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舟上連州四首
半日二百里,晚照江轉綠。山忽西北去,江亦與之曲。西江瀧江灘,到此一小束
414
。江窄山益奇,眼放舟豈促。舟進風雨來,四山濺珠玉。
韶石復英石,扣響四五春。信否柳子言,真按:柳宗元-應即此人 多石反少人。前晨發淩江,江綠一雨新。人氣壓石氣,不使徒嶙峋。皇古奏箾韶,真按:國:箾 部首 竹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ㄕㄨㄛˋ 1. 用竿子打人。說文解字:「箾,以竿擊人也。」 2. 古代舞者所拿的竿子。廣韻˙入聲˙覺韻:「箾,舞者所執。」 詞:箾1 〔shu ㄕㄨㄛˋ〕 〔《廣韻》所角切,入覺,生。〕 古代舞者所執之竿。《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 杜預 注:“象箾,舞所執。” 陸德明 釋文:“箾音朔。” 箾2 〔xio ㄒ〡ㄠ〕 〔《廣韻》蘇彫切,平蕭,心。〕 1.舞曲名。《文選‧馬融〈長笛賦〉》:“上擬法於《韶箾》、《南籥》。” 李善 注:“箾音簫。”2.用同“ 鞘 ”。刀箭套子。 唐 李賀 《公莫舞歌》:“腰下三看寶玦光, 項莊 掉箾攔前起。” 清 顧炎武 《永夜》詩:“永夜刀鳴動箾中,起看征雁各西東。” 【箾2韶】 舜 樂名。 明 宋濂 《文說贈王生黼》:“是猶擊破缶而求合乎宮商,吹折葦而冀同乎 有虞氏 之《箾韶》也。” 清 陳奕禧 《虞帝陵》詩:“饗堂合樂處,彷佛奏《箾韶》。”參見“ 簫韶 ”。 【箾蔘】亦作“箾槮”。 高而長。《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紛溶箾蔘,猗狔從風。” 張銑 注:“萷蔘,高長貌。” 宋 朱熹 《薌林》詩:“入門流綠波,竹樹何箾槮。” 【箾槮】見“ 箾蔘 ”。 真按:國:箾韶 注音一式 ㄕㄨㄛˋ ㄕㄠˊ 舜所制的樂曲。亦稱為「簫韶」。 詞:箾2 〔xio ㄒ〡ㄠ〕 〔《廣韻》蘇彫切,平蕭,心。〕 【箾2韶】 舜 樂名。 明 宋濂 《文說贈王生黼》:“是猶擊破缶而求合乎宮商,吹折葦而冀同乎 有虞氏 之《箾韶》也。” 清 陳奕禧 《虞帝陵》詩:“饗堂合樂處,彷佛奏《箾韶》。”參見“ 簫韶 ”。 我豈辨偽真。但期播此意,以牖于俊民。真按:國:俊民 注音一式 ㄐㄩㄣˋ ㄇ|ㄣˊ 才智出眾而賢能的人。書經˙洪範:「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文選˙陸厥˙奉答內兄希叔詩:「王門所以貴,自古多俊民。」 詞:【俊民】賢人,才智傑出的人。《書‧多士》:“乃命爾先祖 成湯 革 夏 ,俊民甸四方。” 孔 傳:“天命 湯 更代 夏 ,用其賢人治四方。”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夫瞻視不能接物,則袞龍與素褐同價矣;聰鑒不足相涉,則俊民與庸夫一概矣。” 康有為 《<孔子改制考>序》:“萬佰億千縫掖俊民,跂跂脈脈而望,篝燈而求明。”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有所不辨 真按:翁方綱對考證學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以教化為己任 真按:翁方綱的實用傾向 我作廸和堂,大字題八分。韶州使院後堂。那必干籥翟,真按:國無.詞無. 真按:國無.詞無.按三者皆舞時道具也. 生徒萃侁侁。真按:國:侁侁 注音一式 ㄕㄣ ㄕㄣ 形容行走的聲音。楚辭˙宋玉˙招魂:「豺狼從目,往來侁侁些。」 詞:【侁侁】1.行進貌;往來奔走貌。亦謂行進的聲音。《楚辭‧招魂》:“豺狼從目,往來侁侁些。” 清 錢謙益 《孫氏墓碑》:“九關虎豹爭侁侁,弭首睨視弱女身。”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碧碧》:“山深路僻,豺狼侁侁。”2.眾多貌。 晉 傅咸 《皇太子釋奠頌》:“濟濟儒生,侁侁胄子。” 唐 張說 《贈戶部尚書楊君神道碑》:“靴靴七德,侁侁六藝。” 唐 杜甫 《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侁侁胄子行,若舞風雩至。” 仇兆鰲 注:“侁侁,眾多貌。” 清 趙翼 《贈張友棠》詩:“我來 揚州 把談麈,絳紗弟子殊侁侁。就中最賞 張思曼 ,七言韻語尤清新。”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三節:“務驅此數百萬侁侁衿纓之士,使束書不觀,胸無一字,並 中國 往事且不識,更奚論外國。” 首述曲江張,真按:張九齡 歌詩繼阮陳。真按:國無.詞無.應謂阮瑀、陳琳等建安風骨也. 次言聲必諧,果聽翕然臻。弁兮昔之丱,習改占俗淳。沿江樹如沐,石際方出雲。
