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September 2, 2008

1

清代禁燬書目研究

第一篇 帝王之禁錮文人思想

第一章 古代帝王之禁錮文人思想

  文人學士,雖無蠻力寸鐵,惟其思想足以激發民意,鼓動風潮。是以自古以來,專制帝王,莫不畏忌。利於己者用之,害於己者去之。是故懷鉛握槧之土,輒常以文字賈禍,而為帝王者,必使文人思想,箝於一軌而後已。真批:開章明義,適見其成見已深!

  自古帝王禁錮文人思想,由來尚矣。然見於明文者,蓋始於秦孝公。韓非子和氏篇云:「商秧敎孝公燔詩書而行法令」。真按:商鞅-秧字誤也! 謝肇淛言:「秦禍天下,至焚書坑儒烈矣,而不知本於商鞅變法之初,鞅之言,民不貴學問,則愚。愚則無外交。」又曰:「農戰之民千人,而有知慧一人,千人者皆怠於農矣。」又曰:「雖有詩書,鄉一束,家一員,無益於洽………始皇李斯,襲而用之。」(註:見文海披沙卷一)祈駿佳云:真按:疑當作祁駿佳!不意方讀完吳氏錯字滿紙之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而初讀此冊,又訛謬當頭,吾累也吾! 「世傳焚書,起於李斯,不知韓非已先有是說。其說曰:世之愚學,多誦先古之書,以亂當世之治………」公孫鞅靳命篇云:真按:商鞅 「……… 以六蝨受官,則治煩言生,六蝨者,曰禮樂、曰詩書………如鞅之說,非燔詩書之祖哉?」(註:見翁隨筆卷上頁十)是也。真按: oliver兄謂應係《遯翁隨筆》。 韓非倡禁書以愚天下之民,已如上 述。逮及秦併滅六國,以天下為私產,故始皇曰:「朕為始皇帝,後世以世計,二世三世,至千萬世,傳之無窮。」(註:見史記六始皇紀

2

)既有此私心,則唯恐人民反抗。李斯以淳子髡之流,真按:疑當作淳于髡! 「道 古以非今,飾虛言以亂時」,「入則非心,出則巷議」,因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 市」。始皇以為可,遂頒「令下卅日不燒,黥為城旦」,「若欲有學法令(徐廣曰一無法令二字),以吏為師」。禁燬書籍,自屬必要。(註:見史記始皇紀)

  然秦之禁書,約有三端:

 一、有限制:

  論衡書解篇曰:「秦火燔六籍,不及諸子」。又曰:「秦燔詩書,燔詩經之書也。」朱彝尊曰:「當周之衰聖人不作,處世以橫議真按:疑當作處士以橫議! 孟氏以為邪說誣民,近於禽獸,更數十年歷秦,必有甚於孟氏所見者,又從人之徒,真按:從,合從之從也! 素以擯秦為快,不曰嫚秦,則曰暴秦,不曰虎狼秦,則曰無道秦,所以詬厲之者,無不至。六國既滅,秦方以傷心之怨,隱忍未發,而諸儒復以事不師古,交訕其非,禍機一動,李斯上曰真按:oliver兄謂上曰原文作上言! 百家之說燔,而詩書亦與之俱燼矣。真批:總而言之,皆是自取其咎戾也! 」(註:見曝書亭集五十九秦始皇論)

故知秦之焚書,有不及諸子之說,他如秦紀,博士官所職之書,以及醫藥、卜筮、種樹之類,皆不在焚燒之列。

 二、不及公家收藏之書:

  論衡正說篇云:「令史官盡燒五經,有敢藏詩書百家語者刑,惟博士乃得之」。

宋朱子云:「秦只教天下焚書,他自己卻依舊留得。」(註:見語類百卅八卷)

蕭森希通錄云:「謂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則是天下之書雖焚,而博士猶有存者,惜乎入關收圖籍,而不及此,竟為楚人一炬耳」。(註:見輟耕卷廿五引)鄭樵通志,劉大槐焚書辨(註:見海峰集卷一)亦有此說。

光聰諧有不為齋隨筆卷甲更引史記樂書云:真按:此書中研院線上目有:http://las.sinica.edu.tw/search*cht/t有不為齋隨筆/t{21435c}{21302a}{214951}{21627e}{215f39}{214f79}/1%2C2%2C5%2CB/frameset&FF=t{21435c}{21302a}{214951}{21627e}{215f39}{214f79}+{213457}{213470}&1%2C1%2C又有林語堂同名書也. 「李斯進諫二世曰:放棄詩書,絕意聲色,祖伊所以懼也。

3

斯能為此諫,而又議燒詩書者,燒天下之私藏耳,蓋猶有在官者。」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卷十一亦有此說。

 三、不及私家藏書:

