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653

徐星伯庶常持以見示。真按:徐松 真按:翁方綱與徐松 予讀之,謂其斷制過於自信,不能闕疑。真按:翁方綱對張惠言的批評 因與萬載辛生敬堂商訂閱數月矣,真按:辛紹業 敬堂駮其不當合明堂路寢為一事,又謂其改楊信齋夾室之說未安。敬堂之說足為今之專己自是者下砭矣。真按:翁方綱對學者的批判 真按:今日學者之通病也! 真按:翁方綱對張惠言的批評 真按:辛紹業對張惠言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與辛紹業 亦與予初讀時之意可相證也。愚嘗服項平庵謂說禮家取某經以證某經,遂執為定說,猶醫家攻補止瀉諸方並投,此真治禮經之通患,愚是以有纂言而不纂禮之說也。真按:前有『項明府嘗謂「以某經之條證某經之條,竟有如醫家成方以攻、補並用。」此言深可味也。所以愚意在纂言者,經語之詁訓則宜精核也。』(答金秋史,439頁) 真按:翁方綱與項安世 楊信齋之圖,真按:楊復 於治禮經已粗具其端。其或實有所据,偶附補一二條;不則闕之,真按:原文有缺末筆諱. 未為害也。必欲改定處處畫一以申為一己之說,儼若造古人堂階,目擊其儀者,此必不能之事也。又所謂周易虞氏義者,亦因此書可以略得其槩真按:翁方綱對張惠言的批評

654

。近人或嗜高談漢學,尚有謂惠棟易述未竟而欲補之者,充其弊必至於效惠氏之妄欲刪去繫辭傳富有之謂大業以下四十六字、及說卦乾健也以下,謂是後師所益者矣。真按:惠棟的易學 真按:惠棟之經學 真按:翁方綱對惠棟的批評 惠棟因解《易》而撰明堂大道之錄,張惠言因攷士禮而繪青陽總章之圖。愚實不知其意奚取爾。真按:翁方綱對惠棟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張惠言的批評

或云鄭氏言明堂與路寢同制,真按:鄭玄 盧氏言路寢亦為此制,真按:盧辯 此皆注家語也,獨何以處大戴禮記明堂條內云此天子之路寢也?此則非注語言「同」言「亦」者比矣,豈大戴記不足信乎?愚應之曰:盧辯注此句下云「路寢亦為此制」,是盧氏必有見於路寢非卽明堂,而後為此注也。若果明堂卽路寢,則必不下此注語矣

655

。卽鄭氏謂明堂路寢同制,此語亦渾而未析。大抵唐以前諸家注釋之言,其中實有得自師承足以補經傳者,亦有旁稽別籍未詳所出者,亦有就文演繹揣測而得者。今則一例讀之,惡知其某條得於某處乎?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 惜古人不能如後人之詳記。若其有所据者一一舉其來處,無所据者附以參質,如此分別以示後人,則何庸岐惑矣。居今日而從經傳中擇所從違,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則此序易、禮並舉,請即以《易》為喻。《易》惟說卦傳八卦方位必無先天方位之說,此則其有關要義者,其餘一二名物同異偶有未能剖定之處,或於治經要義尚無大害耳。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理

656

 書此跋時一友來見。其人蓋專力漢學者,曰:「名物象數治經所急也。子顧謂其同異可無辨乎?」予應之曰:是有說也。凡所為學者,窮經以致用而已。真按:翁方綱的治學主張 真按:翁方綱的實用傾向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其實有所据者則不可無辨;其實害於義而悖於事者則不可不辨;其關係非甚重大而兩俱通者,則可以無辨;其有所關係而原委難尋者則可以無辨。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 如《易》「田獲三品」,經不析言某事也。如《禮》大饗有九、有四,經不析言其分合也。詳具於《禮記‧仲尼燕居篇》。諸若此類,得其大旨而闕其細目何害乎?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 至若所關甚鉅而實不能執一家以深攷者,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 則如鄭氏必以禘為祭天,核其實既於《周官‧大司樂》之文無所證据,而轉於〈祭義〉首節文義有違

657

詳具於《禮記‧祭義篇》。於文義有違者即是於義理有未安,於義理未安者即是於義有所不可行者;真按:翁方綱的理 況乎鄭氏又從而為六天之說。近人有金榜者撰禮箋傅會演說,分昊天、上帝為二,此其為害於義理者匪細,皆由專執漢學者固滯一家之言而不甘於闕疑之所致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闕疑之義 真按:翁方綱的嚴謹 真按:翁方綱對金榜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鄭玄的批判 故曰窮經以致用也。真按:翁方綱的實用傾向 真按:翁方綱的經世學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苟措諸實事而不可施行而必泥執一家之言以為古說,其不為邪說畔道不止,可勿戒諸?真按: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翁方綱重視風俗教化士習人心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657

  跋蜀石經殘本真按: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翁方綱的經學

吳郡陳芳林以所藏蜀石經左氏傳殘本寄示,真按:翁方綱與陳樹華 是昭公二年傳,凡三十有五行,行或十四字,或十五字,字視開成石本差小,字體亦略近之

658

;「伯有之亂」句注誤多一字,餘無異。曾宏父石刻鋪敘》云:真按: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導航系統有! 真按:一作石刻舖敘.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益郡石經春秋左氏傳三十卷,蜀鐫至十七卷止,凡三傳畢工於皇祐元年己丑九月望日,帥臣樞密直學士京兆郡開國侯田況、益州路諸州水陸轉運使曹叔、真按:頴 提點益州路刑獄孫長卿暨倅僉皆鐫銜於石。成都志又謂公穀田況所刻。真按:公羊、穀梁 又 云詩書三禮不書歲月,春秋三傳則皇祐元年訖工。宋有天下九十九年矣,通蜀廣政元年肇始之日,凡一百一十二禩,成之若是其艱也。」按此則《左傳》十七卷已前 蜀所鐫,十八卷至三十卷,入宋所鐫也。然是至宋始畢工,非宋刻補附也。卽以成都志目公穀為田況刻,則《左傳》是蜀原刻無疑真按:翁方綱的春秋學

