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是日,有〈羅兩峰畫觀音贊〉。(影6/1695)
仲夏,周厚轅將歸里,出其尊甫端林先生手跡裝軸,屬先生為之題記。(影6/1698)
六月一日,孫女大妞生,為長男樹端出。(《家事略記》)
六月十四日,先生以惠氏本合四明范氏刻本、秀水卜氏舊寫本通校《周易乾鑿度注》一遍,並有跋。(《周易乾鑿度注》)
六月二十二日,作〈石齋先生畫松卷歌〉。(《詩集》31/2B、《書畫題跋錄》、《辛丑銷夏記》卷五)
六月,先生有〈蘇潭歌〉寄謝啟昆。(《詩集》31/1A)
六月,趙希璜以太守遺像附裝傳文為軸,屬先生為題贊,贊云:「昔為君傳,仿像精神。今拜君像,益信有文。嗚呼!吾文敢謂必傳,蓋君之精神,長在人間。」(影6/1707)
七月二日,先生有題課,云:「騎射務宜精熟,不可怠情。蓋射之義不但以習勞也。所謂內正其志,外直其 體,宜比於禮節,比於樂,有以定父子君臣之鵠者也。即人心之淳樸、習尚之敦厚,胥在於是,豈可以耽暇逸乎?故曰射者繹也,各繹己之志歸於正己而已矣。」 「青梧學兄從瘦同舍人齋索得拙詩草底裝為卷,且屬題其後。瘦同與予同巷對門,日有拙稿送似,僮僕以為疲,皆手途便紙,都不用意為之,瘦同亦以其積多不復留 意,則其不足此數可知。青梧顧嗜而裝之,益我慚矣。然使予知落筆之不可苟,刻刻當以此為戒,亦學問中一事。」(影6/1715)
222
七月十六日,先生又有課題,云「學古入官,以敬事為主,敬事之道,非拘謹以自守也,又非迂緩以苟安也。 蓋必斟酌於人情,研究乎時勢,無泥於成見,無惑於岐途,而其要則以無欲為先。昔人論居官之法,曰清、曰慎、曰勤。夫慎與勤,皆人之所當勉,而清則關乎立心 之大者,故《周官》以六計弊,群吏惟以廉為本,是則讀書之實用與吏治之箴規,一以貫之矣。」(影6/1716)
七月二十三日,先生借臨〈朱伯靈碑〉一遍,有跋於後,並作詩二首。(《緣督廬日記鈔》3/23B、《蘇齋題跋》卷上)
七月二十四日,跋〈漢靈臺碑〉。二蘇齋題跋》卷上)
八月五日,跋〈吳門韓貞文手跡〉。(影6/1719)
宋葆惇以所藏仇英〈二喬觀書圖〉屬先生題識,先生考而跋之。(影6/1725、《文集》33/3A)
仲秋,先生以所藏〈化度寺碑〉真本摹勒入石,有詩記之。「乙巳仲秋,始摹一石,賦詩記於響拓本內,不敢記於原本也。」(《詩集》31/7A、《翁覃溪手鈎宋拓化度寺碑墨跡》)
九月五日,跋《陸文定像册》。(影6/1729、《文集》34/2B)
九月旣望,先生撰〈雁門集序〉。(《雁門集》)
九月十六日,先生有課題,云:「根本之學,以經史為主。《十三經注疏》,其源深遠矣,惟
223
《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之疏,皆出於孔穎達,而義理之精,必衷於宋儒也。史學 自正史之外,以涑水《通鑑》為大綱,而朱子《綱目》與袁樞《紀事本末》皆因之,此皆史之經也;杜佑《通典》、鄭樵《通志》、馬端臨《文獻通考》,此皆史之 緯也,是為讀書體用所必資者。」(影7/1741)
十月二日,先生有課題,云:「凡遇考試,不能無得失之心,但須學養夙定耳。學之自得者,寸心有獨躋之 誠:養之有素者,臨事無矜囂之氣。如是,則得失之見雖不能忘,而得失之準原存乎在己。孟子所動射者正己而復發,即莊子瓦注之義也,然在平日則又須勇於精 進,勿忘勿助,正相資為用耳。」(影7/1735)
十月五日,跋〈漢王稚子二闕〉。(《蘇齋題跋》卷上)
十月十三日,有詩懷圖鞳布。「壬辰十月十三日,裕軒學士摘葉題詩,招同坤一詹事、辛楣學士飯於菜香草 堂。予裝其葉為册,一時和者甚衆。其後每值秋晚,邀同人小集,或摘落輒粘於册,今年裕軒逝矣,展册懷人,而丹黃如故也,題此泫然,去裝册時十三年矣。乙巳 十月十三日。」(《詩集》31/8B)
