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663

。或冀他日尚有似此檀弓一石續出者,謹識此以竢之。

663

  跋大中祥符泰山碑

右 宋大中祥符元年登泰山謝天書述二聖功德之銘。真宗御撰御書。中有云「尊賢尚德,下武後刑。」此句「下武」字正用〈大雅〉「下武維周」語也。蓋商、周之天下 皆以征誅得之。商人大禘之詩曰「武王載斾,有虔秉鉞」而其篇首冠以「濬哲維商,長發其祥」。至於周雅則曰「下武維周,世有哲王」,其義一也;不特不鋪敘武 功而已,不特如商頌言「濬哲發祥」而已。乃曰周豈尚武者哉?下武者維周也,是卽偃武脩文之謂也。毛、鄭之徒以武訓繼,失其義矣。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真按:翁方綱的詩經學 真按:鄭玄之誤 真按:毛傳之誤

664

慨自唐人詩說,正義、釋文而外惟成伯瑜一編僅存,中間豈無發明經義足以匡毛、鄭而啟後儒者?觀此石刻則北宋時猶有此解,而至朱子作集傳時已莫能攷也。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對朱子的批判 真宗是碑本無可取,獨此一語有足與經義相證者,故具述之。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真按:翁方綱的實用傾向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經學的關係 真按:翁方綱的理

664

  書金壇段氏漢讀攷真按:翁方綱對段玉裁的批評

治經之道其最宜慎者闕疑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其最不宜蹈者改字也。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代表作 盱江李氏曰「鄭康成未嘗改字」,真按:疑指李覯也. 真按:『世譏鄭康成好改字;不知鄭〈箋〉改毛,多本魯、韓之說;尋其依據,猶可徵 驗。. 若王柏作《書疑》(皮錫瑞《經㈻歷史》所言 國朝經師紹承漢㈻㆓事商兌 PDF 此後人重康成之勤於諸經不欲以改字目之也。真按:翁方綱對鄭玄的批判 然而孔氏詩疏云:真按:孔穎達. 毛傳未嘗改字」,真按:瀚典檢未得. 此一語即以顯白鄭之改字矣。真按:鄭玄治經改字說 蓋當東漢時師承既非一家,傳寫亦非一本,其間豈無搘拄須整比者?是以鄭君注釋時,閒或有所訂正,實亦出於不得已也

665

。今金壇段氏乃為之發例:一曰讀若,二曰讀為、讀曰,三曰當為。不知鄭君昔時果森然起例若斯歟,抑鄭未有例而段氏代為舉例歟?真按:翁方綱對段玉裁的批評 以愚淺見竊嘗為鄭君諸經之注計之,蓋當有三例焉:一曰實有所承受於某經師,改某字為某也。二曰實有親見某本之證据,改某字為某也。三曰以己意揆字,改某為某也。真按:鄭玄治經改字說 如是分條以授後學則得以知所別擇矣。鄭君既無此區別,則愚竊自計之。竊為同志者計之,乃又有三例焉:一曰實可改而非改者,若《禮記‧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注「旦當為神」,此篆書之誤。真按:瀚典/十三經注(一八一五年阮元刻本)/禮記注疏/郊特牲/卷二十五 - 484 -作『旦當為神篆字之誤也』. 「旦」即「神」字,無可疑者。此豈得以改字例之?然若此者頗不概見

666

。 二曰:可存以資攷者;則鄭所改雖非其原字,而於義皆可通,以備互相參質焉爾。三曰:必不可改而妄改,則不可勝舉也。偶試舉之,若《詩‧斯干篇》「似續」, 鄭云「讀如辰巳午之巳」。《禮記‧禮運篇》「其居人也曰養」,鄭云「養當為義」。〈檀弓〉「其慎也」,鄭云「慎當為引」。其尤謬者《儀禮》燕禮聘禮「賓為 茍敬」,此「茍」字从芈省,與从艸者迥別,而鄭云「苟且之敬小敬也」。則在東漢時乃有此顯然誤讀之音義乎,其亦可怪之甚者矣!此皆非今段君所舉之三例云爾 也。真按:鄭玄之誤 真按:翁方綱對鄭玄的批判 段君之說曰「欲以明聖人之道也。」段君試思今何時乎?今之時非猶鄭康成所際師承雜出之時也。真按:翁方綱對段玉裁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史觀 士生今日,上承欽定諸經義疏炳焉如日中天真按:原文有平抬.

667

,又下承程朱大儒經義明析之後。即或宋諸儒不甚留意古訓故之書偶有未及詳核者,惟當博綜漢學以融合之,真按:翁方綱對宋學之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漢學宋學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豈宜復舉鄭君改字之弊以著為例乎?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段玉裁的批評 吾聞段君熟精於《說文》形聲之學,因而詳推形聲以撰此書。愚嘗謂鄭康成生於許慎作《說文》後之廿九年,蓋不及與南閣祭酒共相研切,即如禮經扃一條,真按:原文有缺末筆諱. 許與鄭必不可合者,而段君必欲從而合之。且鄭君之注實有自撰經者、自補經者,蓋不能一一曲為之諱。真按:翁方綱對鄭玄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 今段君既苦為分明,而於其所謂三例者,就中又時有齟齬,則又為之說曰「讀為疑作讀如」、「讀若疑作當為」。真按:段玉裁之謬 昔鄭君禮堂寫經自謂整百家之不齊,孰意千載下又有整鄭君之不齊者,良可笑也真按:真按:段玉裁與鄭玄 真按:翁方綱對段玉裁的批評 段玉裁之謬

