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September 2, 2008

373

跋盧忠肅手札

  宜興盧忠肅公致其岳翁手牘云:真按:盧象昇之岳父 真按:盧象昇之為人 三載曹郎,兩年郡守,凡事只從天理、王法、公道、良心作去,身家之計,夢中亦弗敢與聞。真按:於我心有戚戚焉 真按:摘要 自元旦以迄歲終,刻刻在行間。年來流寇奔突畿南一帶,提懸軍而扼南北之衝,真按:國:懸軍    注音一式 ㄒㄩㄢˊ ㄐㄩㄣ     深入敵方陣地,孤立無援的軍隊。宋書˙卷七十七˙柳元景傳:「以前鋒深入,懸軍無繼。」資治通鑑˙卷一○五˙晉紀二十七˙孝武帝太元八年:「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              詞:【懸軍】深入敵方的孤軍。《宋書‧柳元景傳》:“ 元景 大軍次 臼口 ,以前軍深入,懸軍無繼。” 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一:“如此則 契丹 必有後顧之憂,未敢輕議懸軍深入。” 清 劉大櫆 《許游擊墓志銘》:“當朝廷征 嘎爾旦 之時,懸軍邊外,督軍者未至而糧饟匱絕。” 費盡心血。”十一通,凡卅一葉,南石儀部所藏,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真按:盧蔭溥-疑即此人也. 真按:文末交代藏家 是崇禎初年以右參政備兵天雄及以右僉都御史撫鄖陽時。真按:盧象昇之仕履

注:見《集外文》第四卷第156頁。真按:6字又衍矣(或為b之訛).詳愚前校箋.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35_復初齋集外文(冊二)\00004_000015.10.tif

373

跋史忠正詩跡真按:真按:史可法的書法 史可法的詩

  此詩第三句“持雌”,即《老子》“守雌”也。《家語》亦云“執雌持下”,“持”字非臆撰以就平仄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妄作 真按:翁方綱論史可法的詩 公前後官南土非一日,然味“持雌”句及末句,當是後來為馬士英等所忌之時。真按:史可法與馬士英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勤驗上下文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詮釋學方法論 即此一絕句,如見其聲淚交集,真按:史可法哭了 非復其前巡安慶督漕運時也,真按:翁方綱對賢哲的景仰 正無俟詳著歲月耳。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看法

  注:見《集外文》第四卷第150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35_復初齋集外文(冊二)\00004_000015.00.tif          0應係a之訛.           原書題乃〈跋史閣部詩蹟〉.前尚有低一格筆記,沈刪未錄,今錄于此以便參也:           逸氣豪情豈易降,試評今古有誰雙。近來學得持雌訣,鎮日無言獨對江。史可法.(長軸行艸三行,前引首紅文印「敬誠堂」三字.後一白文名印.下一印紅文「■■」二字.葉雲谷藏.) 真按:沈津取捨失當-此可明其原作概要,何為史公「聲淚交集」,又可知其藏家暨題識始末,不宜刪略也! 真按:葉夢龍收藏史可法手跡

