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September 9, 2008

239

第五節 民間的契約、譜牒等檔案

 現存於全國各地檔案館、圖書館、大專院校和學術研究機構的契約、譜牒、碑刻等民間檔案也很豐富。其中 以安徽省徽州、四川省自貢、閩西北、山西、京郊等地的民間契約為最多。大部分是清朝時期的。也有少量是宋、元、明的遺物。還有一部分是民國時形成的。內容 涉及土地買賣、典押、租佃、雇工;工商業的執照、合同和帳簿,人口的買賣、典押、贖身契紙;宗法家庭關係、分家繼承單;官府徵調賦稅、徭役的單據;登記田 土房地產業的稅契;各種借貸、典當票據;遺囑、書信、日記及訴訟文書;各種寺觀廟祠的財產和捐助冊;各種行會會館的會規、行規、會議記錄;各種族譜、房 譜、宗譜等宗法譜牒;為各種需要製作的碑刻及其拓片,等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也陸續從社會上收集到各種民間田宅房屋契約和雇 工、賣身契等,共二百多件。1985年 又從中國書店購買民間家譜八十五種,計一千零八十一冊。這些家譜多是江蘇、上海、廣東、河北等地的,如上海倪玉家乘、江蘇齊門東匯潘氏族譜、蕭山錢清北祠 潘氏宗譜、安次得勝口馬氏家譜、毗陵潘氏家譜、江蘇吳中氏家譜、山西代州馮氏族譜、朱氏宗譜、會稽張家瀝柳氏宗譜、江蘇吳趨汪氏支譜、江蘇毗陵沈氏宗譜、 西遞明經胡氏壬派宗譜、張氏家譜、江蘇孫氏宗譜圖咏、慈溪鄭氏宗譜、績溪城西周氏宗譜,大港趙氏宗譜、義門陳氏大同宗譜、涪陵周氏家譜、河北延吉堂李氏宗 譜、安徽錢氏家乘、廣東南海學正黃氏家譜節本、京江周氏家譜、上海葛氏家譜

240

、姚江黃氏宗譜、汾陽韓氏支譜、錫山周氏宗譜、江蘇武進西營劉氏家譜、江蘇潯陽陶氏家譜,浙江水澄劉氏家譜、真按:疑為澄水之訛.東 浦陳氏懷十房宗譜、吳縣管氏家譜、文堂陳氏家譜、越州阮氏宗譜、廣東粵東簡氏大同譜、山陰白洋朱氏宗譜、遼陽吳氏族譜、南海九江朱氏家譜、丹徒倪氏族譜、 餘姚縣朱氏宗譜、高陽許氏家譜、丹陽東門丁氏十三修族譜、洞庭秦氏宗譜、錫山吳氏統譜等等。這些家譜修纂的時間,上起乾隆,下迄民國,多是鉛印活字本。這 些契約、譜牒、碑刻等民間檔案是人們社會活動的最基層的記錄,它對研究社會結構、經濟、人口、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歷來為中國史學界、檔案界、圖書 界所重視,1984年, 中國國家檔案局與教育部、文化部聯合發出指示,要求全國各地上報現存的族譜目錄,並編纂了《中國族譜綜合目錄》。據全國大約四百個單位及一些私人所藏的族 譜估計,在大陸地區約有三萬餘種。在山西太原還成立了中國譜牒學會,出版了《譜牒學研究》刊物。近年來中國文化、學術界對於碑刻及其拓片的整理利用也取得 了可喜的成績,陸續出版了《明清以來北京工商會館碑刻選編》真按:此應是衍文! 、《明清蘇州工商業碑刻集》、《上海碑刻資料選輯》、《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史石刻拓本匯編》,等等。

