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
!故夫源也者,為學之先務也。真按:翁方綱論學 且夫師友贈處,淡然即目於溪梁之上,童冠釣遊之輩,真按:詞:【童冠】指青少年。語出《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風乎 舞雩 ,詠而歸。” 漢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童冠自遠方而集者,蓋千餘人。” 晉 陶潛 《時運》詩:“童冠齊業,閒詠以歸。” 清 洪亮吉 《游南湖記》:“童冠之樂,云當暮春;袚除之期,剛展十日。” 皆得援以為侶,一旦致命遂志,顯則報君親,幽則感鬼神,可以貫金石而勒鼎銘,可以騎箕尾而比於列星,夫豈人力所能強為哉?即此源之所素裕而已矣。真按:翁方綱的修養論 浙東之學自謝船山、章聘君皆發原於朱子,真按:疑指章如愚. 其後若黃文獻、真按:黃溍 柳待制諸人涵肆演迆以至潛溪,真按:柳貫 真按:國無.詞無.詞:【演迤】1.綿延不絕貌。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泖茆字异》:“春夏則荷蒲演迤,水風生涼。”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大通橋》:“出 崇文門 二里許,有 大通橋 。水從 玉河 中出,波流演迤。”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此行獲睹 匡盧 、 羅浮 之勝,巉巖演迤,雄麗奧曲。”2.流布;流傳。《遼史‧食貨志下》:“ 聖宗 鑿 大安山 ,取 劉守光 所藏錢,散諸五計司,兼鑄 太平 錢,新舊互用。由是國家之錢,演迤域中。” 嚴復 《論教育書》:“今求泰西二三千年孳乳演迤之學術,於三十年勤苦僅得之 日本 ,雖其盛有譯著,其名義可決其未安也,其考測可卜其未密也。”3.謂文章氣勢流轉綿長。 唐 韓愈 《藍田縣丞廳壁記》:“ 博陵 崔斯立 ,種學績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明史‧宋濂傳》:“為文醇深演迤,與古作者並。” 真按:宋濂 而先生獨合道德、文章、氣節一以貫之,要其根柢六經以發於事業,非一日之積矣。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真按:翁方綱的實用傾向 若夫王弇州之言「方先生不以書名而剛正不折之氣流溢筆墨間」,真按:王世貞 是又善於論先生書者,然先生之書抑又其餘事耳。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704
跋求忠祠記
右董文敏撰書求忠祠記,為松江書院祠方正學先生作也。真按:翁方綱與方孝孺 真按:翁方綱與董其昌 此 文立石在萬歷三十九年,文敏以翰林家居時。然其中有隱約未盡者,其云:徐中丞之先有善安公者,官僉事於浙,奉詔收方氏族,脫其娠婦,事發,斷一臂,家戍保 安衛,語具浦城志。又云:僉事公於立孤事未躬閱。又云:復姓始末,余友陳布衣能言之。此於方正學先生身後事極有關繫,而其文乃若不欲備詳者。其措詞抑揚反 覆,歸重於方先生傳朱子之學以為教忠者勸,此固學者所當知也。真按:方孝孺與朱子學 然予謂不若方氏能立遺孤之事,為足快千古人心。而轉不備詳,則豈明末尚多忌諱,不敢暢著於碑記乎
705
?所云見浦城志者,亦未知邑志果能直書備載否矣。就文敏此記繹之,其云吾郡之方有亢則必是其遺孤之賢能昌大亢宗者。又云吾郡,真按:此據眉注殘文,應有脫文也.以文義參校之,則應係「其云■■,又云吾郡」,故有下文之推斷也.疑為「有亢」二子,或「方氏」二字. 則必是寧海方氏存一綫之遺,真按:原文有缺末筆諱. 後託於他氏,而後來寄居松江,有復方姓之舉。此文雖未詳言,而其大概已了然矣。乾隆四十一年春奉旨大學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等集議建文殉節諸臣,真按:原文有平抬. 一體予諡。先生賜諡忠文,下至河西傭、補鍋匠皆蒙旌祠。真按:翁方綱提要稿與明史皆有此句. 其時方綱亦得陪預闕門班末,儻爾日得見此文,或能查訪浦城志,詳此事本末,豈不幸甚?而方氏立遺孤、復姓事,若有能得其確据者,竟當詳錄一通以垂之藝林,不更愈於董文敏此記之含意未申者乎
「又」上脫「其云■■」四字真按:真按:原文影印時誤脫印,以形義測也!又此字又字上應亦脫二字未印出,疑乃「者下」二字也.「者下又上」于前校例合云. 真按:原文影印時誤脫印矣!然若于「又」上補其云二字義亦未通也. 眉批-續修四庫本無此眉注.
