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March 18, 2008

623

。此乃婦翁所賜,雖生而命等鴻毛。」詳此二篇,一云外姑畀余,真按:國無.詞:【外姑】岳母。《爾雅‧釋親》:“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釋名‧釋親屬》:“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從外來,謂至己家為歸,故反以此義稱之。” 李商隱 有《為外姑隴西郡君祭張氏女》文。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五:“婿謂婦之父曰外舅,婦之母曰外姑。” 梁章鉅 《稱謂錄‧妻之父》:“案 汪氏 堯峰 曰:‘男子謂妻父曰外舅,母曰外姑……彼以我母為姑,我亦從而姑之,懼其同於父黨也,故別曰外姑。’”參見“ 外舅 ”。 一云婦翁所賜。是其所稱婦翁者特陳潛夫之後裔,而非即潛夫之壻無疑者矣。真批:以文義味之,是即陳潛夫之壻也,翁何據而生歧說? 章息廬以此觥贈西川傅公,傅公之後又不知幾許流而歸於今顏氏。真按:原似訛作傅,續修四庫本同.此以文義定,不从.蓋乃涉上文而誤也. 雖無明文可考,然息廬跋傅座主雪堂詩集云:戊戌春殘,恭迎馬帳真按:國:馬帳 注音一式 ㄇㄚˇ ㄓㄤˋ 東漢馬融授徒時常坐在絳紗帳裡,後人就稱講座或老師為「馬帳」。見後漢書˙卷六十˙馬融傳。亦稱為「絳帳」。 詞:【馬帳】《後漢書‧馬融傳》:“ 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後因以“馬帳”指通儒的書齋或儒者傳業授徒之所。 丁復 《送客》詩:“ 帳朋方集,麟經講未殘。” 趙翼 《王夢樓輓詩》:“生有笙歌矜 帳,死猶詩句在 雞林 。” 余疚儂 《步石予先生送行原韻》:“ 吳門 風雨今三載, 帳笙歌舊念年。” 戊戌是康熙五十七年,上距竹垞為何蕤音賦詩時又四十餘年矣。合前後諸公詩文情事綜而計之,蓋趙文毅傳之黃端伯,黃端伯傳之陳潛夫。潛夫既殉難,後又三十餘年而是觥轉入婁江張氏,又歸於秀水何氏真按:何元英 至其後復歸於陳氏之子孫,乃又歸於章氏,章氏以贈西川傅氏,傅氏之後不知何年轉入顏氏

624

, 由黃、陳付授以後百餘年間是觥往來蹤跡大致如此,則是觥之在何氏與其在章氏並不同時,而朱、章兩家詩文各紀所聞,遂至判然若二物者,其實黃、陳上距趙文毅 杖謫時六十年,而何少卿下距息廬又四十餘年,中間付受之緒特未能一一具載於諸公詩文耳。竹垞詩猶云曾在張、何家,息廬記猶云曾在黃、陳家。二集皆未具述歲 月,惡可疑也?竹垞詩流傳既久之句,特亦渾溯之詞,真按:國無.詞無. 而予覈計之,中間必有復歸於陳之事,故為之考辨其概如此。曲阜顏衡齋拓其文來屬題,故為錄竹垞詩於冊,而系以鄙作焉。

624

  記清流關真按: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 翁方綱的地理學

625

乾隆己亥七月二十九日,宿滁之大柳驛,明日早飯,驛南珠龍橋,橋之東南則清流關也。顧祖禹《方輿紀要》云:真按:讀史方輿紀要 清流關在滁州西南二十里,南唐置關於此,五代周顯德三年唐將皇甫暉等自定遠退屯清流關,周主命趙匡允襲之,真按:趙匡胤-因避雍正諱改允也. 暉等陳於山下方,與前鋒戰。匡允引兵出山後,真按:趙匡胤 暉等大驚,走入滁州,欲斷橋自守。匡允麾兵涉水,徑抵城下。暉等出戰,擒之,遂克滁州。而王明清《揮麈後錄》云:「太祖趙韓王計,真按:宋太祖 真按:趙匡胤 真按:趙普 提孤軍乘月夜銜枚,取道於清流關側蘆子浮西磵入自北門直擣郡治。真按:上山下孔..上孔下山,則之異體也. 皇甫暉方坐帳中,燕勞將士,養銳待戰,倉皇聞變,不測師之多寡,躍其愛馬千里電奔東郊,太祖及於河梁,一劍揮之,人馬俱墜橋下

