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言
檔案是歷史的原始記錄和直接憑証,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緬懷既往、探求未來的重要依據。孔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論語‧八佾》)可見檔案對於史學研究,實為舉足輕重,無可替代。
中國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溯古迄今,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檔案文獻更是浩翰與珍貴。自殷商以來,甲骨金石,簡牘縑帛,鐵卷金冊,真按:疑當作券字,鐵券也. 紙墨文書,可謂多姿多彩。其年代之久遠,內容之豐富,價值之珍貴,舉世無與倫比。
中國自漢代蔡倫發明造紙以來,紙質文書得到迅速的發展與普遍應用。由於歷史的諸多原因,漢、唐、宋、元等朝代的紙質文書留存於世的並不多,真按:嗟呼,豈不在茲乎,豈不在茲乎?愚之所以汲汲栖遑者,何不為是耶! 而 明、清王朝的紙質檔案卻被大量保存下來。據調查統計,現存於世的明清檔案約有二千萬件。其中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典藏的明清檔案有一千多萬件。其他臺灣、大 陸各地及海外各國流存的明清檔案,也不下一千萬件。這些浩如煙海的檔案,詳細記載著明、清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外交、民族、宗教、宮廷、 社會等各方面的歷史狀況,是明、清五百多年來歷史的真實記錄與憑証。真按:原文作证,乃簡化字之闌入者.本書係以繁體排版,卻亦不免繁簡錯訛矣! 它不僅是當前纂修大型《清史》的第一手史料;而且也是我們今天進行經濟、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借鑒和參考的重要歷史資料之一
2
。
然而,具有全國規模明清檔案事業的形成和發展,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20世 紀初期,存於紫禁城內的內閣大庫檔案流入社會,這些長期以來密藏宮中的檔案典籍,始被社會所發現,它和殷墟甲骨、敦煌藏經,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三大 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廣大學者的極大關注。歷經幾代學人的不懈努力,殷墟甲骨、敦煌藏經,在其不斷地發掘、整理、保管和研究利用中,先後形成了獨立的學科, 並最終為學界所承認。惟獨明清檔案,由於數量浩繁,成分復雜,真按:當作複字,複雜也.亦簡化字之混誤者! 整 理研究不僅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在經過近一個世紀、幾代檔案工作者努力,現存於世的明清檔案情況,已基本調查清楚,而且整 理有序,做到有規可循,有目可查;明清檔案的收集、整理、鑒定、統計、保管、保護及編目、編輯、利用及研究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別自1980年以來,在我國改革開放形勢的推動下,明清檔案事業得到迅速發展,學術研究,碩果累累。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明清檔案學》才應運而生了。
《明清檔案學》是研究明清檔案的科學管理和開發利用的一門學科。它的任務是,通過對明清檔的形成與 保藏、內容與價值、整理與利用各項業務工作的研究,探索明清檔案、檔案工作和檔案事業的發展規律,研究明清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開發利用的理論與方法,以 期有助於提高明清檔案管理的科學水平,更有效地開發利用明清檔案信息資源,為編纂清史等學術研究服務,為當前國家的經濟、文化建設服務。
《明清檔案學》屬於社會學科範疇,它既是檔案學的一個分支
3
,又是史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史料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史學。研究歷史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唯物史 觀要求在認識過去的歷史時,必須實事求是。講求實事的前提是必須有可信的史料,而檔案則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的可信史料。戴逸教授講:“檔案是原始資料,歷 史研究必須依靠原始資料,沒有原始資料就像魚沒有水,鳥沒有空氣,歷史研究就不可能進行。歷史科學的殿堂必須以史料作奠基石。”(《檔案與北京史國際學術 討論會論文集》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3頁)
中國具有文字記載,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文明能歷經久遠而綿延不斷呢?就是我們的祖先重視和善於保藏檔案史料,並利用檔案編纂歷史,所謂“易代修史”,一代接一代,中國古代的“廿四史”便是這樣修成的。
在我國古代,保藏檔案與編纂歷史,二者是一體的事情。檔案工作者同時又是史官。整理檔案的過程,也 就是編纂歷史的工作。相傳春秋時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曾做過東周的柱下史,柱下史就是管理圖書檔案的官員。孔子曾觀書於周室,得到虞、夏、 商、周四代的典籍,經過以後整理,上起《堯典》,下訖《秦誓》,編成《尚書》。《春秋》也是孔子根據百國寶書(檔案)而編纂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司馬遷在漢 武帝時任太史令,曾利用了石渠閣和蘭臺秘藏的大量的官府檔案,因而寫出了《史記》這部偉大著作。班固是後漢蘭臺令史,也就是檔案館的館長,因而能大量閱用 中央官署所藏檔案和圖書,從而編纂成傳世名著《漢書》。以後歷代相沿,都是大量利用官府的檔案文獻,編纂成各類史書典籍,這些史書和典籍是中華文明歷史的 記錄
4
。現在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正在積極利用大量的清代檔案編纂大型《清史》,正是我國歷來利用檔案纂修歷史這一優良傳統的繼續。真按:清史的編纂
本書共分七編、三十四章。第一編主要論述了明清王朝的國家機關與文書檔案制度,以便闡明明清檔案產 生的淵源和歷史背景。第二、三編《明清檔案介紹》,分別按檔案保藏單位和存放地區,以全宗為單位,全面介紹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及國內外各地所存的明清檔 案的數量、種類、內容及整理編目的狀況,並對明清檔案的價值作了深刻的論述。第四編《明清檔案的分類與歷史研究》,則打破明清檔案的管理體系,按檔案內容 的性質,歸納為政務總類、宮廷皇族、職官吏役、軍務、政法、民族事務、中外關係、鎮壓人民鬥爭活動、宗教事務、文化教育衛生科學研究、財政、金融、農業水 利畜牧業、手工業工業公用事業、建築、交通郵電、商業、天文地理等十八類,深入揭示了各類檔案的信息內涵;分析了重要的詔敕題奏文書對清朝歷史進程的作用 與影響,並對有關重要史實進行了專題研究,以適應當前編纂大型《清史》對史料的索求,從而有助於大型《清史》的編纂。
本書的第五、六、七編,主要論述明清檔案的科學管理與開發利用工作。包括明清檔案的流傳、收集、保 管、修復、整理、編目、鑒定、接待利用、編譯出版、展覽等各項業務工作。尤其是對明清檔案工作的性質、原則和指導思想加以論述。最後對明清檔案現代管理的 內容與方法及全國明清檔案目錄中心的建立的意義,書中都做了簡明的論述。現在中國第一歷史館已建立起《網絡信息系統工程》,這標誌著明清檔案的管理已由傳 統的方式走上現代化管理的道路
5
。
《明清檔案學》既是研究明清檔案、檔案工作和明清檔案事業的一部學術著作;同時它又是檢索利用明清檔案的一部工具書。我想把這把鑰匙送給讀者諸君,希望您能打開明清檔案寶庫的大門,去盡情鑒賞和利用這些五光十色、燦爛奪目的中華文化的瑰寶。
作者真按:秦國經先生.
2004年6月19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