706
?今正欲借文敏此記以發潛闡幽而豈僅沾沾於董書筆法云爾哉。真按: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翁方綱的實用傾向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706
跋王文成論學帖真按:真按:翁方綱與王學 翁方綱與王守仁
右明王文成公與汶上路北邨論學,凡四帖,為一卷。路氏曾於崇禎甲戌刻石,有北邨曾孫周道跋,真按:路周道 而墨本無之。真按:國無.詞:【墨本】碑帖的拓本。 宋 歐陽修 《石篆》詩序:“因為詩一首,并封題墨本以寄二君。” 明 何景明 《觀石鼓歌》:“平生博覽愛古跡,世上墨本徒紛紜。” 清 繆荃孫 《云自在龕隨筆‧金石》:“ 山谷 書《陰長生詩》墨本, 宋 人 方楷 所藏。” 周道跋曰:「余曾祖大司馬公以正德甲子列鄉薦,獲為先生門下士。此卷卽司馬公守襄時所贈也。」其稱大司馬者,竟似北邨後掌夏官矣。真按:國:夏官 注音一式 ㄒ|ㄚˋ ㄍㄨㄢ 職官名。周官六官之一。司馬之職,掌軍政和軍賦。唐武則天時,一度改兵部尚書為夏官,不久仍復舊稱。 詞:【夏2官】官名。《周禮》載 周 時設置六官,以司馬為夏官,掌軍政和軍賦。 唐 武則天 時,曾改兵部尚書為夏官,不久仍復舊名。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六》。後用為兵部的別稱。《歧路燈》第一○五回:“﹝ 嘉靖皇帝 ﹞定目細看,並非武將,卻是文臣……引見雖是夏官,旨意應下吏部。” 夏2 〔xi ㄒ〡ㄚˋ〕 〔《廣韻》胡駕切,去禡,匣。〕 然按以《明史‧表》實無之。且此四帖前後二札皆已稱司馬。中一札則稱郡伯,而以為皆守襄時所贈;又以宏治甲子訛為正德,然則周道之跋未可据為信也
707
。北邨之名卷中不著。考國學題名碑,正德三年戊辰二甲五十九名進士路迎,山東兖州府東平州汶上縣人。王文成年譜云:「正德七年壬申,先生為考功郎中,是年穆孔暉、路迎同受業」者是也。真按:「七年壬申,先生四十一歲,在京師。 三月,升考功清吏司郎中。 按《同志考》,是年穆孔 暉、顧應祥、鄭一初、方獻科、王道、梁谷、萬潮、陳鼎、唐鵬、路迎、孫瑚、 …」(《王陽明全集》卷四順生錄之八年譜一 ) 「正德七年壬申,王陽明先生是年四十一歲,在京師擔任考功清吏司郎中。按《同志考》,是 年穆孔暉、顧應祥、鄭一初、方獻科、王道、梁谷、萬潮、陳鼎、唐鵬、路迎、孫瑚、 …」(HPM通訊第五卷第五期)而先生外集〈賓陽堂記〉正是戊辰歲作,其記曰:「傳之堂東向曰賓陽」,然則北邨者,真按:路迎 迎其名,真按:路迎 傳之其字也。真按:路迎 真按:翁方綱考辨作者 又有〈答路賓陽書〉一篇,真按:路迎 在癸未歲,書曰「郡務雖繁,然民人社稷莫非實學。以賓陽才質之美,行之以忠信,堅其必為聖人之志,勿為時議所搖,近名所動,吾見其德日進而業日廣矣。真按:勿近名 真按:王守仁的修養論 真按:摘要 」據此書言,正與是卷引仲子語相應,而何以顧璘者乃曰先生之學不必專信孔氏,此何語哉?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論學 真按:翁方綱對顧璘的批判 先生所論知行合一之理載在《傳習錄》者璘猶未之聞乎真按:真按:翁方綱與王學 翁方綱與王守仁
708