  第六節 國外流存的明清檔案

  1810(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頻繁,中國的檔案文物也屢遭劫難

241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1857年(咸豐七年)11月英軍陷廣州城,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兩廣總督衙門的檔案亦被掠走。這批檔案約二千件,初由英駐華公使所屬漢文秘書保存,後運回英國外交部,存國家檔案館。這部分檔案的內容包括1765年至1857年(乾隆三十年至咸豐七年)清朝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1810年至1857年(嘉慶十五年至咸豐七年)清政府對外關係和對外貿易;1831年至1857年(道光十一年至咸豐七年)中國人民反對清政府的鬥爭。還有兩廣總督衙門編印的《督撫憲轅報》、福建巡撫編制的《福建廩報》以及《郵報真按:當作》號!本書標點錯之多,不暇一一註記了. 、《京報》等,內容十分豐富。這部分檔案已經整理鑒定,編有檔案目錄和檔案指南出版,並拍成了縮微膠片。現在國家檔案局經與英方交涉,已將部分檔案的縮微製件收回國內。真按:當作複字!複製.

  1860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檔案庫的檔案被焚劫一空。1900年 (光緒二十六年)英、法、俄、美、德、日、意、奧八國聯軍侵北京,清廷中央各衙門的檔案,大部分受到破壞和劫掠。翰林院的圖書檔案被毀於火。禮部和理藩院 所藏的二百多年的檔案,被八國聯軍分贜肢解,至今仍流散於各國。八旗各都統衙門的檔案,或被焚燬,或被劫掠。皇家檔案庫——皇史宬典藏的《實錄》、《聖 訓》,被劫去五十一函,計書二百三十卷。被污損的圖書,總計一千三百餘卷。管理宮廷事的內務府檔案,也慘遭劫掠,如都虞司、會計司、慶豐司、慎刑司、營造 司、關防衙門、官房租庫、昇平署和大高殿等處的文稿檔冊,“均失落無存”或“間有遺失”。

  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沙俄在我國東北地區搶走了黑龍江將軍衙門、寧古塔副都統衙門、阿拉楚克副都統衙門、琿春副都統衙門和三姓副都統衙門等地方政權的檔案

242

。新中國成立後,蘇聯政府於1956年將沙俄掠走一部分檔案共計一萬七千零八十一卷,連同十七冊俄文目錄交還我國,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民國期間,由於政權屢次更易,內外戰爭連綿不斷,海關管理混亂。明清時期一些檔案文物,或被盜劫、 或被購走,以各種途徑繼續流往國外。據目前片斷信息得知,日本國東洋文庫收藏有一批清代滿文檔案,其中有諭旨、奏摺、傳記和家譜等,已編有目錄的就有數百 件。沒有編目的清代檔案還有很多,較重要的檔案有:“世管佐領執照”、如黑龍江鑲藍旗達呼爾佐領顧祿穆博承襲世管佐領執照、黑龍江佐領索其那承襲世管佐領 執照、盛京鑲藍旗新滿洲佐領雅爾球承襲世管佐領執照、盛京正黃旗新滿洲河什圖承襲世管佐領執照。“鑲紅旗檔”,約有二千四百多件,檔案起於1723年(雍正元年)迄於1925年,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光緒朝的文件。其中有奏摺、家譜、檔冊以及來往文書,反映了鑲紅旗二百多年的歷史,它不僅對研究八旗制度,而且對考察清代社會形態都具有一定意義。

  美國國家檔案館、斯坦福大學檔案館,真按:史丹福大學. 收藏有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望廈條約》中文本、十九世紀中國政府的文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中文部收藏有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象形文字寫經等。真按: 柏克萊分校.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保存有光緒帝兩個妃子——瑾妃和珍妃的日常生活記錄。密執安大學東亞圖書館存有康有為的信扎真按:當作信札.本書札字似均訛作扎了.不復一一出校. 照片,翁文公日記,中國地方誌三千多種,真按:當作中國地方志,乃簡轉繁之弊也. 族譜一千五百多種