南湞西北洸,人家竝依阜。茆屋與竹林,田錯不論畝。艸細沙亦柔,瀠折到洸口。南楚之咽喉,衝嶽路斯首。甘泉東門字,真按:湛若水 此石果勒否?昔湛文簡欲於浛洸口立石刻曰衡嶽東門。真按:湛若水 九曲湘上帆,湟水桂水受。昔尉今也司,真按:謂尉佗也. 真按:國:司 部首 口 部首外筆畫 2 總筆畫 5 注音一式 ㄙ 1. 掌管。如:「職司」﹑「司儀」﹑「各司其事」。文選˙陸機˙文賦:「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 2. 中央機關各部以下的組織單位。如:「外交部禮賓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3.姓。如宋代有司超。 詞:司1 〔s ㄙ〕 〔《廣韻》息茲切,平之,心。〕 1.官吏;方面之長。《國語‧魯語上》:“ 展禽 使 乙喜 以膏沐犒師,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敢犒輿師。’” 韋昭 注:“司,主也,主疆埸之吏也。” 晉 李密 《陳情事表》:“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明 徐渭《代胡總督謝新命督撫表》:“任兼督撫,一方文武之司;鎮重 浙 閩 ,萬里 華 夷之會。”2.主管;職掌。《書‧高宗肜日》:“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 孔 傳:“王者主民,當敬民事。” 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分司憲臺,風紀由振。” 宋 陸游 《春殘》詩:“庸醫司性命,俗子議文章。” 清 沈覆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吾父曰:‘媳婦既能筆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 柯靈 《香雪海‧阿波羅降臨人世》:“四季更迭,各司其事,各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色彩和丰姿。”3.承擔。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逆賢羽翼紀略》:“ 實 為人樸素無文,推聽掌家 樊得和 孫昇 等為提掇,眾享其利,而 實 司其名。”4.職守;職責。《書‧胤征》:“俶擾天紀,遐棄厥司。” 孔 傳:“司,所主也。”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協律摠章之司,厚倫正俗;崇文成均之職,導德齊禮。” 唐 韓愈 《除崔群戶部侍郎制》:“選賢與能,于今雖重,擇才均賦,自古尤難。往慎乃司,以服嘉命。”5.官署;政府機構。現用以稱中央機關部以下一級的行政部門。如外交部有禮賓司,教育部有高教司。 唐 張喬 《送三傳赴長城尉》詩:“登科精 魯 史,為尉及良時。高論窮諸國,長才併幾司。” 宋 鄭樵 《〈通志〉總序》:“冊府之藏,不患無書;校讎之司,未聞其法。”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三》:“或釋褐而得令,視獄自書獄,則府必駁之,府從則司必駁之,司從則部必駁之。”6.州名。《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其所恃內充府庫外制四夷者,惟 兗 、 豫 、 司 、 冀 而已。”《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序〉》:“獯虜間釁,劘剝 司 兗 。” 呂向 注:“ 司 兗 ,二州名也。”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曹景宗》:“使持節都督 郢 司 二州諸軍事。”7.司空、司徒等的簡稱。《漢書‧敘傳下》:“ 樂安 袖袖,古之文學,民具爾瞻,困于二司。” 顏師古 注:“二司者,司隸校尉 王尊 劾奏 衡 追奏 石顯 揚著先帝任用傾覆之臣,司隸校尉 王駿 劾奏 衡 專地盜土也。”《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故太尉 楊彪 ,典歷二司,享國極位。” 李善 注引《後漢書》:“ 彪 字 文先 ,代 董卓 為司空,又代 黃琬 為司徒。”8.稱土司所管轄的區域。 明 朱孟震 《西南夷風土記》:“象牙,諸司皆產,獨 老撾 居多。”9. 太平天國 敬避“師”字,常用“司”作“師”的代用字。 太平天國 《欽定敬避字樣》:“師、先師(天兄)、後師(東王)、軍師可用此字,餘用司帥、司長、司傅、出司,俱不得泛用師字。” 太平天國 洪仁玕 《資政新篇》:“凡此等弊,則立牧司教導官親身教化之。”參閱 羅爾綱 《太平天國史料考釋集》。10.姓。 宋 有 司超 。見《宋史》本傳。 司2 〔s ㄙˋ〕 〔《集韻》相吏切,去志,心。〕 1.通“ 伺 ”。偵察;探察。《周禮‧地官‧媒氏》:“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鄭玄 注:“司,猶察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其無欲見,人司之。” 陳奇猷 集釋:“司,古‘伺’字,窺察也。”《漢書‧灌夫傳》:“ 太后 亦已使人候司,具以語太后。”按,《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作“候伺”。2.通“ 伺 ”。守候;等待。《鬼谷子‧反應》:“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 陶弘景 注:“張網而司之,彼獸自得。”《戰國策‧趙策三》:“夫良商不與人爭買賣之賈,而謹司時。時賤而買,雖貴已賤矣;時貴而賣,雖賤已貴矣。”3.同“ 嗣 ”。繼承。 ○按:此謂土司.或改土歸流.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