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通“ 眚 ”。災害。《公羊傳‧莊公二十二年》:“大省者何,災省也。”《大戴禮記‧千乘》:“君發禁,宰而行之以時,通於地,散布於小,理天之災祥,地寶豐省,及民共饗其祿,共任其災,此國家之所以和也。” 孔廣森 補注:“省,凶年。”13.副詞。嘗;曾經。 唐 岑參 《函谷關歌送劉評事使關西》:“野花不省見行人,山鳥何曾識關吏。” 唐 李商隱 《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詩:“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14.姓。 春秋 宋 有 省臧 。見《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省3 〔xin ㄒ〡ㄢˇ〕 〔《集韻》息淺切,上獮,心。〕 1.古代天子秋季狩獵。《禮記‧玉藻》:“唯君有黼裘以誓省。” 鄭玄 注:“省當為獮。獮,秋田也。” 孔穎達 疏:“獮,秋獵也。”2.指秋季狩獵前的祭祀。《禮記‧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蠟,天子之祭也。” 鄭玄 注:“省讀為獮。獮,秋田名也‧云春田祭社,秋田祀祊。”
795
。」《漢書‧地理志》曰:「左馮翊萬年縣,高帝置。」師古曰:「《三輔黃圖》云:……起萬年陵是也。真按:瀚典/新校本漢書/志/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 1546 - 」〈百官表〉曰:「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又云:「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此器自府嗇夫以下凡四人,建、當時、平、義皆名也。真按:可見「義省」不連讀.反而「省重」連讀.國無省重,詞亦無.省義見翁此下文. 上一人云「繕作」者工之職,下四人總言「省」者,官所司也。真按:不解之處!真按-豈謂監製之監也? 「萬年」下一字雖似「般」字,般亦縣名,然般屬勃海郡,不應遠與三輔之邑連書,故知是縣字也。其曰「右丞」者,〈百官表〉止言縣有丞,不言左右,是又可以補史家所未及矣。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796
跋永康鏡銘
右鏡銘,「永康元年正月丙午黃氏作竟,真按:此通鏡也.字形結構添部首. 幽涷三商。照如日月,國皆富昌。□□作□,位至公卿。真按:國:卿 部首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ㄑ|ㄥ 1. 職官名。古代指位在大夫之上的官爵。如:「上卿」、「公卿」。 2. 對人的尊稱。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衛人謂之慶卿。」 3. 姓。如清代有卿祖培。 4. 君對臣的美稱。宋˙岳飛˙良馬對:「卿得良馬否?」 5.對同輩的敬稱。同「您」。唐˙杜甫˙惜別行送向卿詩:「卿家兄弟功名震。」 6.夫妻的相稱或專指夫對妻的稱呼。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詞:卿1 〔qn ㄑ〡ㄥ〕 〔《廣韻》去京切,平庚,溪。〕 “ 慶3 ”的被通假字。 1.古代高級官員的名稱。 西周 、 春秋 時天子、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等。 秦 漢 時期三公以下設有九卿。歷代相沿, 清 代則常以三品至五品卿作為官員的虛銜。《周禮‧天官‧序官》:“治官之屬,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鄭玄 注:“上大夫曰卿。”《國語‧楚語上》:“ 晉 卿不若 楚 ,其大夫則賢。其大夫,則卿材也。”《漢書‧陳平傳》:“ 項羽 略地至 河 上, 平 往歸之,從入破 秦 ,賜爵卿。”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禮秩如卿,不治事。”2. 先秦 亦用以稱軍隊將佐。《左傳‧成公十八年》:“卿無共禦,立軍尉以攝之。” 孔穎達 疏:“卿,謂軍之諸將也。”3.古代對男子的敬稱。《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荀卿 , 趙 人。” 司馬貞 索隱:“名 況 。卿者,時人相尊而號為‘卿’也。”《史記‧刺客列傳》:“ 荊軻 者, 衛 人也。其先乃 齊 人,徙於 衛 , 衛 人謂之 慶卿 。” 司馬貞 索隱:“卿者,時人尊重之號,猶如相尊美亦稱‘子’然也。”《漢書‧儒林傳‧孟喜》:“父號 孟卿 ,善為《禮》、《春秋》,授 后蒼 、 疏廣 。” 