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881

   第二節 臺閣體與茶陵詩派

        一、臺閣體

  明代自成祖永樂至憲宗成化(一四○三—一四八七),八十多年間,因政治的安定,社會的繁榮,因此文學作品,也趨向於雍容平易的一途,而產生一種所謂臺閣體的詩文。

  臺閣體的代表,是當時有「三楊」之稱的楊士奇、楊榮和楊溥。他們都拜相入閣,身居高官,而所作詩文又都平正典雅,所以後來館閣著作,都以三楊為宗,沿為流派,稱臺閣體。

   楊寓(一三六五—一四四四)字士奇,以字行,泰和人。建文中,充翰林編修官。成祖永樂初,入內閣典 機務,官至華蓋殿大學士,卒諡文貞。所著有東里全集九十七卷、別集四卷。三陽中以士奇之文名最著,制誥碑版,多出其手。他的文章雖不能別出新裁,但不失古 意,猶有歐陽修雍容大度的氣格,所以得能領數十年的風騷。他的詩雍容平易,恰如其文,如漢江夜泛一首:

    泛舟入玄夜,奄忽越江干。員景頹西林,列宿燦以繁。凝霜飛水裔,回飆蕩微瀾。孤鴻從北來,哀鳴出雲間。時遷物屢變,游子殊未還。短褐不掩脛,歲暮多苦寒。悠悠念行邁,慊慊懷所懽。豈不固時命,苦辛誠獨難。感彼式微詩,喟然興長歎。

  楊榮(一三七一—一四四○),字勉仁,建安人。建文二年進士及第,授編修。成祖永樂初,入直內閣,楊氏初名子榮

882

,至是賜命榮。此後累仕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卒諡文敏。楊氏生當盛世,歷事四朝,恩寵不衰,身所感受,發為詩文,乃有一種富貴福澤之氣,著有楊文敏集二十五卷。

   楊溥(一三七二—一四四六)字弘濟,石首人。與楊榮同舉進士,授編修。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卒諡文 定。他與二楊相比,位望相匹,富貴壽考。但因在永樂時,曾因事繫錦衣衞獄,幽囚十餘年之久,故遭遇不如二楊,所為詩文,豐澤之氣,自也不如二楊。他著有楊 文定文集十二卷、詩九卷。

   三楊之外,臺閣一派的作家,尚有金幼孜(名善,以字行)、黃淮、周述、王直、夏原吉、李時勉(名 懋,以字行)、倪謙、韓雍、柯潛等人。這一派的詩文,平正有餘,精勁不足,思想既不夠深幽,氣度也不夠縱橫。到了末流,膚廓冗長,千篇一律,遂為復古派攻 擊的對象,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

    (士奇等)秉國既久,晚進者遞相模擬,城中高髻,四方一尺。餘波所及,漸流為膚廓冗長,千篇一 律。物窮則變,於是何(景明)、李(夢陽)崛起,倡為復古之論,而士奇等遂為藝林之口實。平心而論,凡文章之力足以轉移一世者,其始也,必能自成一家,其 久也,亦無不生弊。微獨東里一派,卽前後七子亦孰不皆然。不可以前人之盛,併回護後來之衰;亦不可以後來之衰,併掩沒前人之盛也。

不以臺閣末流,而全盤否定三楊之價值,這的確是持平之論。

        二、其他作家

  在臺閣體流行的時期,還有許多作家,能夠表現自己創作的特色,而不肩隨臺閣詩文的,如解縉、陳璉、梁潛、李昌祺、曾棨、薛瑄、于謙、吳惠、郭登、陳獻章、平顯、童軒、邱濬、彭澤、謝晉、趙迪、劉績等人,都可說是其中有名的作家

883

   解縉(一三六九—一四一五)字大紳,吉水人。洪武進士,永樂初官翰林學士。成祖修永樂大典,解氏實 為總裁官。出為江西參議,改交阯,為漢王高煦所譖,下獄死。著有文毅集十六卷。他的詩放縱高逸,富於才氣,在在當時有才子之稱。如西行一首:    八千 里外河湟客,鳴鼠山頭望故鄕。欲問別來多少恨,黃河東去與天長。

  逸致飛遄,可以想見他的風流才情。只是他的詩稿,多為後人竄亂,真偽參半,不復得睹全豹了。

   梁潛(?—一四一七)字用之,泰和人,洪武舉人。成祖時曾會修永樂大典,官至侍讀,中譖死。梁氏著 有泊庵文集十六卷,他的文章,格謂清秀,而不失縱橫浩翰之氣,在永樂作家中,自成一格。他又有泊庵詩鈔一卷,是他的曾孫在嘉靖年間刻於辰州者,詩少傳本, 詩以五言近體為多,近體詩以唐人格律為主,時參宋派,清新可誦,在永樂詩家中,最為傑出。