626

,暉遂就擒。姚鳳以其眾解甲請降。自此盡取淮南之地。」据此則宋太祖之擒暉、鳳自在滁州東門外,而其以周師破南唐兵之全局則在清流關。歐陽子〈豐樂亭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句與下句「求暉、鳳就擒之所」義雖貫而文各相屬。真按:翁方綱的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近時詩人如朱錫鬯、查夏重輩槩以為擒暉、鳳於關下,此誤讀歐文而失其事實也。真按:查慎行之誤 真按:朱彝尊之誤 大柳東南距滁尚六十里,真按:此作動詞. 則清流關在滁之西北無疑。當以《江南通志》所載清流關在州西北二十五里為據。而志又云「宋太祖生擒暉、鳳於此」,亦因讀歐記而誤也。真按:江南通志之誤 清流,山名:清流河出焉,流入於滁河,此關所由名也。其山一曰關山。《方輿紀要》亦云「山在州西北」,而關之不得云在西南明矣真按:顧祖禹之誤

627

。信乎輿地之書非親至其地不可臆斷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地理學 真按:翁方綱的實用傾向

627

  同學二首贈魚門別真按:翁方綱與程晉芳

予與魚門交一十三年而魚門假歸江南,思所以贈吾魚門者,當於所同學之事言之。因舉平日所欲言者為文二首,非敢云規也。顧以予與魚門交甚深,無令他日有人謂吾二人別後始為異說也。蓋舍此二篇所言,則吾二人無不同者矣。真按:翁方綱與程晉芳 真按:翁方綱的學術主張 亦見吾二人不欺其素而已。

綿莊之《易》予未嘗見也。真按:程廷祚 真按:『程晉芳的《綿莊先生墓誌銘》說,程廷祚有《青溪詩說》二十卷等著作傳世。 綿莊之於朱子也,即朱子之於毛、鄭也,師其意不師其詞,可謂善學朱子者矣。 …』] 道光丁酉年鐫程綿莊先生著《青溪文集》東山草堂藏板: 『清學之脈絡筋節之易尋者在漢學考據,而不在宋學義理。 . 他攻駁程廷祚(字綿莊), 卻為其文集作序,序中雖仍不滿其非議程、朱,但稱讚他為“今世之一學者”,“觀綿莊之 …』(清代理學的特點 然比應乘承、陽位陰位、互卦變卦之類一舉而空之,則無是理也。真按:翁方綱的易學 真按:翁方綱對程廷祚易學的批評 夫雜物撰德真按:國無.詞亦無.『若失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交不備:「若夫」猶吉「至於」。「物」指交畫︵物以交象,故交曰物,下章「交有等,故日物」︶。「雜物」,錯綜交晝︵或以為即指交 …』(周易注譯與研究 - Google 圖書結果 『撰德,陳述德行。』(詩品 - Google 圖書結果)同功異位,聖人固自言之。豈若言《春秋》之例者出自後儒乎?故曰「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628

」。且剛柔之應、上下之應,聖人又皆已明言之,安有可以後人傅會為疑者耶?魚門又謂近時為漢學者曰「不知數無以知來」,此或者之偏辭耳。《易》之理正從數見之,此當云「不知數無以明理也」。數又可別觀耶?真按:翁方綱的理 真按:翁方綱的衛道思想 真按:翁方綱的易學

