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
援 接內處下垂者謂之胡。胡上不冒援而出,故曰平頭也。戟之制,內也、胡也、援也,猶之乎戈之內也、胡也、援也。其刺則胡上冒援而枝出者也。內、胡、援、刺四 相際,交午於中;不似戈形:三相際,平其上而不交午也。戟之援,衡如內之平,而內小卻焉。戈之援,昂然如橋衡,其衡不與內之平相應,故戈之倨句外博,真按:國:句 部首 口 部首外筆畫 2 總筆畫 5 注音一式 ㄍㄡ 1. 屈曲、彎曲。說文解字:「句,曲也。」晉˙傅玄˙鷹賦:「句爪縣芒,足如枯荊。」 2.謙恭。廣雅疏證˙卷一下˙釋詁:「句,下也。」大戴禮記˙曾子立事:「與其倨也,寧句。」盧辯˙注:「句,以喻敬。」 3.搜捕、拘拿。如:「句魂」。 4. 鉤子。同「鉤」。如:「釣句」。 5.姓。如春秋時越王句踐。 6. 繫絆、停滯。唐˙白居易˙春題湖上詩:「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ㄐㄩˋ jy(06041) ㄍㄡˋ gu(04029) 句 部首 口 部首外筆畫 2 總筆畫 5 注音一式 ㄍㄡˋ 同「勾」。 ㄐㄩˋ jy(06041) ㄍㄡ gou(04012) 句 部首 口 部首外筆畫 2 總筆畫 5 注音一式 ㄐㄩˋ 1.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詞組成,含有主語、述語,能表達一個完全的意思的,稱為「句」。如:「詩句」、「語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 2.量詞。計算言語的單位。如:「三句話不離本行。」 3.古代由下傳話以告上的禮制。漢書˙卷四十三˙叔孫通傳:「大行設九賓,臚、句傳。」顏師古˙注引蘇林曰:「上傳語告下為臚,下告上為句也。」 ㄍㄡ gou(04012) ㄍㄡˋ gu(04029) 詞:句1 〔u ㄍㄡ〕〔《廣韻》古侯切,平侯,見。〕“ 勾1 ”的古字。“ 區3 ”的被通假字。1.彎曲。《周禮‧考工記‧冶氏》:“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已倨則不入,已句則不決。” 鄭玄 注:“戈,句兵也……已句謂胡曲多也。以啄人則創不決。”《史記‧天官書》:“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星後宮之屬也。” 司馬貞 索隱:“句,音鉤。句,曲也。” 清 姚鼐 《答翁學士書》:“﹝善射者﹞腰以上直,腰以下反句磬折。”2.引申指草木初生拳曲的嫩芽。《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句者畢出,萌芽盡達。” 鄭玄 注:“句,屈生者。”3.古代數學名詞。參見“ 句股 ”。4.同“ 鉤 ”。參見“ 句戟 ”、“ 句繩 ”。5.謙虛;恭敬。《大戴禮記‧曾子立事》:“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 盧辯 注:“倨猶慢也。句以喻敬。” 孔廣森 補注:“此以數術喻,倨言過,句言不及。凡三角,過於矩為倨,不及矩為句。古言倨句,今言鈍銳。”6.“句決”的省語。《清史稿‧刑法志三》:“如恭逢慶典或國家有故,則下旨停句。”參見“ 句決 ”。7.勾銷。參見“ 句抹 ”、“ 句除 ”。8.勾畫。參見“ 句勒 ”。9.查考。 北魏 盧同 《請杜冒功竊階表》:“總集吏部中兵二局勳簿,對句奏案……明造兩通,一關吏部,一留兵局。”《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十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句,古侯翻,考也,稽也。”《新唐書‧裴延齡傳》:“ 延齡 嘗奏句獲乾隱二千萬緡,請舍別庫為羨餘,供天子私費,故上之興作廣,宣索多矣。”10.搜取;捕捉。 清 沈起鳳 《諧鐸‧香粉地獄》:“至冥府,王者鞫其里居姓氏不符,叱鬼役曰:‘吾命爾句 湖南 王士倫 ,何舛錯至此?’”11.逗引;糾結。 清 趙昱 《水龍吟‧甲辰暮春倚樓見海棠葉底殘花》詞:“濃妝已卸,零脂餘幾,還句蜨睡。”參見“ 句引 ”、“ 句留 ”、“ 句集 ”。12.象聲詞。參見“ 句輈 ”。13.發聲之詞。參見“ 句吳 ”。14.通“ 苟 ”。苟且。 睡虎地 秦 墓竹簡《為吏之道》:“臨材見利,不取句富;臨難見死,不取句免。”15.通“ 苟 ”。如果。 馬王堆 漢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三》:“士民句可復用,臣必王之無外患也。” 馬王堆 漢 墓帛書《十六經‧立命》:“吾句能親親而興賢,吾不遺亦至矣。”16.通“ 後 ”。時間在後的,與“先”相對。 馬王堆 漢 墓帛書乙本《老子‧道德經》:“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按,《老子》第三十八章“句”作“後”。17.姓。 宋 有 句中正 。見《宋史‧文苑傳三》。句2 〔u ㄍㄡˋ〕〔《廣韻》古候切,去候,見。〕1.通“ 彀 ”。張滿弓。《詩‧大雅‧行葦》:“敦弓既句,既挾四鍭。” 孔穎達 疏:“彀與句,字雖異,音義同。” 朱熹 集傳:“句、彀通,謂引滿也。”2.見“ 句2當 ”。句3 〔j ㄐㄩˋ〕〔《廣韻》九遇切,去遇,見。〕1.句子。《莊子‧駢拇》:“駢於辯者,纍瓦結繩竄句,遊心於堅白同異之閒,而敝跬譽無用之言非乎?” 司馬彪 注:“竄句,謂邪說微隱,穿鑿文句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 明 沈夢麟 《和邵山人》:“每吟 栗里 《停雲》句,不作‘南山種豆’歌。” 于右任 《潼關道中》詩之一:“ 河 聲岳色天驚句,寫出 秦 人血戰功。”2.下對上陳述之詞。《漢書‧叔孫通傳》:“大行設九賓,臚句傳。”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上傳語告下為臚,下告上為句也。”3.量詞。用於言語。《水滸傳》第四回:“﹝ 金老 ﹞說了幾句言語,那官人笑將起來。”《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幸而 項王 無謀,被他這幾句話牢籠住了。” 巴金 《家》三五:“他以為祖父至少要罵他幾句。”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大夥靜一靜,聽我說兩句。”4.量詞。用於鐘點。《文明小史》第四十回:“大家約定一句鐘在 子由 家裏聚會同去。” 詠簪 《武昌兩日記》二:“命令八月十八日下午五句時發於 小朝街 八十五號機關部。” 蔣光慈 《鴨綠江上》:“恰好這一天晚上八句鐘的時候,下了大雪,天氣非常之冷。”句4 〔q ㄑㄩˊ〕〔《廣韻》其俱切,平虞,群。〕1.通“ 絇 ”。鞋頭的裝飾品。《周禮‧天官‧屨人》:“為赤舄、黑舄、赤繶、黃繶、青句、素屨、葛屨。” 賈公彥 疏:“句……《士冠禮》皆云‘絇’,故知當為‘絇’。”2.通“ 斪 ”。見“ 句4欘 ”。句5 〔ji ㄐ〡ㄡˇ〕見“ 句5嬰 ”。Search 2.0
Monday, December 10,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