   于謙(一三九四—一四五七)字廷益,錢塘人。永樂二年進士,累官河南、山西、江西等地巡撫、兵部尚 書。英宗復辟後,為徐有貞、石亨等所誣,被殺。弘治初,追諡肅愍。萬曆中改諡忠肅。著有于忠肅集十三卷。他的詩,意象深遠,志存濟世,而大節凛然。不求格 律工整,卻有一般文士所沒有的氣勢品格。今錄其上太行短詩一首於下:

    雨風落日斑斑,雲薄秋容鳥獨還,兩鬢霜華千里客,馬蹄又上太行山。

  郭登(?—一四七二)字元登,濠人。歷任指揮僉事、都督僉事、都督同知、進右都督,封定襄伯。成化中卒

884

,諡忠武,著有聯珠集二十二卷。他的詩,李東陽推為有明武臣之冠,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則說:「豈惟武臣,一時臺閣諸公,熟出其右?」,今舉哀征人一章,以見其氣勢格調的一斑:

    天迷離,水嗚咽。戰馬無聲寶刀折,寃鬼悽酸啼夜月。青燐熒熒明又滅,照見征夫戰時血。

   劉績 字孟熙,山陰人。深於經學,不干仕進。家貧,時徙居無常地,賣文所得,則沽酒而飲。某日,客 至待茶,久呼不應,進厨下一看,其妻正以破紙代薪,劉氏也僅付之一笑而已,其曠達如此。著有崇陽集,他的詩,以雄健豪爽著稱,可為那一時期田野詩人的代 表。又因他深悉民間的疾苦,如征夫詞及征婦詞,直可與杜甫新婚別、兵車行諸詩相比:

    征夫語征婦:生死不可知,欲慰泉下魂,但視褓中兒。(征夫詞)

    征婦語征夫:有身當殉國,君為塞下土,妾作山頭石。(征婦詞)

  劉氏家有西江草堂,人稱西江先生,可見受敬重的程度,今再舉結客行一首:

    結客千金盡,酬恩一劍存,羞與狗盜伍,不傍孟嘗君。

  豪人豪語,從此詩可以了解劉氏的氣概與抱負了。

   此外景帝景泰年間(一四五○—一四五七),又有「景泰十才子」者,在當時頗負盛名:劉溥、湯胤績、 蘇平、蘇正、沈愚、晏鐸、王淮、鄒亮、蔣主忠、王貞慶。十人之中,沈愚善畫工詩,最為翹楚。劉溥的律詩和絕句也時有可誦之作。至於湯胤績,則也是一個能詩 的武臣,然氣格才情,都不能跟郭登相比。其餘諸子,則大都沿染臺閣末流之習,無可稱述之處了。

885

        三、茶陵詩派

  明代的詩文,在憲宗成化以後,因為臺閣體已到了末流的程度,陳陳相因,千篇一律,其勢已到了不能不變的地步。於是有李東陽崛起,以深厚雄渾的詩體,一掃臺閣嘽緩冗沓的習氣,成為從臺閣體到前後七子的重要過渡人物。

   李東陽(一四四七—一五一六)字賓之,號西涯,湖南茶陵人。天順八年進士,官至謹身殿大學士,卒謚 文正。李氏在孝宗弘治年間,已參預機務,至武宗即位,又受遺命,輔翼武宗。立朝五十年,清節亮風,冠絕一時。加以喜歡扶掖後進,不遺餘力,致門生滿朝,大 都卓然有所成就。明代以宰臣領袖文章的,三楊以後,當推李氏了。於是時人翕然宗之,稱為「茶陵詩派」。

  李氏著有懷麓堂集,共一百卷。其中懷麓堂詩話一卷,為其論詩之作。主要內容,特別強調詩歌的音響格律、遣字的虛實,以及結構的起承轉合。在古今詩人中,最推重杜甫:

   唐詩類有委曲可喜之處,惟杜子美頓挫起伏,變化莫測,可駭可愕,蓋其音響與格律正相稱,回視諸作,皆在下風。(懷麓堂詩話)

  又認為宋、元之詩,皆不足為法,而可法者,只有盛唐之詩。唐詩之優點,在於善用虛字,音節悠揚委曲:

