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書孝女刲股帖後貴州大定府威甯州知州沈鵬■■仁和人。真按:沈津翁譜乾隆49年甲辰(1784)五十二歲『本年又有文:…跋〈孝女刲股帖〉(影6/1532、《文集》17/11B)』文集實乃17/21B,沈津又誤.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6_復初齋文稿(七)\_001532.jpg 真按:二字漫漶.而續修四庫本又無此注也.文稿亦無此注也.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6_復初齋文稿(七)\_001532.jpg 『類型: 檔案 系統號: NO000191196 內容提要: 移會稽察房貴州巡撫[李本]奏貴筑縣知縣沈鵬奏陞威寧州知州員缺請以才具明敏辦事強幹之都勻縣知縣嚴宜調補 語文: 漢文 登錄號: 184195-001 全文影像: 184195 高廣: 24.8x11.7 文件別: 移會 文本: 移會 文向: 左行 版本: 原件 質材: 紙本 裝潢: 摺件 保存狀況: 整 責任者: 吏部 責任時間: 乾隆48年11月 責任時間: 17831223 責任日期: 乾隆48年11月 現藏地: 明清檔案工作室 版權所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版權所有 』 應即此人也. 5762_宮中檔乾隆朝奏摺(第五十八輯)-四十八年十月至四十九年正月.djvu未見也 ○按:二字形似即下文「南洲」二字. 真按:宋葆惇之師 其母紀氏先世大興人,遷浙居杭。年十八,為其母割股。
安邑宋生芝山以乃祖野柏先生所書孝女刲股事冊子來屬題,真按:宋葆淳 真按:宋葆惇 真按:宋在詩 真按:『宋在詩,字雅伯,號野柏老人。官至閣學。半塘之父也。慨當世讀朱注者,但為弋取功名計,於是作是書,引之身心之間,證以當世之務,融會旁通,務求讀者有所感發。 …』『论语赘言上下二卷 作者清代安邑宋在诗。宋在诗,字雅伯,号野柏老人。官至阁学。半塘之父也。慨当世读朱注者,但为弋取功名计,于是作是书,引之身心之间,证以当世之务,融会旁通,务求读者有所感发。曰赘言者,谦词也。据家刻本排印。 』(大型学术著作丛书《山右丛书初编》 简介 附:山西人民出版社《山右丛书初编》书目及提要 ——摘自《山西出版志》 )半塘乃宋鑒. 真按:宋葆淳與宋在詩 真按:翁方綱與宋葆淳-宋葆淳一作宋葆惇. 而芝山之師南洲沈君自述母氏紀太宜人刲股療外王母疾顛末,真按:沈鵬-此應即沈鵬之字號也.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394 / 966):沈鯤、徐梅古、徐燾、徐乾錫.只此4人.(913 / 966)吳俊异(吳俊異?).無沈鵬也.然鯤鵬為義,或通其字號也.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下冊)有二沈鵬:(305 / 1147):沈鵬(初名棣-沈棣)常熟人,字誦棠,號北山、誦堂.(1055 / 1147):沈鵬,上海人,字上九,號樗園.應皆非此仁和沈鵬也. 真按:宋葆惇之師 使人不忍卒讀;讀者猶不忍,則述者之心痛可知矣!宋生因為予言沈君與其先人交誼之篤、涖官之廉介,縷縷數十百言;真按:宋葆惇之家世 真按:宋葆惇交友資料 而予方讀是文,心怦怦驚悸起立,未及筆其語於槧也。真按:翁方綱之為人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學習歷程-與愚亦然也. 越數日,欲以其語書後,馳片紙叩之,則宋生臥病不能舉筆,但云沈先生即俶裝,願速就其文而已
731