  史稱陳餘、酈生、陸賈,均好詩書(註:見史記)。孔鮒在秦焚之際,又明言「吾將藏之,以待其來」。(註:見通考卷一七四引)章炳麟亦謂:「自卅四年焚書,訖於張楚之興,首尾五年,記誦未袞。」(註:見太炎文錄卷一秦獻記)

惟詩書百家語,諸侯史記,皆在禁書之列,其書名不限四五,篇名何上萬千,必有目錄,以資循索,可無疑也,今日之不見者,或疑焚於項羽之火。

  漢初,將相多閭巷販繒屠狗之輩。高祖「不喜儒,諸客冠儒冠來者,輒解儒冠溺其中」(註:見漢書四十三酈食其傳)。既不重儒,書籍不為重視,亦在意料中矣,故漢書謂:「既定天下,亦未遑庠序之事也。」(註:見前漢書八十八儒林傳)迨武帝之世,始曷然重儒。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按:疑有誤字! 真按:疑為翕然之訛. 倡明儒術,維護綱紀法度:

   建元元年(西元前一四○年):「丞相綰奏所擧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 罷,奏可。」(註:見史記武帝紀)元光元年親問董仲舒對策,仲舒對以「爾好義,則民嚮仁,爾好利,則民好邪。」或以「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旨意不 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註:漢書五十六董仲舒傳)仲舒因建置方案云:「以為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 明。」(註:同上)武帝遂頒天下,獨尊孔子,罷黜百家。學術思想之自由風氣,因匿其聲,百家爭鳴,並收其跡矣。

  武帝曾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漢劉歆七畧云:「武帝廣開獻書之路,百年之間,書積如丘,故外有太史博士之藏,內則延閣廣內秘室之府。」(註:見太平御覽卷六十九學部搜輯遺逸傳)王莽衰,而兵戈起,長安圖書盡成灰燼。書籍遭焚,形同禁棄。

4

  光武表章氣節,尊崇儒術,搜求遺書,藏書漸富,漢獻移都,圖書西遷,西京大亂,董卓所部,多外族兵,視圖書如糞土,書籍又遭大厄。(見隋書牛弘傳)

  三國爾後,晉承天下,劉石馮陵真按:國無!待查!詞:【馮陵】亦作“馮凌”。1.進迫;侵陵。《左傳‧襄公八年》:“焚我郊保,馮陵我城郭。”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於時 兵馮陵,旗鼓侵逼。”《新唐書‧郭子儀傳》:“比 吐蕃 馮陵而不能抗者,臣能言其略。”《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 若敖 蚡冒 以來,世修其政,馮陵 ,積歲年。” 李漁 《奈何天‧攢羊》:“敵勢馮凌,那殺氣漫天說也驚。” 夏燮 《中西紀事‧天津新議續議》:“今以數萬里外不賓之荒服,一旦馮陵中夏,竟使爝火爭明,十日并生。”2.凌駕,超越。 沈遘 《代人奏請更定科場約束狀》:“剽薄後進,則馮凌於上。”3.意氣發揚貌。 杜甫 《今夕行》:“馮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盧。” 文徵明 《除夜》詩:“少日馮陵都遣卻,只將雙鬢待明朝。”4.猶憑持。《宋書‧謝晦傳》:“又以陛下富於春秋,始覽政事,欲馮陵恩幸,闚望國權。” 京華覆滅,朝章闕典,從而失墮,文物圖書再見災厄。(註:同上)

  比至劉宋大明中,復禁圖讖,梁天監復重其制。(註:見姚明達中國目錄學史)帝王箝制思想又復燃矣。

   侯景破梁,並焚經籍,殿內典籍,旋為蕭繹取送荊州。周師入郢,繹悉焚之,秘府藏書幾盡(註:見隋書 牛弘傳)。至隋高祖受禪,禁書愈切。煬帝卽位,發使四出,搜天下書籍,與讖緯相涉者,皆焚之。秘府藏書亦多散亡。隋志「錄其見存」者僅十三種(似當不止此 數)。煬帝接武,按圖索驥,禁書方法蓋甚備矣(註:見姚明達中國目錄學史)。煬帝時,薛道衡以「暗牘懸蛛網,空樑落燕泥」一語見誅,真按:薛道衡之卒 學子以文賈禍,似此者,更不知凡幾。(註:見中法大學月刊第十卷)

   唐初禁法琳辯正論及法琳別傳二書。至貞元中始解禁入藏。(註:見姚明達中國目錄學史)疑當日禁書尚 多,特以史料無考,不得而知。文皇以蘭亭自殉,右軍以下書畫,不止數千,為宗楚客安樂公主散盡,名蹟最妙者,復遭歧山之火,而開元所收文物,經安史之亂損 失尤多。(註:見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百七十)

