鳴纂修嘉靖十二年刻本)、三十六岩(5:4215,《安慶府志》,明‧李遜纂修嘉靖三十年刻本)、拾得岩(5:4215,《臺州府志》)、九重岩(5:4215,《大理府志》)、七房岩(5:4214,《建寧府志》)、五峰岩(5:4214,《泉州府志》,有明‧陽思謙修萬曆四十年刻本,《徽州府志》,有明‧彭澤修明弘治十五年刻本)、四門岩(5:4214,《梧州府志》,有明‧謝君惠修本)、四恩岩(5:4214,《泉州府志》,有明‧陽思謙修萬曆四十年刻本)、三岩(5:4213,《九江府志》、《廣信府志》、《處州府志》)、下岩(5:4212,《夔州府志》,有明‧吳潛修、傅汝舟纂明正德八年刻本;《長沙府志》,有明‧徐一鳴纂修嘉靖十二年刻本)、上岩(5:4212,《嘉定州志》,有明‧李採修、范醇敬纂萬曆三十九年修本)、中岩(5:4211,宋‧范成大《吳船錄》;《嘉定州志》,有明‧李採修、范醇敬纂明萬曆三十九年本;《延平府志》,有明‧陳能修、鄭慶雲等纂明嘉靖四年刻本)
83
、古風岩(5:4210,《長沙府志》,有明‧徐一鳴纂修嘉靖十二年刻本)、小池岩(5:4210,《贛州府志》,有明‧康河修、董天錫纂嘉靖十五年刻本)、秋澤岩(5:4210,《建昌府志》,有明‧夏良勝纂修明正德十二年刻本)、灞涌岩(5:4210,《汀州府志》,有明‧吳文度修、杜觀光纂明弘治十年刻本)、寶國岩(5:4209,《建寧府志》,有明‧范嵩撰嘉靖本)、玉石岩(5:4209,《常德府志》,有明‧陳洪謨纂修嘉靖十四年刻本)、卷石岩(5:4209,《建昌府志》,明‧夏良勝纂修明正德十二年刻本)、石倉岩(5:4209,《金華府志》,有明‧周宗智纂修明成化十六年刻本)、喝石岩(5:4208—4209,《杭州府志》,明‧陳讓等修、夏時正等纂明成化十一年刻本)、石室岩(5:4209,《興化府志》,有明‧陳效修、周瑛等撰明弘治十六年刻本)、六石岩(5:4208,《衢州府志》,有明‧沈杰修、吳夔等纂明弘治十六年刻本)、萬石岩(5:4208,《饒州府志》,明‧陳策纂修明正德六年刻本,宋‧《李忠定公集》)、石門岩(5:4208,《汀州府志》,有明‧吳文度修、杜觀光纂明弘治十年刻本)、洞石岩(5:4208,《恩平志》,有明‧宋應昇修、梁維棟纂清抄明崇禎九年本)、聖石岩(5:4208,《石城縣志》,清‧王仕倧修、劉飛熊等纂清乾隆十年刻本)、維石岩(5:4208,《瓊州府志》,有清‧焦映漢修、賈棠纂清康熙四十五年刻本)、石岩(5:4207,《廣信府志》,有明‧張士鎬修、江汝璧纂明嘉靖五年刻本)、錦石岩(5:4207,《韶州府志》,有明‧符錫修、秦志道纂明嘉靖二十一年刻本)、寶石岩(5:4206,明‧鄭彥昭《樗庵類藁》)、喝水岩(5;4206,宋‧梁克家纂《三山志》)、注水岩(5:4206,《贛州府志》,有明‧康河修、董天錫纂嘉靖十五年刻本)、滴水岩(5:4205,《廣州府志》,有明‧吳中修、王文鳳纂明成化九年刻本;《惠州府志》,有明‧姚良弼修、楊宗甫纂明嘉靖三十五年本;《龍川志》,有明‧林庭植纂修清抄萬曆本;《臨汀志》
84
,有宋‧胡太初修、趙雨沐纂本)、湖光岩(5:4203,《雷州府志》,有明‧歐陽保等纂修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靈山岩(5:4202,《瓊州府志》,有清‧焦映漢修、賈棠纂清康熙四十五年刻本)、甘泉岩(5:4201,《贛州府志》,有明‧康河修、董天錫纂嘉靖十五年刻本)、海月岩(5:4200,《廣州府志》,有明‧吳中修、王文鳳纂明成化九年刻本)、偃月岩(5:4200,《應天府志》,有明‧程嗣功修、王一化纂明萬曆五年刻本)、雨花岩(5:4197,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甘露岩(5:4196,《邵武府志》,有明‧夏英等修明弘治十八年刻本)、古風岩(5:4195,《長沙府志》,有明‧徐一鳴纂修嘉靖十二年刻本)、大雲岩(5:4195,《夔州府志》,有明‧吳潛修、傅汝舟纂明正德八年刻本)、白雲岩(5:4195,《延平府志》,有明‧陳能修、鄭慶雲等纂明嘉靖四