668

!是以愚意奉勸善為學者當博攷古今諸家而一以勿畔程朱為職志真按:摘要 於此等同異審正處,隨事隨文權其輕重而平心酌之,且莫一意高談復古,戒嗜異而務闕疑,庶稍免於罪悔乎!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代表作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代表作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代表作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善學者-代表作 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668

  書宋槧《說文》後

宋槧《說文》小字本三十卷。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此猶若撰寫提要之格也.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按海虞毛氏扆記所刻《說文》後云:真按:毛扆 「先君購得《說文》真本,係北宋板,嫌其字小,以大字開雕之。」此本有毛氏印,或疑即汲古閣刻本之所從出。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然觀其三十卷中漢太尉祭酒許慎之名,改「許慎」為「許氏」者凡八處,則其為孝宗以後刻本無疑,非北宋板本矣。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又其中與汲古閣刻本不同處,除一二筆畫之誤是劂氏之失不在所論真按:國無.詞無.此即手民也.詞:【剞劂氏】指刻板印書的經營人。 張煌言 《曹雲霖中丞<從龍詩集>序》:“茲 雲霖 將削稿以付剞劂氏,貽書問序於予。” 王韜 《星軺指掌序》:“ 金陵 葉君 爰出資重付剞劂氏,為袖珍本。”亦省作“ 剞氏 ”。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吾﹞輒捃拾其中諸家見解所遺百數十則,捐諸剞氏,備一家言。” 王鵬運 《<彊村詞>序》:“既刊翁《半塘定稿》,復用翁恉,薙存拙詞若干首,姑付剞氏,即以翁書弁之首,以永予哀云。”

669

。至於音訓反切之不同,則竟別是一本。蓋宋板亦非一本,而此板本極為麄疎,訛誤之多,指不勝屈。則是宋時坊間麻沙板本,毛子晉豈肯據以登板?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如果據以登板,又豈至於若是之參差不合耶?是必非毛氏刻本所從出者也。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今姑略舉其大意有資參攷者數條記於毛本耳。

669

  跋何義門手校《說文》真按:翁方綱與何焯

義門先生手校本,大約以小字宋本為主,而參以玉篇、廣韻、集韻、韻會、類篇及漢書、水經注諸書,然於繫傳不甚詳攷,豈先生未見繫傳耶?其手記處雖不甚繁言,然大指已明白。使雪坡老人見之,可無正譌之作矣。蘇泉編修以所藏此蹟裝褙精善,借閱三日而歸之

670

,因題於卷端。其有先生所偶未檢及而方綱以管窺補正者,財十餘條耳。此在義門所校書中最為簡而賅者。真按:翁方綱與何焯

670

  跋廣韻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翁方綱的聲韻學

元無名氏《四書辨疑》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元人陳天祥撰者. 「置郵傳命」下引江南廣韻,「置」只訓安置設立。真按:據原文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 中原廣韻兼訓驛。「盼」字,真按:不解之處!真按-何故有盼字?蓋二字要斷開也.分屬二條.今正. 江南廣韻「匹莧切」,中原廣韻「普患切」。今張氏本多「驛也」二字,蓋後人誤加也。張氏本與顧人刻本皆元時所謂江南廣韻者是也。真按:原文有缺末筆諱! 明嘉靖中重編廣韻,所据之原本是中原廣韻也。

670

  跋宋槧《漢隸字原》二首

宋嘉定重刻《漢隸字原》後有記云「文正公集并奏議、《漢隸字原》,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歲久漫滅

671

。嘉定壬申郡丞莆陽宋鈞重脩。」按莆田志:「鈞字茂洪,紹熙四年進士,通判饒州,歷官至祕閣修撰。」而是書洪景盧序有「彥發通守吾州」語。真按:洪邁 范文正公以景祐三年丙子知饒州,因是書之刻於饒,而知文正集并奏議皆刻於饒也。洪序在慶元三年丁巳,其刻本當又在前。然云「文惠公」,不得並時。文惠卒於淳熙十一年甲辰,真按:洪适之生卒 則是書之刻至嘉定三年壬申亦財一二十年耳,而板已漫滅,則此重脩本之未久而復漫漶可知已。是本或宋末或元初所印,今已罕有存者。海虞毛氏汲古閣重刻本即從此摹刻。然所見已非初印本。而長洲顧氏作《隸辨》則並未見此重脩本,真按:顧藹吉-據中研院線上目,應即此人.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即從毛刻摹出之,宜其併槃與籥而失之也真按:真按:翁方綱的口頭禪-蓋謂「扣槃捫籥」.翁已二用,凡此為三矣! 翁方綱對顧藹吉的批評

672

顧氏《隸辨》糾《字原》之失者凡八十九事,其云誤釋者五十有八,其中可勿糾者五,應存攷者七。餘皆顧氏糾正至善,於此書實為有功。其云誤書者三十有一,其二十有一皆糾正之善,真按:此據原眉批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 其三則應存真按:前作攷. 其七則可勿糾。可勿糾而糾之,則以顧氏見毛本而未見宋本也。然顧氏既未見婁氏原刻,僅据毛本摹出之,而其摹勢之善,大有勝於毛刻者。蓋宋槧本雖已重脩,尚去碑本未遠,毛氏則就宋本之已漶者重繕開彫,楷之工不足以贖其隸之謬,直是一不曉隸書者為之過錄,不特失其神且失其形。真按:汲古閣本之爛 其於字之曲直俯仰、斷續伸縮皆所不知。夕、■之不辨,■、口之弗審,偏傍毫釐之失

「一」下「皆」上脫「其二十有一」五字。真按:眉批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