。予昨聽宋生語時,似粗記沈君為人真摯方正出於至性,不愧孝女之子。其居官實心盡職,亦不愧忠孝合一之理。必詳敘此段然後太宜人血誠耿耿浮出紙墨外而野柏之文方信其可傳也。真按:宋葆惇與沈鵬 真按:翁方綱與沈鵬 真按:沈鵬之為人 昔聞諸前輩云「蘇武牧羝李廣射虎,真按:詞:羝1 〔d ㄉ〡〕 〔《廣韻》都奚切,平齊,端。〕 “ 牴2 ”的被通假字。 公羊。《詩‧大雅‧生民》:“取羝以軷。” 毛 傳:“羝羊,牡羊也。”《漢書‧蘇武傳》:“乃徙 武 北海 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宋 陸游 《蔬食》詩:“老羝昔作春蔬祟,斷稿今無晚鈞詩。” 觀二史氏所敘次,可以證昌黎董生篇無一字落公共語」,予是以從不敢為雷同稱譽之詞,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妄作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慎 真按:翁方綱的作文方法論 而先書此以俟宋生病愈,更徐叩而詳記之。
731
跋王氏家訓
嘉興王惺齋博極羣書,而識力堅正,文章爾疋,所著《史漢正譌》諸書既已刊布海內矣,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令嗣輩錄其家書以為訓言真按:翁方綱與王元啟
732
。蓋先生所學之大端粗具於此,而吾尤喜其言曰「今之學者於經史韓歐所用之字槩置不用,獨好用許氏《說文》字,此韓子所謂蘄勝於人,非蘄至於古之立言者也。」又曰「一日之內必有當務之業,聚談者頃刻而可以周乎四海之遠,其端又相引而不窮,非若執業之確有其方也。其慆心逸志為害於學問之實功者非淺也。真按:詞:慆1 〔to ㄊㄠ〕 〔《廣韻》土刀切,平豪,透。〕 1.喜悅;使愉悅;喜歡。《尚書大傳》卷三:“師乃慆,前歌後舞。” 鄭玄 注:“慆,喜也。”《左傳‧昭公元年》:“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 唐 白居易 《人之困窮由君之奢欲》:“慆 鄭 衛 之音,厭 燕 趙 之色。”2.隱藏。《左傳‧昭公三年》:“君日不悛,以樂慆憂。” 孔穎達 疏:“言以音樂樂身,埋藏憂愁於樂中。”3.懷疑。《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天命不慆久矣,使君亡者,必此眾也。” 杜預 注:“慆,疑也。”《北史‧周紀上‧明帝》:“咸謂大寶可以力致,神器可以求得,而卒誅夷繼及,亡不旋踵,是知天命有底,庸可慆乎?”4.度過;逝去。《詩‧唐風‧蟋蟀》:“今我不樂,日月其慆。” 鄭玄 箋:“慆,過也。”5.貪。《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九年》:“ 麗 ( 陸麗 )以迎立之功……賜爵 平原王 , 麗 辭曰:‘陛下,國之正統,當承基緒;效順奉迎,臣子常職,不敢慆天之功,以干大賞。’” 胡三省 注:“慆,義與叨同,貪也。”6.長久。參見“ 慆慆 ”。7.紛亂。參見“ 慆慆 ”。8.見“ 慆慢 ”。 【慆慢】怠慢;怠惰。 漢 徐幹《中論‧法象》:“夫禮也者,人之急也,可終身蹈而不可須臾離也;須臾離則慆慢之行臻焉,須臾忘則慆慢之心生焉。” 三國 蜀 諸葛亮 《誡子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嚴復 《救亡決論》:“而中土不幸,其學最尚詞章,致學者習與性成,日增慆慢。” 」此二條尤切中今時名士之病。真按:翁方綱論學 僕嘗謂今之為學者詳於六合之外而略於耳目之前,讀先生之書庶幾日奉程朱之正學,講韓歐之文字,或如遊子之識其家乎!書此以自警,非敢以警人也。真按:翁方綱與程朱 真按:流行之誤國 真按:清代學術流弊-蓋由翁公此處亦可見非唯乾嘉考據之造端也,蓋其實學者風尚如此有以之也.若真清廷有以文禁,則翁又何敢此言.固學者造時勢而誤國者,猶今日之歪風,又何歸咎于清廷乎? 真按:翁方綱的論學宗旨 真按:今日學者之通病也! 真按:翁方綱與王元啟 真按:翁方綱論學
732
書諸友人原藝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