373

跋史忠正手札卷(桐城吳氏藏本)真按:史可法的書法

  明末流寇之難,桐城生員吳德堅,負其母姚夫人避難,行至潛山遇賊。母曰:“汝書生,焉能負我,速避以全宗祀,吾當死之。”德堅泣不忍去。既而賊至,母推之墮厓下,幸未死。母以駡賊遇害。皖撫史公可法狀其事,真按:史可法 為旌門。真按: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翁方綱重視風俗教化士習人心 厥後史以父憂歸里,真按:史可法之家世 德堅致書。史公答之,大略云:真按:吳德堅與史可法 節孝之門必昌大真按:詩集有〈桐城吳氏所藏史忠正手札卷〉可參也. 況文名籍甚,異日必卓有建立云云。真按:翁方綱的人生觀 真按:史可法的人生觀 真按:翁方綱對忠孝的看法 德堅字爾玉,真按:吳德堅與史可法 真按:吳德堅傳記資料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重視人物品格 以史公此札手稿一紙,三小行書又六半行裝卷真按:斷句可議者 閣老張文端為題其後。真按:張英與史可法 今又百有餘年,其曾孫貽詠,真按:吳貽詠傳記資料 乾隆癸丑會試第一,改庶吉士,官吏部主事。元孫賡枚,真按:吳賡枚傳記資料 嘉慶己未庶吉士,官禮部儀制司,奉此卷來屬題,真按:吳賡枚求翁方綱題字 謹詳繹始末,乃知其家制府熊光題云“墜厓脫賊鋒”為足信。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吳氏總督任蓋始于「湖廣總督 嘉慶6-嘉慶10 清國史館傳稿 1130 」則翁此篇可知略在時間矣. 真按:吳熊光與吳德堅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言必有據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不人云亦云,不扣槃捫籥 真按:不輕信 而朱文正詩云“俱死吳戕”,真按:朱珪之誤 真按:朱珪之生卒 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朱珪卒于嘉慶11年(1806)亦可知此篇作時矣. 真按:脉 尚未得其實也。史公札云“節孝之門”,節孝固為姚夫人言之,而“孝”字實亦兼指墜厓不死,即今文名籍甚之爾玉言之。真按:翁方綱對家教的重視-忠孝傳家 真按:翁方綱對忠孝的看法 此一卷也,史公之精忠大節,寸楮隻字,炳若日星,真按:翁方綱的書學宗旨-一點一畫皆乾坤正氣,耿耿元精,豈僅作筆墨觀乎? 而姚夫人之駡賊殉身,與其平日之孝姑撫孤,貞烈并著,即吳爾玉之負母避難,顯揚克嗣,亦與母之孝烈并垂,而其後曾、元,世世之科名光大,又造物必至之報,真按:翁方綱對功名的看法 真按:翁方綱對報應的看法 皆括於史公手札一言中,嗚呼!此卷足千古矣。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價值鑑定學與典藏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價值鑑定學-事以人傳,文以人重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二卷第5頁。

373

跋讀史記諸條真跡卷(傅青主書)真按:傅山的書法

  余每見傅青主手書《史記》、《漢書》雜條甚多,蓋青主於此二書頗究心也。真按:翁方綱過眼錄-經眼錄 真按:翁方綱所見傅山手跡 真按:傅山與史記.漢書 真按:傅山的治學情形 但不知所云“臆補者”是何條耳。

  余嘗謂馬、班二書體形極大,隨人所得,皆有益處。如《史記》五十二萬言,《漢書》八十萬言,初學焉得全誦,且要講其讀法,真按:翁方綱論史記.漢書的讀法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史學 真按:翁方綱的史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心得 真按:翁方綱對史記.漢書的評價 如《史記》中之與《尚書》、《孟子》、《左傳》、《國語》、《國策》同者。又如褚少孫補者,皆分別觀之,如《漢書》中之與《史記》同者。又如本自劉向、揚雄、馮商者,皆分別觀之,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分別觀之 此即讀法也。然此特為論文言之,若以史法考訂論之,則又不盡然矣。真按:翁方綱的作文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論文宗旨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方法論 如《秦始皇本紀》有永平一段,《司馬相如傳》尾有揚雄云云,此等馬、班接筍處如何讀法真按:司馬遷、班固

374

永平一最高古,真按:沈津識字功-此字可疑.○此字愚初不識,經查中文大辭典果有此形也.所見翁稿似第一次見此寫法者.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81_中文大辭典(五)\_000717.JPG 今人皆不覺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論史記 真按:翁方綱的史學考證學成績 真按:翁方綱對史記的解讀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成績

  青主似知讀者,真按:沈津識字誤-此乃莊字也.不難辨.又有下文佐證,何故不識?不解!-青主似知讀莊者 然此內一條於“為善無近名”句,卻沿俚解之誤,真按:傅山之誤 如此則與緣督為經之義不相貫攝矣。真按:翁方綱對莊子的解讀-青主似知讀莊者… 真按:翁方綱對史記的解讀-此應係史記裡用莊子.