今日言詩不可仿效新城明矣。然亦不可議新城也。真按:翁方綱與王士禛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海寧查氏之詩,真按:查慎行 繼王、朱而起則有餘,真按:王士禛與朱彝尊 遽言駕之則未也。真按:翁方綱對查慎行的批評 真按:查慎行與王士禛的比較 且詩以道性情,讀查詩則機械日出矣。真按:翁方綱對查慎行的批評 讀王詩則和平可幾矣。以聖門學詩之道言之,未知當孰取也。真按:查慎行與王士禛的比較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的批評 初白之妙則至矣,但惜未深厚耳。真按:翁方綱對查慎行的批評 有謂東坡已開其流弊者,慎勿以知言許之。真按:國:知言 注音一式 ㄓ |ㄢˊ 1.有遠見的言論。左傳˙襄公十四年:「秦伯問於士鞅曰:『晉大夫其誰先亡?』對曰:『其欒氏乎?』……秦伯以為知言,為之請於晉而復之。」 2.從言談中了解他人的真意。論語˙堯曰:「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孟子˙公孫丑上:「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 詞:【知言】1.有見識的話。《左傳‧襄公十四年》:“ 秦伯 問於 士鞅 曰:‘ 大夫其誰先亡?’對曰:‘其 欒氏 乎?’ 秦伯 曰:‘以其汰乎?’對曰:‘然, 欒黶 汰虐已甚,猶可以免,其在 乎。’…… 秦伯 以為知言。”《新唐書‧朱敬則傳》:“ 敬則 以為 世禮義陵遲,不可復用 制封諸侯,著論明之,儒者以為知言。” 聶紺弩 《從陶潛說到蔡邕》:“離開 陶潛 曹先生 的話,也不算完全的知言。”2.謂善於辨析他人之言辭。《論語‧堯曰》:“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孟子‧公孫丑上》:“‘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韓愈 《送楊支使序》:“夫樂道人之善以勸其歸者,乃吾之心也。謂我為邑長於斯而媚夫人云者,不知言者也。”3.知音。《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昔稱吾於 潁川 ,吾常謂之知言。” 李善 注:“愜其素志,故謂知言也。”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八三:“千古知言 漢武帝 ,人難再得始為佳。” 真按:翁方綱與蘇詩 真按:翁方綱與蘇軾 真按:查慎行與蘇軾

629

  同學一首贈顧南雅使滇南真按:翁方綱與顧蓴

翰林前後輩以同學稱,予於程魚門、吳穀人南歸皆有此作。魚門則為其家綿莊《易》《春秋》之學,真按:程晉芳與程廷祚 真按:翁方綱與程晉芳 穀人則專論詩。真按:翁方綱與吳錫麒 今於南雅奉使,亦效此作者,兼為洪介亭也。真按:翁方綱與洪占銓 介亭,吾門人,真按:翁方綱與洪占銓 專力於詩,而所恃畏友,南雅一人而已,然尚憾南雅不能專力於古人也。南雅骨高而氣定,能到古人者也。既以試優等晉秩矣,宜及此暇日與介亭悉力於此,真按:顧蒓與洪占銓 而適有遠行——北地送昌穀所謂余實惓惓者也。真按:李夢陽與徐禎卿 前數年間,尚有吳蘭雪、真按:吳嵩梁 劉芙初在京師,真按:劉嗣綰 予送樂蓮裳詩述當代文彥,真按:樂鈞 屈指顧、宋、洪、吳、劉今皆南去,惟芷灣在耳。真按:宋湘 芷灣才力之富,度越諸子,而其專力古人之時更少。真按:翁方綱對宋湘的評價 介亭時來吾齋