十月二十四日,馮敏昌、宋葆惇于先生小蓬萊閣觀〈漢王稚子二闕〉。(〈漢王稚子二闕〉)
十月二十五日,跋〈漢王稚子二闕〉。(〈漢王稚子二闕〉)
224
十一月朔日,鄭際唐于先生小蓬萊閣觀〈漢王稚子二闕〉。(〈漢王稚子二闕〉)
十二月初八日,先生到學政任,並有履歷一份。「翁方綱,順天大興縣人。壬申進士,改庶吉士,乾隆十九 年散館,授職編修。二十年六月,恩詔加一級。二十一年七月,丁母憂,二十三年十月報滿。二十四年,充江西副考官,於磨勘內罰俸三年。本年三月,恩詔加一 級。二十五年,充會試同考官,於磨勘內降一級,將前一級抵銷,又罰俸一年。八月,署日講官,十二月,充日講官。二十六年四月,充會試磨勘官,紀錄一次。十 一月,補授右中允,又恩詔加一級。二十七年,湖北鄕試正考官,是年京察一等。二十八年,會試同考官。五月,御試三等,罰俸一年,本月轉補左中允。二十九年 四月,陞授翰林院侍讀,將前加二級改為紀錄二次,又帶前紀錄一次。七月,領命廣東學政。三十年十月,報滿,奉旨留任。三十一年十二月,補授右庶子。三十二 年四月,轉補左庶子。十一月,陞授侍讀學士。三十三年十月,報滿,奉旨留任。三十六年十月滿任,十一月,奉旨降三級調用。三十八年九月,奉旨授編修。四十 一年五月,恩詔加一級。十月,充文淵閣校理。四十二年,京察一等,加一級。四月,充方略館纂修官,八月,充三通館協修。四十三年四月,四庫館,議敘加一 級。四十四年六月,充江南鄕試副考官。十月,充三通館纂修。四十五年正月,恩詔加一級,又京察一等加一級。四十六年三月,陞授國子監司業。閏五月,陞授洗 馬。十一月,仍充文淵閣校理。四十七年十月,罷日講起居注官
225
。四十八年,京察一等。八月,充順天鄕試副考官,於磨勘內銷去紀錄四次,仍帶記錄二次。十二月,因所署 日講官回京後,奉旨仍罷日講官。四十九年閏三月,陞授詹事府少詹事並翰林院侍講學士。六月,陞授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九月,充文淵閣直閣事,又充 日講起居注官。十月,充武英殿試讀卷官。五十年正月,奉恩詔加一級,二月臨□紀錄一次。四月,稽察右翼宗學。九月,奉旨簡放提督江西學政,於十一月初八日 到學政任。現在供職,須至履歷者。」(影7/1750)
十一月十六日,先生有課題,云:「冬至之月,於卦為〈復〉。蓋一陽始生於下,是為黃鐘之宮,度量權衡 胥由是出焉,所以立萬事之根本也。昔賢有七日來復解,又有復見天心解,玩其意蘊,則擬於味淡聲希,課其功修,則原於克己復禮。斯乃風俗所以還淳,文章所以 返朴,亦即學人遷善改過之基地也。」(影6/1727)
十二月十日,吏部朝房考試,京外吏攢,奉命閱卷。(《家事略記》)
是日,先生與連薌圃少宗伯同校閱吏部試卷。入奏,待於朝房,唔雲岫大宗伯。秋,雲岫曾以扇索先生書,現又語及此扇。薌圃曰:「豈有嚴冬書扇者?」相與笑語久之。(影7/1741)
十二月望後二日,跋曹研齋左氏〈類對賦〉。(影7/1764)
十二月十八日,寅時,第六男樹崐生,妾劉氏出。(《家事略記》)
226
十二月二十二日,恭請誥軸,行焚黃禮。先生曾祖考府君、祖考府君、顯考府君皆贈通奉大夫、日講起居注 官、文淵閣直閣事、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一級。前曾祖妣王太君、曾祖妣趙太君、前祖妣田太君、祖妣高太君、顯妣張太君皆贈夫人。先生又有記焚黃儀 注,云:「是日巳刻,侯宣誥官到本家,具鼓樂綵亭,迎誥軸至。主人朝服迎于大門外,入供設軸於廳事。請宣誥官朝服詣廳事,就香案北立,宣讀誥文。主人行三 跪九叩禮畢,宣誥官回客位。主人奉誥軸入家廟,陳于案上,跪讀祝文奠獻,行三跪九叩禮。焚黃禮畢。」(《家事略記》、影7/1758)