  “弔詭”之義亦不如此解,真按:翁方綱對傅山讀莊子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傅山的批評 莊子“弔詭”“弔”音“的”,與俗語“掉詭”不同,“掉詭”猶“掉謊”之“掉”,真按:國無.詞:【掉謊】撒謊。《醒世恒言‧孤獨生歸途鬧夢》:“此乃兩下精神相貫,魂魄感通,淺而易見之事,怎說在下掉謊?” 清 李玉 《一捧雪‧婪賄》:“晚生親見,怎敢掉謊?” 非“弔”字也。真按:翁方綱對莊子的解讀 真按:翁方綱對「弔詭」的注解

  太原人家有青主行草石刻數段,頗有近《爭坐位》者,真按:翁方綱對傅山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論傅山書法的淵源-顏真卿 真按:傅山書法的石刻 此卷亦微近似,然青主自有天機,亦不全師顏平原也。真按:翁方綱對傅山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論傅山書法的淵源-顏真卿 真按:傅山的書法天才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六冊第158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6_復初齋文稿(七)\_001582.jpg

374

跋杜詩綾軸(傅青主書)真按:傅山書杜甫詩

  傅青主書,出魯公《爭坐帖》。太原郡城外人家有其行書刻於石,真按:傅山書法的石刻 數錢之價可拓一幅,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搨碑工錢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是為青主平生最得意之作。真按:翁方綱對傅山書法的評騭 莘圃嘗於家問之便,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疑乃嘉慶道光間之何朝佐也. 真按:國:家問     注音一式 ㄐ|ㄚ ㄨㄣˋ 家書。晉書˙卷五十四˙陸機傳:「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北史˙卷五十七˙周宗室傳˙邵惠公顥傳:「不期今日,得通家問,伏紙嗚咽,言不宣心。」                詞:【家問】1.家信。《晉書‧陸機傳》:“初, 機 有駿犬,名曰 黃耳 ,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笑語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齎書取消息不?’”《周書‧晉蕩公護傳》:“不期今日,得通家問,伏紙嗚咽,言不宣心。”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崔球晝夢至家》:“既覺,歷歷憶其詩,乃書之藏于笥。後月餘,家問至。其妻寄此詩,一字無差。” 清 惲敬 《女嬰壙銘》:“ 敬 方遊 太原 ,五月十六日, 嬰 以痘殤,葬居 西師子墩 ,屬 武進縣 通江鄉 。九月家問至 太原 。”2.謂在家中問學,非正式從師求學。參見“ 室學 ”。 多拓數十紙,以公同好,則青主之精華照耀天壤,亦一快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友人惠贈 此幅書少陵《解悶十二首》之第四首,其第三句“獨當”“當”字隨筆誤耳。真按:傅山筆誤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459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459.jpg        原稿題〈跋傅青主書杜詩綾軸〉.

374

跋唐人詩卷(傅青主書)

