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揚言;宣稱。《史記‧高祖本紀》:“是時 項羽 兵四十萬,號百萬。 沛公 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一:“ 彭祖 者, 殷 時大夫也……歷 夏 而 商 末,號七百歲。” 宋 葉適 《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志銘》:“時虜號百萬, 江 東危恐。”4.名位;稱謂。又:國家之名、商行之名,都可稱號。《國語‧楚語下》:“能知山川之號。” 韋昭 注:“號,名位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 唐 張守節 《史記正義‧論史例》:“採六家雜說以成一史,備論君臣父子夫妻長幼之序,天地山川國邑名號殊俗物類之品也。”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是皆於國仇未翦之日,亟心位號。”5.別號。名、字以外的稱謂。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那仙人道:‘ 憨仙 便是賤號。’”6.指給以稱號或取號。《左傳‧昭公四年》:“未問其名,號之曰‘牛’。”《漢書‧陳勝傳》:“ 勝 乃立為王,號‘張楚’。” 宋 歐陽修 《醉翁亭記》:“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7.記號;標幟。《禮記‧大傳》:“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若要下手時,我捻鬚為號,方可下手。” 茅盾 《子夜》七:“工人們在廠裏暴動,也常常放氣管為號。”如:標品類(牌號),係年次(年號),示算法(加減乘除),或表達文意(疑問、驚嘆)、注明音讀(聲調、韻調)等所使用的名稱、符號均得稱“號”。8.用以識別敵我的口令、暗號。《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既是巡營,有號也無?”《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詐為抄者,擇空而行聽察,得其號及主將姓名。” 胡三省 注:“號,戶告翻,軍號也。”9.指編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編列次序的事物。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故事,殿試唱名,編排官以試卷列御座之西,對號以次拆封,轉送中書侍郎,即與宰相對展進呈,以姓名呼之。”《儒林外史》第二回:“ 周進 一進了號,見兩塊號板擺的整整齊齊。” 老舍 《茶館》第一幕:“這號生意又不小吧?”參見“ 號件 ”。10.猶種,類。多為貶義。如:鯉魚找鯉魚,甲魚找甲魚,他找的盡是他那一號子人。11.俗稱切脈。如:號脈。12.量詞。如:百來號人;1990年市政府第1號文件。13.管樂器號角、號筒、軍號等的簡稱。 王統照 《號聲》:“奇怪!他們每天在這裏吹號,有的連上衣脫去丟在綠草上,只穿短袖的襯衫,今天一律武裝了。” 號2 〔ho ㄏㄠˊ〕 〔《廣韻》胡刀切,平豪,匣。〕 “ 唬3 ”的被通假字。 1.大聲呼叫。《詩‧魏風‧碩鼠》:“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毛 傳:“號,呼也。”《詩‧大雅‧蕩》:“既愆爾止,靡明靡晦,式號式呼,俾晝作夜。” 唐 柳宗元 《童區寄傳》:“因大號,一墟皆驚。”2.動物引聲長鳴;大風發出巨響。《史記‧曆書》:“時雞三號,卒明。”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宋 梅堯臣 《寄題澤州園亭》詩:“春歸百禽號,摶黍及布穀。” 清 呂潛 《邗江夏夜懷史赤豹蕭寺》詩:“月冷空王閣,風號故相墳。”3.哭;大聲哭。《易‧夬》:“上六。無號,終有凶。” 孔穎達 疏:“君子道長,小人必凶,非號咷所免,故禁其號咷,曰:無號,終有凶也。”《列子‧黃帝》:“帝登假,百姓號之,二百餘年不輟。”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一摺:“你家裏哭去,張大口號甚麼!” 茹志鵑 《剪輯錯了的故事》三:“ 老壽 說到這裏,心裏像是插上了一把刀,他捶胸頓腳地乾號了起來。” 真按:國:號數 注音一式 ㄏㄠˋ ㄕㄨˋ 標誌的數目。或稱為「號兒」。 詞:【號數】指為事物制訂的編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回:“你回去把那第幾卯,第幾名,及部照的號數,一切都抄了來,我和你設法,去請個封典。” 魯迅 《書信集‧致蕭軍》:“二日信收到,內云‘同一條路,只是門牌改了號數’,這回是沒有什麼‘裏’的麼?” ○此或為序號也.參愚前臆說. 其器之用則不可曉。真按:不知為不知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慎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毋自欺 802
題程易田說劍圖後真按:真按:劔-不復一一出校.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翁方綱與程瑤田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