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November 27, 2007

596

  典試順天事竣祭告三代考妣文真按:真按:翁方綱之仕履 真按:翁方綱的教育事業 翁方綱之家世

嗚呼箕裘堂構,荷聖朝錫類之仁;真按:原文有挪抬.續修四庫全書本無.故此有擠壓之痕. 科第文章,實累世貽謀所積。蓋苦志遠酬夫祖考而殊榮下逮於孫男。茲於本年癸卯之秋,獲充京兆試官之副。凜清白傳家之節,焚香如對先人;念風簷寸晷之艱,點筆弗渝初志。雖槐黃貢舉,真按:國:槐黃 注音一式 ㄏㄨㄞˊ ㄏㄨㄤˊ 1. 由槐樹的花和果實所製成的一種黃色染料。 2. 古時士人準備赴考的季節。因槐花黃時,正值農曆八月,此乃秋天赴考的時候。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槐黃在邇,怕誤了科場。」 詞:【槐黃】1.“槐花黃”之省。古指忙於准備應試的季節。 范成大 《送劉唐卿戶曹擢第西歸》詩之三:“槐黃燈火困豪英,此去書窗得此生。”《剪燈餘話‧賈雲華還魂記》:“生覽畢,惟墮淚而已,遂收拾鎖於書笈……及抵家,已迫槐黃矣。” 黃宗羲 《祭馮韡卿文》:“惟某早年締交,同趁槐黃,升沈雖異,車笠無忘。”2.槐樹的花和果實製成的黃色染料。 【踏槐黃】見“ 踏槐花 ”。 【踏槐花】《說郛》卷六九引 李淖 《秦中歲時記》:“進士下第,當年七月復獻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黃,舉子忙。’” 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往往於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時正值槐花盛開,後因稱參加科舉考試為“踏槐花”。 蘇軾 《和董傳留別》:“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亦稱“ 踏槐黃 ”。《孽海花》第五回:“原來 公坊 那年自以為臭不可當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居然掇了巍科。但屢踏槐黃,時嗟落葉,知道自己不是金馬玉堂中人物,還是跌宕文史,嘯傲煙霞,還我本來面目的好。”亦省稱“ 踏槐 ”。《事物异名錄‧政治‧赴試》引 彭大翼 《山堂肆考》:“諺云:‘槐花黃,舉子忙。’故赴舉謂之踏槐。” 為昔今使事所同;而梓里掄材,真按:國:梓里 注音一式 ㄗˇ ㄌ|ˇ 相似詞 故里、故鄉、家鄉、家園、鄉里、梓鄉、桑梓 相反詞  故鄉。幼學瓊林˙卷一˙地輿類:「故鄉曰梓里。」明˙陳與郊˙文姬入塞:「梓里沙場難兩撇。怕斷送恁弱枝衰葉。」亦作「桑梓」。 詞:【梓里】故鄉。 五代 翁承贊 《奉使封閩王歸京洛》詩:“此去願言歸梓里,預憑魂夢展維桑。” 張元幹 《瑤臺第一層》詞:“舊山同梓里,荷月旦、久已平章。”《再生緣》第九回:“傷心已感年華改,彈淚偏逢梓里遙。”參見“ 桑梓 ”。 【桑梓】《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東漢 以來一直以“桑梓”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 張衡 《南都賦》:“永世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睹舊里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中國者,先王之桑梓也。” 柳宗元 《聞黃鸝》詩:“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四》:“某不材,見棄于時,桑梓羞之。” 沈從文 《王謝子弟》:“ 七爺 回信表示農會當然願意服務,因為一面是為桑梓服務,一面且與素志相合。” 乃甲乙科中所獨。計九秋之榜發,合兩月以役旋。始得虔告几筵,從此益申慶嘏。詒康詒穀,不徒文字之占;宜室宜家,彌篤祥和之祜。尚饗。

596

  戊戌八月十三日為大兒朱氏女婚啟真按:真按:翁樹端 真按:朱筠 真按:翁方綱討媳婦 真按:翁方綱之家世 真按:翁方綱之子 翁方綱與朱筠-沈津翁譜『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一七七八)四十六歲…八月十三日,為大兒樹端聘朱筠女,作〈婚啟〉一文。(《文集》14/19B)』這次文集注頁碼腳終于對了!可見沈氏未暇詳校也.