   詩用實字易,用虛字難。盛唐人善用虛,其開合呼喚,悠揚委曲,皆在於此。用之不善,則柔弱緩散,不復可振,亦當深戒。(懷麓堂詩話)

  他這種唯唐可法的論調,實際上對於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有很明顯的影響所所以王世貞在藝苑巵言中說:

886

「長沙(指李氏)之於何(景明)、李(夢陽)也,其陳涉之啟漢高乎?」

  至於他的詩,才情上雖不及高啟,但是深厚雄潭,法度森嚴,不作驚人之語,而氣度自然雍容,固有一派宗師之風。今舉其遊岳麓寺一首如下:

    危峯高瞰楚江千,路在羊腸第幾盤?萬樹松杉雙徑合,四山風雨一僧寒。平沙淺草連天遠,落日孤城隔水看;薊北湘南俱入眼,鷓鴣聲裡獨凭欄。

  錢謙益列朝詩集,把東陽門下傳茶陵詩派的石珤、邵寶、顧清、羅玘、魯鐸、何孟春等六人,比為「蘇門六君子」。可見這六人在茶陵詩派中的地位。

  石珤 字邦彥,稿城人。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卒謚文隱,改文介。著有熊峯集十卷。他是李東陽最得意的學生。李氏每稱後進可托以柄斯文者,只有他一人,可見對他的重視。

  邵寶 字國寶,無錫人。官至南禮部尚書,卒謚文莊,學者稱二泉先生。著有春容堂集。他的詩文,都宗法東陽,學東陽的詩,更有神似之處,東陽也很稱許他,比之以歐陽修之知蘇軾。

  顧清 字士廉,華亭人。官至南禮部侍郎,卒謚文僖。著有東江家藏集四十二卷。他的詩,在茶陵詩派中,是屬於清新婉麗的一種。

   羅玘 字景明,南城人。著有圭峯集三十卷。他曾勸李氏不要和劉瑾等小人同朝,給李的信中,有「伏望 痛割舊志,勇而從之。不然,請削門生之籍」等語。他的詩文,綽有矩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他的詩文,說是「振奇側古,必自己出」。不過平心而論,羅氏的 詩,實不如石、邵、顧三家。

887

  魯鐸,字振之,景陵人,著有文恪集十卷。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著有燕泉集十卷。在六君子中,當以魯、何二人的才力最弱。

  第三節 前後七子的擬古運動

        一、前七子的擬古運動

  明代立國之始,就以八股取士。明史選舉志說:

   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士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蓋太祖與劉基所定。其文略倣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

  這種死板的文體,乃成了士子求仕的敲門磚,到了末流,就變成空疏庸腐,只求形式,而毫無內容的作品。

  至於及第仕宦以後,一般文人卻又專作臺閣體的詩文,嘽緩冗沓,千篇一律。因此到了成化年間,明代的文壇,幾乎已經是暮氣沉沉,內容空洞貧乏,看不到一絲生氣。李東陽的茶陵詩派,雖說與臺閣體不同,但是並不能一掃萎弱的流風。

  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於是就有前七子的擬古運動產生。他們倡言復古,「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對於當時的文壇,自有一種振奮的作用。於是登高一呼,應者四起。所謂前七子,就是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廷相,康海、王九思等七人,其中當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

888

   李夢陽(一四七二—一五二九)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弘治七年進士。歷 仕戶部主事、郎中。以搏擊壽寧侯張鶴齡而貶職。武宗即位,權閹劉瑾用事,李氏與尚書韓文密謀誅劉,事泄下獄。劉瑾死後,起為江西提學副使,坐作宸濠陽春書 院記削籍。天啟中,追謚景文。著有空同集六十六卷。

   李氏為人,恃才傲物,又以不遇時,所以行為多狂妄乖戾。他與李東陽有師生之誼,繫獄時東陽還曾出力 救他。但他在朱凌漢墓志中譏詆東陽的詩文:「工雕浮靡麗之詞,取媚時限。」(見空同集)康海為了救他,去見劉瑾,後遂坐劉黨削職,他甚至還加以譏議。康海 氣不過,寫了一首詩罵他:「平生愛物未籌量,那計那年救此狼!笑我救狼狼噬我,物情人意各無妨。」(讀中山狼傳詩)李夢陽在大梁書院田碑中說:「寧偽言欺 世,而不可使天下無信道之名;寧矯情干譽,而不可使天下無仗義之稱。」於此可見他的品格了。

  不過他的敢作敢為,不避權勢,在當時很贏得一般士大夫的欽佩,加以他論文論詩,對於當時的文壇,也有一種當頭棒喝的作用。所以天下文人,翕然從之,形成一種風氣,未始沒有原因的。

