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
都察院副都御史哈福納、張若渟,大理寺卿富炎泰、少卿劉權之、日講起居注官陸伯焜、德昌、季學錦、瑭五珠。西向就席分班行。天廚賜醴重職掌,真按:原有挪抬. 司儀以次來傳觴。光祿寺官行酒。和聲樂署肄習久,閒歌抑戒吹笙簧。敬慎威儀訓辰告,有覺德行順四方。長言引唱最堪繹,由言無易神悠揚。信哉一字考燕禮,鄭箋鄭注訛相當。真按:鄭玄之誤 真按:翁方綱的禮學 燕禮揖讓升賓為苟敬。鄭康成訓作苟且之苟,抑戒六章無易由言無曰苟矣。鄭箋亦訓苟且。竊謂此苟字从■不从艸。真按:上艹下丨 說文已力反,自急敕也。乃與「言不可逝矣」逝字叶入聲者為韻,不獨字義當以急為訓也。今日聽樂歌至此句神韻悠揚,與下句正相呼吸,彌信方綱此說之不謬。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誰知衛武箴誦語,節奏如此諧宮商。臣溯廿年叨講幄,真按:原有挪抬. 真按:翁方綱之仕履 隨班步自階西廂。十年前初忝閣職,真按:翁方綱之仕履 序立獲依橋石旁。編摩光近聖人側,真按:原有平抬. 寅春錫讌濡露瀼。真按:原有挪抬. 壬寅二月二日賜讌文淵閣。真按:適為頂行平抬. 真按:原有挪抬. 昨歲陪觀辟雍禮,今晨綠漲還方塘。一勺之甘皆道味,況飫寶訓開珠囊。真按:原有挪抬. 講銜閣銜並卿列,三處敬事同趨蹌。真按:翁方綱之仕履 魯論虞典又周雅,六經至治彌馨香。真按:原有挪抬. 得門而入巳優渥,何況日日瞻宮牆。書紳敷言錫時極,真按:原有平抬. 矢音勅命幾惟康。真按:原有平抬. 年年來近曝書日,丁丁晝漏宮壺長。真按:四庫全書的曬書工作
649
熊兆堂觀察來都門,真按:熊恩紱-由文中功名繼桂林,應即此人(廣西永康州人). 邀渭厓學士、真按:吉夢熊 西齋武部、真按:博明 慮庵宮贊小集同賦真按:翁方綱的同年
卅五年對榻心,漳河伾麓喜來臨。真按:國:伾 部首 人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7 注音一式 ㄆ| 見「伾伾」條。 伾伾 注音一式 ㄆ| ㄆ| 形容有力的樣子。詩經˙魯頌˙駉:「有騂有騏,以車伾伾。」 詞:伾1 〔p ㄆ〡〕 〔《廣韻》敷悲切,平脂,滂。〕 〔《集韻》攀悲切,平脂,滂。〕 1.《說文‧人部》:“伾,有力也。”見“ 伾伾 ”。2.重疊的山嶺。《爾雅‧釋山》:“山三襲,陟;再成,英;一成,坯” 宋 邢昺 疏:“此文則山上更有一山重累者名伾。”《書‧禹貢》:“至於 大伾 ” 孔 傳:“山再成曰伾。”3.醜陋。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訪女》:“求美女做君妻,村村都揀盡,貌兒伾。誰似 東施 好,十分風味。” 【伾文】指 唐順宗 時領導政治改革的 王叔文 及其同黨 王伾 。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 伾 文 未揃 崖州 熾,雖得赦宥恒愁猜。”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五:“﹝ 韓愈 ﹞又有《永貞行》以快 伾 文 之貶。” 【伾扢】摩拭。 唐 李白 《明堂賦》:“岌 嵩 噴 伊 ,倚日薄月。雷霆之所鼓蕩,星斗之所伾扢。” 【伾伾】疾行有力貌。《詩‧魯頌‧駉》:“有騂有騏,以車伾伾。” 毛 傳:“伾伾,有力也。” 陸德明 釋文:“《字林》作‘駓’,走也。”一說,眾多盛大貌。參閱《廣雅‧釋訓》 清 王念孫 疏證。 真按:國無.詞無. 我應祝頌偕桑梓,公自功名繼桂林。幾箇銜盃馳遠夢,真按:逺 是日席間屈指同年,今存者四十餘人耳。真按:翁方綱的同年 連宵剪燭話同岑。東風二月新楊柳,又聽鸎遷舊侶音。
649