659

, 第其後十三卷成於入宋之日耳。至於孟子十二卷,方是宋人補刻,不得因此而謂蜀石經之《左傳》亦宋補也。又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云:「蜀石經左氏傳三十卷, 不缺唐諱及國朝諱而缺『祥』字,當是孟知祥僭位後刊石,穀梁傳不缺唐諱、蜀諱而缺『恆』字,知刊在真宗以後。意者其田況乎?」按此條,則《左傳》刊石於唐 蜀時尤可證也。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晁志又云:「左氏傳不誌何人書,詳觀其字畫亦必蜀人所書也。」又晁氏讀書附志云:「孟蜀石經惟三傳至皇祐初方畢,故公羊傳後書大宋皇祐元年歲次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工畢云云真按:不解之處!真按-此地干支紀年月日,尚未詳其義.既曰辛卯朔矣,何故復稱十五日乙巳耶? 」然則三傳之畢工直至皇祐時耳,非《左傳》恰畢工於皇祐也。第拓本絕少

660

,其在今日真虬甲鳳毛矣。真按:國無.詞:【虯甲】虯龍的鱗甲。亦用以形容鱗狀物。 王安石 《道旁大松人取為明》詩:“虯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南山。” 芳林精攷內外傳既著有成書,真按:陳樹華 為功經訓甚大,宜造物以神物畀之;雖寥寥殘字,何止球璧視之耶!予昔聞芳林得此於蘆墟沈剛中氏,真按:國無.詞:【球璧】泛指珍寶。 王洪 《題黃學士八世祖宋校理袞告身三道後十二韻》:“球璧非常器,璠璵尚謹諸。” 錢泳 《履園叢話‧收藏‧唐》:“後 思翁 寫《蓮花經》,必展讀一過,珍如球璧。”《鏡花緣》第八八回:“只求略略見賜一二句,也就如獲球璧了。” 真按:陳樹華之經學 凡六紙,渴思一見而未得遂。真按:陳樹華與沈剛中 真按:翁方綱與沈剛中 今按試南昌而芳林假守吳城,真按:國無.詞:【假守】古時稱權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史記‧南越列傳》:“因稍以法誅 所置長吏,以其黨為假守。”《漢書‧項籍傳》:“ 會稽 假守 素賢 ,乃召與計事。” 張晏 注:“假守,兼守也。”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節度》:“ 太祖 罷節度,立權發、遣與、權知之類,故士大夫作郡,皆自稱曰假守,謂非真節度也。”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陳樹華之仕履 真按:翁方綱與江西鄉試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其裝冊適自杭寄來,郵以見示,爰為記其概於後而系以詩。真按:翁方綱與陳樹華

660

  跋嘉祐石經殘本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翁方綱的金石學

宋國子監石經,仁宗嘉祐六年篆刻成,凡九經,為篆、楷二體書。其篆章友直、楊南仲、胡恢手蹟也;楷用虞永興法,亦在唐開成石經之上。《玉海》載書人皇姪右屯衛大將軍克繼真按:趙克繼 又云楊南仲書,具真、篆二體。則南仲亦作楷真按:續修四庫本並不漫漶.

661

。石皆沈於黃河,惟此數幅僅存。朱竹垞《經義攷》概以佚目之,未盡然也。真按:翁方綱與經義考 真按:經義考之失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

《周 禮‧春官‧司尊彝》:「諸臣之所昨也。」鄭氏注云「昨讀為酢」,陸氏《釋文》「酢,才洛反。」此石經篆作「醋」,《說文》:「醋,客酌主人也。从酉昔聲, 在各切。」「酢,醶也。从酉乍聲,倉故切。」今俗誤以酢為酬酢之酢,又誤以醋為醬醋之醋,徐氏校《說文》時已如此,然陸元朗在唐初,鄭康成在漢末,已相沿 作「酢」矣。惜嘉祐石經皆不存,無由盡取諸經之字一一核證之耳。

661

  跋宋石經檀弓真按: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翁方綱與石經

嘉慶丁卯河南汴梁城內佛寺碑陰得宋嘉祐石經檀弓一石真按:乾隆121747年,先生年15. 嘉慶121807年,先生年75.

662

,縣丞陽湖孫星衡言於大吏移置開封學宮。真按:應與孫星衍有關. 石 已極泐,此一石凡六層,層幾行不可計,每行篆、楷皆十字。上層「曾子曰小功不稅」節起至下層「曾子弔於負夏」節「從者曰禮與」止。嘉祐石經篆書多出章友 直、胡恢、楊南仲,而《玉海》以宋石經七十五卷皆屬楊南仲書。今就見存者若周禮春官「諸臣之所昨」篆作「醋」,頗為不苟,而此檀弓篇「於野」「於寢」「於 門」「於」皆篆作「烏」,「投其杖」「問其疾」「其」皆作「箕」,此則誤矣。真按:宋石經之誤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字學 真按:翁方綱的古文字學 此卷必非章、楊、胡諸臣所自為也。而其正書亦不比周官正楷得虞永興筆意矣。真按:虞世南 朱竹垞《經義攷》於嘉祐石經概言已佚,是不知今尚存此殘石也。若使此諸經篆、楷具在,亦當如洪氏《隸釋》略區分某經筆迹以資攷訂真按:真按:洪适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某經謂所收篆字為那一經也. 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