   李夢陽對於詩、文,立有一個標準,即文必秦、漢,詩則古體必漢、魏,近體必盛唐。除此以外,其他詩 文,一律都沒有好作品。因此學詩文的,一定要取法乎上,對於秦漢的文,漢魏的古體詩,盛唐的近體詩,加以字擬句摹,就好像學書法的人,摹臨古帖一樣。所以 他說:「夫文學字學一也。今人模臨古帖,即太似不嫌,反曰能書;何獨至於文,而欲自立一門戶耶?」(再與何氏書)

  一代有一代的文學,夢陽把詩文定下一個刻板的標準,本來已是很荒謬的事,再把這些詩文,當作經典,刻意摹倣,即使神似,也永遠跳不出這些作品的圈子。何況夢陽所強調的,只是專心摹擬它們的形式,亦步亦趨,

889

有如邯鄲學步。所以擬古主義的末流,作品都是空洞無物,毫無生氣,就像沒有生命的行尸走肉一樣。錢謙益說得好:

    獻吉以復古自命,曰:「古詩必漢、魏,必三謝;今詩必初、盛唐,必杜,全是無詩焉。」牽線摹擬, 剽賊於聲句字之間,如嬰兒之學語,如童子之洛誦。字則字。句則句,篇則篇,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古之人固如是乎?天地之運會,人世之景物,新新不停,生生 相續,而必曰:「漢後無文,唐後無詩。」此數百年之宇宙日月,盡皆缺陷晦蒙,必待獻吉而洪荒再闢乎?獻吉曰:「不讀唐以後書。」獻吉之詩文,引據唐以前 書,紕謬挂漏,不一而足,又何說也?」

  真是一針見血之論。總之夢陽論文,走入魔道,未嘗不跟他狂傲的性格有關。試觀夢陽「寧偽言欺世……寧矯情干譽……」兩句,可見他行事孤僻而不順了。

  不過,平心而論,夢陽的空同集裡,未嘗沒有好的作品,今舉秋望一首如下:

    黃河水遶漢邊牆,河上秋風雁幾行;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弢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輓,白月橫空冷戰場;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

  筆力勁健,雄渾流麗。他如石將軍戰場歌,出塞、屯田等,都是很好的作品。若非走火入魔,依夢陽的才情,當有更大的成就。

  何景明(一四八三—一五二一)字仲默,號大復,河南信陽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劉瑾秉政,謝病歸。瑾誅,以李東陽薦,再除中書,直內閣制敕房,轉吏部員外郎,出發陝西提學副使。嘉靖初,引疾歸,

890

抵家六日而卒。著有大復集三十八卷。

   夢陽倡言復古、景明為之犄角,二人相得甚歡。夢陽被劉瑾下獄的時候,景明上書吏部尚書楊一清,乞為 理直。又犯顏上疏,極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任;邊軍不當留;番僧不當寵。」絕無顧忌。可見景明尚節義的一斑。擬古運動在李、何鼓吹之下,當日文士, 翕然宗之,天下語詩文者,必並稱何、李,名望之盛,無與倫比。

  不過成名以後,二人又互相詆毀,各樹堅壘,遂形擁李擁何者,有空同、大復詩派的不同。其實兩人對於擬古的主旨,並沒有多大的分歧,所不同的,只是摹擬的方法而已。何氏與李空同論詩書:

   空同子刻意古範,鑄形宿模,而獨守尺寸。僕則欲富於材積,領會神情,臨景構結,不倣形跡。詩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以有求似,僕之愚也。

   由於景明的才氣,較夢陽為高,同時又不像夢陽那樣,鑄形宿模,獨守尺寸,所以後人對於他們兩人的作 品,大致認為何優於李。清汪瑞明三十家詩選說:「余嘗與澄懷,共論李、何得失,以為:空同學杜,新莽之於周公也;大復學杜,王景略之於諸葛武侯也。前後七 子,自當以大復為冠,試取諸人詩平心讀之自見矣。」而明史文苑傳甚至說:「夢陽主摹倣,景明則主剏造。」不免過甚,因為景明的理論,並不脫擬古的軌範,只 不過他的詞采,較為秀逸,在創作上看起來,較富變化,不像夢陽摹擬得那樣死板吧了。今錄其岳陽一首如下:

    楚水滇池經萬里,使車重喜過巴邱。千家樹色浮山郭,七月濤聲入郡樓。寺裏亭臺多舊主,域中冠蓋半同遊。明朝又下章華路,江月湖煙綰別愁。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