顏師古 注:“時人以卿呼之,若言‘公’矣。”4.古代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權 歎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隋書‧李密傳》:“ 密 與 化及 隔水而語, 密 數之曰:‘卿本 匈奴 皁隸 破野頭 耳,父兄子弟並受 隋 厚恩,富貴累世。’” 唐 韓愈 《鳳翔隴州節度使李公墓志銘》:“上曰:‘卿有母,可隨我耶?’曰:‘臣以死從衛!’”5.夫妻情人間的愛稱。《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晉 束晰 《近游賦》:“婦皆卿夫,子呼父字。” 清 沈覆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唐 以詩取士,而詩之宗匠必推 李杜 。卿愛宗何人?” 郁達夫 《贈隆兒》詩之一:“人事蕭條春夢後,梅花五月又逢卿。”6.通“ 慶 ”。參見“ 卿雲 ”。7.姓。 漢 代有 卿仲遼 。見《後漢書‧文苑傳上》。 ○按此ㄥㄤ相通之證也.如橫黃. 天王日月,上有東父,太丣三利,宜吉□子。真按:疑子與利為韻也. 」凡四十八字細書,在篆隸之間。漢桓、真按:漢桓帝 晉惠皆有永康。而晉惠帝永康元年正月壬戌朔,是月無丙午;漢桓帝永康元年正月乙酉朔,丙午是二十二日也。真按:翁方綱的曆算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其字畫及鏤文亦與《博古圖》漢三神鑑相似。又洪氏《隸續》載漢騶氏鏡銘有東王公、西王母之文,此所云「東父」殆其類歟?鏡面逕今尺六寸強,當漢建初尺九寸也。
796
跋五銖泉笵二首
797
周■谷明府示予五銖泉笵一枚形如匜,真按:上竹下艮.疑為筤之訛.沈津翁譜即作周筤谷.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無筤谷也. 『清代傑出的史學評論家章學誠(1738——1801)在《周筤谷別傳》中談及乾隆四十二年(1777)他應直隸永清縣知事之邀纂修該縣縣誌。他爲了將該縣貞節孝烈婦女們的事蹟採入縣誌的 …』(胡志偉:海峽兩岸口述歷史的今昔及其牽涉的若干道德、法律問題(上)) 覈之下自讀書中文網之[清]章學誠遺書.DJVU179頁(204)謂其子周以勳.「君 諱震榮,字青在,一字筤谷。浙江嘉善人。乾隆十七年舉人,授江南青陽知縣,移劇合肥,以罣悞去。再起直隸清苑縣丞,遷永清知縣,除永定河南岸同知。卒於乾 隆五十七年壬子冬十月。春秋六十有三。有子三人,其仲以勳,乾隆五十一年舉人,最知名。余自丁未殘歲別君於保定,君執手於邑,謂近遇知好分手,心輒作惡。 如更無見期,恐非佳兆。然君窮矣,此行願君有遇,且無相見。余悲其言,不知其兆之果驗也。」則即周震榮矣. 真按:周震榮 真按:翁方綱與周震榮-沈津翁譜:「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一七七八)四十六歲…五月七日,周震榮示先生五銖泉笵一枚,先生又以此笵示張燕昌,因相與各繪一圖,先生並有跋。(影2/505、《文集》19/4A)」. 以今尺度之,高四分徑,長三寸七分,寬二十二分,內深二分,底徑長三寸五分,寬二寸,內深一分。中列五銖泉八,四陽四陰相間,中大星一,下紋八出,旁六星,三凸三凹,中界線一。其泉八以今尺皆徑七分,以漢尺則徑寸。洪氏《泉志》曰「蜀傳形五銖徑七分」,真按:洪遵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又曰「舊譜云:漢五銖錢厚大者徑一寸。」今以蜀傳形與五銖度之皆合,則知洪所謂徑七分者今尺也。舊譜所謂徑寸者漢尺也。雖五銖品數最多,真按:翁方綱的古玩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不可槩以某代所鑄,而以今尺與漢尺揆度既合,則是笵也其為漢時物無疑,況銅斑青綠之古乎?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真按:不充分-翁公此說愚不盡同.僅以古綠與尺度,並不充分必然即原物也. 泉之有笵,從來圖志所未收。近日秀水朱竹垞《曝書亭集》有新莽大泉五十笵真按:朱彝尊
798
,海鹽張芑堂著《金石契》則載泉笵凡七,真按:張燕昌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自貨泉笵、布刀笵外,亦有五銖笵一枚,與此相似,而旁止二星。予以此笵眎芑堂,因相與各繪一圖并識其說如此以復於筤谷。真按:翁方綱與張燕昌 真按:翁方綱與周震榮