?其與徐愛論知行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說知自有行在,說行自有知在。今人卻將知行分作兩件,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某今說箇知行合一,正是對病之藥。真按:翁方綱與王學 真按:翁方綱的知行觀 真按:王守仁論知行宗旨 」又與顧璘論知行曰「真知卽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天下之學無有不行而可以言學者,則學之始固已即是行矣。是故知不行之,不可以為學,則知不行之,不可以為窮理矣。知不行之,不可以為窮理,則知之行之合一並進而不可分為兩節事矣。真按:翁方綱的知行觀 真按:王守仁論知行宗旨 」以上諸論皆滴骨滴髓抉聖賢言語之實際,真按:國無.詞:【滴骨】以血滴骨認親。引申為得其嫡傳。 【滴骨親】舊說謂以血滴骨能辨別親屬真偽,因此亦稱親生關係為滴骨親。 宋 宋慈 《洗冤集錄‧論沿身骨脈及要害去處》:“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的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云滴骨親,蓋謂此也。”參見“ 滴血 ”。 【滴血】1.舊時用血辨別親屬真偽之法。據說至親之血,共滴水中則相凝合,驗屍時,以生者之血滴死者骨上則滲入。 清 趙翼 《陔餘叢考‧滴血》:“驗屍有滴血之法,其來已久……然則滴血之法,其起于六朝歟?”參見“ 滴骨親 ”。2.指杜鵑的啼鳴。相傳杜鵑啼至滴血乃止。 唐 陸龜蒙 《子規》詩:“高處已應聞滴血,山榴一夜幾枝紅。” 唐 韓偓 《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詩:“ 蜀 魄未歸長滴血,祇應偏滴此叢多。” 國:滴血 注音一式 ㄉ| ㄒ|ㄝˇ 痛心。如:「遭喪親之痛的表哥,嚐到心中滴血的滋味。」 ○按:然則下文滴髓亦隨文而變換爾.亦滴骨義也. 所以文成公之功業即文成公之學術,此豈虛空以良知二字導人者哉?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的理解 真按:翁方綱與王學 路周道跋首提良知謂之絕學,此固不足與之辨
709
。而顧璘負一時重名,乃以先生知行合一之語目為奇論,且茫不解仲子民人社稷之語意與先生引用之指歸,皆所謂斷章取義者,而乃敢妄出瞽言謂不必專信孔氏。可見王文成之學問議論本無語病,其開後人妄議者皆此等不明義理之人誤贊而誤傳之。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的理解 自今以後,凡為孔門之徒者,見此等文字宜昌言排之,而路氏尚公然刻之於石,閱之令人髮指。真按:翁方綱的衛道思想 真按:翁方綱與禁燬書 真按:翁方綱的保守傾向 今若不明白辭而闢之,後來好駮新建者將有据此以為文成之咎,真按:王守仁 則即其得罪文成所關蓋亦非細。言之不慎至於如此,可不戒哉!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慎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妄作 真按: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翁方綱重視風俗教化士習人心 真按:翁方綱對王守仁的理解 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