  自唐以後,朝代六易,遼金蒙滿,先後入侵,文物之刼,不勝縷述。若南唐李後主,收藏書籍,尤多鍾王妙迹。真按:王羲之 真按:鍾繇 真按:應是鍾繇與王羲之也!教育部國語辭典【鍾王】 注音一式 ㄓㄨㄥ ㄨㄤˊ 解釋: 三國魏鍾繇、晉王羲之皆為楷行書法的代表人物,故世並稱為鍾王。宋˙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予嘗論書,以謂鍾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至于字法,上逼鍾王,下欺顏柳,真是重出世的衛夫人,得其片紙隻字者,重如拱璧,一時稱他為書仙。 詞:【鍾王】 三國 書法家 鍾繇 書法家 王羲之 的並稱。《晉書‧王羲之傳論》:“ 伯英 臨池之妙,無復餘蹤; 師宜 懸帳之奇,罕有遺跡。逮乎 以降,略可言焉。”《周書‧趙文深傳》:“ 文深 雅有 之則,筆勢可觀。” 皎然 《張伯英草書歌》:“先賢草律我草狂,風雲陣發愁 。” 歐陽修 《試筆‧李邕書》:“因見 書,追求 以來字法,皆可以通。” 吳偉業 《項黃中家觀萬歲通天法帖》詩:“近代丹青推 ,名家毫素重 。” 金陵陷而黃保儀火之,即是一例。

  宋太祖攫取天下,元象器物,真按:詞:【元象】即玄象。天上的星象。 吳筠 《高士詠‧嚴君平》:“閉關動元象,何必遊紫庭。” 孔平仲 《續世說‧術解》:“﹝ 薛頤 ﹞上表請為道士, 太宗 為置 紫府觀 ,觀中置一清臺,以考元象。” 蔣士銓 《臨川夢‧續夢》:“ 咸池 犯孛,上干元象。” 天文圖讖,七曜歷,太一雷公,六壬遁甲等書並禁(註:資治通鑑長篇十三卷)。真按:疑當作資治通鑑長編! 太宗卽位,李後主卽以「虞美人」詞見害。又恐世人譏為慙德,因集文人修太平廣記,平御覽,真按:oliver兄發現此乃太平御覽之訛,任真失察矣! 文苑英華,以疲學人之力而箝錮其口。真批:天啊,凡官為修書者都被指摘得如此不堪呢! 仁宗寶元二年,學士院奉詔詳定陰陽禁書,司天監因定須禁書籍十四門,頒目錄一卷,請除「孫吳子歷代史天文,律歷,五行志,通典」所引諸家兵外悉列禁書。上從之。(註:見玉海卷五十二)宗志載「禁書目一卷」注云:「學士院司」卽其目也。比及南宋,秦檜復禁野史。

5

(註:見揮麈錄真按:原訛作揮塵錄,徑改!

   元人主華之初,對中國文化尚多隔膜,並輕視文學,自太宗九年(西元一二三七年)至仁宗皇廣三年(卽 延祐元年,西元一三一四年)停廢科舉,杜絕漢族文人進身之階。更定韃法,云:「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丐。」將儒生視為眾民 之末,徹底清除文人社會地位。(註:見鄭所南心史下頁七六)又賤視詩文,書籍文物遭其燬損者,未可以數計。至於元太宗於宋端平三年(西元一二三六年)用耶 律楚材言,立經籍所於平陽,編輯經史,其用意不過在於覊糜士子,消弭反抗耳。元世祖時,亦嘗禁書。初禁陰陽圖讖(註:見元史卷八),再禁道藏。(註:見佛 祖歷代通載卷廿一)

  明太祖以僧民而有天下,出身微賤,又復多疑,每慮人侮己,乃興文字獄,以禁書生之口,此事每見史籍,茲錄數則以見之:

  剪勝野聞卷二云:「杭州府學教授,徐一夔,嘗作賀表云:『光天之下』,又云:『天生聖人,為世作則』,太祖見之大怒曰:『腐儒乃如是侮朕耶?』生者僧也。以我從釋也,光者磨頂也,則字音近賊也,罪坐不敬,命斬之。

  陳養浩以「城南有嫠婦,夜夜哭征夫。」一語,太祖認為傷感事,投之於水。(註:見中法大學月刊第十卷第五期)

  洪武十七年,更製八股取士法,自立思想範型,文人思想遂為帝王所左右。

  洪武廿九年,以孟子土芥寇讎句,謂非臣下所宜,因刪孟子語意太峻者,七十五條,命自今後科試,不以命題。(註:見何偉然廣快書卅一孟子節義絛)

   成祖篡國,更積極錮鎖文人才智,一面集文人修永樂大典,以弭草野私議,一面徹底實行八股取士之法, 以愚天下書生,以限定文人閱讀及議論範圍。陳鼎東林列傳卷二高攀龍傳云:「我太祖高皇帝,卽位之初,首立太學,命許存仁為祭酒,一宗朱子之學,令學者非五 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不講,成祖文皇帝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