伏惟日下鴛鸞真按:國無.詞:【鴛鸞】1.鵷與鸞。皆鳳屬。《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晉朝饗樂章》:“鴛鸞濟濟,鳥獸蹌蹌。”2.比喻賢人。 葛洪 《抱樸子‧逸民》:“夫銳志於雛鼠者,不識騶虞之用心,盛務於庭粒者,安知鴛鸞之遠指。”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追光寺》:“至於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鴛鸞接翼,杞梓成陰。” 范祥雍 校注:“鴛與鵷通。鴛、鸞皆鳳族,以比喻賢人。” 韓偓 《和王舍人撫州飲席贈韋司空》:“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賓客盡鴛鸞。”3.比喻朝官、同僚。 裴翻 《和主司王起》:“雲霄幸接鴛鸞盛,變化欣同草木榮。” 韓偓 《夢中作》詩:“紫宸初啟列鴛鸞,直向龍墀對揖班。”4.指情侶。 王錂 《春蕪記‧家門》:“不料奸徒設計,阻佳期拆散鴛鸞。”5. 宮殿名。 張衡 《西京賦》:“後宮則 昭陽 飛翔 增成 合驩 蘭林 披香 鳳皇 鴛鸞 。”《文選‧徐悱<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琅邪城詩>》:“金溝朝 ,甬道入 鴛鸞 。” 李善 注:“ 潘岳 《關中記》曰:‘ 未央殿 東有 鴛鸞殿 。’” 棲托同根之樹;雲門膠漆,聯從總角之年

597

。喜兒童長大之及時,又官職聲名之恰稱。方綱籤瞻鄴架,字問雲亭,每以文趙收藏,未得長箋之共訂;而即蘇黃酬唱,弗遑阿之申盟。真按:原文作異體【見原文】 愧芹當乍採之初真按:詞:【采芹】《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傳:“泮水,泮宮之水也。” 鄭玄 箋:“芹,水菜也。”古時學宮有泮水,入學則可采水中之芹以為菜,故稱入學為“采芹”、“入泮”。後亦指考中秀才,成了縣學生員。 鈕琇 《觚賸續編‧紅娘子》:“發其緘,寒暄外,唯惓惓問 紅娘子 無恙,且言 有假子,頗能文,已令采芹於泮否?” 國:採芹人 注音一式 ㄘㄞˇ ㄑ|ㄣˊ ㄖㄣˊ 語本詩經˙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後稱科舉時代縣學生員為「採芹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他日必為攀桂客,目前尚作採芹人。」 采芹 注音一式 ㄘㄞˇ ㄑ|ㄣˊ 古代諸侯的學宮,稱為「泮宮」,學宮之水池為「泮水」。采集泮水的芹菜,意謂入學。語本詩經˙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或作「採芹」。 月向最圓之夕。真按:况-不復一一出校. 家聲克篤,已蘋藻之先占;真按:國無.詞:【蘋藻】1.蘋與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寘諸宗室, 季蘭 尸之,敬也。”《詩‧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鄭玄 箋:“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于公宮,祖廟既毀,教于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之祭,牲用魚,芼用蘋藻,所以成婦順也。”2.泛指祭品。 韓愈 《湘中》詩:“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李東陽 《送衍聖公聞韶襲封還闕里》詩:“ 郡山川歸舊國, 林蘋藻薦新盤。”3.用作祭祀的代稱。 韓愈 《順宗實錄五》:“﹝ 王氏 ﹞自服勤蘋藻,祗奉宗祧。” 司馬光 《祭齊國獻穆大長公主文》:“蘋藻必親,無違婦職。”4.語本《詩‧召南‧采蘋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後因以“蘋藻”借指婦女的美德。 陳汝元 《金蓮記‧晝錦》:“﹝ 王氏 ﹞嗣育蘭蓀,孝全蘋藻。”《鏡花緣》第四二回:“女子而嫻文藝,亦增蘋藻之光。” 時論同推,正門閭之相望。不獨六書金石,外間視若弟兄;固宜百歲婚姻,內訓申於子女。敢陳采卜真按:詞無. 敬佇誨言。謹啟。