  此跡與葛刑部所收記草稿冊末一帖筆法正同,真按:疑有誤!-疑為靈字也!-葛靈峯.○以下一首證則為雲字無疑矣. 真按:葛鳴陽-乃葛鳴陽也!(清實錄有)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85.jpg 真按:原稿作剳. 真按:國:札  部首 木 部首外筆畫 1 總筆畫 5     注音一式 ㄓㄚˊ        1. 古時用以寫字的小木片。如:「筆札」﹑「簡札」。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上許,令尚書給筆札。」          2.書信或公文。如:「手札」﹑「信札」。文選˙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3.武士冑甲上由皮革或金屬製成的甲葉。左傳˙成公十六年:「潘尪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射則不能穿札,筆則纔記姓名。」          4.因災禍而死。左傳˙昭公四年:「癘疾不降,民不夭札。」                      詞:札1 zh ㄓㄚˊ〕〔《廣韻》側八切,入黠,莊。〕       1.古代書寫用的小而薄的木片。《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曰‘……請為天子游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孟堅 珥筆於國史, 賈逵 給札於瑞頌。”2.用作紙的代稱。《宋史‧理宗紀三》:“戊寅,詔:‘ 朱熹 門人 胡安之 、 呂燾 、 蔡模 並迪功郎,本州州學教授。給札錄其著述,並條具所欲言者以聞。’”3.書信。《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唐 杜甫 《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詩:“會面思來札,銷魂逐去檣。” 明 楊慎 《廣都舟中寄謝狷齋》詩:“祗憑一札隔歲遞,未知雙劍何時並?” 清 沈覆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余接此札,如聞青天霹靂;即肅書認罪,覓騎遄歸,恐 芸 之短見也。”4.指函告。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林益長 著有《聲位左編》一冊……向與 龍友 、 時可 輩為友, 龍友 札予,言其人。”5.古代公文的泛稱。下行文書。如詔敕、指令等。《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 長房 復令就太守服罪,付其一札,以敕 葛陂君 。” 唐 張說 《羽林恩召觀御書王太尉碑》詩:“ 隴 首名公石,來承聖札歸。”《花月痕》第四回:“且說 顏 林 二將,曉行夜宿,趲趕到得中途,忽奉令箭一支,錦囊一個,內固封密札。”6.古代公文的泛稱。謂手書詔敕、指令以諭文。《宋書‧謝晦傳》:“ 高祖 嘗訊囚,其旦刑獄參軍有疾,札 晦 代之。” 宋 葉適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銘》:“邊事既壞矣,尚多夸詡以誤朝聽……願親札邊臣,毋得以不根無實之語輕輒來上。”7.古代公文的泛稱。上呈奏摺。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二章第七節:“十一月, 朱熹 被 孝宗 召見,面奏三札。”如: 宋 陸游 有《蠟彈省札》、《上殿札子》。8.書寫。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許漢陽》:“ 漢陽 展卷,皆金花之素,上以銀字札之。”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晚歲,雖倦萬幾,然命相每猶自擇日,在 宣和殿 親札其姓名於小幅紙,緘封。” 元 劉因 《晨起書事》詩:“寤言札諸闥,庸俟知者詳!”9.皮革。《淮南子‧齊俗訓》:“貧人,夏則被褐帶索,唅菽飲水,以充腸,以支暑熱;冬則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煬灶口。” 高誘 注:“解札,裘敗解。”《周禮‧冬官‧函人》“函人為甲” 孫詒讓 正義引 清 惠士奇 曰:“凡皮皆曰札。”10.鎧甲的葉片,多用皮革或金屬製成。《戰國策‧燕策一》:“今臣聞王居處不安,食飲不甘,思念報 齊 ,身自削甲札,曰:‘有大數矣。’”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比之琴瑟,不可以子絃求五音也;方之甲胄,不可以一札待鋒刃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差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纔記姓名。”11.指 革甲葉片的層。古代革甲葉片一般由七層皮革疊合製成。《左傳‧成公十六年》:“ 潘尪 之 黨 與 養由基 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 楊伯峻 注:“七札,革甲內外厚薄複疊七層。”《呂氏春秋‧愛士》:“ 晉惠公 之右 路石 奮投而擊 繆公 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西游記》第三七回:“又只見中軍營裏,有小小的一個將軍:頂盔,貫甲,裹肚花,十八札,手執青鋒寶劍,坐下黃驃馬。”12.船槳。《釋名‧釋船》:“在旁撥水曰櫂……又謂之札,形似札也。”13.疫病。《周禮‧地官‧大司徒》:“大荒大札,則令邦國移民,通財,舍禁,弛力,薄徵,緩刑。” 鄭玄 注:“大札,大疫病也。”14.指 遭疫病而死亡。《周禮‧地官‧司關》:“國凶札,則無關門之征,猶幾。”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札,謂疾疫死亡也。 越 人謂死為札。”《左傳‧昭公四年》:“癘疾不降,民不夭札。” 楊伯峻 注:“札,流行病死亡。”《國語‧魯語上》:“侍者曰:‘若有殃焉在?抑刑戮也,其夭札也?’曰:‘未可知也。’” 韋昭 注:“不終曰夭,疫死曰札。”《遼史‧方技傳序》:“醫以濟夭札,卜以決猶豫,皆有補於國,有惠於民。”15.災荒。參見“ 札傷 ”。16.拔除。《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塞,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 王肅 注:“札,拔也。”17.嵌。 前蜀 貫休 《題師穎和尚院》詩:“煮茗然楓櫱,泥牆札祖碑。”18.凹陷。 明 賈仲名 《蕭淑蘭》第一摺:“我看你瘦懨懨眼札眉苫,多敢是家菜不甜野菜甜。”19.刺。《西游記》第七九回:“語去言來各恨仇,棒迎拐架當心札。”20.短矛。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御製千字詔》:“斧鉞弓矢,旟旐旌旄。札隆鉤戟,粉碼砲包。”21.謂在某地住下。《元史‧順帝紀十》:“﹝詔﹞以少保 禿魯 為 陝西 行中書省左丞相,本省駐札。”《西游記》第三七回:“太子謹遵教命,出山門吩咐將官:‘穩在此札營,不得移動。’”22.捆,綁。《西游記》第四六回:“那劊子手將一條繩套在他膊項上,一條繩札住他腿足。”滬劇《羅漢錢》第二幕:“只要我打定主意不答應,總不能把我札頭札腳嫁過門。”23.“炸”的俗借字。用油炸。《西游記》第四六回:“那監斬官近前又奏:‘萬歲,小和尚被滾油烹死了。’……又奏道:‘和尚身微骨嫩,俱札化了。’”24.指拇指與中指張開所量的長度。25.方言。謂手指伸開、張開。參見“ 札手風 ”。    真按:翁方綱對傅山書法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以帖證帖-不同帖間的對證 當是一時所書。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字體筆畫筆跡書法筆法 其帖末云“不孝山稽顙”,而此帖有“老夫”云云,知是青主居母憂時也。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勤驗上下文 《哭子詩》云:“傷心甲午除,爾始解拘囚。相守又六年,祖母惕彌留。”則其母卒於順治十七年庚子也。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生卒年歲 真按:傅山之母之生卒 青主書此帖時當在五十五六歲間,猶未是晚年兀傲之極致耳。真按:翁方綱對傅山書法的評騭 真按:傅山書法的分期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二冊第288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88.jpg          原稿題〈跋傅青主書唐人詩卷〉.

