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得籍生之勤篤為我踐之,真按:當作藉字! 不禁慨然而三歎也。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
86
春秋傳說從長序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春秋傳說從長十二卷,山陽阮紫坪氏所述也。真按:阮芝生 其曰傳說從長者何也?曰謙不敢自任也。其謙不敢自任柰何?曰吾聞諸班氏之志藝文矣,曰左氏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論本事而作傳。夫後儒之失其真者皆安其意者也。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學術史觀 真按:翁方綱的學術立場 紫坪氏之為是書也,蓋先有以見乎聖人所以為是經之旨,所謂觀史記,據行事,仍人道者。平易中正而無所岐惑,故於日月名字爵地之屬,諸儒所執以為例者,悉舉而撤其蔀,如是則讀是經者之法固已先得矣。真按:翁方綱的讀經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春秋學 彼失真之說惡足以淆我乎?然而其述之為書也不曰吾所已得也,第曰就諸家傳說之義從其長而已
87
杜元凱曰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吾每三復斯言,以為義類之實,非聖人不能因也:國史衷乎得失之原,亦非後儒所能度也。真按:翁方綱的讀經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春秋學 顧唐宋以後遞闡訓故,推而衍之,詞意益棼耳。學者童而習之,至白首而抱遺莫究者,逐末而忘本也。得紫坪氏之書,其庶幾知本矣。知其本則弗安其意,其謙也蓋其慎也。故得其本,雖有更說而無自任之弊矣。真按:翁方綱的治經方法論 文不拘體者,以達意而止,弗取乎摹古也。真按:翁方綱的文論 讀是書者,以紫坪氏讀經之法為師,而勿以前人決疑考讞之作視之,則庶幾矣。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87
韋孝廉儀禮章句序真按:真按:韋協夢-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導航系統有.http://202.96.31.45/libAction.do;jsessionid=841E38BB924394CD5F6FBFC5EE187B7D?method=goToBaseListByPeople&people=%E9%9F%8B%E5%8D%94%E5%A4%A2 中研院線上目無韋氏著也.http://las.sinica.edu.tw/search*cht/?searchtype=t&searcharg=%BB%F6%C2%A7%B3%B9%A5y&SORT=D&extended=0&SUBMIT=%ACd%B8%DF&searchlimits=&searchorigarg=a%7B213259%7D%7B214e7c%7D%7B216032%7D%7B213539%7D唯有吳廷華者.○沈津翁譜云「五月望日,為韋協夢《儀禮章句》作序。(影5/1246、《文集》1/5B)」http://tw.myblog.yahoo.com/jw!ob4NscCdAxS_yWJbxTvlgfR./article?mid=5704
88
昔黃慶、李孟悊有儀禮章疏,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全國漢籍データベース四庫提要有:「故賈公彥僅據齊黃慶隋李孟悊二家之疏。定爲今本。」http://www.google.com.tw/search?q=%E5%84%80%E7%A6%AE%E7%AB%A0%E5%8F%A5%20site:http://tw.myblog.yahoo.com/jw!ob4NscCdAxS_yWJbxTvlgfR./ 皇 侃有喪服文句義疏,其書皆不傳。而韋昭、臣瓚二家釋,漢志說各不同,顏監則以冠昏吉凶當威儀之目,其信然乎?漢志曰:禮古經出於魯淹中,及孔氏學七十篇文 相似,多三十九篇。又曰:禮古經五十六卷,經七十篇,記百三十一篇。劉仲原父以為七十蓋十七也。然則抽其遺事,發其緟文復字,真按:當作複字! 豈無枝柱相錯者乎真按:國無!待查!詞:【枝柱】1.猶支撐。 清 梅曾亮 《謁墓記》:“未至墓五里,雨,先過 京山堂寺 ,路斗絕,輿者相枝柱,僅乃得上。”2.抵觸,不順從。《漢書‧地理志下》:“而 漢中 淫失枝柱,與 巴蜀 同俗。” 顏師古 注:“枝柱,言意相節卻,不順從也。”《明史‧劉濟傳》:“ 濟 在諫垣久,言論侃侃,多與權幸相枝柱,直聲甚震。” ?禮有統系,有別目,然其別也皆可以還其始,故曰「其數可陳也,其義難知也。真按:禮記-郊特性文. 」吾聞韋君治禮之勤,二十年於今矣,始得見所為章句者,可謂辨於物而知本者也。近時杭人吳中林氏亦為是經章句,濟人張稷若氏為鄭注句讀,真按:張爾岐 韋君是書又兼綜而條理之。嗟乎
89
,自綱領以至節目,皆章句也;自經禮以至威儀,皆章句也。豈徒函雅故、正文字而已?雖一簡一文,視如全經可也。真按:翁方綱的儀禮學 真按:翁方綱的禮學 蓋其慎也
89
韋孝廉儀禮蠡測序真按:真按:韋協夢 中研院線上目有!