630

。落落數子,不獲與俱。吾衰老,更誰語?所欲語者,惟是以上自風騷漢魏旨格,下逮宋元以來流別,一舉而衷諸杜法耳。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真按:翁方綱與杜甫 真按:翁方綱對杜甫的評價 樂蓮裳、金手山每手訊,真按:金學蓮 以此縷縷相質。心之精微,口不能言,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善學者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口頭禪 每對客伸紙,默寫古人匠意之作,就其肌理、筋脉,指說一二,及乎覓得佳題,各有興到處,輒如舟不泊岸,隨風引去。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肌理說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昔放翁贈杜敬叔謂「舟車鞍馬間,真按:陸游 處處皆詩髓」也。真按:前有『放翁亦言絕塵邁往之氣於舟車道路間得之為多』(朱艸詩林集序)殆謂此也! 敬叔官桂林,鐫此蹟於龍隱岩壁。吾嘗謂放翁此語不知是江山登眺時得之,抑於焚香默坐得之。真按:翁方綱與陸游 圖塞里學士,翰林前輩也,見予粵東諸稿笑曰「諸生矮几苦思時,真按:翁方綱在廣東 子乃茗榻長吟,毋乃犯造物忌乎?」書此以似滇南學使何如。真按:翁方綱與顧蒓 真按:翁方綱與圖鞳布

631

  同學一首送別吳穀人真按:翁方綱與吳錫麒

翰林侍讀吳君之歸杭也,予竊慕顏、仲之相贈處真按:顏回、子路 真按:翁方綱的口頭禪 真按:翁方綱的交友方法論 而不敢貌為王、曾之文也。真按:王安石與曾鞏-『王安石慶曆三年回鄉時,特地看望了曾鞏,並贈以《同學一首別子固》』(曾鞏與王安石 蓋君在翰林二十餘年來所與切劘為詩者相知莫深於予,然知其詩甚深而將別之贈言甚淺,心弗安也。予之望君以少陵,而他人之知君者目以樊榭,故曰知君者莫深於予也。真按:翁方綱與杜甫 真按:吳錫麒與杜甫 真按:吳錫麒與厲鶚 真按:翁方綱對吳錫麒的評價 夫以樊榭目君者,一隅之見耳。然樊榭之精詣至矣。詩亦豈必學杜?豈必盛唐哉?樊榭一生精力多在南宋,而以鐵厓樂府神趣行之。真按:厲鶚與楊維楨 真按:厲鶚的詩 夫鐵厓在元人中不及道園遠甚,真按:楊維楨與虞集的比較 真按:翁方綱對楊維楨的評價 今以樊榭之精詣壹似可追道園,而其實與鐵厓較量已露單窘之狀者則何也真按:真按:翁方綱對厲鶚的評價 厲鶚與楊維楨的比較 ?詩家之韻味與攷訂家之研覈途不同也。真按:翁方綱的詩論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與考證學 真按:翁方綱對考證學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 乃樊榭復有文集,以及遼史所摭真按:謂《遼史拾遺》. 城東所記真按:謂《東城雜記》. 院畫所編真按:謂《南宋院畫錄》. 勤且博矣

632

。且詩之韻味又敻絕時流,而反若微露單窘者無他也,仍於杜未深耳。真按:翁方綱與杜甫 夫以李、何輩之具體似杜與樊榭之逕不由杜,則誰勝?曰樊榭勝矣。真按:翁方綱對厲鶚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與杜甫 真按:翁方綱對明七子的批評 如是而又病其未深於杜者何也?曰杜非貌似之謂也。真按:翁方綱與杜甫 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若以樊榭之韻味兼鐵厓之神趣,不必與杜離而不得不離也;不必與杜合而不容不合也。真按:厲鶚與楊維楨 吾誰與?獨與義山、山谷而已。真按:黃庭堅與杜甫 真按:翁方綱與黃庭堅 真按:翁方綱與李商隱 真按:李商隱與杜甫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義山以移宮換羽為學杜,是真杜也。山谷以逆筆為學杜,是真杜也。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然而義山、山谷何嘗自謂學杜哉?今之讀杜者鑿求之則妄,執守之則泥,是非深徹乎三百篇以下變通之故者不可以讀杜,亦非深歷乎宋元以來諸家之利病者不可以學杜真按:翁方綱的學杜方法論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