374

題傅青主書冊(葛雲峰藏本)真按:葛鳴陽收藏傅山書法 真按:沈津取捨失當-蓋此雲峰于原稿285頁有其名號也.乃葛鳴陽也!(清實錄有)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85.jpg              國朝御史題名則作雲溪.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6032_國朝御史題名\_000342.tif 真按:沈津識字功-此峯字原題頗有異!

  右皆隨手記,真按:原稿作剳! 讀史有得,輒筆諸簡者。漢、唐二史為多。真按:傅山的史學 真按:傅山的讀書方法 真按:傅山讀史書 向年見青主所書劉子駿《移太常博士書》,筆法亦類此。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以帖證帖-不同帖間的對證 此內一條於《張禹傳》下引《齊風》“豈弟”字,為戴崇“愷弟”作證極合,鄭箋以“弟”通“圛”者,《正義》亦不得其說,真按:孔穎達之不足 但云今鄭注《尚書》曰“圛”,注云色澤光明而已。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 真按:傅山的經學詮釋學 真按:以史證經 浚儀王氏所輯《鄭注》正同,真按:王應麟 獨無古作“悌”之文耳。賈逵校定一節,可補入《古文尚書》注中,真按:翁方綱與古文尚書 則王氏所輯宜廣增者,尚不止一處矣。真按:翁方綱對王應麟的補訂 真按:王應麟之不足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二冊第287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87.jpg          原稿題〈題葛雲峰所藏傅青主書冊〉.

374

跋傅青主書哭子詩九首(葛雲峰藏本)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葛鳴陽 真按:原稿題〈書葛雲峰刑部〉,蓋有前後文對應也.今沈津但摘錄其跋文,故命題如此. 真按:傅山之子 真按:傅山喪子

  右太原傅青主《哭子詩》九首。當有六紙,今僅存五紙,失其第七篇及六篇之下半、八篇之上半也。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與輯佚學 第一首有“四十年”字,然語意不甚了了,似與壽髦不合。真按:傅眉-蓋傅山所哭者,此子也. 然諦審其後諸篇所云者,實壽髦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方法-諦審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方法-碑以證碑-不同碑帖間的比對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方法-上下文對看 第三篇云“十八當乙酉”,則壽髦生於明崇禎元年戊辰青主喪偶時真按:原稿于此三字範圍有不明之黑箭頭約5個,未詳何義也.恐乃印刷時致誤耶?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86.jpg 年二十七,時壽髦甫五齡。真按:傅眉之生卒 “誓不再娶”,真按:傅山的婚姻 是為崇禎五年壬申,則青主生於明萬曆三十四年丙午真按:不解之處!真按-此處文義亦不甚了了也! 真按:傅山之生卒-一說1603-萬曆31年癸卯. 而青主舉宏詞科,真按:傅山與博學鴻詞科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