是日,有詩〈誥封三代考妣焚黃恭述二十四韻〉,又有〈貤贈二品告祖考文〉。(《詩集》31/12A、影7/1762)
是日,跋《翁鐵菴尚書廣族譜》。「是譜作於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之三月,於六十一世書先祖名,曰現任齊東縣 縣丞。鐵菴尚書為一桂公之廿一世孫,於先祖為叔輩,當聞先人說,先祖每以差務入京,則館於鐵菴所。按《鐵菴年譜》:『康熙三十一年十月入都,補刑部尚 書。』而先祖到齊東縣丞任,計當在康熙三十四年乙亥,故此譜注云:『現任也。』先祖卒於齊東官舍時,文籍皆無存者,厥後先父於族人家見此譜,未及抄錄,惟 時時語方綱曰:『爾祖名下有瑛公九世孫一語,汝當記之。』歲甲戌,莆田族人雨亭、霈霖計偕北上,篋有寫本,因得借鈔一通
227
,尚有未悉校者。後方綱自廣東歸,檢篋笥,此寫本竟散失,每耿耿於懷,問諸族人,皆無藏此本者。今年臘月,恭逢天子頒三代誥軸,行焚香禮於家廟,因邀常熟族人紫書孝廉□□來讀誥軸,而咸封適攜其所藏舊本來贈。捧受之餘,感慶交并,豈非祖宗之靈所佑貽耶?」(影7/1757)
十二月,先生為圖鞳布〈從獵〉、〈泛舟〉二圖卷作記。(影7/1760、《文集》6/5A)
十二月,先生摹《石經》以奉黃易,並有跋其後。(《支那墨跡大成釋文》)
是年,圖鞳布卒,年六十六。
本年又有文:跋薛文清硯(影6/1667、《文集》35/2A)、跋《廣韻》(影6/1677、《文集》16/7A)、撰〈皇清誥授奉政大夫翰林院編修加四級蕺園程先生墓誌銘〉(影6/1668,《文集》14/2B)、撰〈皇清誥授朝議大夫吏部稽勳司郎中前提督廣東學政晴溪先生祭文〉(影6/1682)、撰〈送張肖蘇之汝陽序〉(影6/1684、《文集》12/5B)、撰〈恭祝周母王太宜人七十有八壽序〉(影6/1686)、撰〈恭祝翰林院編修加□級梅林太翁邵老先生曁誥封安人邵母俞太安人七十外壽序〉(影6/1736)、跋〈明歸德沈文端家書〉(影6/1696、《文集》31/10A)、跋〈英光堂殘帖〉(影6/1698、《文集》28/6B)、撰〈甌北詩集序〉(影6/1709、《文集》4/1A)、撰〈歐顏柳論〉(影6/1712、《文集》9/3B)、有札致吳騫(影6/1712、《文集》11/4A)、撰〈古銅戈說〉 (影6/
228
1720、《文集》10/2A)、跋偽〈絳帖〉(影7/1754、《文集》28/8B)、跋〈永康鏡銘〉(影7/1765、《文集》19/3B)、跋〈華亭陸氏三世墨跡〉(影6/1733)、跋〈宋寧宗御書十字〉(影6/1734)、跋自書扇〈影7/1741)、跋〈城隍廟碑〉(影7/1741)、跋王鐸書〈唐律十七首〉(影7/1744)、跋姜宸英臨〈蘭亭〉 (影7/1746)、跋鄭雨亭臨褚遂良〈聖?序〉(影7/1748)、跋朱臥庵藏〈夏承碑〉。(影7/1764)
本年又有詩:〈題退翁和尚李西崖竹詩跋後二首〉、〈送穀人假歸杭州二首〉、〈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原是徐嶠之書,今石是大和七年范的書也。予得舊拓本,裝潢者割去范名,詭為徐書。因從秋史假其尊人蔗畦所藏本證是范碑,而其拓特精,何必冒徐邪?次和碑尾于季友范的唱酬二詩韻,兼報蔗畦、喬梓〉、真按:此處誤甚!蔗畦喬梓者,蔗畦父子也--謂秋史與其尊人(父)蔗畦二人也。焉可斷開?秋史為江德量,蔗畦為江恂。沈氏此讀,蓋誤喬梓為人字,而以蔗畦、喬梓為二人矣。殊不關照上文已云「秋史」「其尊人蔗畦」云云,何哉?