年刻本)、通天岩(5:4190—4191,《贛州府志》,有明‧康河修、董天錫纂嘉靖十五年刻本)、天開岩(5:4190,《金陵新志》,有元‧張鉉纂修元至正四年刻本)、建興(4:3694,宋‧姚寬撰《西溪叢語》)、雲無心堂(3:2998—2999,宋‧周密撰《澄懷錄》)、招隱堂(3:2982—2983,宋‧王象之編《輿地紀勝》)、三老堂(3:2964,宋‧王象之編《輿地紀勝》)、樓門(2:2034,宋‧陳師道撰《後山談叢》)、曬經臺(2:1234,宋‧王象之編《輿地紀勝》)、高四土臺(2:1236—1237,宋‧李昉等編集《太平廣記》)、江家臺(2:1236,《臨安志》,有宋‧周倧纂、宋‧施諤纂兩種本)、轉水臺(2:1236,《莆陽志》,有清‧金皋謝修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清源臺(2:1236,宋‧李昉等撰《文苑英華》)、靈塔臺(2:1236,宋‧梁克家纂《三山志》)、鷲臺(2:1236,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波若臺(2:1235,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宋‧宋敏求《長安志》)、般若臺(2:1235,《崧臺志》;《蘇州志》,有明‧盧熊纂修洪武十二年刻本;宋‧張師正《倦游雜綠》)、無礙臺(2:1235,宋‧宋敏求纂《長安志》)、
85
靈應臺(2:1235,宋‧宋敏求纂《長安志》,宋‧李昉等撰《太平廣記》)、妙高臺(2:1235,《延平府志》,有明‧陳能修、鄭慶雲等纂明嘉靖四年刻本;《南海志》,有元‧陳大震纂本;《鎮江志》,有宋‧史彌堅修、盧憲纂本;元‧《黃文憲公集》)、斗聖臺(2:1234,《河南志》,有清徐松輯自《永樂大典》本)、寫經臺(2:1234,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荊州志》)、說法臺(2:1234,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成安縣志》,有明‧賈三策修、王孫昌纂明萬曆四十年刻本)、課誦臺(2:1234,《廬陵志》,有清‧濮應臺等纂修清康熙二十八年刻本)、看經臺(2:1234,《臺州府赤城志》,有宋‧陳耆卿纂本)、西翻經臺(2:1234,《南康志》)、東翻經臺(2:1234,‧2:宋‧李昕撰《九域志》,《南康志》,有明‧陳霖纂修明正德十五年刻本)、翻經臺(2:1233—1234,《溧陽志》,《林傳志》,元‧脫脫等撰《宋書》)、法華臺(2:1233,宋‧張舜民《郴行錄》;《夷陵志》,有明‧劉允修、沈寬纂明弘治九年刻本;《寶慶府志》)、雨花臺(2:1231,《建康志》,有宋‧馬光祖修本;明‧僧宗泐文集等)、乘雲臺(2:1230,宋‧王象之編《輿地紀勝》)、甘露臺(2:1230,《豐城縣志》,有清‧何士錦修清康熙三年刻本)、佛影臺(2:1230,遠公康山集,疑為慧遠《廬山集》)、金栗臺(2:1230,宋‧梁克家纂《三山志》)、花首臺(2:1230,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禪師臺(2:1230,宋‧樂史撰《太平寰宇記》)、金剛臺(2:1230,《光州志》,有清‧莊泰弘修清順治十七年刻本;元‧脫脫等撰《宋史》)、天王臺(2:1229,元‧札馬剌丁等修《元一統志》;宋‧梁克家纂《三山志》;《大同府志》,有明‧張欽纂修明正德十年刻本)、十八賢臺(2:1229,《江州志》,宋‧王象之編《輿地紀勝》,宋‧周密《澄懷錄》)、七寶臺(2:1229,宋‧宋敏求《長安志》、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文殊臺(2:1229,《盱江前志》、《新城志》、宋‧王象之編《輿地紀勝》)、七佛臺(2:1229,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