597

  讀四箴敬跋

來吾前者,邪正立呈;造吾意者,良莠暗萌。目與搆耶,抑心與營?堂戶洞開,虛公蕩平。右敬跋視箴真按:真按:翁方綱之為人 翁方綱的修養論

說有邪正,音有雅鄭。同一善言,而有讒佞;同一理語,而有紛競。苟非直,真按:謂心中也. 何云氷鏡?苟非析微,何云兼聽?不毗一隅

598

,乃克戰勝。無聲之先,道立持定。右敬跋聽箴

不得已而後言,是謂擇言;不過乎物以為言,是謂慎言;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眾慮而為言,真按:原文似作耳少. 亦同. 是謂訒言真按:國無.詞:【訒言】慎言。語本《論語‧顏淵》:“ 司馬牛 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呂坤 《呻吟語選‧涵養》:“平居時有心訒言,還容易,何也,有意收歛故耳。” 歸有光 《隆慶元年浙江程策》之四:“ 司馬牛 多言而躁,所以言訒言也。”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陽貨篇八》:“所謂‘發憤刊落’者,即訒言之極致而無言也。” 其存其閉,其端其原。是故君子達亹亹焉真按:《禮記·禮器》語. 右敬跋言箴

正衣冠,尊瞻視,豈為人乎?實以為己。道如砥,直如矢,艮其身乎?實艮其止。行止步趨以中律,動容周旋以中禮。凡百之箴,箴心而已。真按:翁方綱的修養論 真按:翁方綱的工夫論 右敬跋動箴 此跋以韻語出之,便於檢省,非敢擬箴也。

598

  臥遊處箴

訒葊汪戶部家歙之南,其山館曰綿潭;其可以小憩者曰臥遊處。屬予箴之。真按:翁方綱與汪啟淑 其箴曰:

宗炳臥遊,遊於畫乎?匪畫之遊,密藏退乎!宗炳臥遊,遊以琴乎?匪琴之遊,集虛心乎

599

!是故君子以密安身,以虛愛人,寢處山澤而寤寐道真。敬尔威儀,慎尔笑嚬,石蘭臭味月露精神。斯乃遊乎物外而無擇,遊乎里黨而可親。彼無聲之琴與有聲之畫,皆於是乎問津。真按:翁方綱的修養論 真按:翁方綱的做人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599

  順德府學黎侯銅爵銘

不同,真按:國:繶  部首 糸 部首外筆畫 13 總筆畫 19 注音一式 |ˋ 用絲編成的絲帶。儀禮˙士冠禮:「玄端黑屨,青絇繶純。」南朝梁˙沈約˙皇雅詩:「青絇黃衣繶,袞衣文繡裳。」 詞:繶1 y 〡ˋ〕 〔《廣韻》於力切,入職,影。〕 圓絲帶。古代用以飾履。《周禮‧天官‧屨人》:“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為赤舄黑舄,赤繶黃繶。” 鄭玄 注:“赤繶黃繶,以赤黃之絲為下緣。” 俞樾 《茶香室續鈔‧履屨》:“四飾者:絇也,繶也,純也,綦也……絇,履上飾;繶飾底。” 王力 《訓詁學上的一些問題‧偷換概念》:“繶是一種飾屨縫的絲繩,人們絕不會把這種絲繩去捆束禾黍。” 【繶爵】古時口足之間飾有篆文的飲酒器。《儀禮‧士虞禮》:“賓長洗繶爵三獻。” 鄭玄 注:“繶爵,口足之間,有篆文彌飾。” 賈公彥 疏:“繶是屨之牙底之間縫中之飾,則此爵云繶者,亦是爵口足之間有飾可知。” 真按:此續修四庫作廢,而此本似作廢去弓形.似乃校改.異體字字典廢無此異體. 獻之三文在中。太守黎敬笵銅。三百年贈者翁。繼黎誰?歙之洪。今古接樓清風。

599

  留耕堂銘

耕也有居,留也有餘。肯堂肯穫,以耘以畬。其長留者,其心耕歟!是為農學圃大庾楊氏之廬。真按:此字據續修四庫本參定. 真按:翁方綱的人生觀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599

  常熟趙氏祭田碑銘真按:真按:翁方綱與趙用賢 真按:趙用賢-應即此人 翁方綱交友資料

600

光和雲安紀產之碑,不足以媲其家聲;吳中范氏義田之記,真按:范仲淹-應即此人 不足以喻其至情。蓋自文毅以來,真按:趙用賢 世篤忠貞;重以祖孫兄弟,積累精誠。繼自今光復於前人百倍其經營,此所以神靈昭格而天特還之以兕觥也真按:重出,重複,-前已有〈為常熟趙氏乞曲阜顏衡齋歸兕觥序〉!見冊一頁112.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