243

。哈佛大學圖書館中文部收藏有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清朝駐美使臣的函電、文牘十本以及李鴻章的函電等。猶他州藏有中國族譜五千多種(復製件真按:當作複製件 地方誌五千九百多種。真按:當作地方志 有的博物館還藏有太平天國的檔案、西藏地方政府與清中央政府的往來文書等。

  據19935月 中國檔案代表團訪問英國調查報告中得知:大英圖書館所屬的印度事務部檔案館藏有明成祖命解縉等編輯的《永樂大典》、清朝的《實錄》、《聖訓》等。太平天國 文書,如忠王李秀成稟文、常勝軍統領戈登與李鴻章等清朝官員的來往文書。無名氏著《粵匪起事原由》,該書分析了太平軍起義的背景與原因,是研究太平天國歷 史的珍貴材料。

  英國東方和非洲研究院檔案圖書館保存有太平天國甲寅年刻印的《天情道理書》,該書為太平天國各王下 達詔諭文書的匯集。還有太平天國辛酉年刻印的《欽定軍次實錄》,該書為太平天國軍人守則。光緒二十年二月二十六日總理衙門慶親王任命大英國前任山海關稅務 包羅為辦理砲臺委員的執照。清宣統帝賜給其師傅莊士敦的清代十一朝的《實錄》。此為清宮藏品,裝璜極為精美。這套《實錄》莊士敦帶回英國後交該院保存至 今。該院還保存不少清末民初的照片,如義和團照片、上海、成都等地傳教士、教民的照片,等等。

 本章主要參考資料:真按:本書引用材料

 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

 徐仲舒《內閣檔案之由來及其整理》。

 徐仲舒《再論內閣檔案之由來及其整理》。

244

  李光濤《明清檔案論文集》。

  潘國華、劉玉岐、張鳳蘭《遼寧省檔案館藏明代檔案》,載《歷史檔案》1984年,第二期。

  孫景悅《遼寧省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1年,第三期。

  《遼寧省檔案館建館二十五週年紀念文集》

  關維、衛民《黑龍江省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4年第一期。

  張向東《吉林省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6年第四期。

  《清代吉林檔案史料選編》。

  王多聞、關嘉錄《大連圖書館藏清代內閣大庫檔案的發掘和整理》。載《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第161期。

  四川省檔案館編《四川省檔案館館藏檔案概述》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

  張仲仁、李榮忠《歷史的瑰寶——清代四川巴縣檔案》。

  熊敬篤《新都縣檔案館館藏清代地契檔案》,載《歷史檔案》1985年第二期。

  白貢市檔案館、北京經濟學院、四川大學聯合編輯《白貢鹽業契約檔案選輯》。

 顧金龍《雲南省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5年第一期.

 《當代中國的檔案事業》附錄三。

 《當代中國的檔案事業》第九章。

 馮爾康《清史史料學初稿》。

 駱承烈《研究族權統治的資料庫——孔府檔案》。

 郭松義《曲阜孔府與明清貴族地主》。

245

  駱承烈《孔府檔案的歷史價值》,載《歷史檔案》1983年第一期。

  雲海《山東省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4年第一期。

  李振華《河南省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5年第二期。

  濮德祥《安徽省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4年第三期。

  羅炳行《福建省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7年第一期。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研究生實習小組、泰州市博物館《泰州市博物館藏明清檔案調查》,載《檔案學通訊》1982年第一期。