漢耿勳碑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史料
鄱陽昔述隃麋譜,真按:洪适-應係此人. 檇李剛傳一字武。真按:槜 真按:婁機 婁氏字原於是碑僅摹一武字。郙閣銘文伯仲間,乾道之時搨已古。惜哉洪釋殊未盡,爾日氊椎太莽鹵。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又五百年劖鏧後,星杓尚爥幽巖阻。歐陽趙氏所未錄,真按:歐陽修、趙明誠 具眼蒲褐禪庵主。真按:王昶 遺我苔紋綠逕丈,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 真按:翁方綱的學友 挂壁星月來闚戶。圓光逈出方罫間,缺泐那復畸零數。真按:垂夬 日維壬戌歲甲寅,下辨李掾官西部。匈災乃平■乃胙,匪皇啟處征與撫。此數字皆洪所未釋者。■即筭字。我有蕩蔭舊墨本,■民八月文同詁。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 靈臺之碑婁所著,淳熙偶闕吾今補。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績 臨摹十日繪作圖,真按:翁方綱臨碑的過程 復見神曜山精吐。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作詩寄訊蒲褐翁,真按:王昶 真按:王昶 證取石勢行參伍。真按:翁方綱與王昶 更乞摩挲西阪詞,天井崖間仇與呂。
649
題董文敏與陳懿卜手牘三首真按:真按:董其昌之友 真按:『印谱考(3) 华亭陈懿卜选择顾谱之最精者刻为古印选,国朝吴立峰获古铜印章三千有奇,订为稽古斋印谱,成於康熙间惜未行世,新安汪秀峰工篆籀,箸有汉铜印丛,又有集古印存三十二卷,其书虽在亦未盛行,若翁覃溪两汉金石记、阮文达山左金石志、陈… 』 真按:百度有! 翁方綱與董其昌
河清漫俟陳居士,江郭先傳夏茂卿。真按:夏樹芳-應即此人 商畧小窻量玉尺,錯金龍爪印分明。
追蠡斑斑齧迹留,石邊珍重字摹歐。真按:歐陽詢-應指此人.注率更可證. 榷場一種麄工本,未識鴻堂著眼不。真按:董其昌-以其有戲鴻堂也. 率更帖珎重珎字可驗大觀真贗也。真按:國:大觀帖 注音一式 ㄉㄚˋ ㄍㄨㄢ ㄊ|ㄝˋ 宋徽宗大觀三年(西元1109),因淳化閣帖版已斷裂,且刊印不精,於是以內府所藏真蹟另行選刻,較淳化閣帖精良,稱為「大觀帖」。唯拓本流傳極少,今僅存殘本若干卷而已。或稱為「大觀太清樓帖」、「太清樓帖」。 真按:翁方綱與大觀帖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殘墨王家到董家,何妨片璧字欹斜。蘇齋他日重摹出,待放優曇弟一花。真按:翁方綱的自豪 真按:重出,重複,-前已有類似詩意也. 真按:翁方綱的自信
649
肖蘇孝廉以趙吳興畫淵明像并書歸去來辭石本裝軸屬題,真按:張鶴 真按:趙孟頫-應即此人.由正文松雪可證! 真按:陶潛 因為臨趙題歸去來圖詩,次其韻真按:真按:趙孟頫與陶潛 張鶴的收藏
650
松雪於陶翁,出處若判然。真按:趙孟頫與陶潛 及茲畫并書,又若感其言。士貴各求志,不為觀者妍。真按:翁方綱論士 真按:士何事 真按:讀書人 真按:翁方綱對學者的要求 真按:翁方綱的人生觀 真按:翁方綱的名利觀 真按:翁方綱的修養論 真按:出處 空山風雷氣,一往襟屨間。豈果枯槁恨,懷抱遂相懸。忘機何足訝,定計蓋於鮮。區區歎妙腕,細畫如蠶眠。盍借晉處士,真按:陶潛 以論趙集賢。真按:趙孟頫與陶潛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批評
650
送肖蘇之汝陽真按:張鶴