筤谷復寄所摹泉笵一圖見示,又於友人處借笵一枚,與前小異。其笵青紅畢備,非齊、梁以後物也。重今庫平十八兩,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國:庫平 注音一式 ㄎㄨˋ ㄆ|ㄥˊ 舊時的衡制標準。每庫平一兩大約等於關平九錢八分七釐二毫,合於標準制三七點三○一公分,合於市用制一點一九三六市兩。 詞:【庫平】舊 中國 部庫徵收租稅、出納銀兩所用的衡量標准。 清 康熙 時制定。 光緒 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規定庫平為權衡的標准,庫平一兩等於37.301克。《清史稿‧食貨志五》:“ 光緒 十四年, 張之洞 督 粵 ,始用機器如式試鑄(銀元), 李鴻章 繼任續成之,文曰‘ 光緒 元寶,庫平七錢二分, 廣東省 造’,幕絞龍。” ○按此平即秤之平也.(秤从禾平) 長今尺三寸六分,濶二寸一分,高三分。背平無凸凹。以今尺度之,每錢逕五分,與張台所謂五朱字錢正合。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國無.詞無.中研院線上目無.疑乃人名,尚未解也. 梁初所行五銖,去「金」以「朱」為「銖」也,別有五金字錢去朱从金者亦其類也。又有右為五字、左為半王字者,亦朱字也。此皆五銖之別種源出稚錢者也。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國無.詞:【稚錢】 梁武帝 時官鑄的小錢。《通典‧食貨九‧錢幣下》:“﹝ 梁武帝 乃鑄錢﹞稚錢五銖,徑一分半,重四銖,文曰五朱,源出於五銖,但狹小,東境謂之稚錢。五銖錢徑七分半,重三銖半,文曰五朱,源出稚錢,但稍遷異以銖為朱耳。” 顧烜曰「五朱錢稍遷異以銖為朱,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799
, 三吳屬縣行之,亦差少。」洪氏《泉志》謂「此錢制作簡古,銅質純青,背文坦平,外輪有緣。」然今此笵之式則外輪無緣者也。亦可以參訂泉譜之一種笵中只列錢 十枚,五陰五陽,其上下各四文皆正,其中二文則衺也。其中央闊紋十出有直線貫之,旁四星,二凹二凸。予未見其笵,僅按圖跋之如此。
799
跋騶男銅虎符
銅虎符,以建初尺度之,長三寸,頭身共高二寸,身高一寸,重今等四兩七錢。虎形背文云「□□與騶男為銅虎符。」第五肚肋上云「騶男右五」,皆篆書陷銀與《續考古圖》所載濟陰太守銅虎符正同。《續考古圖》引《漢書》文帝二年九月,初與郡守為銅虎符
800
。注「銅虎符第一至第五……當發兵遣使者……合符乃聽受之。真按:瀚典作符合.(/新校本漢書/本紀/卷四 文帝紀第四 - 118 ) 」「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真按:此為師古注,前為應劭曰. 」濟陰,漢郡,是漢銅虎符也。此符騶男第五,騶屬魯國,本邾國,莽曰騶亭,前後漢志皆屬豫州;然漢爵惟王侯二等,不及子男,至魏晉始有五等之爵,而晉則伯子男以下不置軍,此當是魏物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魏咸熙初始建五等之封,真按:國語辭典附錄表咸熙唯一年.246年.甲申.魏常道鄉公也.明年即晉武帝太始元年矣. 其見於史者如傅元封鶉觚男是也。真按:傅玄-應即此人,以避諱改也. 則此騶男右五之符亦咸熙元二年所剖者矣。《續考古圖》云「以黍尺挍之,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題「(宋)撰人不詳」.又「據(清)陸心源考訂,撰者為(宋)趙九成」 長二寸五分,頭高一寸,身高八分。」按:宋黍尺比周尺一尺七分。真按:國無.詞:【黍尺】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來,取其長度作為一尺的標准,叫做“黍尺”。橫排的稱“橫黍尺”,縱排的稱“縱黍尺”。舊制營造尺就是縱黍尺。橫黍尺一尺等於縱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較小的度量單位。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十:“五都黍尺無人校,搶攘廛間一飽難。” 國:縱黍尺 注音一式 ㄗㄨㄥ ㄕㄨˇ ㄔˇ 一種黍尺。用黍百粒,直徑相加,以為一尺的長度,稱為「縱黍尺」。宋史˙卷七十一˙律曆志四:「照以縱黍累尺,管空徑三分,容黍千七百三十;瑗以橫黍累尺,管容黍一千二百,而空徑三分四氂六毫。」 詞:【縱2黍尺】古代長度計算單位。以中等黍粒為准,百黍縱向長度相累為一尺。《宋史‧律曆志四》:“ 照 以縱黍累尺…… 瑗 以橫黍累尺。”縱黍尺后為營造尺,橫黍尺后為律尺。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尺》:“《會典》云:‘縱黍尺當橫黍尺一尺二寸三分四釐五毫七絲一忽三微。’” 縱2 〔zn ㄗㄨㄥˋ〕 〔《廣韻》即容切,平鍾,精。〕 “ 從2 ”的今字。 今以建初尺度之,則《考古圖》所度濟陰銅虎符式悉與此騶男者同,是二器當作於一時。濟陰雖漢郡,然亦焉知其非魏所制乎真按:翁方綱的地理學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