〈題 錢叔寶畫扇〉、〈陳怡亭明府以左太沖竹柏得其真詩句自寫小照,明府為海寧文勤公從弟,而此圖久失去,明府之孫湲復得之來,求詩二首〉、〈徐潭族子為予畫坡 書蔡詩「天際烏雲」「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二句詩意,並繪坡公像於其上。鈍夫見而愛之,遂輟以奉贈,時鈍夫將之湖南,因賦詩題於軸以為餞〉、〈讀王逢 原「廣陵集」,呈石君前輩〉、〈鈍夫來話別,同觀「天際烏雲帖」,題于徐潭畫軸之側,五疊前韻〉、〈文衡山「赤壁圖」、王雅宜書「赤壁賦」合卷,為邱東河 郡丞題〉、〈送穀人假歸杭州二首〉、〈鈍夫置澗送鎮堂之濟南,席上次鎮堂和蘊齋二詩韻〉、〈恭和御製上丁釋奠后臨新建辟雍講學
229
,得近體四首元韻〉、〈薛文清公硯歌,為曉楓少詹賦〉、〈題莘田「六如圖」二首〉、〈重感雷溪篤好之 緣,亦以見今日墨池再四重儓之失,復用后村韻題之二首〉、〈龔半千畫寒山像〉、〈運生所藏鄒滿字畫卷,予舊嘗題長句於後,今復攜來都,瘦同賦二絕句,為葒 谷、魚門志感,持來索和,因次其韻〉、〈泰山秦篆殘石本,為顏運生題〉、〈瘞鶴銘〉、〈再題「瘞鶴銘」〉、〈讀李端叔集,知予所藏「化度寺碑」是北宋拓本 也,題此二首〉、〈清河道中,懷西涯舊址〉、〈題陳白室「修禊圖」便面〉、〈次瘦同韻,題顧蘆汀所藏文衡山縮臨「蘭亭」,即送蘆汀歸濟寧二首〉、〈蔣心餘 輓詩二首〉、〈瘦同以金冬心墨未谷蠶尾墨之贈,兼侑以詩,詩語未契,賦此兼寄未谷〉、〈旬日以來,寢食坐臥,臨得「化度寺碑」一遍,偶然成句,凡六首〉、 〈予曩為陳無軒作讀書床歌,相傳床為陳眉公銘,銘稱混沌先生,蓋眉公自謂。而所謂掃落葉頭陀則未詳也。今得無軒書,知為慈谿馮次牧元仲,復作是歌寄之〉、 〈兩峰「畫梅卷」,為周載軒題〉、〈文休承「虎邱圖」〉、〈「山谷詩集」任史注本,方綱所校上者。今始得讀官刊本,有感書後〉、〈題周載軒所藏董文敏書 「莊子‧說劍篇」墨跡卷〉、〈英光堂殘帖歌〉、〈紅豆詩,寄酬丁小疋〉、〈桂未谷屬友寫「鄭康成禮堂圖」,索題二首〉、〈題祝枝山書「太白卷」後二首〉、 〈再題「邵瓜疇畫卷」二首〉、〈程易田以所製禮堂寫經墨寄惠,賦此奉謝,兼呈未谷〉、〈小松寄「朱龜碑」來屬為跋尾,且曰能使秋史手摹一遍寄蔗畦郡伯更佳 勝也
230
,題此索秋史和,兼寄蔗畦〉、〈「憶泉圖」,為朱淵泉編修題〉、〈國山碑歌,寄吳槎客〉、〈即墨張肖蘇 以其鄕所產紅稻見餉,走筆為謝〉、『吳超亭宰陝西鎮安,以計薦入都賦贈』、〈漢建昭雁足鐙歌,為王述庵臬使賦〉、〈董文敏仿巨然小幀〉、〈為宋芝山題元崔 某為吳子才題菖蒲庵詩並序墨跡〉、〈江秋史得東坡「章子厚帖」,將勒之石。密雲道中,賦寄兼呈丹叔、石公、芝山〉、〈宋芝山為潘毅堂畫「六松圖」二首〉、 〈時帆授庶子,賦贈二首〉、〈程青溪江山臥遊圖〉、〈予曩考落水「蘭亭」流傳世系,至正間在分湖陸氏家,而不知陸為誰某。嘗與吳中張瘦同往復唱和,題於予 摹本卷內。今考之是吳郡陸穩君行直也,附書於卷,再用前韻二首〉、〈「王稚子闕」舊拓本,為黃秋盦題〉、〈題「棧道圖」二首〉、〈丹叔夢作題畫詩,醒而猶 記六句,因足成之,並寫成卷屬和〉、〈范氏書樓圖歌〉、〈江寧周霽堂「春暉圖」二首〉、〈曹受之學使自滇南寄詩次答〉、〈吳蓉堂侍講「鑑曲垂竿圖」〉、 〈詠雨繖〉、〈李文輈學使於嵩山拓寄釋參寥書「三十六峰賦」,用東坡次潛師韻報之〉、〈次韻石公懷小松之作〉、〈裕軒學士「從獵」、「泛舟」二圖卷〉、 〈再題「范氏書樓圖」二首〉、〈又題「范氏書樓圖」二首〉、〈題朱臥庵所藏「夏承碑」,簡秋史,兼寄小松,疊前韻〉、〈題明晉府「寶賢堂帖」舊本二首〉。 (以上俱見《復初齋詩集》卷三十至三十一)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