張君東海客,真按:張鶴 語挾海氣綠。十年遊長安,未遂升斗祿。抱病秋復春,城隅賃茅屋。軒軒千丈氣,虹光夜穿櫝。一卷氷雪文,自賞非砭俗。就我蘇齋話,誰輕宛邱目。平生於知巳,珍重理郢曲。每說汝陽宰,分誼均骨肉。往者周家郎,文譽喧巴蜀。快壻有如此,真按:胥有異體.亦可證前作此體者即為胥無疑矣. 何減庭蘭玉。季也今相■,真按:亻亻攵-異: 弼之異體. 粵嶠得名族。彭君吾舊友,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此都未明言,也無注,太過私人,甚不恰也! 內訓深以篤。君指嵩少遊,中州氣清淑。為我訪金石,幽光剔巖麓。真按:張鶴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 自吸烟嵐秀,不借芝苓服。詩踐汝南諾,居同大勞築。嘉樹角弓篇,菉竹淇泉澳。即來貢天閶,新鸎聽春谷。
650
文淵閣曝書三月六日真按:真按:四庫全書的曬書工作 翁方綱在文淵閣內的工作
兼旬積雪曙光殘,閏歲深留湑露漙。前月六日錫讌于此。真按:翁方綱與清高宗 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任職情形考-受賜 日麗錦函春倍永,雨餘文石晝生寒。緗芸馥聚經時補,閣中諸架有待補者今皆漸次補足。真按:四庫全書補空函的完成時間 真按:四庫全書之成書時間 江海源逢一氣看。杭州、揚州、金山三部今歲全竣。真按:南三閣四庫全書之成書時間 真按:南三閣史 添得新松千羽葆,蓬山高處護層欄。
650
為錢湘舲題其鄉前輩潘稼堂先生品研圖康熙戊辰秋周衜履坦畫。真按:錢棨 真按:錢棨與潘耒 真按:unicode字元.異尚未用系統字: 道之異體. ○按:道與衜,字形結構換部首爾.況甲文中辵即彳亍行乎!
我遊星巖歲乙酉,真按:翁方綱的行程 真按:翁方綱與江南鄉試 得誦遂初石研篇。真按:潘耒 辛丑秋銘七星匣,復若身到星巖然。八年嶺表無一研,真按:翁方綱在廣東 慙媿題字羚山巔。遂初老子不可作,真按:潘耒 誰見珠斗羅几筵。金門畫史真好手,真按:周衜-疑指此人. 貌石與人俱不朽。金精玉質光相射,月斧雲腴璞初剖。先生把翫童子滌,溫粹無瑕淡交久。紫烟袖出大海瀾,戊秋歸自羊城後。是時先生四十餘,初題堂扁名遂初。真按:潘耒齋名的由來 周也能肖意中事,磊砢對而心神舒。儼然吳江講易叟,雙眸炯炯清眉鬚。不枉水巖一卷石,留此老子千載餘。錢郎感舊來吳會,真按:錢棨 前輩丰標耿猶在。匪以其研以其人,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之品格 真按:翁方綱心目中的小道 墨食之功或津逮。想像神完抱璞前,晤言石友周旋外。浮聲切響文字間,辨磬之銘毋乃隘。真按:翁方綱心目中的小道 莫說杜老兼陳髯,真按:杜甫 真按:陳維崧 何論長吉與子瞻。真按:李賀 真按:蘇軾 仁者空諸強分別,幾人親到青嶃巖。下洞中洞何足較,真手真研時一拈。崧臺品得李邕記,使我夜夢馳星巖。予昔到端溪讀稼堂賦詩并記,真按:翁方綱的行程 然所稱長吉踏天之句,東坡磬聲之銘皆文家波致,真按:國無.詞無. 不足異也。北海端州石室記,近日自稼堂始著之,真按:潘耒與李邕 而方綱考定為北海書耳。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績
650
簾鈎二首和石公舍人
傳來詩話映珊瑚,青瑣諸郎興不孤。宿鷺春陰忽驚起,殘陽舊夢更糢糊。捲因讀畫題難稳,斜為看山澹欲無。樓檻西南人倚處,覓誰緘思到江湖。
只在花風誤揭間,弸彋多少緒迴環。褰來玉手春初暖,影定蛾眉月一彎。幔罥怯窺新燕子,真按:口作厶,罒有異體. 梯橫訝對小屏山。曲瓊解識琮琤響,省記寒宵覓句還。
650
齋中大觀真本,右軍帖二十有七,暇日摹其四裝為冊,各系一詩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與大觀帖 翁方綱臨碑的過程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