予既序韋君儀禮章句,君復出儀禮蠡測一十七卷,予受而讀之,又合其所為章句者覆讀之曰,學禮者師其意而已矣。真按:翁方綱的禮學「意」說 真按:翁方綱的禮學 知其意則其禮至今行可也。而或者竟欲試肄而行之,是泥古之弊也。真按:翁方綱不泥古 曾是讀古而可泥乎哉?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今韋君之書於其事同者則以他篇證之,於其節同者則以本篇上下章證之。經未顯者必析言之,禮見於文外者必質言之。蓋於儀度節次以至一閒一曲之層遞委折,皆必据其實而求其合,穿互對質,旁推交通,雖當日之為小相者,或未之過也
90
。然予竊有說者,韋君之意豈果以是經之儀確徵諸實迹乎?漢書藝文志曰:「天子諸侯卿大夫之制雖不能備,猶瘉倉等推士禮而致於天子之說。真按:國: 瘉 部首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ㄩˋ1. 病。爾雅˙釋詁下:「瘉,病也。」詩經˙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2.賢才。國語˙晉語九:「趙簡子問於壯馳茲曰:『東方之士孰為瘉?』」韋昭˙注:「瘉,賢也。」 3.病好了。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漢王疾瘉,西入關,至櫟陽。」南朝梁˙簡文帝˙答湘東王書:「雖西山白鹿,懼不能瘉。」 4.超過、勝過。漢書˙卷五十˙汲黯傳:「使黯任職居官,亡以瘉人,然至其輔少主守成,雖自謂賁育弗能奪也。」 5. 更加。通「愈」。荀子˙堯問:「吾三相楚而心瘉卑,每益祿而施瘉博。」詞:瘉1 〔y ㄩˋ〕〔《廣韻》羊朱切,平虞,以。〕〔《廣韻》以主切,上麌,以。〕1.病。引申為災難。《詩‧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毛 傳:“瘉,病也。” 高亨 注:“瘉,病也,指受災難。”2.指危害。《詩‧小雅‧角弓》:“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毛 傳:“瘉,病也。” 高亨 注:“瘉,病也。此句言兄弟相害。” 唐 柳宗元 《敵戒》:“敵存而懼,敵去而舞,廢備自盈,祇益為瘉。”3.同“ 愈 ”。痊愈。《漢書‧高帝紀上》:“ 漢王 疾瘉,西入 關 ,至 櫟陽 。” 顏師古 注:“瘉與愈同。愈,差也。” 南朝 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書》:“吾春初臥疾,極成委弊,雖西山白鹿,懼不能瘉。” 清 龔自珍 《徐泰母碣》:“﹝ 徐泰 ﹞告 自珍 曰:吾母平生再刲股,一療吾外王母疾,再療吾王母疾,皆瘉,親族無知者。”4.同“ 愈 ”。指治愈。《淮南子‧俶真訓》:“夫梣木色青翳而蠃瘉蝸睆,此皆治目之藥也。” 高誘 注:“瘉人目中膚翳……蝸睆,目疾也。”5.同“ 愈 ”。越,更加。《荀子‧堯問》:“ 孫叔敖 曰:‘吾三相 楚 而心瘉卑,每益祿而施瘉博,位滋尊而禮瘉恭,是以不得罪於 楚 之士民也。’” 清 龔自珍 《平均篇》:“大略計之,浮不足之數相去瘉遠則亡瘉速,去稍近治亦稍速。” 嚴復 《主客平議》:“ 中國 自甲午中東一役,而情實露,自庚子內訌,而情實瘉益露。”6.同“ 愈 ”。勝過;高過。《漢書‧藝文志》:“彼九家者,不猶瘉於野乎?” 顏師古 注:“瘉與愈同。愈,勝也。”《漢書‧汲黯傳》:“使 黯 任職居官,亡以瘉人。” 馬其昶 《〈桐城古文集略〉序》:“師友源瀾,各有所自,文儒之興,瘉乎他邑。” 章炳麟 《〈新方言〉序》:“及吾未入丘墓之時,為之理解,猶瘉於放失已。”【瘉疾】使疾病痊愈。 隋煬帝 《季秋觀海》詩:“ 孟軻 敘遊聖, 枚乘 說瘉疾。逖聽乃前聞,臨深驗茲日。” 真按:漢書藝文志文,據瀚典版,則此斷句有截取也.「禮古經者,出於魯淹中[四]及孔氏,與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陰陽、王史氏記所見,多天子諸侯卿大夫之制,雖不能備,猶瘉倉等推士禮而致於天子之說.」. 」夫其不備而瘉於推而致之者,亦期於得其意而已。真按:翁方綱的禮學「意」說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態度 得其意則文可疏也。得其意則禮弗襲可也。得其意則禮至今猶行可也。昔人奚為而有「無所用於今」之疑乎?禮文所臚者,有周一代之禮,後人不可泥也。真按:翁方綱的禮學 真按:翁方綱不泥古 禮意所存者,萬世同然之義,後人不可不知也。吾嘗欲參以周官見二經之合焉,又嘗欲參之大小戴記見四經之合焉。此皆韋君所已發其凡者,更何庸以贅諸?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