  吳建銘《吳江縣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4年第四期。

  葉萬忠《蘇州商會檔案概述》,載《歷史檔案》,1988年第四期。

  張澤滔《上海市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7年第四期。

  《檔案》1986年第三期。

  張步雲、張克復《甘肅省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3年第四期。

  王澄、新明《陝西省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6年第一期。

  範振國真按:疑當作范振國 《臨夏回族自治州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5年第二期。

  陳璉《慶陽地區檔案館》,載《歷史檔案》1985年第五期。

  李平軍《青海省檔案館》,載《青海檔案》1984年第三期。

  韋慶遠《對於中國大陸各省區現存清代歷史檔案的介紹》講稿。

  黃宇和(澳大利亞)《英國所藏有關中國近代史檔案簡介》。

246

  黃光域《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軍所掠廣州各官衙門檔案的下落》。

  神田信夫(日本)《東洋文庫收藏的滿文檔案》。

  直言《美國一些部門收藏我國歷史檔案情況》,載《歷史檔案》1984年第三期。

  全國明清檔案資料目錄中心編《明清檔案通覽》,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出版。真按:借自母校圖書館有此書(讀秀已掃得天人兄應助),按其版權頁乃2000年8月第一版第一刷.此疑有誤!(不可能一年內同一出版者出二本同名書吧)

  《湖北省檔案館指南》,中國檔案出版社1996年出版。

  《貴州省檔案館指南》,中國檔案出版社1996年出版。

247

第五章 明清檔案的價值與作用

第一節 明清檔案的價值

  明清檔案是明清歷史時期,國家機關和社會不同的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文字記錄或圖表繪像。因而它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主要表現在:

  一、明清檔案的憑証價值

  明朝內閣大學士邱濬奏請建立皇史宬檔案庫時說:“經籍圖書乃萬年百世之事”,“今世賴之以知古,後世賴之以知今也”,應“立為案卷,永遠存照”。①這裏邱濬所說的“立為案卷,永遠存照”的意思,就是保存檔案,以作歷史的憑証。

  明清檔案價值,首先它是明清兩朝五百多年曆史的真實憑証。因為明清檔案,不同於其他各種資料,它是當時當事者在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文件,而並非嗣後為某種目的而撰寫的著作或編制的材料。真按:當作編製! 因 此,明清檔案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明清的歷史,是明清歷史的可靠證據。另外,從明清檔案本身的形體上來看,無論是帝王的詔令文書或是臣工的奏章,以及各衙署的 來往文書,都有一定的格式,詔書、敕諭、誥命等文書,都蓋有皇帝的玉璽,有的還是皇帝親筆書寫的諭旨、或親自批閱的奏摺。臣工的題奏以及各衙門來往文書, 都蓋有各衙署的印章,和有關官員的簽署

248

。這些文書在處理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歷史標記,它確鑿無疑地說明了檔案憑証價值。例如:清代疆域遼闊的 版土,有大量的詔、敕文書和邊疆官員的奏章以及皇輿圖籍可以證明。清朝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可以蒙古、新疆、西藏及西南等地各少數民族的王公、首領與清帝 為處理政務的來往文書為憑。

  二、明清檔案的知識價值

  檔案不僅是歷史的可靠憑証,而且是人們獲取知識,促進歷史進步的重要手段。明清檔案記載著明清歷史時期,各階級、各行業的人們從事政治鬥爭、生產活動以及科學文化活動的情況。它是當時人們知識的結晶,文化的歷史積真按:簡化字之餘孽-當作澱! 我 們可以從中獲取有益經驗和知識,以作為今天我們建設祖國的借鑒。例如:我們從檔案中能看到明清王朝的興衰的歷史,從而獲得有益的歷史經驗,以為當今進行政 治建設的參考。明、清時期欽天監觀測、記錄日、月、星辰的天文圖和編制的時憲書,反映清代中醫最高臨床水平的太醫院檔案,反映清代最高工藝水平的內務府 《活計檔》等,我們都能從中吸取有益的知識,為我們今天的經濟、文化建設服務。

  三、明清檔案的信息價值

  明清檔案不僅存有大量的知識,而且還載其他各種信息。例如清代的官制職官的文書,記載清朝的各省、 府、州、縣建置數目及變化情況。清代的題本、黃冊,記載了當時全國田賦數字和全國耕地面積。清代對外貿易的檔案,記載了清代茶葉、絲綢、瓷器的出口數量。 清末的人口統計簿、宗人府的玉牒,記載了當時的我國人口數字和皇族的人口變化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